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2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9-07-15
    论文
    学前和小学低段不同识字量儿童的认知能力比较
    李虹, 舒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3):  1-8. 
    摘要 ( )   PDF (16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193名学前儿童和291名一到三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 比较了不同年级、不同识字量儿童在语音意识、语素意识、快速命名、视觉技能和正字法意识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 不同年级、不同识字量儿童分别在语音意识和语素意识的不同层面存在差异, 学前主要表现在音节删除和语素建构任务中, 小学阶段表现在韵母识别、音位删除以及语素判断和语素产生方面;快速命名能力是区分各阶段儿童汉字识别能力的有效指标, 学前儿童的视觉能力与识字量密切相关, 而小学儿童的正字法意识与识字量密切相关。
    幼儿基于信息判断的选择性信任的发展——其持续性及与人际信任的关系
    张兰萍, 周晖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3):  9-14. 
    摘要 ( )   PDF (54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物品命名任务的模式, 对60名2岁、3岁、4岁幼儿的选择性信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更信赖那些正确率高的信息传达者, 形成选择性的信任。这种选择性信任的认知能力在3岁左右出现, 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4岁达到稳定。(2)选择性信任一旦形成, 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即3岁以上的幼儿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再见到先前的信息传达者时, 依然能区分出他们。(3)基于信息判断的选择性信任可以迁移到人际信任的其他方面。
    3~4岁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补语句法, 语义理解和工作记忆的作用
    莫书亮, 苏彦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3):  15-19,25. 
    摘要 ( )   PDF (75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考察3~4岁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中, 补语句法, 语义理解和工作记忆的作用。共有48名幼儿被试接受了错误信念, 补语句法, 皮博迪词汇-图片理解和工作记忆测试。结果表明, 错误信念理解成绩和补语句法测试得分相关和偏相关显著。回归分析表明, 补语句法测试成绩可以显著预测错误信念理解。语义和补语句法能够显著解释错误信念理解成绩的方差变异, 同时补语句法可以解释语义对错误信念理解的作用。本研究支持补语句法在错误信念理解中的独特性作用观点。
    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与其同伴关系、学业成绩的关系
    谷传华, 周宗奎, 种明慧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3):  20-25. 
    摘要 ( )   PDF (76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整群取样法, 选取387名小学儿童, 采用问卷法、同伴提名法和成绩评定, 考察了其社会创造性与其同伴关系、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的社会创造性与学业成绩、社会喜好、社会影响, 学业成绩与社会喜好均呈显著正相关;(2)社会喜好在社会创造性与学业成绩之间、学业成绩在社会创造性与社会喜好之间、社会创造性在社会喜好与学业成绩之间均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社会影响在社会创造性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小学汉语儿童英语口语产出形式的发展
    李燕芳, 管益杰, 楼春芳, 董奇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3):  26-31,38. 
    摘要 ( )   PDF (63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小学二、四、六年级共82名学生为研究被试, 通过自我介绍、被试主动发问、看图说话和角色扮演4种任务对其英语口语产出形式进行了测查。研究结果发现:(1)在小学汉语儿童英语口语产出形式上, 随着年级的升高, 套语的比例随之减少;其他语法错误句随年级升高而增多;正确的非套语也随年级升高而增多, 在四年级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2)二年级儿童的英语口语产出形式以套语为主;四年级儿童的口语产出形式中正确非套语比例增加;在六年级儿童的口语产出中, 简化句比例增加, 但套语仍然是主要的一种口语产出形式。
    中学生同伴依恋的特点及其与友谊质量的关系:社会交往目标的中介作用
    李小青, 邹泓, 刘艳, 杨颖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3):  32-38. 
    摘要 ( )   PDF (70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593名初高中学生为被试, 用问卷法考察中学生同伴依恋的特点, 并探讨同伴依恋与交往目标、友谊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学生同伴依恋可分为安全型、专注型、回避型和恐惧型, 它们在中学生群体中的比例分别为34.5%、23.8%、22.1%和19.6%;(2)中学生同伴依恋的年级、性别差异显著:依恋焦虑初二显著高于高一, 依恋回避初一显著高于初二、高一和高二;男生依恋焦虑显著低于女生, 依恋回避显著高于女生;(3)不同依恋类型中学生交往目标、友谊质量差异显著;(4)交往目标中的帮助与支持、亲密性在同伴依恋和总体友谊质量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高校学生道德困境研究:日常德性的视角
    李茵, 徐文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3):  39-45. 
    摘要 ( )   PDF (81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45位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为对象, 采用日常德性的视角, 考察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亲历的道德困境, 重点探讨个人日常道德困境的内容, 以及他们对个人日常道德困境的解读和处理。结果表明(1)个人日常道德困境多数不同于假设性的公正取向的道德困境。人们对各类个人日常道德困境的解读和阐释存在个体差异。道德内容主要取决于人们所强调的问题。(2)人们所主张的有助于处理日常道德困境的策略与他们在生活中实际采用的策略是有差异的。在真实的道德选择和决定中, 会有更多利己和实用的考虑。此外, 人们对道德行为的判断多倚重对行为后果(特别是伤害性后果)的考虑。
    大学生问题发现过程的表征层次研究
    陈丽君, 郑雪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3):  46-53. 
    摘要 ( )   PDF (92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矛盾式与潜藏式两类情境中, 用出声思维的方法考察大学生问题发现过程的表征层次特点。40名大学生参与实验, 高低分组被试各20名。研究结果显示:(1)高分组大学生在问题总数量和核心问题数量上高于低分组, 矛盾式情境中发现的问题数量和质量均高于潜藏式情境。(2)充分的表征是发现高质量问题的基础;联系性表征对问题发现有积极影响, 但目的性表征对问题发现有负面作用;潜藏式情境的问题发现更需要借助内部信息表征。(3)各类表征层次出现的先后顺序存在差异, 高低分组大学生遵循同样的表征次序。
    内隐与外显倾向性道德敏感的关系及其预测源分析
    郑信军, 岑国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3):  54-60. 
    摘要 ( )   PDF (34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228名大学生为被试,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倾向性道德敏感问卷(MDSQ)以及其它有关量表考察其内隐与外显倾向性道德敏感的关系及其预测变量。结果表明:男生比女生表现出在倾向性道德敏感上更高的内隐效应, 而女生则在外显倾向性道德敏感的移情内疚、移情烦扰等因子上得分高于男生, 在惩罚倾向因子上低于男生;大学生被试的外显、内隐倾向性道德敏感没有显著相关;自我监控、道德态度强度均能在不同程度上预测内隐与外显倾向性道德敏感的关系, 自我监控的预测作用相对较高。
    心理负荷对元记忆监测准确性及偏差的影响
    黎坚, 袁文东, 骆方, 杜卫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3):  61-67. 
    摘要 ( )   PDF (70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汉字再认任务为载体, 采用两因素被试内设计, 考察任务所导致的心理负荷水平, 以及学习判断(JOL)和信心判断(JOC)两种监测方式, 对元记忆监测效果的影响。对监测效果的衡量分别使用了相对准确性, 绝对准确性, 以及判断偏差三种指标。结果发现, 个体在任务过程中的心理负荷水平会影响其对任务解决过程的监测准确性:心理负荷水平越高, 元记忆监测的准确性越低。心理负荷水平还会影响元记忆监测的判断偏差:心理负荷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时, 监测不容易出现偏差;心理负荷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时, 个体表现出过高自信;但当心理负荷达到较高水平后, 判断偏差消失;随着心理负荷水平继续增大, 个体又表现出过低自信。
    维度改变卡片分类任务中的负启动效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蒋秋蓉, 李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3):  68-76. 
    摘要 ( )   PDF (138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负启动效应在学前儿童规则灵活转换中的作用, 用几个不同负启动版本的维度改变卡片分类任务(DCCS)研究了DCCS中的负启动效应及其在3、4岁儿童中的发展。实验一验证了儿童在负启动版本DCCS任务中的年龄发展趋势, 发现与标准版本一样, 大多数3、4岁儿童都不能通过, 但随着年龄增长负启动会逐渐减少, 更多的儿童能够顺利通过任务。实验二考察了DCCS中负启动发生的条件, 发现在任务的转换前阶段, 无论分类规则间存在冲突还是目标卡片与测试卡片间无关维度值上存在冲突, 负启动都会发生, 由此揭示出能引起选择性注意和主动抑制的冲突是负启动发生的关键。实验三探讨了负启动时主动抑制发生的层面, 发现儿童主动抑制的并非是无关维度中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值, 而是整个无关的维度, 表明抑制发生在维度这一更抽象的上位水平上。说明由抑制而产生的负启动或许也应成为儿童认知灵活性发展中需要克服的一个问题。
    D-N认知评估系统在AD/HD儿童认知评估中的应用
    邓赐平, 傅丽萍, 李其维, Jagannath P. Das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3):  77-82. 
    摘要 ( )   PDF (26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采用基于PASS理论建构的D-N认知评估系统(CAS)作为主要评估工具, 以临床推介的18名AD/HD儿童和18名在性别、年龄及智力水平与临床样本相匹配的正常儿童为被试, 对其PASS认知过程特征开展比较研究, 探查临床组儿童潜在的认知过程异常, 研究结果表明:(1)临床AD/HD儿童在CAS总量表分上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2)临床AD/HD儿童与正常对照组儿童在计划和注意过程分数上存在显著差异, 且临床AD/HD儿童的计划和注意分量表分数可很好地预测其在DSM-IV上的注意涣散评估分数;(3)临床AD/HD组儿童与正常对照组儿童在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水平上则没有显著差异。
    英语词汇记忆中关键字母法效应的条件研究——基于初一学生的干预研究
    李庆安, 王艳华, 黄葵, 刘新红, 郭静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3):  83-88. 
    摘要 ( )   PDF (77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干预范式和中介刺激法, 随机选取112名初中一年级学生为被试, 采用一系列自编的材料和工具, 考察了关键字母法效应的三个条件:识别关键字母、提取同分异构词和提取同分异构词释义。结果表明:(1)如果要求准确的回忆, 从短期和长期看, 识别关键字母和提取同分异构词都是关键字母法效应的必要条件, 提取同分异构词释义是关键字母法效应的充分条件。(2)如果只要求大致的回忆, 从长期看, 识别关键字母是关键字母法效应的必要条件, 提取同分异构词是关键字母法效应潜在的充分条件, 而提取同分异构词释义则是关键字母法效应的充分条件。
    研究方法与工具
    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策略及特性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杨玲, 李明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3):  89-94,100. 
    摘要 ( )   PDF (84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情绪工作的资源守恒为理论基础, 通过问卷调查, 探讨了368名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策略及其特性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结果发现:①表面行为策略与工作满意度负相关显著, 主动深度行为策略和被动深度行为策略与工作满意度正相关显著。②情绪表达多样性和持久性与工作满意度负相关显著, 并与表面行为策略成正相关显著, 与被动深度行为策略负相关显著;③表面行为策略在情绪表达多样性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起部分中介作用, 被动深度行为策略在情绪表达多样性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论文
    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
    汤芙蓉, 张大均, 刘衍玲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3):  95-100. 
    摘要 ( )   PDF (60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438名大学生, 对其施测关系问卷、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抑郁问卷, 以探讨成人依恋关系、社会支持与抑郁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依恋回避、依恋焦虑、社会支持和抑郁在依恋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2)依恋回避与不同来源社会支持均存在显著负相关, 与抑郁存在显著正相关。依恋焦虑与主观社会支持存在显著负相关, 与抑郁存在显著正相关。不同来源社会支持与抑郁均存在显著负相关;(3)社会支持可以部分中介成人依恋对抑郁的影响。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学业倦怠对厌学现象的影响
    马利军, 黎建斌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3):  101-106. 
    摘要 ( )   PDF (67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问卷法对36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探讨核心自我评价、学业倦怠对厌学现象的影响。结果发现:(1)核心自我评价、学业倦怠各维度与厌学现象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2)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a.核心自我评价对厌学情绪、厌学行为存在直接和间接效应;b.厌学情绪-厌学行为存在分离现象;c.核心自我评价对厌学情绪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相当, 对厌学行为的直接效应明显大于间接效应;d.学业倦怠在核心自我评价对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的影响中存在中介作用。
    研究方法与工具
    自然灾难后身心反应的影响因素:研究与启示
    臧伟伟, 付芳, 伍新春, 林崇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3):  107-112,128. 
    摘要 ( )   PDF (81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所有经历自然灾难的人都会出现应激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些反应或消退, 或转化为一种创伤后成长(PTG), 或恶化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根据危险因素模型, 这一过程受三类因素影响:(1)前灾难因素, 如性别、年龄等;(2)当下灾难因素, 如创伤暴露程度等;(3)后灾难因素, 如社会支持、复原特征等。其中, 后灾难因素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危险-保护因素模式及机体主动模式的基础上, 分析了后灾难因素的作用机制, 通过研究的整合, 探讨了其对于灾后研究和干预的启示。
    论文
    小学四、五年级数学诊断性测验的编制——基于规则空间模型的方法
    李峰, 余娜, 辛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3):  113-118. 
    摘要 ( )   PDF (14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规则空间模型, 以小学四、五年级数学诊断性测验的编制为例, 探索了认知诊断理论背景下诊断性测验的编制方法。研究发现, 基于规则空间模型编制的诊断性测验具备优良的信效度, 尤其在结构效度上具有突出优势。应用该测验对1059名四、五年级学生进行诊断测验的结果显示:在整体上, 学生对整数、初级运算与应用掌握得较为巩固, 对量、统计、规律、高级运算掌握较差;在发展趋势上, 量、统计、规律、高级运算是四、五年级之间进步最快的属性。
    运用均数与协方差结构模型侦查项目功能差异
    赵必华, 顾海根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3):  119-122. 
    摘要 ( )   PDF (50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阐释了运用多组均数与协方差结构(MACS)模型侦查多级反应项目的一致性与非一致性项目功能差异(DIF)的原理与程序, 以道德自我概念量表DIF的侦查进行示例, 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评价。与项目反应理论比照, MACS采用系统的、迭代的方式利用修正指数来侦查DIF, 并提供多个拟合指数协同评价模型拟合;与标准验证性因素分析相较, MACS不仅能侦查非一致性DIF, 而且能侦查一致性DIF。运用MACS侦查DIF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责任心的多元内涵与结构及其理论整合
    李明, 叶浩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3):  123-128. 
    摘要 ( )   PDF (54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责任心研究, 在心理学不同领域有类似的对象、相近的内涵, 但又有不同的概念界定、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 研究结果迥异。文章首先回顾了已有研究对责任心内涵和结构的探索, 试图从整体上把握责任心研究在各领域成果间的关联;其次, 对人格领域、道德领域和认知领域中与责任心相关的的理论进行了分析;最后, 基于对责任三角模型优势和局限的分析, 并结合先前理论的启示, 尝试提出了一个更具综合性的责任心三侧面理论模型, 并探讨了该模型在理论上可能具有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