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4-11-15
    上一期   
    认知与社会性发展
    幼儿数量敏锐度的个体差异及其对数轴估计表现与策略使用的影响
    梁渊, 张丽锦, 冀婷, 李博艺, 卜凡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6):  761-773.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6.01
    摘要 ( )   HTML ( )   PDF (174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自动关注数量信息(SFON)”倾向为指标考查4、5岁幼儿的数量敏锐度,探讨不同数量敏锐度水平的幼儿在三种形式的数轴估计(非符号面积、数字-位置(NP)和位置-数字(PN))任务上的表现及策略使用情况。结果发现:(1)4岁幼儿敏锐度可分为次高、中、低三个水平,5岁幼儿敏锐度可分为高、中两个水平,幼儿捕捉数量信息的敏锐度水平从4岁到5岁明显提升,由依赖参考提示逐渐转变为独立自发感知;(2)幼儿数轴估计表现受情境的影响,在非符号数轴估计任务上的表现显著优于在符号NP和PN任务上的表现;(3)数量敏锐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数轴估计表现及策略使用,高数量敏锐度幼儿的数轴估计成绩更好,大多数5岁幼儿基本可以在不同形式的数轴估计任务上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数轴估计策略。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幼儿心理数量表征的内部机制,证实了数量认知的四步发展模型,为鉴别、预测和筛选出低敏锐度的数学风险幼儿提供参考依据。
    感觉寻求与模糊容忍度对科学发明问题提出的影响
    童丹丹, 史靖靖, 禄鹏, 彭晨宇, 李文福, 张庆林, 邱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6):  774-781.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6.02
    摘要 ( )   HTML ( )   PDF (124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科学领域的发明问题实例为实验材料,探索感觉寻求与模糊容忍度对原型启发下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的影响。实验1以感觉寻求和原型处理为自变量,结果发现,在提出新颖性科学问题上,感觉寻求相对高分组个体受原型启发提出新颖性问题的提升程度明显高于低分组;实验2以模糊容忍度和原型处理为自变量,结果发现,相对高模糊容忍度个体更善于利用原型信息,提出更多新颖有效性科学问题。此外,原型条件下个体提出新颖性或新颖有效性科学问题的比率更高。研究结果表明,原型对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具有稳定的启发效应,感觉寻求与模糊容忍度是原型启发下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的重要人格特质,且对新颖性和新颖有效性科学问题提出产生不同影响。
    形状知觉在儿童语言能力中的独立性预测作用
    崔佳歆, 冯佳佳, 左钰涵, 崔占玲, 周新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6):  782-791.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6.03
    摘要 ( )   HTML ( )   PDF (126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最新提出的形状知觉假说认为形状知觉是语言和数学共有的认知基础, 已有研究考察了形状知觉在不同类型数学能力中的作用, 但其在不同类型和层次的语言能力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小学5年级学生, 考察形状知觉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语言能力中的独立性贡献。结果发现, 控制了年龄和性别两个人口学变量以及智力和反应速度两个基础认知能力后, 形状知觉对词汇水平的语音加工、正字法意识和语义理解以及句子水平上的阅读理解有显著的独立性贡献, 而对篇章水平上的阅读理解无显著贡献。结果说明形状知觉在个体可以快速加工的语言流畅性能力中发挥显著作用, 在非流畅性的复杂语言能力中无显著作用。
    群体竞争对儿童公平分配行为的影响:群体偏见动机的作用
    肖雪, 李燕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6):  792-807.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6.04
    摘要 ( )   HTML ( )   PDF (260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考察群体竞争情境下儿童的公平分配行为,并进一步探讨群体偏见动机(包括内群体偏爱和外群体厌恶)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采用整群抽样法,以来自山东省某幼儿园和小学的268名3~8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在竞争-赢、竞争-输以及非竞争情境下的公平分配行为及群体偏见动机,结果发现:(1)随着年龄增加,年龄越大的儿童越能够在竞争-赢时分给自己群体更多的资源、在竞争-输时分给自己群体更少的资源;(2)儿童在群体竞争情境下的群体偏见动机主要表现为内群体偏爱而非外群体厌恶,但年龄越大的儿童表现出越少的内群体偏爱;(3)内群体偏爱对竞争-输情境下儿童的公平分配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些结果表明随着年龄增加,年龄越大的儿童越能够基于竞争的输赢结果做出公平的分配,且在竞争-输情境下群体偏见(尤其是内群体偏爱)动机的降低是儿童做出更多公平分配的重要原因。
    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恶意创造性行为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史滋福, 周志豪, 许磊, 陈火红, 管锦亮, 刘承珍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6):  808-815.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6.05
    摘要 ( )   HTML ( )   PDF (109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基于创造性行为的互动主义模型和一般压力理论,考察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恶意创造性行为的关系,并检验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采用整群取样法抽取长沙市三所高校的9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消极教养方式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恶意创造性行为;(2)道德推脱在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和恶意创造性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父母消极教养方式→道德推脱→恶意创造性行为”这一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受到性别的调节。具体而言,相较于女生,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对男生道德推脱水平的正向预测作用更大。
    教与学心理
    小学低年级儿童部件知识对三年级汉字识别和阅读理解的预测
    冯瑶, 王佳雯, 沈岚岚, 李宜逊, 宋学玲, 伍新春, 李虹, 陈文, 程亚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6):  816-823.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6.06
    摘要 ( )   HTML ( )   PDF (88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123名小学一年级儿童进行为期三年的追踪测试,通过分层回归,考察了小学低年级儿童的部件知识对其三年级汉字识别和阅读理解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控制瑞文推理测验、词汇知识和语音意识后,儿童一、二、三年级时的部件知识对其三年级汉字识别均有独特贡献,且二、三年级的贡献高于一年级;(2)控制瑞文推理测验、词汇知识和语音意识后,一年级时的部件知识对三年级阅读理解没有独特贡献,但二、三年级时的部件知识均有独特贡献,且三年级的贡献高于二年级;(3)控制瑞文推理测验、词汇知识和语音意识及汉字识别的作用后,二年级时的部件知识对三年级阅读理解没有独特贡献,但三年级时的部件知识对阅读理解仍有独特贡献。结果表明,小学低年级儿童的部件知识对其三年级汉字识别和阅读理解具有预测作用,且随着儿童年级的增加,预测作用增大,表现出发展性变化。
    流言让人分心:校园负面八卦对中学生上课走神的影响
    丁倩, 宋紫薇, 李明蔚, 李晓彤, 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6):  824-831.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6.07
    摘要 ( )   HTML ( )   PDF (114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校园负面八卦对中学生上课走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基于执行控制失败理论和性别角色理论建构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采取整群抽样法,以778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校园负面八卦量表、超简抑郁焦虑筛查量表和青少年心智游移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年龄的条件下,校园负面八卦显著正向预测中学生上课走神;(2)消极情绪在校园负面八卦与中学生上课走神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性别调节校园负面八卦通过消极情绪影响中学生上课走神的前半段路径。具体来说,相比于男生,校园负面八卦对女生消极情绪的预测作用更大。研究结果从人际压力和不良情绪的角度揭示了中学生上课走神的形成机制,对其干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心理健康与教育
    流动儿童亲子沟通与同伴侵害亚类别的关系: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林丹华, 冯姝慧, 申子姣, 肖家乐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6):  832-844.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6.08
    摘要 ( )   HTML ( )   PDF (188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北京市719名4~6年级流动儿童为被试, 采用自陈式量表测查流动儿童的同伴侵害、亲子沟通和内外化问题。采用潜在剖面分析, 探讨流动儿童同伴侵害的亚类别, 以及亲子沟通对同伴侵害亚类别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同伴侵害存在4个亚类别, 分别为“高侵害组”(3.89%)、“中侵害组”(11.13%)、“中侵害-低关系侵害组”(26.84%)和“低侵害组”(58.14%), 处于不同亚类别的流动儿童在内、外化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2)亲子沟通水平越高, 流动儿童越不可能处在频率更高、形式更多的同伴侵害亚类别中。研究表明, 流动儿童同伴侵害具有异质性, 亲子沟通是同伴侵害亚类别的重要保护因素。以上发现对流动儿童同伴侵害的预防干预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家校共育视角下同伴侵害的影响因素探究: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黄强, 侯金芹, 陈祉妍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6):  845-852.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6.09
    摘要 ( )   HTML ( )   PDF (121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家校共育理念指导下家庭与学校对青少年同伴侵害的交互影响,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抑郁情绪对同伴侵害的影响。采用父母依恋问卷、师生关系量表简版、多维同伴侵害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简版对1710名5~8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亲子关系一方面直接影响同伴侵害,另一方面通过抑郁情绪间接影响同伴侵害;(2)师生关系对中介模型的三条路径均有调节作用,且扮演着不同角色。具体来说,师生关系能强化亲子关系对同伴侵害的保护作用,分担亲子关系对抑郁情绪的影响,缓冲抑郁情绪对同伴侵害的不良影响。研究证实了从家校共育的视角防治校园欺凌的可行性,建议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活动要充分考虑到家庭与学校的交互作用,以最大程度上发挥两者的双保险作用。
    家庭功能发展轨迹类型对初中阶段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王恩娜, 夏梦雅, 屈笛扬, 张俊杰, 梁凯欣, 肖嘉林, 迟新丽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6):  853-864.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6.10
    摘要 ( )   HTML ( )   PDF (140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家庭功能发展轨迹类型对初中阶段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以及心理韧性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家庭功能量表、网络成瘾问卷和心理韧性量表对1301名初中生进行为期三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在初中三年间的发展轨迹呈现出四种异质性亚类型:“低家庭功能持续组”(12.5%)、“高家庭功能持续组”(68.5%)、“低家庭功能上升组”(10.1%)和“高家庭功能下降组”(9.0%);(2)“高家庭功能下降组”和“低家庭功能持续组”青少年初三时的网络成瘾显著高于“高家庭功能持续组”青少年,而“低家庭功能上升组”青少年初三时的网络成瘾水平显著低于“高家庭功能持续组”;(3)以“高家庭功能持续组”为参照组,初三时的心理韧性显著中介了“高家庭功能下降组”、“低家庭功能持续组”以及“低家庭功能上升组”对青少年初三时网络成瘾的影响。
    挫败感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压力知觉与人际关系的作用
    曾子豪, 胡义秋, 彭丽仪, 刘秀茹, 何震, 赵丽莉, 姚星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6):  865-876.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6.11
    摘要 ( )   HTML ( )   PDF (154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人际关系理论与情绪和应对的认知关系理论,采用追踪数据,以1292名青少年(年龄 = 14.64 ± 0.63岁)为研究对象,探究挫败感对青少年抑郁、自伤和自杀意念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 挫败感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风险因素;(2) 青少年人际关系有4种模式:人际关系风险组、父子关系高危组、人际关系一般组以及人际关系优势组;(3) 压力知觉在挫败感与青少年抑郁、自伤和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4) 人际关系模式可以调节该中介模型后半段,即压力知觉对青少年抑郁、自伤和自杀意念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随着人际关系得分增加,压力知觉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降低,且在人际关系优势组时压力知觉不可以预测青少年自伤,结果表明人际关系可以缓冲压力的消极影响。研究使用潜剖面分析,揭示了压力知觉和人际关系类型的中介与调节作用,为青少年抑郁、自伤和自杀意念发生发展机制提供更多解释路径。
    受欺负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影响: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和教师公正的调节作用
    张叶, 陈嘉慧, 任萍, 王泉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6):  877-885.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6.12
    摘要 ( )   HTML ( )   PDF (109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受欺负与自伤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采用两波段纵向追踪设计,对2675名来自某中部省份城市7所学校的八年级学生开展了为期半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1)青少年受欺负经历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其半年后的自伤行为;(2)孤独感在受欺负与青少年自伤的长期关系间起中介作用,即受欺负可影响青少年的孤独感,进而导致自伤行为的产生;(3)教师公正在中介路径的后半段即“孤独感-自伤”路径上起调节作用。具体来讲,教师公正可缓冲孤独感自伤的影响,在高教师公正条件下,青少年孤独感与自伤的关系不显著。
    青少年虐待与忽视对抑郁的影响:自尊和自我表露的作用
    龚钰涵, 叶莹莹, 周宵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6):  886-893.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6.13
    摘要 ( )   HTML ( )   PDF (91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虐待和忽视遭遇会诱发或加剧青少年的抑郁问题。为了明确青少年虐待和忽视对抑郁影响的机制,基于以往理论和实证研究,本研究在虐待和忽视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中,纳入了自尊和自我表露,探讨并比较虐待和忽视通过自尊和自我表露预测抑郁的机制异同。研究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自尊量表、自我表露问卷和儿童抑郁量表对4971名青少年进行了测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虐待和忽视经历既可以直接正向预测抑郁,也可以分别通过自尊和自我表露间接地正向预测抑郁,还可以通过自尊经自我表露的多重中介作用对抑郁发挥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不过,相对于虐待,忽视通过自尊对抑郁的间接效应更强。这些结果说明了,虐待和忽视通过自尊和自我表露预测抑郁的路径机制相同,但强度存在差异。
    理论探讨与进展
    早期亲子互动与儿童社会性发展——基于互动行为编码方案的应用证据
    卜琳, 李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6):  894-904.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6.14
    摘要 ( )   HTML ( )   PDF (143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早期亲子互动会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对互动行为与互动水平的全面观察有助于更为客观地研究二者间的关系。基于近15年互动行为编码方案(Coding Interactive Behavior,CIB)的应用证据,发现早期亲子互动影响儿童情感社会化(共情能力与情绪调节能力)和行为社会化(亲社会行为与内化外化问题行为)。生物行为同步、催产素、依恋相关大脑网络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这一影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并受到儿童因素、家庭因素、环境因素的调节。未来研究有必要关注早期亲子互动和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潜在方向性和影响范围,丰富神经生理机制的研究证据、探索“回溯式”的纵向研究方法以弥补现有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的不足。
    阅读理解中的可靠性验证:基于知识和基于文本
    林文毅, 范小月, 万正维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6):  905-912.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6.15
    摘要 ( )   HTML ( )   PDF (83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网络时代的阅读者必须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文本信息的可靠性进行验证,从而避免错误信息或者有害信息的侵扰。而文本信息可靠性验证的结果,影响该信息进入心理表征的概率。阅读理解中,阅读者主要使用基于知识和基于文本这两类可靠性验证策略。在冲突检测阶段,基于知识和基于文本的可靠性验证策略以同样的方式发挥作用;而在冲突解决阶段,基于知识的可靠性验证策略优先于基于文本的可靠性验证策略。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范式,将信息强度和工作记忆纳入研究的框架中,以获得对文本信息的可靠性验证机制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