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 ›› 2011, Vol. 27 ›› Issue (1): 52-58.
夏凌翔1,2, 黄希庭1,2, 万黎3, 杨红升2
XIA Ling-xiang1,2, HUANG Xi-ting1,2, Wan Li3, Yang Hong-sheng2
摘要: 为了探讨大学生的自立人格能否影响其现实问题解决的质量,对个人/人际高低分组的共30名大学生进行了现实问题解决访谈,结果发现:个人/人际自立高分组被试在访谈中解决个人/人际问题的质量显著高于低分组。为了探索自立人格与现实问题解决能力的关系,使用《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和《大学生日常问题解决能力调查问卷》对101名有效被试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自立人格的多个维度都与日常问题解决能力的维度有显著相关,自立人格的多个相关维度是日常问题解决相关能力的有效预测变量。两个研究的结果支持了研究假设:自立人格利于个体对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自立人格包含或涉及个体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素。此外,自立人格影响现实生活问题解决的具体特点和机制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中图分类号:
[1] Berg,C.,&Calderone,K.(1994).The role of problem interpretations in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everyday problem solving.In R.Sternberg&R.Wagner(Eds.),Mind in context:Interactionist perspectives on human intelligenc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Goverover,Y.,&Josman,N.(2004).Everyday problem solving among four groups of individuals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s:Examination of the discriminant validity of the observed tasks of daily living-revised.The Occupational Therapy Journal of Research,24(3),103-112. [3] Hershey,D.A.,&Farrell,A.H.(1999).Age differences on a procedurally oriented test of practical problem solving.Journal of Adult Development,6(2),87-104. [4] Kern,R.S.,Green,M.F.,Mitchell,S.,Kopelowicz,A.,Mintz,J.,&Liberman,R.(2005).Extensions of errorless learning for social problem-solving deficits in schizophrenia.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162(3),513-520. [5] Patrick,J.H.,&Strough,J.(2004).Everyday problem solving:Experience,strategies,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Journal of Adult Development,11(1),9-18. [6] Willis,S.L.,Allen-Burge,R.,Dolan,M.M.,Bertrand,R.M.,Yesavage,J.,&Taylor,J.L.(1998).Everyday problem solving among individual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The Gerontologist,38(5),569-577. [7] 陈勃.(2007).老年人日常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估方法.中国老年学杂志,27(8),802-803. [8] 陈勃,游河,陈小爱.(2004).大学生日常问题解决能力的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应用心理学,10(4),28-32. [9] 黄希庭,郑涌,李宏翰.(2006).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的心理学观点.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2(3),90-94. [10] 黄希庭,夏凌翔.(2004).人格中的自我问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2),108-111. [11] 李川云.(1998).成人日常问题解决的老化研究.心理学动态,6(3),10-14. [12] 孙长华,许淑莲,吴振云,吴志平.(1998).成年人现实生活问题解决的年龄差异.心理学报,30(4),467-472. [13] 夏凌翔.(2010).自立的法则与培养.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4] 夏凌翔,黄希庭.(2006a).青少年学生的自立人格.心理学报,38(3),382-391. [15] 夏凌翔,黄希庭.(2006b).古籍中自立涵义的概念分析.心理学报,38(6),916-923. [16] 夏凌翔,黄希庭.(2006c).当代学者对自立认识的概念分析.心理科学,29(4),861-867. [17] 夏凌翔,黄希庭.(2008).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的建构.心理学报,40(5),593-603. [18] 夏凌翔,黄希庭.(2009).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心理科学,32(4),952-957. [19] 周宗奎,林崇德.(1998).小学儿童社交问题解决策略的发展研究.心理学报,30(3),274-280. |
[1] | 郭嘉程, 董柔纯, 许放, 徐旋, 牛更枫, 周宗奎. 社会临场感与大学生网络过激行为的关系:双自我意识的并行中介及性别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176-186. |
[2] | 樊香麟, 崔英锦. 客体化身体意识与女大学生限制性饮食行为的关系:外貌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会文化压力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1): 122-131. |
[3] | 张慧如, 张伟达, 傅王倩, 邓敏, 彭苏浩, 李玉. 孤独感对创造性倾向的影响:无聊倾向和焦虑情绪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1): 132-141. |
[4] | 何安明, 张钰睿, 惠秋平. 大学生感恩与社会幸福感的关系:手机冷落行为的中介作用和负性生活事件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4): 505-512. |
[5] | 杜秀芳, 武玉玺, 徐政, 袁晓倩, 陈功香. 金钱启动与道德认同对大学生道德伪善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3): 342-349. |
[6] | 喻昊雪, 李卉, 王福兴. 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学业倦怠的关系:应对方式与无聊倾向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3): 391-401. |
[7] | 曾子豪, 彭丽仪, 詹林, 刘双金, 欧阳晓优, 丁道群, 黎志华, 胡义秋, 方晓义. 儿童期受虐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和基因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2): 276-285. |
[8] | 曹瑞琳, 梅松丽, 梁磊磊, 李传恩, 张莹. 感恩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核心自我评价和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2): 286-294. |
[9] | 陈子循, 李金文, 王雨萌, 刘霞. 累积环境风险与大学生自伤的关系:情绪调节策略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1): 109-120. |
[10] | 郑爽, 刘红瑞, 李静, 席雨, 姚梅林. 主动性人格与大学生创业准备行为的关系:创业意向的中介效应与创业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6): 813-821. |
[11] | 王浩, 俞国良. 大学生依恋焦虑与抑郁的关系:恋爱中关系攻击和关系质量的序列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6): 879-885. |
[12] | 朱黎君, 杨强, 叶宝娟, 陈智楠, 张丽. 自然联结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6): 886-893. |
[13] | 张宝生, 李鑫, 李新野, 张庆普. 主观规范对大学生志愿者志愿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研究——一个链式双重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5): 658-666. |
[14] | 李松, 陈旭, 冉光明, 张琪.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社交焦虑:反刍思维和自我建构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5): 720-728. |
[15] | 蔺姝玮, 孙炳海, 黄嘉昕, 肖威龙, 李伟健. 共情对广义互惠的影响:自我-他人重叠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4): 475-48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