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2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9-10-15
    论文
    儿童生命认知和生命体验的发展特点
    李丹, 陈秀娣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4):  1-7. 
    摘要 ( )   PDF (72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在生命教育的社会背景下,以2、4、6、8、11年级的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造句和补充句子的方式考察儿童对生命和死亡的认知及体验。结果表明:1)儿童对生命和死亡的认知发展是随着年级的升高从模糊不清、具体形象到认知生命本质直至表达态度、感悟哲理的一个渐次深入的过程;2)儿童对生命过程的体验总体上是积极的,且随着年级的升高体验的内涵越来越丰富;3)儿童对死亡的心理体验以恐惧和悲伤为主;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儿童对死亡体验哲理性和迷茫的逐渐增多。
    幼儿前提反事实推理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
    王晶, 肖兴荣, 陈英和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4):  8-14,36. 
    摘要 ( )   PDF (18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选取90名3~5岁幼儿为被试,采用图片故事法和口语报告法测查幼儿前提反事实推理的发展特点以及结果性质和领域知识的影响。结果表明:(1)幼儿前提反事实推断数量随年龄而增多;(2)幼儿产生的减法式反事实推断数显著多于加法式,但上行和下行反事实推断数之间的差异不显著;(3)对反事实推断的影响因素方面,结果性质主效应不显著,领域知识主效应显著,两者存在交互作用,当控制语言能力后交互作用不显著。
    3~6岁儿童信念理解能力的发展研究
    张婷, 李红, 曾维希, 张莉, 廖渝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4):  15-20. 
    摘要 ( )   PDF (69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设计了冲突真实信念任务,用于考察儿童对真实信念的理解;并利用区分信念、冲突真实信念和意外地点的错误信念任务,考察儿童理解信念推理基本规则、真实信念和错误信念的发展顺序。97名3~6岁儿童完成了测试。结果显示,3岁儿童能理解信念推理的基本规则,5岁儿童能理解真实信念,6岁儿童能理解错误信念。结果支持了儿童先理解真实信念,后理解错误信念的发展模式;也说明在理解信念以前儿童已能掌握信念推理的基本规则。
    儿童数字估计的表征模式与发展
    周广东, 莫雷, 温红博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4):  21-29. 
    摘要 ( )   PDF (95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中国儿童数字估计的表征模式与发展趋势。包括两个实验,均采用数字线估计任务,实验一以92名幼儿园、一年级及二年级儿童为被试,考察其在0~100范围的数字估计,结果显示,幼儿园儿童在数字估计更多地采用对数表征,而一二年级的儿童在数字估计中更多地采用线性表征;实验二以86名一、三、五年级儿童为被试,考察其在0~1000范围的数字估计,结果显示,一年级儿童有一半采用对数表征,另一半采用线性表征,而三五年级儿童大多采用线性表征。中国儿童的数字估计表现出与美国儿童相同的发展模式,都是由不精确的对数表征逐步向精确的线性表征发展;人的数表征有多种形式,即使在同一年龄阶段,也会因任务难度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表征模式。中国儿童精确数字估计能力的出现要早于美国儿童。
    童年期攻击行为发展的追踪研究
    赵冬梅, 周宗奎, 范翠英, 柯善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4):  30-36. 
    摘要 ( )   PDF (82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班级戏剧问卷"对中部一所小学3、4年级的285名儿童进行了3年追踪调查,研究了3年来儿童的外部攻击和关系攻击发展趋势及其在个体间的差异,并探讨了两类攻击行为发展趋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童年中后期外部攻击和关系攻击的变化趋势不显著。并且初始测量的外部攻击水平高的儿童,其关系攻击水平也较高;外部攻击行为变化较快的儿童,其关系攻击变化也比较快。(2)男生的外部攻击水平显著高于女生,而关系攻击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四年级关系攻击的上升速度快于三年级;初始为关系攻击较高组相对于较低组,他们的关系攻击随时间的上升速度也比较快。
    成败等因素对小学生游戏中自我价值感的影响
    马来祥, 寇彧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4):  37-42. 
    摘要 ( )   PDF (63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三、四年级的142名小学生为被试,以自编的"背投沙包"游戏为载体,通过创设竞争与合作的四类小组以及控制成功与失败的结果,探讨其对个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受到个体成败而非群体成败的影响,其中人际关系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尤其是在失败的结果产生后,极端的高能力重视水平能够带来高自我价值感。而竞争与合作的小组安排对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并不显著。
    初中生假想观众、个人神话与其互联网社交的关系
    郭菲, 雷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4):  43-49,62. 
    摘要 ( )   PDF (90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问卷法,以初中生为被试(n=372),探讨了假想观众、个人神话观念、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初中阶段:(1)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水平随着年级升高而呈直线上升的趋势;(2)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其病理性互联网使用;(3)假想观众观念对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也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4)假想观众和个人神话中的无懈可击成分通过对互联网社交使用的喜好间接预测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水平。
    大学生优秀辩手与非辩手的非形式推理能力比较
    张奇, 张黎, 王奕, 张艳君, 马艳苹, 孙宝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4):  50-56. 
    摘要 ( )   PDF (154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考察大学生优秀辩手与非辩手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差异,运用"提示访谈法"对大学生中的优秀辩手与非辩手的普通大学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优秀辩手达到间接反驳推理水平,而多数非辩手处在直接反驳推理水平。优秀辩手不论在功能性和条件性理由的数量上,还是在理由领域广度上都显著优于普通大学生。在反驳式推理过程中,优秀辩手的间接反驳次数显著多于非辩手。研究表明大学生优秀辩手的非形式推理能力显著优于非辩手。
    创造者与大学生群体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比较
    王静, 金盛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4):  57-62. 
    摘要 ( )   PDF (28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比较两类群体在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四个方面的差异,进而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采用词汇联想测验收集数据,被试为28位社会科学和艺术领域的创造者,30位相应学科大学生。结果: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方面差异显著,创造者明显优于领域新手,其他两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作为专家的创造者在创造性思维的深度方面明显优于领域新手。在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方面,应当注重学生思考力和思考深度的培养。
    词窗口条件下老年阅读者信息提取过程的眼动研究
    吴捷, 刘志方, 胡晏雯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4):  63-67. 
    摘要 ( )   PDF (49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眼动仪为工具,通过消失文本范式考察老年阅读者从视觉刺激中提取语义信息的必要呈现时间。实验一发现,老年阅读者阅读消失文本的视觉刺激必要呈现时间在120 ms以后。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将消失时间设置为120 ms1、40 ms、160 ms、180 ms和200 ms。研究结果发现,老年阅读者阅读消失文本的必要延迟时间是200 ms,结果支持眼动控制理论中认知控制模型。
    传递性推理的ERP研究
    张凤华, 邱江, 杨群, 张庆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4):  68-74. 
    摘要 ( )   PDF (29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抽象的内容作为实验材料,测定15名大学生在完成三种不同类型的传递性推理任务和基线任务(记忆判断任务)时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探讨传递性推理过程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研究发现,三种推理任务所诱发的波形基本一致,而推理任务与基线任务之间的ERP波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说明对于传递性推理,被试可能是根据视觉的空间表征对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心理模型理论。
    情绪、情绪调节策略与情绪材料记忆的关系
    姜媛, 沈德立, 白学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4):  75-80. 
    摘要 ( )   PDF (67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采用实验法,以288名中小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不同情绪状态、不同情绪调节策略与不同类型情绪材料记忆的关系。结果表明:(1)快乐情绪的再认反应时短于悲伤情绪,快乐情绪的再认正确率高于悲伤情绪。(2)表达抑制策略下,词汇与图片的再认反应时无显著差异;认知重评策略下,词汇的再认反应时短于图片;对词汇和图片的再认反应时,认知重评组短于表达抑制组;认知重评组的再认正确率高于表达抑制组。(3)快乐材料再认反应时短于悲伤材料;快乐情绪下快乐材料的再认正确率高于悲伤材料,悲伤情绪下悲伤材料的再认正确率高于快乐材料。
    激活水平对两亚型ADHD儿童反应执行与抑制能力的影响
    金颖, 刘翔平, 张微, 兰彦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4):  81-86. 
    摘要 ( )   PDF (67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选取了混合型ADHD儿童14名,注意缺陷型ADHD儿童16名以及正常儿童18名,考察了在不同激活水平下,两亚型ADHD儿童之间,及其与正常儿童之间的反应执行能力与抑制能力的异同。采用传统的go/no-go任务,并将刺激间的时间间隔设置为1秒、4秒、8秒三种条件,分别对应高、中、低三种激活水平。结果发现,(1)与正常儿童相比,ADHD儿童的反应执行能力更容易受到激活水平的影响,且两亚型ADHD儿童受到的影响模式基本一致。具体而言:在高激活水平下,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差异最小;在中、低激活水平下,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差异增大,表明ADHD儿童状态调节能力落后。(2)两亚型ADHD儿童的功能缺损模式不同,混合型儿童在状态调节和反应抑制两方面都存在缺损,且其反应抑制缺陷不受激活水平影响;注意缺陷型儿童仅在状态调节方面受损。
    初中生的错误观与错误应对方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刘儒德, 曾美艳, 宋灵青, 高丙成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4):  87-92. 
    摘要 ( )   PDF (55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819名初中生完成初中生错误观问卷与错误应对方式问卷,探讨初中生的错误观和错误应对方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错误观中,错误容忍度维度平均每题得分最低,错误判断源居中,对错误的价值认可度最高。2)初中生的错误应对方式中,逃避错误维度平均每题得分最低,消极情绪居中,处理错误最高。3)初中生错误观中的价值认可度是通过错误应对方式中的处理错误和逃避错误的中介作用而影响学习成绩的。
    家庭功能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关系的追踪研究
    胡宁, 邓林园, 张锦涛, 方晓义, 陈蕾, 梅海燕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4):  93-100. 
    摘要 ( )   PDF (34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取北京市三所中学620名初一和初二的学生为被试,采用追踪调查的方式,先后两次(间隔为九个月)让被试报告其家庭功能和问题行为,以探讨青少年家庭功能和问题行为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家庭功能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青少年的家庭功能和问题行为均存在一定的稳定性,但在任务完成、沟通和卷入方面存在变化,均为后测功能不如前测功能;而危害健康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显著下降趋势。(2)家庭功能的每个方面均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呈显著相关,即家庭功能发挥越好,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也相应越少。(3)交叉滞后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更大程度上是家庭功能影响着少年的问题行为,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家庭功能中的卷入维度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工读学校学生的物质滥用行为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林丹华, 杨阿丽, 王芳, 张琢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4):  101-108. 
    摘要 ( )   PDF (88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取西南某省工读学校的193名工读学生参加问卷调查,拟考察工读生的物质滥用行为特点,并初步探索影响工读生物质滥用行为的关键因素以及各关键因素的相对影响力。结果发现:(1)工读生中存在较严重的每日吸烟(49%)、大量饮酒(41%)和毒品使用行为(41%),女生的毒品使用行为约是男生的两倍(74%vs.35%);(2)父母物质滥用行为与态度、同伴物质滥用行为与态度、同伴压力、抵制效能感是影响工读生出现物质滥用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3)在工读生物质滥用行为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中,父母诸因素可以显著地预测同伴诸因素,同时,父母和同伴特点又通过影响工读生的抵制效能感,间接地预测工读生的三种物质滥用行为。其中,父母诸因素对工读生的物质滥用行为和抵制效能感的预测力大于同伴的作用。
    大学生家庭功能与情绪表达性、情感体验的关系
    邓丽芳, 徐田丽, 郑日昌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4):  109-114. 
    摘要 ( )   PDF (69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为探讨大学生家庭功能与情绪表达性、情感体验之间的关系,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情感量表、情绪表达性量表对851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家庭功能对大学生情绪表达性及情感体验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情绪表达性在家庭功能与负性情感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中学生个人认识论的理论构建与测量
    杨小洋, 申继亮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4):  115-121. 
    摘要 ( )   PDF (71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个人认识论理论中较为成熟的反省判断模型,本研究构建了中学生个人认识论的理论框架,并进一步编制了中学生个人认识论问卷,随后调查了459名中学生,结果发现:(1)初测问卷具有良好的项目区分度、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2)个人认识论的结构由五个一阶因素、两个二阶因素构成:一阶因素分别包括知识的确定性、知识的简单性、知识的来源、求知的论证性、表征多元;二阶因素包括知识的本质和求知的本质。
    基于职业发展的大学生核心素质模型的研究
    娄玮瑜, 钟建安, 段锦云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4):  122-127. 
    摘要 ( )   PDF (26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职业发展的大学生核心素质模型是对大学生必备核心素质的初步探讨。在文献分析和访谈6位相关专家的基础上得到《大学生核心素质(行为)词典》,包括21项核心素质的定义、行为指标描述及其对应等级分数。对优秀和一般两组各10名毕业生进行行为事件访谈,编码分析后得到大学生核心素质初步模型,包括踏实、学习发展、责任心、自信、人际交往、口头表达、坚持性和成就导向这8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