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 ›› 2009, Vol. 25 ›› Issue (3): 101-106.
马利军, 黎建斌
MA Li-jun, LI Jian-bin
摘要: 采用问卷法对36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探讨核心自我评价、学业倦怠对厌学现象的影响。结果发现:(1)核心自我评价、学业倦怠各维度与厌学现象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2)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a.核心自我评价对厌学情绪、厌学行为存在直接和间接效应;b.厌学情绪-厌学行为存在分离现象;c.核心自我评价对厌学情绪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相当, 对厌学行为的直接效应明显大于间接效应;d.学业倦怠在核心自我评价对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的影响中存在中介作用。
中图分类号:
[1] 陈光磊, 刘健, 辛勇等.学校心理辅导.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7, 134. [2] 李静, 何琦.大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及分析.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33(1):126-131. [3] 张军.大学生厌学心理调查研究.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 25(1):86-90. [4] 解瑞红.大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归因与对策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 20(11):78-81. [5] 王汉文.大学生厌学现象探析.江汉大学学报, 2000, 17(2): 105-107. [6] 唐芳贵, 肖志成.大学生厌学的教学因素分析.现代教育科学, 2004, 4:105-106. [7] 江滨.大学生厌学现象探析及对策.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4, 4(3):142-144. [8] 赵纯海.大学生厌学现象新探.波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8(2):123-125. [9] 陈卫东.新时期大学生厌学现象分析及其对策.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21(2):232-236. [10] Judge T A, Locke E A, Durham C C.The dispositional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A core evaluations approach.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97, 19:151-188. [11] Judge T A, Bono J E.Relationship of core self-evaluation Traits-self-esteem, generalized self-efficacy, locus of control, and emotional stability-with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performance:A meta-analysi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1, 86(1):80-92. [12] Bono J E, Judge T A.Core Self-evaluations:A Review of the trait and its role in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performance.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2003, 17(2):5-18. [13] 吴超荣, 甘怡群.核心自我评价:一个验证性因素分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41(4):622-627. [14] Schaufeli W B, Martinez I M, Pinto A M, et al.Burnout and engagement in university students:A cross-national study.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2002, 33(5):464-481. [15] 甘怡群等.核心自我评价预测学业倦怠的新成分:集体自尊.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43(5):709-715. [16] 毕重增, 黄希庭.中学教师成就动机、离职意向与倦怠的关系.心理科学, 2005, 28(1):28-31. [17]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3年, 增刊:251-252. [18] 王才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应用心理学, 2001, 7(1):37-40. [19] 陈仲庚.艾森克人格问卷的项目分析.心理学报, 1983, 15 (2):211-217. [20]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3年, 增刊:268-270. [21] 张莹, 甘怡群, 张轶文.MBI-学生版的信效度检验及影像倦怠的学业特征.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13(4):383-385. [22] Lazarus R S.From psychological stress to the emotions:A history of changing outlooks.In Porter L W, Rosenzweig M R.(ed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Vol.41 1 Palo Alto, CA:Annual Reviews, 1993:1-21 1Lazarus, R.(1984).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New York:Springer [23] 李巍巍等.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鸡西大学学报, 2007, 7(5):19-21. [24] 连蓉等.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业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心理科学, 2006, 29(1):47-51. [25] Halamandaris D F, Power K G.Individual diferences, 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 with the examination stress:A study of the psychosocial and academic adjustment of first year home students.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999, 26:665-685. [26] 王登峰, 崔红.中国人有没有独立的“神经质”人格维度?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 31(3):25-30. |
[1] | 郭嘉程, 董柔纯, 许放, 徐旋, 牛更枫, 周宗奎. 社会临场感与大学生网络过激行为的关系:双自我意识的并行中介及性别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176-186. |
[2] | 樊香麟, 崔英锦. 客体化身体意识与女大学生限制性饮食行为的关系:外貌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会文化压力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1): 122-131. |
[3] | 张慧如, 张伟达, 傅王倩, 邓敏, 彭苏浩, 李玉. 孤独感对创造性倾向的影响:无聊倾向和焦虑情绪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1): 132-141. |
[4] | 何安明, 张钰睿, 惠秋平. 大学生感恩与社会幸福感的关系:手机冷落行为的中介作用和负性生活事件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4): 505-512. |
[5] | 杜秀芳, 武玉玺, 徐政, 袁晓倩, 陈功香. 金钱启动与道德认同对大学生道德伪善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3): 342-349. |
[6] | 喻昊雪, 李卉, 王福兴. 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学业倦怠的关系:应对方式与无聊倾向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3): 391-401. |
[7] | 曾子豪, 彭丽仪, 詹林, 刘双金, 欧阳晓优, 丁道群, 黎志华, 胡义秋, 方晓义. 儿童期受虐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和基因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2): 276-285. |
[8] | 曹瑞琳, 梅松丽, 梁磊磊, 李传恩, 张莹. 感恩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核心自我评价和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2): 286-294. |
[9] | 陈子循, 李金文, 王雨萌, 刘霞. 累积环境风险与大学生自伤的关系:情绪调节策略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1): 109-120. |
[10] | 郑爽, 刘红瑞, 李静, 席雨, 姚梅林. 主动性人格与大学生创业准备行为的关系:创业意向的中介效应与创业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6): 813-821. |
[11] | 王浩, 俞国良. 大学生依恋焦虑与抑郁的关系:恋爱中关系攻击和关系质量的序列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6): 879-885. |
[12] | 朱黎君, 杨强, 叶宝娟, 陈智楠, 张丽. 自然联结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6): 886-893. |
[13] | 张宝生, 李鑫, 李新野, 张庆普. 主观规范对大学生志愿者志愿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研究——一个链式双重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5): 658-666. |
[14] | 李松, 陈旭, 冉光明, 张琪.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社交焦虑:反刍思维和自我建构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5): 720-728. |
[15] | 蔺姝玮, 孙炳海, 黄嘉昕, 肖威龙, 李伟健. 共情对广义互惠的影响:自我-他人重叠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4): 475-48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