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 ›› 2009, Vol. 25 ›› Issue (2): 103-108.
姚恩菊1, 陈旭1, 韩元亚2
YAO En-ju1, CHEN Xu1, HAN Yuan-ya2
摘要: 采用中学教师胜任力问卷、教师职业压力应对问卷和职业压力量表对262名中学教师进行测查,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考察应对策略在胜任力和职业压力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主科教师和理科教师的职业压力显著高于副科教师的职业压力;(2)应对策略是胜任力抑制职业压力的有效中介变量;(3)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完全中介效应是不同的,前者小于后者。
中图分类号:
[1] 王沛,张国礼.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现状调查及其启示.教育探索,2005,10:116-117. [2] 孙慧.关于教师职业压力负面影响的研究.教育探索,2004,10:95-97. [3] Fontana D,Abouserie R.Stress Levels:Gender and personality factors in teachers.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3:3. [4] 王涛.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教育探索,2005,9:105-106. [5] 黄依林,刘海燕.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综述.教育探索,2006,6:111-113. [6] 徐建平,张厚粲.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一项行为事件访谈研究.教育研究,2006,1:57-61. [7] 陈明丽,许明.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08 (3):123-128. [8] 马煊,陈龙等.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与应激水平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 (1):48-55. [9]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 [10] McCormick J.Occupational stress of teachers:biographical differences in a 1arge school system.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1997,35 (1):18. [11] Kalliath T J,O'driscoll M P,Gillespie D F,et al.A test of 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in three samples of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Work & Stress,2000,14:35-50. [12] 申继亮,徐富明等.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应对策略与其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 (2):91-93. [13] 徐建平.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 [14] 马娟,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课堂互动行为关系的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15] 温忠麟,张需,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心理学报,2004,36:614-620. [16] Pithers R T,Scottish R.Scottish and Australian teacher stress and strain:a comparative study.Bri J Edu Psych,1998,68:269-279. [17] 朱从书.湖北省536名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4,25 (2):145-146. [18] 徐富明,申继亮.教师的职业压力应对策略与教学效能感的关系研究.心理科学,2003,26 (4):745-746. [19] 陈超然.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维度关系的研究.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4. [20] 王晶,静进.职业压力的研究现况.中国临床康复,2006,42:153-155. [21] 侯玉波,张梦,王歆.青少年思维方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 (3):158-161. [22] Banks F J,Butt M.Attracting minorities into teacher education:A model program that works.Black Issues in Higher Education,1997,13 (26):49-52. [23] Yolstalo P,Knuuttila M.Coping and optimism in relation to dental health behavior a study among Finnish young adults.European Journal of Oral Science,2003,111:477-482. [24] 转引自刘志军.初中生乐观主义与其学业成绩的关系及中介效应分析.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3:73-77. [25] 余苗梓,李黄平,王才康等.大学生孤独感与自我隐瞒、自我表露、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 (11):747-750. |
[1] | 颜志强, 周可, 曾晓, 徐惠, 朱晓倩, 张娟. 学前期儿童执行功能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认知共情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788-797. |
[2] | 鲍振宙, 储怡佳, 王帆, 柳希希. 校园欺凌中的“袖手旁观”:校园氛围、学校联结和道德推脱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4): 580-589. |
[3] | 张光珍, 梁淼, 梁宗保. 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学前儿童社会适应的追踪研究: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6): 800-807. |
[4] | 毛江华, 魏炜, 廖建桥, 景珍思. 不同胜任力水平下大学生自谦归因对他人评价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 33(5): 554-560. |
[5] | 王钢, 苏志强, 张大均. 幼儿教师胜任力和职业压力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 33(5): 622-630. |
[6] | 叶宝娟, 郑清, 董圣鸿, 刘林林, 方小婷, 曹灿兮. 胜任力对农村小学校长工作满意度的影响:领导效能与职业认同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 33(3): 306-312. |
[7] | 廖水蓉, 芦咏莉, 陈聆帙, 聂晋文. 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控制知觉对教师差别行为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32(3): 330-338. |
[8] | 罗云, 陈爱红, 王振宏.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学业倦怠的关系: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32(1): 65-72. |
[9] | 刘勤学, 陈武, 周宗奎. 大学生网络使用与网络利他行为:网络使用自我效能和性别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6): 685-693. |
[10] | 郑显亮, 赵薇. 中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与希望的关系:自我效能感与自尊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4): 428-436. |
[11] | 李庆功, 吴素芳, 傅根跃. 儿童同伴信任和同伴接纳的关系:社会行为的中介效应及其性别差异[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3): 303-310. |
[12] | 刘亚鹏, 邓慧华, 张光珍, 梁宗保, 陆祖宏. 父母养育压力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养育方式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3): 319-326. |
[13] | 王钢, 张大均, 刘先强.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心理资本和职业认同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 30(4): 442-448. |
[14] | 罗云, 赵鸣, 王振宏. 初中生感知教师自主支持对学业倦怠的影响:基本心理需要、自主动机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 30(3): 312-321. |
[15] | 罗杰, 周瑗, 陈维, 潘运, 赵守盈. 教师职业认同与情感承诺的关系: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 30(3): 322-3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