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2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5-04-15
    认知与社会性发展
    儿童关于图画作者年龄特征的认知发展研究
    郭力平, 林琳, 王晓蕾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  1-6. 
    摘要 ( )   PDF (156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两项实验分别对96名4~7岁儿童和144名4~9岁儿童进行研究,考察了4~9岁儿童关于图画作者年龄特征的认知发展特点。结果表明:6岁前儿童不能恰当地推测图画作者的年龄特征,5岁到8岁间儿童在判断长于自己的作者的图画过程中表现出了"完好"倾向。研究认为早期儿童在图画判断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到去自我中心的过程。研究为儿童美术欣赏教育提供了建议。
    3~6岁幼儿好奇心结构探索与验证性因子分析
    张日昇, 胡克祖, 杨丽珠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  7-10. 
    摘要 ( )   PDF (42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幼儿园3~6岁幼儿为对象,通过80名幼儿教师对480名幼儿好奇心行为特征描述的开放式问卷调查,编制出60个项目的初始问卷,对500名幼儿的初测结果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后,形成了33个项目的正式问卷,对1000名幼儿的评价结果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教师评价的3~6岁幼儿好奇心结构包括敏感、对未知事物的关注、好问、喜欢摆弄、探索持久和好奇体验6个因子。
    小学一~三年级儿童加减法策略选择的发展特点研究
    陈英和, 耿柳娜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  11-16. 
    摘要 ( )   PDF (64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机选取90名小学一~三年级的儿童为被试,采用实验法和访谈法对儿童解决加减法算术题的策略发展特点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1儿童能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加减法算术题,在解决两个数的算术题时用到了13种策略,在解决三个数的算术题时用到了8种策略。2儿童在解决同一道题时大多能同时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策略。3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使用策略的总目呈简约化发展的趋势。4在解决两个数的算术题时,不同年级的儿童在使用出声策略、拆十策略、手势策略、逆算策略、数数策略的次数上差异显著,随着年级的增长其使用频率逐渐降低。5儿童在解决三个数的算术题时,各年级儿童使用出声策略、手势策略、对位策略差异显著,随着年级的增长其使用频率逐渐增高。
    8~11岁儿童解决加法等值问题的策略发展特点
    陈尚宝, 沃建中, 罗良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  17-23. 
    摘要 ( )   PDF (173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选取142名8~11岁儿童进行了加法等值问题测试,采用口头报告的方法考察了儿童解决加法等值问题的策略发展特点。研究表明:(1)儿童在解决加法等值问题中,策略具有多样性;(2)儿童在策略使用的数量上没有显著的年级差异,但在不同学习成绩的被试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同;(3)总体上看儿童对正确策略的使用基本上都是随着年级的增加在逐渐提高,而对错误策略的使用却相反。
    10~12岁儿童的同伴接纳类型与社交策略
    穆岩, 苏彦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  24-29. 
    摘要 ( )   PDF (67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10~12岁儿童同伴接纳与社交策略的关系,以儿童如何调整合作性行为来适应未来交往意愿作为社交策略的操作定义,利用最后通牒任务范式考察儿童的合作性水平,利用提名法考察同伴接纳类型与未来交往意愿。190名被试以群体施测的方式完成决策任务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儿童在最后通牒任务中表现出公平合作的行为,女生比男生的合作性更高。被同伴接纳或拒绝的群体表现出不同的社会策略,前者合作性与未来交往意愿同向变化,后者则呈相反趋势。被同伴接纳的群体的社会策略更能有效促成交往并保护个体利益。
    认知评价在婚姻冲突与儿童问题行为之间的作用:中介还是缓冲
    池丽萍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  30-35. 
    摘要 ( )   PDF (83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303名2~6年级小学生为被试,通过测查儿童对婚姻冲突的感知、认知评价和儿童问题行为,探讨婚姻冲突与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并针对认知因素在婚姻冲突影响儿童问题行为过程中的作用,比较认知中介和认知缓冲两种模型。结果发现:认知评价在儿童感知的婚姻冲突与其内部问题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儿童感知的婚姻冲突直接影响儿童外部问题行为。最后,结合认知中介和认知缓冲模型的本质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学生提取自信度判断准确性的发展
    唐卫海, 刘希平, 方格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  36-41. 
    摘要 ( )   PDF (75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3×3×2(年龄,材料,性别)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按照学习成绩好、中、差分层随机选取小二、初二、大二学生被试各18名,其中男女各半,利用不同难度的材料,对被试提取自信度准确性的发展进行了考察。被试的判断等级与被试的记忆成绩之间的两点距随年龄而变化。而这种变化在不同难度间有不同的表现。(1)提取自信度准确性从小二到初二发展迅速,表现出显著差异;初二到大二阶段年龄差异不显著。材料难度对不同年级的被试提取自信度判断准确性的影响不同。材料难度越小,提取自信度准确性发展得越早。(2)提取自信度准确性发展的性别差异不显著。
    信息反馈不一致导致习得无助机制的实验研究
    曹新美, 郭德俊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  42-47. 
    摘要 ( )   PDF (163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以9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认知活动中,信息反馈不一致性和操作成绩评价反馈导致大学生无助现象的机制。结果表明:认知活动中,信息反馈不一致,损害了被试的认知和情绪,对动机的损害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实验中是否给予被试操作成绩评价,对被试的动机、认知和情绪影响不显著。说明在认知活动中,信息反馈不一致,是导致习得无助的关键因素,是否对被试的操作成绩给予评价反馈,不会导致习得无助,验证了习得无助的信息加工理论模型。实验也表明,信息反馈不一致不会形成被试反应性的抑郁。
    教师组织承诺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宋爱红, 蔡永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  48-51. 
    摘要 ( )   PDF (54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访谈、问卷调查及理论分析,提出了教师组织承诺的结构。对278名教师进行测查以考察教师组织承诺的因素结构,验证了教师组织承诺的结构,发现教师组织承诺包含四个维度,即感情承诺、规范承诺、理想承诺和投入承诺。
    小学数学教师职业知识的结构与内在关系
    辛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  52-55. 
    摘要 ( )   PDF (53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小学数学分数起始教学为媒介,通过自编的小学数学教师职业知识测验,考察了162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学科知识、一般教育学知识和教育实践知识等三类知识上的表现,并据此探讨了这三类职业知识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自编的小学数学职业知识测验具有良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教师的学科知识和一般教育学知识能显著地预测其教育实践知识。
    教与学心理
    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蒋京川, 刘华山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  56-61. 
    摘要 ( )   PDF (66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取问卷法,选取武汉市283名初一和高二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1)掌握目标与深加工、元认知策略以及浅表策略三者都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与浅表加工策略相关的显著性水平略低,成绩接近目标与三种学习策略都在呈非常显著相关,而成绩回避目标只与浅表策略显著相关;(2)掌握目标和成绩接近目标有助于学业成绩,成绩回避目标不利于取得良好成绩;(3)与初一年级相比,高二年级中成绩接近目标和掌握目标显著下降,采取深加工和元认知策略的水平也下降;初一和高二年级中,男生比女生更多采取掌握目标和元认知策略;(4)多元目标比单一目标的学生更多地使用深加工和元认知策略,但多元目标者并不必然比单一目标者成绩好。
    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效能感对学生学习态度及其与学业效能间关系的影响
    刘红云, 孟庆茂, 张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  62-67. 
    摘要 ( )   PDF (61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目的在于验证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效能感对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有正向预测作用及其对学生学业效能和学习态度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的假设。通过对109个班级的班主任教师和3066名三到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多层线性模型(HLM)分析结果表明:(1)在控制学生性别影响时,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技术存在显著的班级水平差异;学生学业效能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技术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且这一影响强度存在显著的班级水平差异。(2)在控制教师所教年级的影响下,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效能的高低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技术的班级差异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效能感高的班级,学生学习态度越积极;(3)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效能与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效能感越高,学生学业效能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影响越弱,反之班主任教师管理效能感低的班级,学生学业效能感对学习态度的影响较大。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短文写作元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姜英杰, 李广, 车文博, 刘丽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  68-74. 
    摘要 ( )   PDF (185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1043名大学生(有效被试1012人)进行英文写作元认知、自我效能、成就目标、价值、内控性的测量,旨在了解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文写作元认知各维度的一般性发展特点。结果发现:语言策略、作文标准、准备性和计划性上存在年级差异;对作为作者的自己的优点的了解、对作为作者的自己的缺点的了解、语言策略知识、元认知体验、计划性、准备性、调节性上存在性别差异;在英文写作自我效能、价值、成就目标、内控性高分组与低分组间元认知水平差异达到显著性,且高分组具有较高的英文写作元认知水平。
    儿童类别学习中知识效应的年龄差异
    张阔, 阴国恩, 王敬欣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  75-80. 
    摘要 ( )   PDF (66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特征主题的类别学习实验范式,考察了儿童类别学习中知识效应的年龄差异。63名小学4年级学生(年龄范围9~10岁)、65名小学6年级学生(年龄范围11~12岁)和77名初中2年级学生(年龄范围13~14岁)参加了本实验。结果表明:当类别特征能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主题时,3个年龄组儿童类别学习的轮次和错误数均显著下降,而且主题突出时,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在统一主题条件下,小学4年级、小学6年级和初中2年级3个年龄组儿童类别学习的轮次和错误数依次减少;而在无主题和突出主题条件下,3个年龄组儿童类别学习的成绩无显著差异。
    心理健康与教育
    移情与后果认知训练对儿童欺负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杜红梅, 冯维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  81-86. 
    摘要 ( )   PDF (72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以移情和后果认知为训练内容,运用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询等教育干预手段对有欺负行为的18名儿童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教育干预。结果表明:综合性的教育干预能够有效地减少儿童的欺负行为。
    初中生精神信仰现状研究
    田丽丽, 金盛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  87-91. 
    摘要 ( )   PDF (57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问卷法对431名初中生的精神信仰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初中生的精神信仰特点如下:(1)总体状况表现为社会信仰最强、实用信仰次之、超自然信仰最弱。在7个信仰维度上的信仰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国家民族、政治信仰、家庭主义、生命崇拜、宗教信仰、金钱物质、神灵崇拜;(2)男生比女生更看重政治信仰和金钱物质,女生比男生具有更高的宗教信仰;(3)初三年级学生的金钱物质和生命崇拜的信仰程度最高,初二年级次之,初一年级最弱;(4)非学生干部比学生干部具有更强的金钱物质信仰;(5)团员的政治信仰程度高于非团员;(6)学习成绩为上等的学生对国家民族的信仰程度高于学习成绩为中等和下等的学生,学习成绩为下等的学生对金钱物质的信仰程度高于学习成绩为上等和中等的学生。
    高职大学毕业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陈启山, 温忠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  92-97. 
    摘要 ( )   PDF (49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187名高职大学毕业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高职大学毕业生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逃避、合理化及自责。在解决问题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求助和合理化因子存在显著专业差异。(2)高职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在抑郁和恐怖上存在性别差异。偏执因子的专业效应显著。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恐怖和精神病性的交互作用显著。(3)幻想、自责的应对方式与健康不良症状存在普遍关联。求助则反之。
    青少年学生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张兴贵, 郑雪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  98-103. 
    摘要 ( )   PDF (68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379名初中、高中和大学生样本的测查,考察了青少年学生大五人格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外倾性是正性情感和生活满意度稳定有力的预测指标、神经质是负性情感稳定有力的预测指标,严谨性与生活满意度具有明显正相关,这三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关系与国外已有的结论一致;开放性、宜人性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关系并没有验证Costa和McCrae(1982,1991)的结论。
    三维干预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李辉, 蔺秀云, 施江玉, 高俊, 胡金莲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  104-108. 
    摘要 ( )   PDF (188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索有效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昆明市两所普通小学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实验研究,对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教师、家长和学生自身三个子系统进行了多侧面的三维干预。结果表明:(1)实验组学生比对照组学生的总体一般焦虑水平下降;(2)学习适应性提高;(3)问题行为症候群的学生人数和问题行为比干预前明显减少。验证了教师、家长、学生三维干预结合模式对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性。
    理论探讨与进展
    幼儿遮挡绘画的表征策略与其内在机制的探讨
    高雪梅, 李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  109-113. 
    摘要 ( )   PDF (119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简要回顾儿童遮挡绘画的研究历史,总结了对幼儿遮挡绘画中理智写实性绘画与视觉写实性绘画持不同见解的两种概说:"知见说"与"表征策略说",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绘画认知理论——遮挡图式的格式塔渐成论,由此展开幼儿遮挡绘画的表征策略及其与幼儿认知发展的关系的深入探讨。
    儿童早期行为抑制与其日后社会行为发展研究综述
    牛宙, 陈会昌, 王桂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  114-117. 
    摘要 ( )   PDF (42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杰罗姆·凯根提出行为抑制这一概念后,众多研究者围绕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行为抑制作为个性发展的基础,在个体的一生发展中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响。文章简单介绍了行为抑制的定义、研究方法,重点阐述了儿童早期行为抑制与其日后社会行为发展的关系,以及对这种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的变量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国外双语口吃研究进展
    刘旭刚, 徐杏元, 严芊, 彭聃龄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  118-123. 
    摘要 ( )   PDF (66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双语口吃是双语者中出现的一种言语流畅性障碍。虽然双语教育越来越普及,但人们对双语口吃的关注却比较少。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外双语口吃方面的文献,主要发现:(1)口吃在双语者中比在单语者中更加流行;(2)影响双语口吃的因素包括双语的介入、缺乏经济安全和情绪不稳定、语言的相似性、第二语言获得的年龄等;(3)双语口吃的诊断需要参考一些附加诊断标准和方法,如伴随不流畅的次要行为(眨眼、身体运动等)、情感和认知评定、家族口吃史等;(4)双语口吃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延缓或暂时取消双语教育;通过另一种语言的经验来战胜口吃;在不得不进行双语教育的情况下,应首先从孩子的优势语言入手进行口吃矫治。
    沙盘游戏治疗的历史与理论
    申荷永, 陈侃, 高岚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  124-128. 
    摘要 ( )   PDF (39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沙盘游戏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影响广泛的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它起源于三代学者的努力,形成于荣格分析心理学与中国文化的结合。由于它被不同理论倾向的临床心理学家们广泛采用,随着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的成立,其本身已经成为独立的心理治疗体系。在"沙盘游戏的历史与理论"一文中,作者拟对其历史与发展,理论与原则等基本的问题做系统的介绍与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