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2024 Vol.40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需要是教育与发展的动力源
    林崇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1): 1-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1.01
    摘要193)   HTML6)    PDF(pc) (882KB)(163)    收藏
    需要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际心理学界,需要研究表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而我国心理学界对它的重视有待提高。为推动我国需要研究发展,本篇文章首先从四个方面概括了需要的实质,从对象性、社会性、强度性、发展性、重复性、差异性等六个方面描述了需要特征,并介绍了自我实现论、自我决定理论和动机·人格·发展论等三种需要分类方法。在上述分析描述基础上,围绕需要与心理发展关系,本文提出了未来需要加强研究的10个选题,供各位需要研究者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家庭环境与农村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关系
    冷欣怡, 苏萌萌, 李文玲, 杨秀杰, 邢爱玲, 张湘琳, 舒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1): 8-1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1.02
    摘要157)   HTML11)    PDF(pc) (3666KB)(114)    收藏
    本研究以374名贵州农村地区小、中、大班年龄儿童为研究对象,开发并采用适合农村儿童的图片命名测验以及家庭环境调查问卷,描述农村学前儿童的口语词汇发展水平及家庭环境现状,并探讨家庭环境各因素(父母教育水平、家庭阅读活动、教育观念、家长评估及早期阅读教育)与学前儿童口语词汇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1)农村学前儿童的口语词汇表现出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发展模式;(2)农村儿童处于较为不利的早期家庭环境,包括较低的父母教育水平、早期阅读教育起步较晚等;(3)在这些家庭环境因素中,母亲教育水平和家庭阅读活动与儿童口语词汇显著相关,并且二者可以相对独立地预测儿童口语词汇发展。研究结果为农村贫困地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干预可行性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发展性协调障碍儿童视觉通道前注意加工的特点:来自ERP的证据
    陈书玲, 贾会宾, 靳璨, 张欣, 王恩国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1): 19-2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1.03
    摘要61)   HTML5)    PDF(pc) (19219KB)(38)    收藏
    研究表明发展性协调障碍儿童听觉通道的前注意受损,其视觉通道的前注意加工是否也存在缺陷,从而造成了信息加工困难,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发展性协调障碍儿童视觉通道前注意加工的特点。从小学二、三、四年级共760名学生中筛选出障碍组20名,同时选择年龄、智力水平相当的对照组儿童20名。采用非注意Oddball任务,以不同颜色图片为实验材料,比较两组儿童前注意信息加工能力。行为结果表明,在注意主任务上,两组儿童的反应时不存在差异;然而,障碍组儿童的准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ERP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儿童,障碍组儿童的视觉失匹配负波(visual mismatch negativity, vMMN)潜伏期明显延长。同时,本研究还发现运动技能诊断量表得分与vMMN的潜伏期存在显著相关。结果提示,发展性协调障碍儿童视觉通道前注意加工可能存在缺陷;vMMN潜伏期可作为初步评估和判断发展性协调障碍的脑电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记忆的生成绘图效应及其边界条件:一项元分析
    谢和平, 王燕青, 王福兴, 周宗奎, 邓素娥, 段朝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1): 29-4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1.04
    摘要69)   HTML1)    PDF(pc) (3658KB)(32)    收藏
    关于生成绘图能否促进记忆,目前理论观点及实证结果均不一致。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法,以项目记忆效果为因变量指标,探讨生成绘图对项目记忆的总体影响及其边界条件。从65条文献(110个独立效果量,7921名被试)中提取数据进行再分析。发现:生成绘图在项目记忆上的总体效果量为0.65,达中等偏大水平;生成绘图对老年人的记忆效果比其它年龄群体更好;生成绘图对于简单词语的记忆效果比复杂文本更好;生成绘图在预训练支持下的记忆效果比最少指导更好;触屏指绘的记忆效果比笔绘和鼠标绘更好。表明:生成绘图能促进项目记忆,支持绘图效应整合成分模型;被试年龄、言语材料、绘图支持、绘图方式可能是记忆的生成绘图效应的边界条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师生关系对智力障碍学生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田惠东, 张玉红, 孙昊翔, 李瑛, 哈尼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1): 44-54.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1.05
    摘要134)   HTML2)    PDF(pc) (3828KB)(114)    收藏
    为探讨师生关系与智力障碍学生同伴交往能力之间的关系,并考察自我控制能力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培智教师填写同伴交往能力量表、师生关系量表以及自我控制量表对384名智力障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亲密型师生关系正向预测智力障碍学生的同伴交往能力,冲突型和依赖型师生关系负向预测同伴交往能力;(2)自我控制能力在亲密型、冲突型和依赖型师生关系与智力障碍学生同伴交往能力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能力在冲突型师生关系与同伴交往能力之间的中介作用受到性别的调节,即这一中介作用只存在于智力障碍男生群体。这为学校和家长培养智力障碍学生同伴交往能力提供了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女大学生室友的愤怒特质匹配与人际关系:有调节的多项式回归模型
    陈启山, 何静怡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1): 55-6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1.06
    摘要119)   HTML5)    PDF(pc) (10094KB)(80)    收藏
    以468名匹配的女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技术,探讨女大学生的室友愤怒特质匹配对室友间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归因方式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当个体与室友愤怒特质相似时,二者均低,相对于均高,个体感知的室友间人际关系更好;当二人愤怒特质互补时,己低他高,相对于己高他低,个体感知的人际关系更好;归因方式调节愤怒特质匹配对室友间人际关系的影响,相对于内归因,外归因个体与室友愤怒特质的匹配对室友间关系的影响被削弱。本研究深化了人格匹配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的认识,并能为相关教育干预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择偶优劣势对师范大学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择偶价值感的中介及自尊的调节作用
    王鑫强, 李金文, 卢红燕, 赖正伟, 李佳源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1): 64-7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1.07
    摘要86)   HTML2)    PDF(pc) (3445KB)(52)    收藏
    采用情境故事法启动基于职业资源的择偶优劣势,以567师范大学生为有效被试,考察择偶优劣势对师范大学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并分析择偶价值感和自尊在该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择偶优劣势显著影响了师范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和外在价值认同,但对职业认同总分及其他维度(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意志、职业效能、内在价值认同、意志行为认同)的影响不显著;(2)择偶优劣势通过择偶价值感的中介作用影响外在价值认同,自尊调节该中介模型的前半段路径,高自尊个体的择偶价值感受择偶优劣势的影响相对较小;(3)随着自尊水平的下降,择偶价值感在择偶优劣势对外在价值认同影响中的中介效应随之增大。研究为教师职业认同的提升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家师关系与小学生学校态度:师生关系的中介作用及父母差异
    李妍, 梁丽婵, 周欣然, 边玉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1): 74-82.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1.08
    摘要94)   HTML2)    PDF(pc) (7603KB)(75)    收藏
    良好的家师关系是家校合作的基础,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究对北京1366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及其父母进行连续两年的测查,旨在探讨师生关系在家师关系对小学生学校态度影响间的中介作用,并分析父母差异。结果发现:(1)父亲和母亲报告的家师关系质量均能负向预测学校回避,家师联系频率均能负向预测学校喜欢;(2)母亲报告的家师关系质量能正向预测学校喜欢、家师联系频率能正向预测学校回避,而父亲报告的这两条路径均不显著,存在父母差异;(3)师生关系在父亲和母亲报告的家师关系质量对学校喜欢和学校回避的影响中均起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经济收入和父亲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初中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家庭义务感和依赖教育性未来身份的作用
    杨宝琰, 马熙凤, 臧鸿瑜, 毛海燕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1): 83-92.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1.09
    摘要66)   HTML3)    PDF(pc) (4560KB)(61)    收藏
    以G省L县某农村初中185名初三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考察了家庭经济收入和父亲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初中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家庭义务感和依赖教育性未来身份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家庭经济收入、父亲受教育程度对学习投入具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2)当前对家庭支持、对家人的尊敬、未来对家庭支持在家庭经济收入与学习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依赖教育性未来身份正向调节当前对家庭支持和未来对家庭支持在家庭经济收入与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效应,即在未来身份依赖教育的情况下,家庭经济收入通过未来对家庭支持和当前对家庭支持对学习投入的间接影响更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父母心理控制与小学儿童焦虑: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赵京伟, 陈晓旭, 任立文, 耿喆, 徐夫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1): 93-102.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1.10
    摘要203)   HTML4)    PDF(pc) (6423KB)(113)    收藏
    采用班级整群抽样法选取山东省某市三至五年级464名小学儿童及其父母为被试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采用父母心理控制问卷、亲子冲突量表、努力控制问卷和儿童焦虑量表考察父母心理控制对儿童焦虑的影响,以及亲子冲突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和儿童努力控制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父亲/母亲心理控制均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一年后的儿童焦虑,与父亲心理控制相比,母亲心理控制对儿童焦虑的预测作用更强;(2)父亲/母亲心理控制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相应的父子/母子冲突(主体效应),母亲心理控制同时还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父子冲突(伴侣效应);(3)只有母子冲突在母亲心理控制与儿童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受儿童努力控制的调节,即儿童高水平的努力控制缓冲了母子冲突对儿童焦虑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同伴接纳和反刍思维的链式中介作用
    秦瑶, 彭运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1): 103-11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1.11
    摘要252)   HTML3)    PDF(pc) (8764KB)(138)    收藏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社交焦虑的认知行为框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链式中介作用模型,重点考察了同伴接纳和反刍思维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对518名初中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同伴接纳、反刍思维及社交焦虑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积极、消极教养方式、社交焦虑、反刍思维和同伴接纳之间两两显著相关;(2)消极父母教养(拒绝、过度保护)对子女社交焦虑有正向预测作用;(3)积极父母教养、消极父母教养对社交焦虑的影响均包括两条路径:反刍思维的单独中介作用,同伴接纳—反刍思维的链式中介效应。本研究丰富了中学生社交焦虑领域的研究成果,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社交焦虑验证了相关理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父母低头行为与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关系:压力的中介作用与年龄的调节作用
    魏华, 丁慧敏, 陈武, 郝兴风, 熊婕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1): 114-121.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1.12
    摘要149)   HTML7)    PDF(pc) (3098KB)(103)    收藏
    本研究基于一般压力理论和冷-热双系统理论,探究父母低头行为与青少年网络欺负之间的关系,以及压力的中介作用与年龄的调节作用。采用父母低头行为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中的压力分量表、网络欺负量表对912名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父母低头行为、压力和网络欺负两两之间呈正相关;(2)父母低头行为正向预测网络欺负,压力在父母低头行为与青少年网络欺负之间起中介作用;(3)年龄调节了该中介路径的后半段,相较于高年龄组,压力对网络欺负的影响在低年龄组更大。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父母低头行为与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关系是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这对制定青少年网络欺负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客体化身体意识与女大学生限制性饮食行为的关系:外貌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会文化压力的中介作用
    樊香麟, 崔英锦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1): 122-131.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1.13
    摘要86)   HTML2)    PDF(pc) (3094KB)(65)    收藏
    为探讨客体化身体意识与女大学生限制性饮食行为的关系,选取727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客体化身体意识量表、进食态度量表、外貌负面评价恐惧量表及社会文化压力量表进行测量。结果显示: (1)客体化身体意识框架中身体羞耻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女大学生的限制性饮食行为,身体监视无法显著预测女大学生限制性饮食行为;(2)外貌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会文化压力在身体羞耻与女大学生限制性饮食行为间分别起独立中介作用;(3)外貌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会文化压力在身体羞耻与女大学生限制性饮食行为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孤独感对创造性倾向的影响:无聊倾向和焦虑情绪的中介作用
    张慧如, 张伟达, 傅王倩, 邓敏, 彭苏浩, 李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1): 132-141.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1.14
    摘要138)   HTML23)    PDF(pc) (4174KB)(137)    收藏
    为探讨孤独感和大学生创造性倾向的关系,基于激活假说,采用孤独感自评量表、简版无聊倾向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和威廉姆斯创造力倾向测验,对11所高校一至四年级的974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后,孤独感、无聊、焦虑和创造性倾向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孤独感对大学生创造性倾向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孤独感不仅通过无聊和焦虑的单独中介作用对创造性倾向产生影响,同时还会通过无聊和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其创造性倾向产生影响。本研究揭示了孤独感与创造性倾向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为引导大学生正视孤独感对创造性倾向的积极影响,更好地促进自我调节提供了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当局者迷”破解之道:智慧的正念干预研究——个人成长主动性与反思的作用
    王伊萌, 王振东, 汪凤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1): 142-152.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1.15
    摘要117)   HTML1)    PDF(pc) (19731KB)(85)    收藏
    为探讨正念对智慧产生影响的具体作用机制,本研究以13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对照组实验设计,以正念为实验组干预手段,验证了个人成长主动性在正念与智慧之间的中介作用,并考察了反思对该中介过程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正念干预可有效促进智慧发展;(2)正念干预可通过提升个人成长主动性水平间接促进智慧发展;(3)反思调节正念影响个人成长主动性的路径;(4)反思调节了个人成长主动性在正念影响智慧中所起的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儿童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的发展特点
    储月, 刘希平, 徐慧, 唐卫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2): 153-15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2.01
    摘要326)   HTML26)    PDF(pc) (5303KB)(257)    收藏
    为了考察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是否存在于儿童群体中,研究选取了9~12岁儿童各30名,以30名大学生作为成人对照,考察了儿童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的发展特点。实验为5(年龄:9岁、10岁、11岁、12岁、21岁)×3(项目类型:Rp+、Rp-、Nrp)的混合实验设计。结果发现:5个年龄组均产生了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并且各年龄儿童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表现与成人相当。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在9~12岁儿童中稳定存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智力障碍儿童对不同对象的分享行为:心理理论的作用
    刘艳春, 邓玉婷, 张曦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2): 160-16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2.02
    摘要194)   HTML7)    PDF(pc) (1753KB)(130)    收藏
    本研究旨在考察智力障碍儿童对不同对象(朋友和陌生人)的分享行为,同时探讨心理理论对不同对象分享行为的预测作用。研究共选取了82名智力障碍儿童作为被试,并通过言语能力分数匹配了82名典型发展儿童作为对照,结果发现:(1)7~17岁(儿童中期和青少年期)的智力障碍儿童和心理年龄相匹配的典型发展儿童一样,对朋友的分享都显著高于对陌生人的分享;(2)心理理论预测了智力障碍儿童对陌生人的分享行为,但不能显著预测对朋友的分享行为。这些结果表明相比于陌生人,智力障碍儿童和典型发展儿童对朋友表现出更多的分享,且智力障碍儿童偏爱朋友分享的现象从儿童中期持续到了青少年期;心理理论是智力障碍儿童对陌生人分享的相关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4~8岁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基于语言线索的情绪识别能力发展研究
    梁丹丹, 闫晓民, 葛志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2): 169-175.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2.03
    摘要174)   HTML6)    PDF(pc) (5322KB)(95)    收藏
    通过听觉言语理解任务,考察了4~8岁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基于语言线索的情绪识别能力发展。研究发现,在韵律和语义线索一致条件下,4~8岁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识别能力与典型发展儿童没有显著性差异;在韵律和语义线索不一致条件下,4~6岁典型发展儿童更加依靠语义线索识别情绪,6~8岁典型发展儿童更加依靠韵律线索识别情绪;4~6岁和6~8岁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均更倾向于借助语义线索识别情绪。韵律、语义线索不一致条件下的研究结果表明,4~8岁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识别未能像典型发展儿童一样实现由依靠语义线索向依靠韵律线索的转变,这可能是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交往时情绪识别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社会临场感与大学生网络过激行为的关系:双自我意识的并行中介及性别的调节作用
    郭嘉程, 董柔纯, 许放, 徐旋, 牛更枫, 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2): 176-186.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2.04
    摘要327)   HTML8)    PDF(pc) (5373KB)(258)    收藏
    基于线索过滤理论和双自我意识理论,通过线上发放问卷的方式对湖北、吉林、山东、浙江四个省份共六所综合和师范类高校的162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社会临场感对网络过激行为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社会临场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过激行为;(2)公我意识和私我意识在社会临场感和大学生网络过激行为之间起并行中介作用,公我意识起正向中介作用,私我意识起负向中介作用,且后者效应大于前者;(3)性别调节该并行中介模型中公我意识路径的前半与后半路径。具体而言,相较于女生,公我意识的正向中介作用对男生更强。本研究探讨了大学生社会临场感通过双自我意识对网络过激行为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及性别差异,揭示了私我意识的积极作用,基于去个性化效应的社会认同模型指出网络群体在其中的重要性,发现了男女网络过激行为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为网络过激行为的干预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创造力与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积极情绪和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韩建涛, 钱俊妮, 张婕妤, 庞维国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2): 187-195.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2.05
    摘要480)   HTML12)    PDF(pc) (5029KB)(320)    收藏
    为考察创造力与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以及积极情绪和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Runco创新观念行为量表、积极情绪量表、创造性自我效能感问卷和生命意义问卷对665名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显示:(1)创造力、积极情绪、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和生命意义感之间存在两两正相关关系;(2)积极情绪在创造力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创造性自我效能感调节了创造力影响生命意义感的直接路径,随着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创造力对生命意义感的预测作用减弱。本研究在理论上揭示了创造力对生命意义感的作用及其机制,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具有一定实践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老年人模糊表情识别的积极效应及其机制
    余林伟, 李爽, 刘燊, 潘文沛, 徐强, 张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2): 196-206.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2.06
    摘要99)   HTML3)    PDF(pc) (11253KB)(66)    收藏
    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老年人模糊表情识别的积极效应及其机制。实验1以老年人和年轻人对模糊表情的识别正确率为指标,考察老年人对模糊表情的识别特征。结果发现年轻人对快乐模糊表情和愤怒模糊表情识别的正确率不存在显著差异,而老年人对快乐模糊表情识别的正确率显著高于愤怒和悲伤模糊表情,表明老年人在模糊表情识别上存在积极效应。实验2进一步考察老年人模糊表情识别积极效应的机制。结果发现老年人识别愤怒-快乐表情连续体的转折点显著小于年轻人,但在转折点处的斜率上与年轻人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老年人对模糊表情的识别存在积极效应,该效应源于老年人对积极表情持更宽松的判断标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词汇类型和阅读水平对小学一年级儿童阅读理解监控的影响
    史梦梦, 任桂琴, 孙军红, 张鑫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2): 207-214.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2.07
    摘要105)   HTML1)    PDF(pc) (2722KB)(66)    收藏
    本文以小学一年级儿童为被试,在有提示的前提下,采用错误检测范式,通过操纵词汇类型考察不同阅读水平儿童词汇阅读理解监控的加工过程。结果发现:(1)实验1中,相对于一致和无关控制词,儿童对形似词的监控正确率最低;而儿童对一致、无关控制和形似词的监控反应时不存在差异;(2)实验2中,相对于一致和无关控制词,儿童对音同词的监控正确率最低;高阅读水平儿童对音同词的监控反应时显著快于无关控制词。总体上,高阅读水平儿童的监控正确率和反应时均优于低阅读水平儿童。这表明,语音、字形及儿童阅读水平的高低均对小学一年级儿童词汇阅读理解监控加工产生影响,为情境模型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数学概率问题解决学习中的测试效应及有效促进
    刘岩, 张宏飞, 卢鑫, 曲可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2): 215-22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2.08
    摘要136)   HTML2)    PDF(pc) (8787KB)(138)    收藏
    研究通过3个实验,探讨了材料复杂度对数学概率问题解决中测试效应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提取方式对学习者运用提取练习策略解决复杂概率问题的作用效果。结果发现:(1)相比于重学,通过提取练习策略学习简单数学概率问题时的后测成绩更佳,出现测试效应。在学习复杂数学概率问题时,通过提取练习和重学的后测成绩差异不显著,未出现测试效应;(2)相比于重学和自由回忆提取练习,通过线索提取学习复杂数学概率问题的后测成绩更高;(3)相比于重学和无反馈的自由回忆提取练习,通过加入反馈的自由回忆提取练习学习复杂数学概率问题的后测成绩更好。该结果表明,材料难度影响学习者运用提取练习策略学习问题解决任务的效果,并且线索提取练习方式和提供反馈的自由回忆提取练习方式均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复杂概率问题解决任务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高中生主动性人格与网络学习投入:网络学习自我效能和学业期望的序列中介作用
    高斌, 张丹丹, 朱根, 蔡艳香, 郭羽希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2): 224-230.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2.09
    摘要200)   HTML3)    PDF(pc) (4051KB)(171)    收藏
    基于社会认知生涯理论考察高中生主动性人格对网络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期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使用主动性人格量表、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业期望量表和网络学习投入量表,对湖北和福建两所中学高一至高二的477名高中生(高一274人,高二20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主动性人格、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业期望与网络学习投入四个变量相互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主动性人格可以通过三条间接路径对网络学习投入产生影响,即网络学习自我效能的单独中介作用、学业期望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网络学习自我效能和学业期望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有助于揭示高中生主动性人格对网络学习投入的作用机制,这为提升其线上学习投入有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父母暴力暴露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纵向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陆信哲, 王智, 李勇, 王玢莹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2): 231-23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2.10
    摘要291)   HTML19)    PDF(pc) (5641KB)(239)    收藏
    采用间隔8个月的追踪研究设计,对36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父母暴力暴露与中学生问题行为的纵向关系,以及表达抑制的中介作用和同伴依恋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暴力暴露能够直接正向预测中学生随后的问题行为;(2)表达抑制在父母暴力暴露和中学生问题行为之间起着纵向中介作用。父母暴力暴露也能通过中学生的表达抑制对其问题行为产生影响;(3)同伴依恋在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调节作用显著,具体而言,高同伴依恋水平中学生的问题行为较少受到表达抑制的影响。该研究对父母暴力暴露、表达抑制和中学生问题行为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强调了同伴依恋的调节作用。这对未来纠正中学生问题行为提供了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家庭风险因素对青少年自伤的累积效应及其性别差异
    王玉龙, 赵婧斐, 蔺秀云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2): 240-24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2.11
    摘要230)   HTML0)    PDF(pc) (4173KB)(202)    收藏
    以累积风险模型为基础,以453名初一学生为被试进行间隔10个月的追踪研究,考察家庭风险因素对青少年当前和10个月后自伤行为的累积效应及其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家庭风险因素对青少年当前和10个月后的自伤均有明显的累积效应,且均以线性模式发挥作用;(2)在累积家庭风险与青少年当前自伤之间的线性关系中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有更高的家庭累积风险,且女生的自伤更容易受家庭累积风险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意志控制和越轨同伴交往的链式中介作用
    王艳辉, 沈梓锋, 赖雪芬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2): 248-256.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2.12
    摘要309)   HTML5)    PDF(pc) (6321KB)(250)    收藏
    本研究以生态系统理论和选择理论为基础,考察意志控制、越轨同伴交往在父母心理控制和外化问题行为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研究使用父母心理控制问卷、意志控制问卷、越轨同伴交往问卷和外化问题行为问卷对1053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以及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后,(1)越轨同伴交往在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2)意志控制在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3)意志控制和越轨同伴交往在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问题行为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4)中介效应在男女生中呈现相似的显著性模式、在不同学段中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些结果对于青少年外化问题的预防与干预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积极发展资源在减少青少年抑郁水平中的累积效应、关系模式及特定资源的作用
    肖嘉林, 梁凯欣, 黄柳玥, 王恩娜, 黄巧敏, 何韵涵, 卢宝琳, 迟新丽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2): 257-26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2.13
    摘要150)   HTML2)    PDF(pc) (11612KB)(82)    收藏
    以1301名七年级学生为被试进行间隔两年的追踪研究,考察积极发展资源对青少年当前和两年后抑郁水平的累积效应、关系模式及特定资源的作用。结果发现:(1)积极发展资源对青少年当前和两年后抑郁水平的降低分别具有即时和延时的累积效应,其中积极发展资源对青少年当前抑郁水平的即时累积效应呈二次函数非线性正加速模式,而对青少年两年后抑郁水平的延时累积效应呈线性匀速模式。对于青少年当前的抑郁水平来说,在积极发展资源累积至四类前,青少年当前的抑郁在高水平上升;积极发展资源累积至四类后,青少年抑郁水平呈显著下降趋势;(2)与抑郁水平高度相关且位于前四位的积极发展资源为:建立目标和决策能力、清晰积极的身份认同、抗逆能力和与他人的联结。该四类高相关的积极发展资源对青少年当前和两年后抑郁水平的降低分别具有即时和延时的累积效应,且四类高相关的积极发展资源对青少年当前和两年后抑郁的累积效应均呈二次函数的非线性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社交适应、情绪适应间的动态联系:一项追踪研究
    刘欢, 李于凡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2): 270-27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2.14
    摘要254)   HTML3)    PDF(pc) (8244KB)(131)    收藏
    从高中到大学的学校过渡是典型的发展转折点。大学新生既要适应学业环境、社交网络的改变,还要适应自我发展中身心转变。适应心理各维度的发展轨迹各不相同,但同时在发展中也会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相互联系。本研究采用密集追踪设计,招募了426名大学新生在入学后第一学期进行连续19周的问卷测查,考察学习适应、社交适应和情绪适应的时间趋势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动态结构方程结果表明:(1)大学新生的社交适应状况的动态变化相对稳定,而学习适应和情绪适应状况随时间呈下降趋势;(2)新生学习适应每周的波动变化独立于情绪适应和社交适应;(3)新生社交适应、情绪适应之间存在交叉滞后关联。了解新生适应心理的发展规律,将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适应教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学业压力的影响:睡眠质量与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
    张陆, 孙山, 游志麒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2): 279-28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2.15
    摘要370)   HTML17)    PDF(pc) (4175KB)(208)    收藏
    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运用日志法调查了153名大学生,采用多水平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睡眠质量和自我控制在网络成瘾与大学生学业压力关系间的中介机制。结果发现:(1)早期测量的网络成瘾能够预测后来测量的总体学业压力、睡眠质量和自我控制水平;(2)自我控制能够独立中介网络成瘾与学业压力间的关系;(3)睡眠质量和自我控制能够序列中介网络成瘾与学业压力间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提示,可以通过预防和干预网络成瘾减轻大学生感知的学业压力,对于有学业压力的网络成瘾大学生,可以通过提高睡眠质量等方式增强其自我控制资源,来缓解他们的学业压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安静自我:基于平衡和成长视角的理解
    张丽, 潘霈霖, 牛梓瑜, 马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2): 288-29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2.16
    摘要127)   HTML3)    PDF(pc) (2611KB)(102)    收藏
    基于平衡和成长视角,安静自我指一种既不过分关注自我,也不过分关注他人,融入他人而不丧失自我的同一性。发展安静自我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能够提高个体主观幸福感、改善个体主观评估的健康以及降低个体的物质主义倾向。通过对安静自我的内涵、特征和功能的综述,可以看出安静自我本质上是空间和时间维度上自我的平衡与整合。未来研究有待在安静自我结构的明晰性、本土化以及安静自我的发展和促进方面展开更多的探讨。基于稳态应激的思想,我们设想安静自我的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既表现出稳定性又表现出灵活性的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表征及其方法述评
    章洁敏, 陶云, 杨舒涵, 陈睿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2): 298-304.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2.17
    摘要274)   HTML3)    PDF(pc) (3809KB)(119)    收藏
    本研究基于概念表征的经典和原型两种理论,分别探讨“以研究者为中心”和“以被试为中心”的亲社会行为概念表征方式及其方法:基于经典理论的亲社会行为概念表征往往局限于利他性特征,忽略了被试群体特异性造成的理解差异,按照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意义分解存在主观性、片面性和适用度不高等局限;基于原型理论的亲社会行为概念表征通过自由列举—原型分析—重复验证的程序,从被试自身认知出发,关注被试的特征,突破了传统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范畴,但该结构的稳定性和适用性仍存疑虑。通过两者的对比分析,本研究结合两种理论,提出从群体特异性和情境特异性视角丰富亲社会行为的概念结构,进一步整合与完善亲社会行为概念表征的理论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3~4岁幼儿心理理论的微观发生研究
    刘建榕, 陈晴昕, 童宁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3): 305-315.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3.01
    摘要27)   HTML1)    PDF(pc) (3051KB)(7)    收藏
    为更加深入地探知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特点与机制,本研究采用微观发生设计,以63名未通过错误信念任务的3~4岁幼儿为被试,对其心理理论发展变化的速度、来源、迁移、模式以及解释类型的变化特点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反馈和反馈解释都是幼儿心理理论发生发展的来源,心理理论发展过程是渐进、波动的,变化速度先快后慢;通过训练提高了心理理论能力的幼儿会产生认知迁移,并且他们解释错误信念问题的能力也会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为了谁,幼儿更可能说谎?不同受益者对5~6岁幼儿说谎行为的影响
    张文洁, 黄子君, 谭佩霞, 范伟, 钟毅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3): 316-32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3.02
    摘要23)   HTML1)    PDF(pc) (1125KB)(19)    收藏
    本研究采用“你藏我找”范式,将自我受益作为基线条件,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考察不同自我相关性受益者和不同群体受益者对5~6岁幼儿说谎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相比于高自我相关者和低自我相关者受益条件,幼儿更可能为自己的利益而说谎;而相比于低自我相关者受益条件,幼儿更可能为高自我相关者的利益而说谎(实验1);(2)相比于内群体和外群体受益条件,幼儿更可能为自己的利益而说谎;而相比于外群体受益条件,幼儿更可能为内群体的利益而说谎(实验2)。以上结果表明,5~6岁幼儿的说谎行为存在强烈的利己倾向,为自己获得利益而说谎的可能性最大;而5~6岁幼儿的亲社会说谎行为在个体层面存在自我相关性偏好,在群体层面存在内群体偏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关爱自己,更关爱他人:自我同情的“利他”机制
    常保瑞, 黄江喜, 林培钿, 方建东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3): 324-334.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3.03
    摘要39)   HTML0)    PDF(pc) (1322KB)(21)    收藏
    为探讨自我同情的“利他”心理机制,研究1采用自我同情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亲社会行为量表对53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自我同情、生命意义感、心理弹性与亲社会行为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自我同情正向显著预测亲社会行为;(2)生命意义感在自我同情与亲社会行为间起独立中介作用;(3)心理弹性在自我同情与亲社会行为间起独立中介作用;(4)自我同情可以通过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对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研究2采用干预法对被试的自我同情进行为期7天的干预,结果发现:随着自我同情水平的提升,被试的亲社会行为也显著提升。该研究揭示了自我同情影响亲社会行为的潜在心理机制,对自我同情的社会效益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高中生父母婚姻冲突、焦虑与教养方式:主客体互倚调节模型
    夏艳雨, 李丹, 马艳歌, 韩宪国, 李正云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3): 335-345.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3.04
    摘要27)   HTML1)    PDF(pc) (1693KB)(15)    收藏
    采用问卷法对两所高中学生的1024对父母进行调查,借助主客体互倚调节模型分析父母婚姻冲突与教养方式的关系,以及焦虑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无论父亲还是母亲报告的婚姻冲突均负向预测自身的温暖接纳,正向预测自身的拒绝惩罚;(2)母亲焦虑加剧了父亲婚姻冲突对母亲温暖接纳的负向客体预测,缓和了母亲婚姻冲突对自身温暖接纳的负向主体预测;(3)父亲焦虑加剧了父亲婚姻冲突对自身拒绝惩罚的正向主体预测,母亲焦虑缓和了父亲婚姻冲突对母亲拒绝惩罚的正向客体预测。结果有助于从二元视角理解婚姻冲突与教养方式的关系,以及焦虑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欺凌的关系: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与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
    胡志琴, 熊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3): 346-356.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3.05
    摘要43)   HTML1)    PDF(pc) (1375KB)(27)    收藏
    为探讨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欺凌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道德推脱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以57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其相对剥夺感、道德推脱、道德认同和网络欺凌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性别、年龄、主观阶层等级后,相对剥夺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欺凌;(2)相对剥夺感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预测网络欺凌;(3)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受到道德认同的调节,即相较于高道德认同,低道德认同水平的大学生的道德推脱对网络欺凌的预测作用更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大学生网络欺凌的形成机制,对大学生网络欺凌的干预具有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童年期情感忽视与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使用偏好及脑结构基础
    魏士琳, 徐滨, 阴晓娟, 朱子良, 陈俊涛, 金花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3): 357-366.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3.06
    摘要18)   HTML1)    PDF(pc) (1197KB)(6)    收藏
    结合问卷调查和结构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旨在探讨单一性童年期情感忽视经历与健康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的关系及其脑结构基础。21名忽视组被试(仅存在童年期情感忽视经历)和26名对照组被试(无任何童年期创伤经历)完成了问卷和磁共振成像的测量。结果发现,对照组的重评策略使用频率显著高于忽视组,两组在抑制策略使用上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在右侧额中回的平均灰质体积显著大于忽视组且该区域灰质体积变化与重评策略使用显著正向关联。多体素模式分析(multi-voxel pattern analysis, MVPA)发现右侧脑岛的灰质体素信号模式显著预测重评策略使用。结果提示,童年期情感忽视可能和成人初期情绪调节策略变化、右侧额中回和脑岛的结构改变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象似性手势和指示性手势对自闭症儿童动作相关词汇学习的影响
    王娟, 刘天碧, 范小月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3): 367-374.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3.07
    摘要9)   HTML1)    PDF(pc) (1015KB)(5)    收藏
    本研究考察了自闭症儿童在象似性手势、指示性手势和无手势条件下的动作相关词汇的学习情况。选取三组语言水平匹配的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分别在象似性手势、指示性手势和无手势条件下进行动作相关词汇的学习。在第一次学习结束(T1)和最后一次学习结束2~3天后(T2)分别进行词汇理解和词汇命名测试。结果发现:(1)与其他手势类型相比,象似性手势对自闭症儿童的词汇理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无论哪个组别,学习次数的增加均有助于词汇学习成绩的提高;(3)对词汇命名,所有组别在短期学习条件下的表现都较差,但随着学习次数的增加,象似性手势对词汇命名的促进作用逐渐凸显。研究表明,象似性手势对自闭症儿童动作相关词汇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命名任务下象似性手势的促进作用受到学习次数的调节,当学习次数足够多时,象似性手势的优势才得以体现;指示性手势对自闭症儿童动作相关词汇的学习并未表现出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教师自主支持与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无畏: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谭利华, 冯士季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 (3): 375-38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3.08
    摘要20)   HTML1)    PDF(pc) (1304KB)(9)    收藏
    学习无畏(intellectual risk-taking)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勇于尝试、不怕失败,这种品质对学生的科学学习和创造力发展非常重要。本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采用自我报告式调查问卷,对南方某省方便取样的四所学校的757名四、五、六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探究教师自主支持与学生科学学习无畏的关系,以及科学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教师自主支持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无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学生感受到的教师自主支持越多,越可能在科学学习中勇于尝试、不怕失败;(2)在教师自主支持与学生科学学习无畏之间的关系中,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效能感起完全中介作用。即教师自主支持行为可能通过提高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自我效能感,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无畏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