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5-09-15
    上一期   
    认知与社会性发展
    目标探测对记忆提取熟悉和回想的影响
    董月晴, 肖芬妮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 (5):  609-615.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5.05.01
    摘要 ( )   PDF (96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注意促进效应(Attentional Boost Effect, ABE)研究发现,在记忆编码的同时进行目标探测任务,会提高目标条件下的记忆成绩。该现象不同于以往注意资源有限的观点,引发了研究者的关注。之后,研究者将目标探测任务应用于记忆提取阶段,发现目标条件下的判断标准显著低于分心条件。那么目标探测对记忆提取的影响是否与ABE一致?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在记忆提取结束后增加“记得/知道/猜测”判断,探讨目标探测对记忆提取熟悉和回想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其内在机制。结果发现,对于男性群体,目标探测对记忆提取的反应不仅表现在熟悉上,也表现在回想上;而对于女性群体,仅表现在熟悉上。研究表明目标探测对记忆提取的影响不同于编码阶段ABE。
    屏幕时间类型与幼儿自我调节:成人参与的作用
    张和颐, 余利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 (5):  616-625.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5.05.02
    摘要 ( )   PDF (149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数字媒介用户低龄化已成为全球趋势,随着技术革新,儿童的屏幕活动从非交互转向交互、从离身转向具身。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不同屏幕时间类型对幼儿自我调节能力的影响,着重检验成人参与的作用。结果发现:年龄是幼儿自我调节表现的决定性因素;屏幕时间类型与成人参与两因素之间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成人参与显著提高了交互式主动屏幕时间与认知类主动屏幕时间的干预效果。以上结果表明,儿童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生理不断成熟、成人教育引导、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上,成人的支架能够帮助幼儿在与屏幕交互中更大获益,促进早期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
    拼图能力与幼儿抑制控制的关系:持续性注意和言语能力的中介作用
    辛聪, 程平, 郑远霞, 刘国雄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 (5):  626-638.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5.05.03
    摘要 ( )   PDF (161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Vygotsky的相关理论,研究选取188名2至4岁幼儿,采用Stroop大小任务、持续性操作测验和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分别测量幼儿的抑制控制、持续性注意和言语能力,试图探究拼图能力与幼儿抑制控制的关系,以及持续性注意和言语能力的作用。结果发现:(1) 拼图能力分别显著正向预测幼儿持续性注意和言语能力,而持续性注意和言语能力分别显著正向预测抑制控制;(2) 持续性注意和言语能力在拼图能力与幼儿抑制控制之间分别起单独中介作用;(3) 持续性注意与言语能力在拼图能力与幼儿抑制控制间起序列中介作用。研究丰富了拼图能力通过影响与幼儿抑制控制有关的基础认知过程(即持续性注意和言语能力)的解释视角。
    父母温暖与学龄儿童执行功能的双向关系及其对学业适应的影响
    刘玉清, 乔晓光, 张思敏, 邢晓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 (5):  639-651.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5.05.04
    摘要 ( )   PDF (181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第二版)和小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对广东省513名学龄儿童进行三次追踪研究,采用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RI-CLPM)考察父母温暖与儿童执行功能的动态双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两者对儿童学业适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在个体内层面,T1和T2父母温暖均显著正向预测T2和T3儿童执行功能,T1儿童执行功能显著正向预测T2父母温暖。在个体间层面,父母温暖均与儿童执行功能显著正相关。此外,T1父亲、母亲温暖的增加均可以通过T2和T3儿童执行功能的提升进而影响T3儿童学业适应。研究从个体内层面揭示父母温暖的提升有助于儿童执行功能和学业适应水平的提升,同时,儿童执行功能的改善也有助于父母温暖的增加。
    父母情绪调节困难与父母情绪社会化行为的关系:基于主客体互倚模型的交叉滞后研究
    刘畅, 蒋柳青, 郑天鹏, 边玉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 (5):  652-662.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5.05.05
    摘要 ( )   PDF (163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考察父母情绪调节困难与父母情绪社会化行为的纵向二元关系,本研究对1542名四年级学生父母进行了3 次追踪测量,通过构建交叉滞后主客体互倚模型来探讨二者的关系。结果发现:(1)父母情绪调节困难与支持型父母情绪社会化行为间存在负向的双向预测关系,与非支持型父母情绪社会化行为间存在正向的双向预测关系;(2)主体效应显著,即父亲和母亲的情绪调节困难可以负向、正向预测自身在下一个时间点的支持型行为和非支持型行为,父亲和母亲的支持型行为和非支持型行为分别可以负向、正向预测自身下一个时间点的情绪调节困难;(3)客体效应部分显著,即父亲和母亲的情绪调节困难可以正向预测其伴侣下一个时间点的非支持型行为。
    老年人身体健康与依恋长期性变化的联系:六年的追踪研究
    赵沐恩, 韩布新, 王大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 (5):  663-674.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5.05.06
    摘要 ( )   PDF (151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老年期依恋的长期变化,以及身体健康因素的影响,本项研究招募了779名已婚老人(平均年龄为67.58±5.31岁),追踪6年(两年测量一次,共4次)。采用SF-36问卷评估被试的身体健康(包括躯体疼痛、生理功能和生理职能三个方面);采用老年夫妻依恋问卷评估被试的依恋取向(包括焦虑、回避和安全三个维度)。使用多元潜变量曲线模型分析健康因素与老年依恋长期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1)6年间老人依恋回避显著上升,依恋安全显著下降;(2)6年间,躯体疼痛的长期变化可以影响老人依恋焦虑和依恋安全的长期变化。具体体现在:躯体疼痛感上升的老人,其依恋焦虑水平也上升,且依恋安全水平下降。并且,这样的关联模式也体现在截距的关系上。本研究表明,老年期的依恋仍在经历发展变化,同时躯体疼痛会影响老年人依恋的长期性变化,且这种变化可以成为依恋个体间差异的来源。
    教与学心理
    先前知识和概念图类型对科学说明文学习的影响
    曲可佳, 董爽爽, 乔璐遥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 (5):  675-683.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5.05.07
    摘要 ( )   PDF (95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通过3个实验,考察了先前知识和概念图类型在科学说明文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促进低先前知识学习者通过概念图学习科学说明文的效果。结果发现:(1)高先前知识学习者通过交互式概念图学习科学说明文的迁移效果好于静态概念图,且通过静态概念图和交互式概念图学习的记忆效果均较好。低先前知识学习者通过静态概念图学习的迁移效果好于交互式概念图,且通过静态概念图学习的记忆效果好于连接交互式概念图;(2)相比于只学习交互式概念图,低先前知识学习者在学习交互式概念图之前加入相关文本学习时的记忆保持成绩和迁移成绩均显著更高;(3)低先前知识学习者通过层次结构概念图学习的记忆保持成绩和迁移成绩好于通过网状结构概念图学习的成绩。结果表明,学习者的先前知识影响其通过不同类型概念图学习科学说明文的效果;加入相关文本和采用层次结构呈现形式均可有效促进低先前知识者通过交互式概念图学习科学说明文的效果。
    高中生感知的教师工作倦怠对其学习倦怠的感染效应:基于资源丧失的视角
    黄杰, 朱丹, 周丽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 (5):  684-691.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5.05.08
    摘要 ( )   PDF (98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对湖北、湖南8所高中2731名学生进行调查,探讨高中生感知的教师工作倦怠对其学习倦怠的感染效应以及教师自主支持增量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增量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高中生感知的教师工作倦怠正向预测其学习倦怠;(2)教师自主支持增量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增量在高中生感知的教师工作倦怠与其学习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3)学业自我效能感增量的中介效应与直接效应的方向相同,但教师自主支持增量的中介效应与直接效应的方向相反。研究结果对高中生学习倦怠的预防和干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大学生基于学业表现的自我价值感与学业内卷行为的关联: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
    魏军, 羿聪, 周溪亭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 (5):  692-700.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5.05.09
    摘要 ( )   PDF (148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考察了大学生基于学业表现的自我价值感对其学业内卷行为的潜在影响及其在城市和农村来源大学生群体间的差异。研究对全国8所高校共1183名大学新生(39%男生,48%城市生源,平均年龄18.61±0.72岁)进行了历时一年的三次问卷追踪调查,采用分组潜变量增长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农村大学生总体上比城市大学生具有更高的基于学业表现的自我价值感,学业内卷行为也更多;(2)总体上,基于学业表现自我价值感的初始水平正向预测学业内卷行为的增多,但其变化速率对学业内卷行为的变化无预测作用;(3)基于学业表现的自我价值感对学业内卷行为变化的正向预测效应仅在城市大学生中显著,在农村大学生中不显著。研究揭示了影响大学生学业内卷行为发展变化的重要心理动因,研究结果为改善大学内卷文化、建设积极健康的高等教育育人环境提供了启示。
    心理健康与教育
    青少年家庭功能对抑郁和社交焦虑的影响: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
    汤佳怡, 付成妤, 徐慰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 (5):  701-709.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5.05.10
    摘要 ( )   PDF (115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往研究较少从认知信念的角度考察家庭功能影响青少年情绪问题的机制,为探讨公正世界信念在其中的作用,对重庆某中学初二、高二年级共845名学生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追踪调查。基线期(T1)采用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量表(FACES II-CV)测量参与者的家庭功能,采用患者健康问卷(PHQ-9)和简版青少年社交恐惧与焦虑量表(SPAI-B)分别测量其抑郁和社交焦虑水平;6个月后(T2)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BJWS)测量其公正世界信念,并再次测量抑郁和社交焦虑水平。结果发现:T1家庭功能与T2公正世界信念显著正相关,二者均与T2情绪问题显著负相关;此外,T2公正世界信念在T1家庭功能与T2情绪问题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表明家庭功能可以通过增强青少年的公正世界信念来减轻其抑郁和社交焦虑症状。
    父母心理控制、高中生抑郁症状及其生命意义感的纵向关系:一项交叉滞后模型分析
    叶文婷, 滕召军, 黎杨杨, 崔宏晶, 聂倩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 (5):  710-719.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5.05.11
    摘要 ( )   PDF (161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父母心理控制、高中生抑郁症状及其生命意义感的纵向关系,并揭示其潜在中介作用。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西南地区2所中学的高一和高二年级共2355名学生(M年龄=15.82, 41.7%男生)进行间隔一年(两次)的追踪研究。施测工具包括依赖和成就导向的父母心理控制量表、抑郁症状量表和生命意义感量表。结果表明:(1)父母心理控制与高中生的抑郁症状存在双向关系,即父母的心理控制水平能显著正向预测一年后高中生的抑郁症状,高中生的抑郁症状也能显著正向预测一年后的父母心理控制水平;(2)高中生抑郁症状能够显著负向预测随后一年的意义存在感,但意义存在感对一年后抑郁症状的预测作用不显著;(3)父母心理控制可以显著地通过高中生抑郁症状的中介作用进一步负向预测高中生的意义存在感。研究启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当注意教育手段,降低父母心理控制程度;同时家校应联合起来,重视青少年生命意义感的教育和培养,从而预防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亲密关系满意度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一项日记追踪研究
    焦姣, 牡丹, 史璐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 (5):  720-729.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5.05.12
    摘要 ( )   PDF (132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考察大学生亲密关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探究状态真实自我的多层中介效应,以10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亲密关系满意度量表、状态真实自我量表、积极/消极情绪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进行连续14天的日记法调查,并构建多层中介模型。结果表明:(1) 大学生亲密关系满意度显著正向预测积极情绪与生活满意度,显著负向预测消极情绪;(2) 状态真实自我在个体内层面的亲密关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3) 状态真实自我在个体间层面的亲密关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从日常情境角度,支持并拓展多维结构内外动机连续体的自我决定理论,对中国大学生在亲密关系中如何提升幸福感水平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医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与抑郁症状的关联:一项潜在转变分析
    何婷婷, 荣璠, 李书琴, 万宇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 (5):  730-739.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5.05.13
    摘要 ( )   PDF (117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取某两所医学专科学校的4211名大一年级学生开展基线调查(T1),1年后进行随访(T2),通过问卷调查拟探讨医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不同暴露模式以及各模式中健康危险行为的稳定性和转变特征,分析健康危险行为不同转变模式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发现:(1)67.6%医学生从大一至大二一直保持较稳定的生活行为,30.7%医学生由高风险组转变为低风险组(缓和组),1.7%医学生从低风险组转变为高风险组(恶化组);(2)与持续低危组医学生相比,处于持续高危组、缓和组和恶化组的医学生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均增加,且在持续高危组的医学生风险最大。结果提示医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与抑郁症状风险增加有关,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行为有益于医学生抑郁症状的防控。
    跨越年龄数字鸿沟:老年人互联网使用行为及其促进和阻碍因素
    牛更枫, 金斯妤, 史晓涵, 杨文城, 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 (5):  740-749.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5.05.14
    摘要 ( )   PDF (141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当前信息社会,老年人的互联网使用备受关注。虽然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与健康有着广泛影响,但老年人的互联网使用率相对较低。因此,厘清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现状、使用影响以及影响因素有着重要意义。基于上述,本文系统概述了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行为现状特点、使用影响、理论基础,还从个体和环境层面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概述了影响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促进性和阻碍性因素。同时,本文进一步指出了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推动“适老化”改造的基础研究,采用纵向追踪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进一步探讨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前因和后效及其潜在心理机制。
    理论探讨与进展
    多维潜变量建模的发展:层次性和交叉性的双视角
    顾红磊, 温忠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 (5):  750-760.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5.05.15
    摘要 ( )   PDF (186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心理、教育、管理等社科领域,经常涉及多维潜变量。多维潜变量建模方法经历了从简单到精确、贝叶斯统计与频率统计并行的发展过程。本文首先回顾和评介了多维潜变量的传统建模方法,其次概述了基于层次性和交叉性双视角的双因子探索性结构方程模型(bifactor-ESEM)和双因子贝叶斯结构方程模型(bifactor-BSEM)两种新近建模方法的特点以及在心理学等社科研究中的应用,然后总结出一个兼顾简洁性和精确性的多维潜变量建模流程。最后通过一个实例对多维潜变量的各种建模方法进行了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