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 Vol.25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旋转任务中3~5岁儿童空间物体位置编码的研究
    王泉泉, 胡清芬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1): 1-6.  
    摘要2032)      PDF(pc) (150KB)(1133)    收藏
    本实验探讨3~5岁儿童在对空间物体位置进行编码时,能否有效采用心理旋转策略或根据物体"位置关系"来判断物体方位。实验采用3×4混合设计,在旋转条件下研究上述问题。结果表明:(1)在策略方面,儿童对心理旋转的使用要显著优于利用位置关系进行判断;(2)随着年龄增长,心理旋转的能力不断提高,5岁时进步尤其明显;(3)3~5岁儿童均不能自动利用位置关系对物体位置进行编码,但5岁儿童经提示后可采用此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1)
    2. 教师态度与指导方式对幼儿坚持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但菲, 冯璐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1): 7-13.  
    摘要2120)      PDF(pc) (930KB)(1364)    收藏
    本研究采用3×2×2(年龄×教师态度×言语指导方式)三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考察了教师态度和言语指导对3~6岁幼儿坚持性的影响。其中幼儿年龄、教师态度及言语指导方式为实验的自变量,幼儿坚持完成任务的时间为实验因变量,设计4种实验情境,并随机选择沈阳市两所幼儿园,分层选取小、中、大班的幼儿作为实验研究的被试,年龄分布在3~6岁之间,每种情境下每个年龄段的有效被试各为30人,男女各半,共360人。研究结果表明:(1)3~6岁幼儿的坚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且4~5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的转折期;(2)不同的教师态度对幼儿的坚持性影响显著;(3)不同的言语指导方式对幼儿坚持性影响显著;(4)教师积极态度下,多次言语指导对幼儿的坚持性会产生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8)
    3. 7~11岁儿童失言理解及与母亲教养方式的关系
    杜丹, 苏彦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1): 14-20.  
    摘要2484)      PDF(pc) (825KB)(1314)    收藏
    采用失言任务和改编后的教养方式问卷探讨7~11岁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与母亲教养方式的相关。结果表明,在学龄期,儿童在不同层面上对失言的理解能力仍在提高,高年级时已超出单一维度。7岁儿童对包含意图的信念理解与母亲的"过度偏爱"显著负相关;8岁儿童对包含意图的信念理解与母亲的"惩罚和严厉"显著负相关。结果提示在某些年龄阶段,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可能与母亲特定的教养方式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1)
    4. 情绪状态对不同年龄儿童定势转换的影响
    赵丽, 王勇慧, 王振宏, 游旭群, 岳彩群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1): 21-26.  
    摘要2420)      PDF(pc) (655KB)(984)    收藏
    采用情绪影片引发情绪的方法,考察64名8~12岁儿童在正负情绪状态下定势转换能力的表现。研究为4(年龄)×2(情绪)×3(重复转换条件:重复、短时转换、长时转换)3因素重复测量混合设计。结果表明,情绪状态对任务转换产生了影响,可能是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对任务定势的长时转换削弱更大。不同年龄的儿童在这两种任务转换条件中没有出现显著的年龄差异,说明8~12岁儿童均已具备在两个任务之间进行即时转换的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2)
    5. 合作指数与描述方式对儿童囚徒困境博弈中合作行为的影响
    孙昕怡, 陈璟, 李红, 李秀丽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1): 27-33.  
    摘要2559)      PDF(pc) (895KB)(1002)    收藏
    本研究采用囚徒困境任务,考察了91名10~12岁儿童和101名成人在博弈决策中合作行为的特点。并分别考察合作指数和描述方式这两个变量对个体合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描述方式对儿童的合作行为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回避"描述中较之"趋向"描述有更多合作行为,而描述方式对成人则无影响。(2)儿童对合作指数不敏感,平均合作率显著高于成人,表现出合作倾向;成人平均合作率随合作指数的升高而升高,但始终处于几率水平之下,表现出竞争倾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1)
    6. 基于关系-表征复杂性模型的数学应用题表征能力测验
    辛自强, 张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1): 34-40,53.  
    摘要2017)      PDF(pc) (752KB)(1232)    收藏
    基于关系-表征复杂性模型,从每道应用题涉及集合关系的嵌套程度角度事前分析其关系复杂性,编制了难度序列变化的应用题测验,以考察问题表征能力。采用该测验测查了四至七年级共165名学生,考察事前分析的合理性及表征水平随年龄的变化。结果表明:(1)事前分析对两个事后难度指标(错误率和Rasch模型分析的任务难度)的解释率分别为73.7%、78.7%;该测验得分与测查思维水平层次变化的SOLO分类测验上的得分有较高相关(r=0.65)。(2)四年级的应用题表征水平显著低于五、六、七年级,其他三个年级差异不显著;而且随着问题关系复杂性的增加,年级差异增大。这说明基于关系-表征复杂性模型的事前分析是合理的,据此编制的测验能够测查表征水平随年龄的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3)
    7. 中学生自恋的年龄特征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周晖, 张豹, 郑珊珊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1): 41-45.  
    摘要2845)      PDF(pc) (163KB)(1634)    收藏
    对459名初一到高二学生施测自恋、自尊以及社会适应问卷,以探讨中学生自恋的年龄特征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学生的自恋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是年级差异显著,初三学生的自恋水平要显著低于高一学生。由于年级差异的效应值很小(G2=0.025),要谨慎分析该年级差异。(2)自恋与中学生自我报告的社会适应良好呈显著正相关。(3)自尊在自恋与社会适应的关系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50)
    8. 考试焦虑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陈顺森, 唐丹虹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1): 46-53.  
    摘要2474)      PDF(pc) (192KB)(1263)    收藏
    采用认知考试焦虑量表从550名高一学生中筛选出75名不同考试焦虑水平的学生,运用Deese-Roediger-McDermott范式(DRM范式)诱发错误记忆,考察考试焦虑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显示:(1)DRM范式能有效诱发个体对未呈现的关键诱词产生错误记忆;(2)中等考试焦虑水平的学生产生的错误记忆最少;(3)高考试焦虑水平的学生在高唤醒情境下对关键诱词的再认错误率显著高于中、低唤醒情境下的个体。使学生保持中度考试焦虑能减少错误记忆,提高认知成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03)
    9. 现实预期和意愿预期在文本阅读中的激活强度
    吕超, 莫雷, 伍丽梅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1): 54-60.  
    摘要1966)      PDF(pc) (2061KB)(795)    收藏
    文本阅读中,读者往往对事件的后续发展进行预期推理。预期推理有两种倾向,要么是倾向于根据客观现实条件进行的现实预期,要么是倾向于根据主观个人意愿进行的意愿预期。两个实验探讨了文本阅读中读者产生的现实预期和意愿预期的激活强度。结果发现,现实预期和意愿预期都可以在阅读中即时产生,意愿预期强于现实预期;把读者分为"情感导向型"和"非情感导向型",发现"情感导向型"的读者,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意愿预期强于现实预期,而"非情感导向型"的读者则不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5)
    10. 不同自尊者在赌博情境下的风险规避行为
    杨娟, 张庆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1): 61-65.  
    摘要2075)      PDF(pc) (1028KB)(1015)    收藏
    为了考察不同自尊水平的个体在赌博情境下的风险规避行为,263名大学生被试同时完成外显Rosenberg量表、内隐联想测验和21点赌博游戏。实验结果发现,(1)随着风险的增加,所有被试都表现出风险规避;(2)在高外显自尊水平的个体中,低内隐自尊水平个体比高内隐自尊水平个体表现出更多的风险规避行为;在低内隐自尊的个体中,高外显自尊个体比低外显自尊个体表现出更多的风险规避行为。风险规避行为间接地反映出个体的防御倾向,结果提示,在风险情境中,高外显低内隐自尊个体表现出较高的自我防御倾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3)
    11. 语音训练对幼儿英语语音意识和字母知识的促进
    郑小蓓, 王正科, 刘冬梅, 许婕, 李文玲, 孟祥芝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1): 66-71.  
    摘要2209)      PDF(pc) (263KB)(1531)    收藏
    语音意识是影响英语阅读能力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结合语音教学法的思想,采用自编的教学材料和语音游戏,通过字母故事和语音训练游戏,训练儿童的语音意识。研究者在北京市一所普通幼儿园选取了无英语学习经验的3岁左右中国幼儿63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经过8周的语音教学实验,发现接受语音教学的实验组儿童在音节意识、音韵意识、音素意识和字母识别等方面较接受普通英语教学的控制组都有显著提高。结果表明早期有针对性的语音训练可能能够更快地提高幼儿的语音意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4)
    12. 汉语母语儿童和成人视听双通道英语语音知觉的训练研究
    李燕芳, 董奇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1): 72-78.  
    摘要2253)      PDF(pc) (922KB)(1146)    收藏
    本研究通过前测-训练-后测的实验程序,对22名五年级小学生和29名大学一年级学生在不同测查条件下知觉英语辅音/s/和/θ/的可塑性情况进行了考察和比较。两个年龄阶段被试在前后测中均接受纯听、视听一致、视听不一致和纯视条件下的测查,训练时两个年龄阶段被试中分别有一半接受纯听训练,另一半接受视听训练,训练时间历时10天,每天30分钟左右。对训练效果的分析发现:(1)接受纯听和视听训练的五年级学生在纯视测查条件下知觉英语辅音/s/和/θ/的提高率有显著差异,视听训练被试显著高于纯听训练被试,在其他条件下没有显著差异;(2)接受两种训练的大学生在所有条件下知觉英语辅音/s/和/θ/的提高率都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儿童表现出了更强的视听双通道语音知觉的可塑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8)
    13. 学优生与学困生内隐与外显协同学习的比较研究
    葛操, 沈德立, 白学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1): 79-82,91.  
    摘要2425)      PDF(pc) (599KB)(1117)    收藏
    根据目前国内采用的标准,选取学优生和学困生各120人。运用内隐学习中的双条件人工语法材料和强分离的实验范式,考察和比较了两种学生的内隐学习、内隐与外显协同学习的成绩。结果显示:(1)学优生在外显学习、协同学习(先内隐后外显以及内隐与外显交替)方式下的成绩显著好于学困生,而在内隐学习方式下,二者成绩差异不显著。(2)学优生的外显学习及协同学习成绩显著好于内隐学习成绩,而学困生在四种学习方式下成绩差异不显著。表明在人工语法学习中学优生的有意识学习及其与无意识的协同学习效果较好,而学困生的有意识学习及协同学习较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7)
    14. 信息呈现方式与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对多媒体环境下学习效果的影响
    康诚, 周爱保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1): 83-91.  
    摘要2247)      PDF(pc) (997KB)(1152)    收藏
    采用两个实验:实验一以陈述性知识为学习内容,实验二以程序性知识为学习内容,在这两种情况下,分别用组间设计探讨信息呈现方式对不同认知风格和空间能力的学习者在多媒体环境下学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认知风格对陈述性知识在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而选择的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和被试的空间能力则对其不产生影响;(2)对于程序性知识的保持,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和被试认知风格都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被试空间能力则不会产生影响,而且被试不同的认知风格在不同的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3)对程序性知识的迁移,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被试认知风格和空间能力都会对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而且被试不同的认知风格和空间能力在不同的多媒体信息呈现方式上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3)
    15. 农村留守初中生依恋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肖聪阁, 陈旭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1): 92-96.  
    摘要2083)      PDF(pc) (755KB)(1610)    收藏
    采用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和青少年应对方式问卷对方便取样得到的492名农村留守初中生、514名非留守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农村留守初中生依恋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留守初中生父母、同伴依恋显著低于对照组;留守初中生使用问题解决和求助的方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发泄显著高于对照组。(2)留守初中生的依恋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父母同伴依恋与问题解决和求助正相关,与幻想、忍耐等显著负相关。父母同伴的信任、沟通和疏离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09)
    16. 外显与内隐自尊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预测
    耿晓伟, 张峰, 郑全全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1): 97-102.  
    摘要2777)      PDF(pc) (785KB)(1914)    收藏
    本研究通过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和量表法对111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在确认自尊结构的基础上,考察外显和内隐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结果发现:(1)大学生自尊结构是双重的,存在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两种成分;(2)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都可以显著预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13)
    17. 教师工作满意感与工作绩效:职业倦怠的中介效用
    孟慧, 梁巧飞, 李永鑫, 熊梅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1): 103-107.  
    摘要2388)      PDF(pc) (175KB)(1569)    收藏
    本研究通过考察398名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的工作满意感、职业倦怠和工作绩效状况,采用纵向研究方法,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建构,以揭示其工作满意感、职业倦怠与工作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工作满意感对工作绩效存在显著的影响;(2)工作满意感通过职业倦怠中情感耗竭维度的中介作用影响教师的工作绩效;(3)职业倦怠中人格解体维度和成就感低落维度对工作绩效没有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07)
    18. 教师压力影响职业倦怠:教学效能感的调节作用
    刘毅, 吴宇驹, 邢强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1): 108-113.  
    摘要2302)      PDF(pc) (558KB)(1678)    收藏
    采用问卷法以743名中小学在职教师为被试研究了教学效能感在职业压力影响职业倦怠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①教师的工作特征、学生等压力源能有效预测教师职业倦怠。随着从业年限的增加,影响职业倦怠的主要压力源从工作特征过渡到社会特征。②教学效能的调节作用因教师不同的人口学分布而异,其中一般教学效能和个体教学效能所表现出来的调节效应也不同。③个体教学效能表现出线性调节作用,一般教学效能表现出曲线调节作用,两种调节作用的性质取决于不同的压力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04)
    19. 角色压力源对教师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影响
    李超平, 张翼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1): 114-119.  
    摘要2599)      PDF(pc) (792KB)(2394)    收藏
    首先,对角色压力源量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进行了检验,6所学校586份调查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内部一致性分析表明,角色压力源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7所学校612份调查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角色压力源问卷的效度和信度。然后,利用7所学校612份有效数据,采用层次回归分析考察了角色压力源与教师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角色压力源对教师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05)
    20. 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测量
    吴明霞, 张大均, 陈旭, 余林, 郭成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1): 120-127.  
    摘要2560)      PDF(pc) (1006KB)(1402)    收藏
    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结构并编制适合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问卷。在文献分析基础上,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分析1025份问卷数据,确定了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包括工作干扰家庭和家庭干扰工作两方面,两方面均包括情绪情感、心理资源和行为方式三维度。编制的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问卷共22个项目,信效度良好,适合用来分析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状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7)
    21. 3~5岁幼儿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发展趋势
    李艳玲, 陈英和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2): 1-7.  
    摘要3647)      PDF(pc) (831KB)(1427)    收藏
    基于以往支持心理理论执行功能表达论的研究结果,对标准错误信念任务修正后采用阶段性错误信念任务,运用实验法对101名3~5岁儿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新任务保留了标准错误信念任务的优势,能勾勒出幼儿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发展趋势;(2)3~5岁儿童表现出不同层次和水平的错误信念理解能力;(3)具体分析儿童错误信念的理解能力发展的心理模式,发现每一年龄组具有的错误信念理解能力,都是其更高水平能力发展的基础,支持表达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4)
    22. 儿童假装游戏中假想角色现象初探
    李秀珊, 李红, 雷怡, 孙忻怡, 李秀丽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2): 8-12,27.  
    摘要2303)      PDF(pc) (620KB)(2148)    收藏
    通过对145名4~5岁儿童进行结构式访谈,调查幼儿假装游戏中假想角色现象的概况,包括假想同伴和角色扮演现象。结果如下:42.7%的儿童有假想同伴,绝大多数是玩具形式,女孩更多有假想同伴;男孩倾向于选择动物类型的假想同伴,而女孩倾向于人物类型;假想同伴绝大多为同性别并且比自己年龄小。44.8%的儿童有角色扮演活动,其中男孩倾向于装扮动画中的英雄人物,女孩倾向于装扮现实人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1)
    23. 儿童2~7岁行为抑制性发展对7岁时问题行为、学校适应的预测作用
    侯静, 陈会昌, 陈欣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2): 13-20.  
    摘要2333)      PDF(pc) (171KB)(1070)    收藏
    本研究采用陌生实验室的录像观察考察了中国2~7岁儿童行为抑制性的发展,并且采用教师评价量表报告了儿童7岁时的学校适应,采用父母填写儿童行为调查表CBCL来测查儿童7岁时的问题行为,从而考察了儿童2~7岁的行为抑制性对其7岁时的问题行为和学校适应的预测作用。儿童2岁时,共有208名儿童参加了这项追踪研究,4岁时,由于被试拒绝参加、搬家或失约,共有176名儿童参加了实验室的录像观察。7岁时,共有124名儿童参加了实验室实验和学校教师的评价,并且父母对7岁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了报告。同时参加2、4、7岁研究的儿童为66人,其中男孩为28人,女孩38人。协方差结构模型分析表明:儿童2岁时的抑制性水平越高,7岁时的学习问题越少;儿童4岁时的抑制性水平越高,7岁时的攻击行为越少,挫折耐受力、任务定向能力越强,但同时抑郁问题也越多。而7岁时的抑制性可以边缘显著地预测儿童7岁时母亲所报告的退缩问题,即7岁时抑制性水平越高,母亲所报告的退缩问题越多。而且,本研究还发现女孩7岁的抑制性水平越高,任务定向能力和果断的社交技能越差。男孩2岁的抑制水平越高,任务定向能力越强;男孩7岁时抑制水平越高,攻击行为越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9)
    24. 童年中期儿童受欺负地位稳定性与社会能力的关系
    蔡春凤, 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2): 21-27.  
    摘要2107)      PDF(pc) (670KB)(1202)    收藏
    本研究以522名小学二、三、四年级的儿童进行间隔1年(两次收集数据)的纵向研究,考察了儿童受欺负稳定性及其与社会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欺负在小学儿童中十分常见,但并不是一种很稳定的现象,对大多数儿童来说,受欺负只是一种短暂的经历。在间隔1年的追踪研究中,只有大约6.6%的儿童被连续两次评定为受欺负者。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儿童的受欺负与社会能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同时性关联;鉴别分析表明,同伴拒绝、退缩行为是区分儿童受欺负稳定性的两个最主要的社会能力变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2)
    25. 前摄抑制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阅读障碍的言语工作记忆的影响
    张微, 刘翔平, 宋红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2): 28-34.  
    摘要2200)      PDF(pc) (1027KB)(1366)    收藏
    ADHD和阅读障碍儿童在言语工作记忆上的缺陷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但是二者机制并不相同,前摄抑制对工作记忆容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主要影响的也是中央执行功能。研究将最近探测任务和n-back任务相结合,直接比较被试在最近负探测和非最近负探测条件下记忆成绩的差异,以考察前摄抑制对两种障碍言语工作记忆的影响,被试是60名障碍儿童(阅读障碍和ADHD)和17名正常儿童,年龄均在7至12岁之间。结果发现,受前摄抑制的影响,正常被试和障碍被试成绩均明显下降,具体而言,ADHD和ADHD伴随阅读障碍组成绩大幅下滑(26.44%,28.44%),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和阅读障碍儿童(14.62%,15.84%),后两者差异并不明显,这说明前摄抑制是影响工作记忆容量的重要因素,并且ADHD儿童更加容易受到前摄抑制的影响,这是导致其工作记忆成绩缺损的重要原因,而阅读障碍儿童能够像正常儿童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处理前摄抑制,ADHD和阅读障碍组在言语工作记忆缺损机制上存在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0)
    26. 初中生的数学估计能力及其与元认知监控的关系
    刘效贞, 张影侠, 司继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2): 35-40.  
    摘要2066)      PDF(pc) (703KB)(1290)    收藏
    抽取济南市四所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547名学生为被试,采用自行设计的数学估计任务和元认知状态问卷(SMI),考察了初中生数学估计能力的现状及其与元认知监控的关系。结果表明:初中生的估计能力总体较差,未显示出稳定的性别差异。元认知监控的四个维度与数学估计表现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从元认知监控对估计成绩的回归分析来看,自我意识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估计整体表现。其中,计划可以正向预测估数和估算成绩,自我意识可以正向预测估测和估算成绩。文章特别讨论了数学估计与元认知加工之间的具体联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7)
    27. 学生感知的班级人际和谐及其与社会行为的关系
    陈斌斌, 李丹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2): 41-46.  
    摘要2469)      PDF(pc) (765KB)(1661)    收藏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43名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一、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学生自我感知到的班级人际和谐状况及其与社会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学生对班级人际和谐各维度的感知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年级差异主要体现在班级组织上。(2)在男生组中,不同社会测量地位学生在班级人际和谐的同伴关系和班级组织上有显著的差异。而在女生组中,不同社会测量地位学生在班级人际和谐的各个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3)学生感知到的班级人际和谐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学生感知到的人际和谐与攻击行为之间相关不显著,感知到的同伴人际和谐与儿童的羞怯-敏感性有显著负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3)
    28.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及其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
    聂衍刚, 丁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2): 47-54.  
    摘要2527)      PDF(pc) (264KB)(2124)    收藏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43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与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自我意识的总体发展水平比较好,年级差异显著,性别差异不显著。(2)青少年自我意识对其社会适应行为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够解释良好适应行为13.50%~39.40%的变异,解释适应不良行为5.90%~14.90%的变异;(3)自觉性和品德评价对良好社会适应行为总体和学习适应的正向预测作用具有跨年级和跨性别的稳定性;(4)在不同年级样本中,焦虑感是神经症行为的稳定和强有力的正向预测因素,自制力是社会性不良行为的稳定和强有力的负向预测因素。在不同性别样本中,自制力是独立生活和经济活动的稳定正向预测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90)
    29. 大学生文化取向内隐效应的实验研究
    周丽清, 孙山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2): 55-60.  
    摘要2114)      PDF(pc) (945KB)(1744)    收藏
    分别采用自陈式量表和内隐联想测验(IAT)对424名大学生外显文化取向与内隐文化取向状况及其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外显文化取向以水平个人主义文化取向为主;在IAT测验中,集体主义信息和积极性词汇联结的平均反应时小于其和消极性词汇联结的平均反应时,且差异显著,表明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文化取向;内隐文化取向的IAT测验与外显文化取向的自陈式量表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性相关;不同性别、父母不同文化程度的被试的内隐文化取向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外显文化取向上发现有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6)
    30. 不同主题和风险下的人际信任:“信任圈”的中、加比较
    牛江河, 辛自强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2): 61-67.  
    摘要2731)      PDF(pc) (824KB)(1391)    收藏
    在人际关系网络中,那些被信任者构成了个体的"信任圈",信任圈的规模可以代表个体表现出的信任水平。本研究考察了在不同交流主题(借钱、正面和负面信息交流)和风险等级下,中国人和加拿大人信任圈规模的差异。对202名中国和加拿大成年被试的调查表明,交流主题对信任水平有影响,在借钱和交流正面信息时信任圈明显大于交流负面信息时;风险等级越高,信任圈越小,在借钱时人们对风险等级尤其敏感;无论分享正面还是负面信息时,中国人的信任圈都比加拿大人更小,而在借钱方面中国人比加拿大人的信任圈更大。可见,人际信任与主题、风险和文化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有关,这些结果对于理解信任的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往实践非常有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0)
    31. 不同的拼音教学方式对幼儿拼音水平及汉语语音意识发展的影响
    唐珊, 伍新春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2): 68-72.  
    摘要2325)      PDF(pc) (668KB)(1278)    收藏
    本研究用纵向实验的方法考察了分享阅读(故事教学)和传统教学(字母教学)两种拼音教学方式对幼儿园中班儿童的拼音水平和汉语语音意识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无拼音教学组,两种形式的拼音教学均可以显著提高幼儿的字母知识,但分享阅读拼音教学对幼儿字母知识的促进作用更大。(2)分享阅读的拼音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幼儿的拼读能力,而传统教学对幼儿的拼读能力基本没有促进。(3)分享阅读的拼音教学对幼儿的首音、韵脚和声调意识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幼儿自然发展起来的音节意识的影响很小;传统教学对幼儿的语音意识基本没有促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7)
    32. 中文阅读中因果与转折关系理解差异的实验研究
    吴妮妮, 何先友, 徐妍娜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2): 73-77.  
    摘要2282)      PDF(pc) (714KB)(1009)    收藏
    采用移动窗口阅读技术和探测技术探讨大学生中文阅读过程中对因果与转折关系的理解差异。实验一在句子层面考察因果和转折关系的理解差异,结果发现被试阅读转折句的时间显著长于因果句,但对两种句子中探测词的反应时没有差异。实验二运用探测技术从篇章层面进一步探讨两种关系的理解差异。结果发现,转折关系条件下被试对探测词的反应时显著慢于因果关系条件下。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在句子层面还是在篇章层面,被试对转折关系的表征都难于因果关系的表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33. 流动儿童家庭环境的特点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侯娟, 邹泓, 李晓巍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2): 78-85.  
    摘要3239)      PDF(pc) (271KB)(2101)    收藏
    以北京市1018名流动儿童和447名城市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家庭生活环境调查问卷、家庭功能问卷、学生多维生活领域满意度量表和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考察流动儿童家庭环境的特点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功能均显著差于城市儿童。(2)父亲从事体力类工作显著负向预测流动儿童的环境满意度;家庭生活指数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家庭、环境满意度及总体生活满意度;家庭居住的社区环境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家庭和环境满意度。(3)家庭亲密度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家庭、环境满意度和总体生活满意度,家庭的适应性显著正向预测其家庭满意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11)
    34. 哈尼族中学生文化认同及其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胡发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2): 86-90,96.  
    摘要2562)      PDF(pc) (318KB)(1088)    收藏
    为考察哈尼族中学生文化认同特点及其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关系,采用哈尼族青少年学生文化认同问卷和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定问卷对621名哈尼族中学生施测。结果表明:(1)哈尼族中学生民族文化认同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其中族物喜好、民族接纳方面的认同较高,宗教信念、社会俗约的认同较低;在宗教信念、社会俗约、总问卷上,城乡学生的认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乡镇和农村学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2)哈尼族中学生文化认同存在年级差异,随年级递升呈下降变化趋势,不同维度表现出非平衡性发展特点,呈分化发展趋势;(3)哈尼族中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与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关联性,对学校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效用,其中民族接纳、社会俗约分别具有正向和负向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9)
    35. 青少年的依恋、情绪智力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
    李霓霓, 张卫, 李董平, 麦玉娇, 王晶晶, 邢文利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2): 91-96.  
    摘要3101)      PDF(pc) (717KB)(2208)    收藏
    通过对370名青少年的问卷调查,考察情绪智力在亲子依恋与攻击行为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亲子依恋和情绪智力对青少年的攻击行为均具有保护作用,亲子依恋既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攻击行为,同时又通过情绪智力对其产生间接影响。(2)情绪智力对亲子依恋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亲子依恋的保护作用在高情绪智力的个体中比在低情绪智力的个体中更明显,支持了保护因子—保护因子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86)
    36. 大学生自我复杂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欧阳益, 吴明霞, 张大均, 胡姗姗, 朱毅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2): 97-102.  
    摘要2643)      PDF(pc) (766KB)(1333)    收藏
    对188名大学生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情感量表测量主观幸福感,运用与Linville相近的方式测量自我复杂性,并探讨两者的关系。研究发现:(1)积极自我复杂性与消极自我复杂性相互独立。(2)积极自我复杂性和消极自我复杂性与主观幸福感有着不同的关系。(3)自我复杂性测量时积极词汇与消极词汇的比例以及幸福感测量工具的不同都可能使两者关系出现不同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5)
    37. 胜任力和应对策略对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
    姚恩菊, 陈旭, 韩元亚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2): 103-108.  
    摘要2189)      PDF(pc) (615KB)(1163)    收藏
    采用中学教师胜任力问卷、教师职业压力应对问卷和职业压力量表对262名中学教师进行测查,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考察应对策略在胜任力和职业压力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主科教师和理科教师的职业压力显著高于副科教师的职业压力;(2)应对策略是胜任力抑制职业压力的有效中介变量;(3)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完全中介效应是不同的,前者小于后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4)
    38. 夫妻沟通模式与婚姻质量的关系
    张锦涛, 方晓义, 戴丽琼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2): 109-115.  
    摘要2944)      PDF(pc) (955KB)(2808)    收藏
    本文拟采用主-客体互倚模型(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odel,APIM)的方法深入探讨夫妻双方感知到的夫妻间的沟通模式与其自身及配偶感知到的婚姻质量之间的关系。以方便取样的方式在澳门地区选取130对成年夫妻,采用Christensen等人修订的沟通模式调查问卷(Communication Pattern Questionnaire,CPQ)和Spanier编制的婚姻质量问卷(Dyadic Adjustment Scales,DAS),要求夫妻双方分别以自陈问卷的方式报告其感知到的沟通模式和婚姻质量。通过配对t检验、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统计分析发现:(1)夫妻间的沟通以建设性沟通为主,双方回避和要求/回避型沟通较少;丈夫感知到的婚姻质量总体上优于妻子感知到的婚姻质量。(2)夫妻双方在沟通模式和婚姻质量的感知上具有一致性,在沟通模式中的两个和婚姻质量中的三个分量表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3)夫妻间建设性沟通可以显著地正向预测自身感知到的婚姻质量;而双方回避和要求/回避型沟通则显著地负向预测自身感知到的婚姻质量。(4)在控制了丈夫、妻子感知到的沟通模式对其自身婚姻质量的主体效应之后,丈夫感知到的沟通模式可以显著地预测妻子感受到的婚姻质量;然而妻子感知到的沟通模式并不能显著地预测丈夫的婚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71)
    39. 自我意识情绪:聚焦于自我的道德情绪研究
    俞国良, 赵军燕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2): 116-120.  
    摘要2800)      PDF(pc) (597KB)(2752)    收藏
    自我意识情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评价自我或被他人评价时产生的情绪,也是个体根据道德自我认同标准,比较不同情境下的行为或行为倾向时产生的道德情绪。自我意识情绪以自我认知为基础,具有独特性。其中,内疚、羞耻、尴尬以及自豪和道德行为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有反馈、激发动机以及协调人际行为等道德功能。因此极有必要开展自我意识情绪的本土化研究,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根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39)
    40. 个体智力与人格的差异:进化遗传学的视角
    田丽丽, 张权权, 吴海勇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2): 121-125.  
    摘要2049)      PDF(pc) (610KB)(1201)    收藏
    进化遗传学是现代遗传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文章首先对进化遗传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早期重要的研究进行回顾及简要介绍。进而着重阐述了当前该领域的三种主要进化遗传机制模型,选择中立机制、突变——选择平衡机制以及平衡选择机制,对个体智力差异和人格差异的解释,并列举一系列实证研究证据。最后本文探讨了进化遗传学研究对于解释个体心理差异的贡献与不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