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2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9-04-15
    论文
    3~5岁幼儿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发展趋势
    李艳玲, 陈英和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  1-7. 
    摘要 ( )   PDF (83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以往支持心理理论执行功能表达论的研究结果,对标准错误信念任务修正后采用阶段性错误信念任务,运用实验法对101名3~5岁儿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新任务保留了标准错误信念任务的优势,能勾勒出幼儿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发展趋势;(2)3~5岁儿童表现出不同层次和水平的错误信念理解能力;(3)具体分析儿童错误信念的理解能力发展的心理模式,发现每一年龄组具有的错误信念理解能力,都是其更高水平能力发展的基础,支持表达论。
    儿童假装游戏中假想角色现象初探
    李秀珊, 李红, 雷怡, 孙忻怡, 李秀丽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  8-12,27. 
    摘要 ( )   PDF (62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145名4~5岁儿童进行结构式访谈,调查幼儿假装游戏中假想角色现象的概况,包括假想同伴和角色扮演现象。结果如下:42.7%的儿童有假想同伴,绝大多数是玩具形式,女孩更多有假想同伴;男孩倾向于选择动物类型的假想同伴,而女孩倾向于人物类型;假想同伴绝大多为同性别并且比自己年龄小。44.8%的儿童有角色扮演活动,其中男孩倾向于装扮动画中的英雄人物,女孩倾向于装扮现实人物。
    儿童2~7岁行为抑制性发展对7岁时问题行为、学校适应的预测作用
    侯静, 陈会昌, 陈欣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  13-20. 
    摘要 ( )   PDF (17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陌生实验室的录像观察考察了中国2~7岁儿童行为抑制性的发展,并且采用教师评价量表报告了儿童7岁时的学校适应,采用父母填写儿童行为调查表CBCL来测查儿童7岁时的问题行为,从而考察了儿童2~7岁的行为抑制性对其7岁时的问题行为和学校适应的预测作用。儿童2岁时,共有208名儿童参加了这项追踪研究,4岁时,由于被试拒绝参加、搬家或失约,共有176名儿童参加了实验室的录像观察。7岁时,共有124名儿童参加了实验室实验和学校教师的评价,并且父母对7岁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了报告。同时参加2、4、7岁研究的儿童为66人,其中男孩为28人,女孩38人。协方差结构模型分析表明:儿童2岁时的抑制性水平越高,7岁时的学习问题越少;儿童4岁时的抑制性水平越高,7岁时的攻击行为越少,挫折耐受力、任务定向能力越强,但同时抑郁问题也越多。而7岁时的抑制性可以边缘显著地预测儿童7岁时母亲所报告的退缩问题,即7岁时抑制性水平越高,母亲所报告的退缩问题越多。而且,本研究还发现女孩7岁的抑制性水平越高,任务定向能力和果断的社交技能越差。男孩2岁的抑制水平越高,任务定向能力越强;男孩7岁时抑制水平越高,攻击行为越多。
    童年中期儿童受欺负地位稳定性与社会能力的关系
    蔡春凤, 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  21-27. 
    摘要 ( )   PDF (67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522名小学二、三、四年级的儿童进行间隔1年(两次收集数据)的纵向研究,考察了儿童受欺负稳定性及其与社会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欺负在小学儿童中十分常见,但并不是一种很稳定的现象,对大多数儿童来说,受欺负只是一种短暂的经历。在间隔1年的追踪研究中,只有大约6.6%的儿童被连续两次评定为受欺负者。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儿童的受欺负与社会能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同时性关联;鉴别分析表明,同伴拒绝、退缩行为是区分儿童受欺负稳定性的两个最主要的社会能力变量。
    前摄抑制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阅读障碍的言语工作记忆的影响
    张微, 刘翔平, 宋红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  28-34. 
    摘要 ( )   PDF (102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ADHD和阅读障碍儿童在言语工作记忆上的缺陷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但是二者机制并不相同,前摄抑制对工作记忆容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主要影响的也是中央执行功能。研究将最近探测任务和n-back任务相结合,直接比较被试在最近负探测和非最近负探测条件下记忆成绩的差异,以考察前摄抑制对两种障碍言语工作记忆的影响,被试是60名障碍儿童(阅读障碍和ADHD)和17名正常儿童,年龄均在7至12岁之间。结果发现,受前摄抑制的影响,正常被试和障碍被试成绩均明显下降,具体而言,ADHD和ADHD伴随阅读障碍组成绩大幅下滑(26.44%,28.44%),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和阅读障碍儿童(14.62%,15.84%),后两者差异并不明显,这说明前摄抑制是影响工作记忆容量的重要因素,并且ADHD儿童更加容易受到前摄抑制的影响,这是导致其工作记忆成绩缺损的重要原因,而阅读障碍儿童能够像正常儿童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处理前摄抑制,ADHD和阅读障碍组在言语工作记忆缺损机制上存在差异。
    初中生的数学估计能力及其与元认知监控的关系
    刘效贞, 张影侠, 司继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  35-40. 
    摘要 ( )   PDF (70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抽取济南市四所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547名学生为被试,采用自行设计的数学估计任务和元认知状态问卷(SMI),考察了初中生数学估计能力的现状及其与元认知监控的关系。结果表明:初中生的估计能力总体较差,未显示出稳定的性别差异。元认知监控的四个维度与数学估计表现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从元认知监控对估计成绩的回归分析来看,自我意识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估计整体表现。其中,计划可以正向预测估数和估算成绩,自我意识可以正向预测估测和估算成绩。文章特别讨论了数学估计与元认知加工之间的具体联系。
    学生感知的班级人际和谐及其与社会行为的关系
    陈斌斌, 李丹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  41-46. 
    摘要 ( )   PDF (76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43名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一、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学生自我感知到的班级人际和谐状况及其与社会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学生对班级人际和谐各维度的感知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年级差异主要体现在班级组织上。(2)在男生组中,不同社会测量地位学生在班级人际和谐的同伴关系和班级组织上有显著的差异。而在女生组中,不同社会测量地位学生在班级人际和谐的各个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3)学生感知到的班级人际和谐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学生感知到的人际和谐与攻击行为之间相关不显著,感知到的同伴人际和谐与儿童的羞怯-敏感性有显著负相关。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及其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
    聂衍刚, 丁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  47-54. 
    摘要 ( )   PDF (26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43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与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自我意识的总体发展水平比较好,年级差异显著,性别差异不显著。(2)青少年自我意识对其社会适应行为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够解释良好适应行为13.50%~39.40%的变异,解释适应不良行为5.90%~14.90%的变异;(3)自觉性和品德评价对良好社会适应行为总体和学习适应的正向预测作用具有跨年级和跨性别的稳定性;(4)在不同年级样本中,焦虑感是神经症行为的稳定和强有力的正向预测因素,自制力是社会性不良行为的稳定和强有力的负向预测因素。在不同性别样本中,自制力是独立生活和经济活动的稳定正向预测因素。
    大学生文化取向内隐效应的实验研究
    周丽清, 孙山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  55-60. 
    摘要 ( )   PDF (94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别采用自陈式量表和内隐联想测验(IAT)对424名大学生外显文化取向与内隐文化取向状况及其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外显文化取向以水平个人主义文化取向为主;在IAT测验中,集体主义信息和积极性词汇联结的平均反应时小于其和消极性词汇联结的平均反应时,且差异显著,表明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文化取向;内隐文化取向的IAT测验与外显文化取向的自陈式量表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性相关;不同性别、父母不同文化程度的被试的内隐文化取向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外显文化取向上发现有显著差异。
    不同主题和风险下的人际信任:“信任圈”的中、加比较
    牛江河, 辛自强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  61-67. 
    摘要 ( )   PDF (82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人际关系网络中,那些被信任者构成了个体的"信任圈",信任圈的规模可以代表个体表现出的信任水平。本研究考察了在不同交流主题(借钱、正面和负面信息交流)和风险等级下,中国人和加拿大人信任圈规模的差异。对202名中国和加拿大成年被试的调查表明,交流主题对信任水平有影响,在借钱和交流正面信息时信任圈明显大于交流负面信息时;风险等级越高,信任圈越小,在借钱时人们对风险等级尤其敏感;无论分享正面还是负面信息时,中国人的信任圈都比加拿大人更小,而在借钱方面中国人比加拿大人的信任圈更大。可见,人际信任与主题、风险和文化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有关,这些结果对于理解信任的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往实践非常有意义。
    不同的拼音教学方式对幼儿拼音水平及汉语语音意识发展的影响
    唐珊, 伍新春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  68-72. 
    摘要 ( )   PDF (66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用纵向实验的方法考察了分享阅读(故事教学)和传统教学(字母教学)两种拼音教学方式对幼儿园中班儿童的拼音水平和汉语语音意识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无拼音教学组,两种形式的拼音教学均可以显著提高幼儿的字母知识,但分享阅读拼音教学对幼儿字母知识的促进作用更大。(2)分享阅读的拼音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幼儿的拼读能力,而传统教学对幼儿的拼读能力基本没有促进。(3)分享阅读的拼音教学对幼儿的首音、韵脚和声调意识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幼儿自然发展起来的音节意识的影响很小;传统教学对幼儿的语音意识基本没有促进。
    中文阅读中因果与转折关系理解差异的实验研究
    吴妮妮, 何先友, 徐妍娜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  73-77. 
    摘要 ( )   PDF (71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移动窗口阅读技术和探测技术探讨大学生中文阅读过程中对因果与转折关系的理解差异。实验一在句子层面考察因果和转折关系的理解差异,结果发现被试阅读转折句的时间显著长于因果句,但对两种句子中探测词的反应时没有差异。实验二运用探测技术从篇章层面进一步探讨两种关系的理解差异。结果发现,转折关系条件下被试对探测词的反应时显著慢于因果关系条件下。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在句子层面还是在篇章层面,被试对转折关系的表征都难于因果关系的表征。
    流动儿童家庭环境的特点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侯娟, 邹泓, 李晓巍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  78-85. 
    摘要 ( )   PDF (27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北京市1018名流动儿童和447名城市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家庭生活环境调查问卷、家庭功能问卷、学生多维生活领域满意度量表和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考察流动儿童家庭环境的特点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功能均显著差于城市儿童。(2)父亲从事体力类工作显著负向预测流动儿童的环境满意度;家庭生活指数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家庭、环境满意度及总体生活满意度;家庭居住的社区环境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家庭和环境满意度。(3)家庭亲密度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家庭、环境满意度和总体生活满意度,家庭的适应性显著正向预测其家庭满意度。
    哈尼族中学生文化认同及其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胡发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  86-90,96. 
    摘要 ( )   PDF (31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考察哈尼族中学生文化认同特点及其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关系,采用哈尼族青少年学生文化认同问卷和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定问卷对621名哈尼族中学生施测。结果表明:(1)哈尼族中学生民族文化认同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其中族物喜好、民族接纳方面的认同较高,宗教信念、社会俗约的认同较低;在宗教信念、社会俗约、总问卷上,城乡学生的认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乡镇和农村学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2)哈尼族中学生文化认同存在年级差异,随年级递升呈下降变化趋势,不同维度表现出非平衡性发展特点,呈分化发展趋势;(3)哈尼族中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与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关联性,对学校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效用,其中民族接纳、社会俗约分别具有正向和负向预测作用。
    青少年的依恋、情绪智力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
    李霓霓, 张卫, 李董平, 麦玉娇, 王晶晶, 邢文利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  91-96. 
    摘要 ( )   PDF (71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370名青少年的问卷调查,考察情绪智力在亲子依恋与攻击行为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亲子依恋和情绪智力对青少年的攻击行为均具有保护作用,亲子依恋既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攻击行为,同时又通过情绪智力对其产生间接影响。(2)情绪智力对亲子依恋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亲子依恋的保护作用在高情绪智力的个体中比在低情绪智力的个体中更明显,支持了保护因子—保护因子模型。
    大学生自我复杂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欧阳益, 吴明霞, 张大均, 胡姗姗, 朱毅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  97-102. 
    摘要 ( )   PDF (76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188名大学生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情感量表测量主观幸福感,运用与Linville相近的方式测量自我复杂性,并探讨两者的关系。研究发现:(1)积极自我复杂性与消极自我复杂性相互独立。(2)积极自我复杂性和消极自我复杂性与主观幸福感有着不同的关系。(3)自我复杂性测量时积极词汇与消极词汇的比例以及幸福感测量工具的不同都可能使两者关系出现不同结果。
    胜任力和应对策略对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
    姚恩菊, 陈旭, 韩元亚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  103-108. 
    摘要 ( )   PDF (61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中学教师胜任力问卷、教师职业压力应对问卷和职业压力量表对262名中学教师进行测查,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考察应对策略在胜任力和职业压力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主科教师和理科教师的职业压力显著高于副科教师的职业压力;(2)应对策略是胜任力抑制职业压力的有效中介变量;(3)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完全中介效应是不同的,前者小于后者。
    夫妻沟通模式与婚姻质量的关系
    张锦涛, 方晓义, 戴丽琼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  109-115. 
    摘要 ( )   PDF (95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拟采用主-客体互倚模型(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odel,APIM)的方法深入探讨夫妻双方感知到的夫妻间的沟通模式与其自身及配偶感知到的婚姻质量之间的关系。以方便取样的方式在澳门地区选取130对成年夫妻,采用Christensen等人修订的沟通模式调查问卷(Communication Pattern Questionnaire,CPQ)和Spanier编制的婚姻质量问卷(Dyadic Adjustment Scales,DAS),要求夫妻双方分别以自陈问卷的方式报告其感知到的沟通模式和婚姻质量。通过配对t检验、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统计分析发现:(1)夫妻间的沟通以建设性沟通为主,双方回避和要求/回避型沟通较少;丈夫感知到的婚姻质量总体上优于妻子感知到的婚姻质量。(2)夫妻双方在沟通模式和婚姻质量的感知上具有一致性,在沟通模式中的两个和婚姻质量中的三个分量表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3)夫妻间建设性沟通可以显著地正向预测自身感知到的婚姻质量;而双方回避和要求/回避型沟通则显著地负向预测自身感知到的婚姻质量。(4)在控制了丈夫、妻子感知到的沟通模式对其自身婚姻质量的主体效应之后,丈夫感知到的沟通模式可以显著地预测妻子感受到的婚姻质量;然而妻子感知到的沟通模式并不能显著地预测丈夫的婚姻质量。
    自我意识情绪:聚焦于自我的道德情绪研究
    俞国良, 赵军燕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  116-120. 
    摘要 ( )   PDF (59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我意识情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评价自我或被他人评价时产生的情绪,也是个体根据道德自我认同标准,比较不同情境下的行为或行为倾向时产生的道德情绪。自我意识情绪以自我认知为基础,具有独特性。其中,内疚、羞耻、尴尬以及自豪和道德行为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有反馈、激发动机以及协调人际行为等道德功能。因此极有必要开展自我意识情绪的本土化研究,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根据。
    个体智力与人格的差异:进化遗传学的视角
    田丽丽, 张权权, 吴海勇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  121-125. 
    摘要 ( )   PDF (61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进化遗传学是现代遗传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文章首先对进化遗传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早期重要的研究进行回顾及简要介绍。进而着重阐述了当前该领域的三种主要进化遗传机制模型,选择中立机制、突变——选择平衡机制以及平衡选择机制,对个体智力差异和人格差异的解释,并列举一系列实证研究证据。最后本文探讨了进化遗传学研究对于解释个体心理差异的贡献与不足。
    立一家之言成一派之说——评林崇德教授的新著《我的心理学观——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
    俞国良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  126-127. 
    摘要 ( )   PDF (43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智力和思维研究是心理学领域中的基础研究课题,也一直是众多学科、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我国,林崇德教授是活跃在这一研究领域中的杰出代表。2008年年底,久负盛名的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林教授致力于智力和思维研究的专著《我的心理学观———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一书。作为其封笔之作,林崇德教授倾尽全力将40多年教学科研精髓都凝聚在该书之中。无论是该书的理论体系,还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站到了该研究领域的一个新高度上,称得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开创了我国心理学界“立一家之言,一派之说”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