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 ›› 2009, Vol. 25 ›› Issue (4): 93-100.
胡宁1, 邓林园2,4, 张锦涛3,4, 方晓义4, 陈蕾5, 梅海燕4
HU Ning1, DENG Lin-yuan2,4, ZHANG Jin-tao3,4, FANG Xiao-yi4, CHEN Lei5, MEI Hai-yan4
摘要: 选取北京市三所中学620名初一和初二的学生为被试,采用追踪调查的方式,先后两次(间隔为九个月)让被试报告其家庭功能和问题行为,以探讨青少年家庭功能和问题行为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家庭功能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青少年的家庭功能和问题行为均存在一定的稳定性,但在任务完成、沟通和卷入方面存在变化,均为后测功能不如前测功能;而危害健康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显著下降趋势。(2)家庭功能的每个方面均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呈显著相关,即家庭功能发挥越好,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也相应越少。(3)交叉滞后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更大程度上是家庭功能影响着少年的问题行为,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家庭功能中的卷入维度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中图分类号:
[1] 雷雳,张雷.青少年心理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 王超,马迎华,李幼莉等.北京、河南新乡部分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相关研究.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6,7(1):21-24. [3] 田本淳,钱玲,张巍等.我国四城市初中生健康行为及保护因素现况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2):107-111. [4] 冯秀英,黄耀峰,付玉美等.上海市青浦区青少年健康行为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6,27(3):240-241. [5] 中国互联网路信息中心(CNNIC).5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6.20091[1] 引自www.cnnic.net.cn. [6] 吴健平,林小群.禁烟对戒毒人员心理影响的调查和分析.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6,12(2):99,117. [7] 李基文.饮酒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5,23(4):221-222. [8] 刘永娥.网络成瘾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杀手.人人健康,2006,4. [9] 方晓义,郑宇,林丹华.家庭诸因素与初中生吸烟行为的关系.心理学报,2001,33(3):244-250. [10] 方晓义,戴丽琼,房超,邓林园.亲子沟通问题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2(3):47-52. [11] 邓林园,方晓义,李一飞,万晶晶.父母监控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应用心理学,2006,12(4):305-311. [12] 段晓英,黄慧.家庭功能、父母监控及自我控制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11):1033-1034. [13] Larson R W,Richard M H,Moneta G,etc.Changes in adolescents.daily interactions with their families from 10 to 18:Dsengagement and transformation.Developmental Psychology,32:744-754. [14] 陆蓬芳.离异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影响的调查分析.中国学校卫生,1996,17(5):386-388. [15] 赵汉青.犯罪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郑州大学硕士论文, 2005. [16] 方晓义,张锦涛,孙莉,刘钊.亲子冲突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应用心理学,2003,9(4):14-21. [17] 方晓义,徐洁,孙莉,张锦涛.家庭功能:理论、影响因素及其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心理科学进展,2004,12(4):544-553. [18] Olson D H.Circumplex model of marital and family systems.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2000,22(2):144-167. [19] Skinner H A,Steinhauer P D.Family assessment measure and process model of family functioning.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2000,22 (2):190-210. [20] Shek D T.Family Functioning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School Adjustment,and Problem Behavior in Chinese Adolescent s With and Without Economic Disadvantage.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2002,163 (4):497-500. [21] Shek DT.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relations of family functioning to adolescent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Journal of the Youth Study,1998,1 (2):195-209. [22] 马国亮.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功能的相关研究.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2:255-256. [23] 叶苑,邹泓,李彩娜等.青少年家庭功能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6):385-387. [24] 梁凌燕,唐登华,陶然.211例网络过度使用青少年的家庭功能探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2):837-840. [25] 石映飞.未成年犯家庭功能特点及其对应付方式影响的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26] 李晓巍,邹泓,金灿灿,柯锐.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54-59. [27] 肖倩,洪黛玲.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5):527-529. [28] 徐洁,方晓义,张锦涛,林丹华,孙莉.家庭功能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作用机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79-85. [29] Skinner H A,St einhauer P D,Sant a2Barbara J.Family assessment measure version III Technical Manual,2003. [30] 方晓义,李晓铭,董奇.青少年吸烟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2):77-80. [31] 高隽,汪智艳,张轶文译,易春丽审校.成长中的家庭.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32] 彭华茂,王大华,申继亮,林崇德.老年期语义理解能力与空间定向能力的交叉滞后分析.心理学报,2009,41(7):624-629. |
[1] | 陆信哲, 王智, 李勇, 王玢莹. 父母暴力暴露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纵向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231-239. |
[2] | 王玉龙, 赵婧斐, 蔺秀云. 家庭风险因素对青少年自伤的累积效应及其性别差异[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240-247. |
[3] | 王艳辉, 沈梓锋, 赖雪芬. 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意志控制和越轨同伴交往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248-256. |
[4] | 肖嘉林, 梁凯欣, 黄柳玥, 王恩娜, 黄巧敏, 何韵涵, 卢宝琳, 迟新丽. 积极发展资源在减少青少年抑郁水平中的累积效应、关系模式及特定资源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257-269. |
[5] | 魏华, 丁慧敏, 陈武, 郝兴风, 熊婕. 父母低头行为与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关系:压力的中介作用与年龄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1): 114-121. |
[6] | 邹盛奇, 伍新春. 父母冲突与青少年同伴依恋的关系: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798-807. |
[7] | 彭海云, 盛靓, 邱凡硕, 周姿言, 辛素飞. 青少年心理减负从“无聊”开始——无聊倾向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895-902. |
[8] | 刘庆, 冯兰. 父母婚姻质量和青少年同胞关系: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654-662. |
[9] | 刘思含, 伍新春, 王歆逸. 父母教养方式的潜在类别及其与青少年学习投入和焦虑症状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673-682. |
[10] | 沙晶莹, 张向葵, 刘千冬. 人以群分?学业动机比较对青少年同伴选择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683-690. |
[11] | 张雯, 王振宏. 负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和亲子亲和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718-725. |
[12] | 洪新伟, 苗灵童, 范航, 宋明华, 朱婷婷, 刘燊, 张林. 父母婚姻冲突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关系:情绪安全感和学校联结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726-734. |
[13] | 王玉龙, 苏慧娟, 蔺秀云. 青少年自伤的分类:基于潜在剖面分析[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735-742. |
[14] | 牛湘, 冉光明. 同伴关系与幼儿问题行为关系的三水平元分析[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4): 473-487. |
[15] | 胡义豪, 徐璐妍, 卞小华, 周颖, 刘俊升. 同伴侵害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班级攻击规范凸显性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4): 542-5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