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2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1-01-15
    论文
    类比数量表征的线索:离散量还是连续量
    王静, 陈英和, 曹仕莹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1):  1-8. 
    摘要 ( )   PDF (67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Stroop研究范式,对30名成人被试的类比数量表征线索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类比数量的小数和大数段上,不存在表征线索的分化;在个数任务中不出现Stroop效应,但被试在强不一致条件下的错误率显著高于强一致条件下的错误率;在累积面积任务中出现Stroop效应,且在弱不一致、强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错误率都显著高于强一致、弱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错误率。以上结果表明被试在进行类比数量表征时,可以同时提取离散量线索和连续量线索,但是对离散量线索的抑制要难于对连续量线索的抑制。
    几何线索直接性和显著性对儿童菱形空间再定向的影响
    周婵, 胡清芬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1):  9-16. 
    摘要 ( )   PDF (70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25名幼儿园中班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在一个边或角有颜色标记的菱形平面的四个角或边位置中藏物找物的任务,来探究几何线索的直接性和显著性如何影响5岁儿童对几何及非几何线索的利用。研究发现:几何线索优先性并不稳定;几何线索的直接性影响了几何线索的使用;在几何线索直接的条件下,几何线索的显著性影响了几何线索的使用;几何线索直接性及显著性均不影响儿童对颜色线索的使用。
    颜色、形状和大小相似性与变化性对儿童归纳推理的影响
    陈庆飞, 雷怡, 李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1):  17-24. 
    摘要 ( )   PDF (55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了两个实验任务,探讨了颜色、大小和形状对68名8~10岁儿童归纳推理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相似性任务中,当测试图片分别与两组前提图片在大小和形状(颜色)上一致时,儿童认为测试图形与大小一致图形具有相同属性;当测试图片分别与前提图片在形状和颜色上一致时,儿童倾向于选择形状一致图形具有的属性。在变化性任务中,当两组前提图片分别在大小和形状上变化,而测试图形与前提组图形不同时,儿童认为测试图形与大小变化图形具有相同属性;当两组前提图片分别在颜色和大小(形状)上变化时,儿童的选择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同时变化每组前提图片的两个特征差异不显著,表明单独变化颜色、大小和形状来构成推理任务是比较合理的。
    知觉和概念信息对3岁儿童归纳推理的影响
    路晓英, 龙长权, 孙锋, 邢东亮, 李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1):  25-34. 
    摘要 ( )   PDF (50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经典的三角归纳范式(Gelman & Markman,1986)研究了3岁儿童的归纳推理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龙长权、路晓英、李红和范籍丹(2008)的研究中相同的实验材料和程序,测试了3岁儿童的归纳,结果表明3岁儿童基于知觉相似和基于概念类别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实验一)。增加了与靶刺激在知觉上不相似且不属于同一类别的分心刺激之后,3岁儿童能够忽略分心刺激,表明3岁儿童不是在随机猜测(实验二)。分类实验表明3岁儿童能够根据概念关系对实验材料中的项目进行分类,表明3岁儿童具有关于实验项目的概念知识(实验三)。提高概念比较刺激与靶刺激的知觉相似程度,降低知觉比较刺激和概念比较刺激与靶刺激在知觉相似上的冲突程度之后,3岁儿童基于知觉相似和基于概念类别选择之间的差异仍不显著,表明抑制控制不是导致儿童在实验一中表现出基于知觉相似和基于概念类别之间差异不显著的原因(实验四)。降低概念比较刺激与靶刺激之间的类别等级结构,使概念比较刺激与靶刺激属于相同的基本水平类别时,3岁儿童能够主要基于概念类别进行归纳(实验五)。增加经典三角测试的前提的数量,3岁儿童也能主要基于概念类别进行归纳(实验六)。这些研究表明,3岁儿童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基于概念类别进行归纳,多个因素能够影响3岁儿童在三角测试中的表现。
    大学生问题发现过程的问题行为图研究
    陈丽君, 郑雪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1):  35-43. 
    摘要 ( )   PDF (70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潜藏式与矛盾式情境两类问题发现任务中,采用出声思维的方法研究问题发现能力高与低两类各10名大学生问题发现过程的内部认知活动。利用问题行为图技术进行个案分析,着重考察大学生在知识状态、思维操作及问题行为图等方面的表现。基于加工性质把知识编码为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基于信息来源编码为情境、内部和推断信息;基于思维关联与转换,把思维操作编码为独立、横向、纵向与元认知思维。研究表明:(1)问题发现中,在内部信息、纵向思维以及纵横交错型行为图的使用频次上,潜藏情境高于矛盾情境;在情境信息、横向思维以及横向平行和横向归纳型行为图的使用频次上,矛盾情境高于潜藏情境。(2)高低能力组被试在知识状态、思维操作与问题行为图的使用上差异均不显著,可能是由于上述方面涉及问题发现的基本认知过程和思维规律,具有普遍性特征。
    中学生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杨颖, 邹泓, 余益兵, 许志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1):  44-51. 
    摘要 ( )   PDF (42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问卷法,对2157名中学生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从初中到高中,中学生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出现下降的趋势;男生在计划制定上显著高于女生,在人际沟通、支持寻求上显著低于女生;班干部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显著高于非班干部;(2)中学生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可分为建设型、一般型和不良型,所占比例分别为22.9%、42.8%、34.4%,建设型中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显著好于一般型和不良型;(3)社会问题解决能力与社会适应状况显著相关,其对积极的社会适应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消极的社会适应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在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各维度中,问题趋近和问题回避的预测作用最为突出。
    大学生的自立人格与现实问题解决
    夏凌翔, 黄希庭, 万黎, 杨红升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1):  52-58. 
    摘要 ( )   PDF (36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大学生的自立人格能否影响其现实问题解决的质量,对个人/人际高低分组的共30名大学生进行了现实问题解决访谈,结果发现:个人/人际自立高分组被试在访谈中解决个人/人际问题的质量显著高于低分组。为了探索自立人格与现实问题解决能力的关系,使用《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和《大学生日常问题解决能力调查问卷》对101名有效被试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自立人格的多个维度都与日常问题解决能力的维度有显著相关,自立人格的多个相关维度是日常问题解决相关能力的有效预测变量。两个研究的结果支持了研究假设:自立人格利于个体对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自立人格包含或涉及个体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素。此外,自立人格影响现实生活问题解决的具体特点和机制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学业自我概念对技工学生学校投入的影响——群体内部认同的中介作用
    姜金伟, 姚梅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1):  59-64. 
    摘要 ( )   PDF (42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学业自我概念对学校投入的影响以及群体内部认同的中介作用,使用语文自我概念问卷、数学自我概念问卷、操作自我概念问卷、群体内部认同量表和学校投入问卷,对一、二、三年级的270名技工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有29.62%的技工学生处于低学校投入状态。(2)操作自我概念、语文自我概念和数学自我概念均对学校投入有显著预测作用,其中操作自我概念的作用更为突出;操作自我概念和语文自我概念能够影响群体内部认同,进而影响学校投入,群体内部认同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情绪理解发展及其与亲社会行为、同伴接纳的关系
    王昱文, 王振宏, 刘建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1):  65-70. 
    摘要 ( )   PDF (39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我意识情绪理解会影响儿童的社会行为与社会适应。运用自我意识情绪理解情境故事、亲社会行为问卷和社会计量方法,对314名1~6年级小学儿童进行施测,探讨了小学儿童自我意识情绪理解的发展特点及其与亲社会行为、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发现:(1)小学儿童自我意识情绪理解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提高,1~3年级提高的较快,3年级以后提高速度变缓。(2)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情绪理解水平与亲社会行为、同伴接纳显著呈正相关,并且自豪的理解和亲社会行为对同伴接纳有显著的预测力,羞愧的理解对亲社会行为有显著的预测力。
    幼儿基于信息判断的选择性信任——与亲社会行为及决策判断的关系
    张兰萍, 周晖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1):  71-75. 
    摘要 ( )   PDF (29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性信任指人们在面对不同信息传达者时,能依据信息的正误区分出他们的可信赖度,从而有选择地相信某些传达者。本研究探讨幼儿选择性信任与亲社会行为及决策判断的关系。研究一以75名3~4岁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性信任任务与分配糖果任务相结合的模式,探讨亲社会行为与选择性信任的关系,发现3~4岁幼儿在选择性信任形成后,亲社会倾向更多地指向可信赖者。研究二关注选择性信任与幼儿的决策判断的关系,在对72名3~4岁幼儿的研究中发现,在众多颜色糖果的选择中,相对于对照组的均等偏好,实验组的3~4岁幼儿决策判断明显受到可信赖者的影响,即更倾向于选择可信赖者推荐的颜色糖果。
    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的类型及对学习的影响
    高丙成, 刘儒德, 王丹, 和美君, 袁稹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1):  76-82. 
    摘要 ( )   PDF (39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我调节学习是一种学习者主动激励自己并积极使用适当的学习策略的学习,研究利用潜在剖面分析法和辨别分析法对316名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的类型进行考察,探讨不同自我调节学习类型初中生的特点,分析自我调节学习类型对学习动机、焦虑、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1)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分成综合发展型、均衡调节型和策略滞后型3种。(2)综合发展型初中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水平最高,策略滞后型初中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水平尤其是学习策略水平最低,而均衡调节型初中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水平处于综合发展型和策略滞后型之间。(3)自我调节学习类型对学习动机、焦虑、学习成绩有影响。
    经验合作教学对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田丽丽, 黄思远, 金盛华, 韩春伟, 孙丽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1):  83-89. 
    摘要 ( )   PDF (36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经验合作教学"的校本教师培训的新思路为依据,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实验设计,选取初中语文和数学教师共33人,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施以为期8个月的经验合作教学干预,运用教育实验法考察经验合作教学对教师课堂教学(包括教学效能感、课堂情绪体验、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1)实验学校教师在一般教育效能感和教学效能感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均较实验前有所提高,且个人教学效能感的提高量大于一般教育效能感;(2)实验学校教师轻松、愉快、满意的积极情绪体验的出现频率提高,失望的消极情绪出现频率降低;(3)实验学校教师在学生评价的课堂教学策略与互动、教学信息的总体把握与反馈两个维度的得分较实验前有所提高。
    饮酒期望、饮酒拒绝自我效能与青少年的饮酒行为:有中介的调节效应分析
    苏少冰, 黄桢炜, 张锦涛, 林丹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1):  90-96. 
    摘要 ( )   PDF (49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544名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在控制了相关人口学变量后,消极饮酒期望对积极饮酒期望与青少年饮酒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以及饮酒拒绝自我效能对消极、积极饮酒期望及两者交互作用与饮酒行为关系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28.31%的中学生在过去一个月中曾饮酒,其中13.60%在过去一个月中曾大量饮酒,8.27%曾醉酒;(2)积极饮酒期望能正向预测青少年的饮酒行为,消极饮酒期望在积极饮酒期望与青少年饮酒行为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3)饮酒拒绝自我效能在消极饮酒期望与饮酒行为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积极饮酒期望与饮酒行为的关系以及消极饮酒期望的调节作用中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4)调节效应的中介机制表明,低消极期望组中,随着积极期望的提高,饮酒拒绝自我效能呈直线下降的趋势;而在高消极期望组中,无论积极期望高或者低,饮酒拒绝自我效能均较高。研究结果对青少年饮酒行为的干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源研究
    李琼, 张国礼, 周钧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1):  97-104. 
    摘要 ( )   PDF (49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北京市5255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研究考察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的表现特点。结果发现:(1)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的五个因素,即工作负荷、学生学业、社会及学校评价、专业发展及学生问题所带来的压力,能够较好地解释教师职业压力源问卷的结构效度。(2)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面临的各种压力表现出增加的趋势,11~15年教龄段的教师感知到最大的压力,之后逐渐减少。(3)小学教师感受到的各项压力明显高于中学教师。学生问题如安全、行为问题是小学教师主要的压力源,而中学教师的压力更多来源于学生学业,特别是考试压力。
    中小学教师心理授权的测量
    王金良, 张大均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1):  105-111. 
    摘要 ( )   PDF (67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编制适合我国实际教育情境的中小学教师心理授权问卷。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式和半开放式问卷调查、教师访谈、专家访谈,采用分问卷开发技术,对1272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授权由心理授权体验、心理授权技能和心理授权行为三个分问卷构成。其中,心理授权体验包括自我效能、影响力、地位和自主性4个因素;心理授权技能包括决策参与技能和沟通交流技能2个因素;心理授权行为包括影响教学行为和决策参与行为2个因素。本研究编制的心理授权问卷共44个题项,信效度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用作教师心理授权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