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 ›› 2019, Vol. 35 ›› Issue (3): 288-294.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9.03.05
辛素飞, 王一鑫
XIN Sufei, WANG Yixin
摘要: 本研究对1999~2014年间88项采用成就动机量表测量中国大学生(共涉及40801名被试)成就动机水平的研究报告进行横断历史元分析,以考察大学生成就动机水平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追求成功因子与年代的相关不显著,避免失败因子与年代呈显著正相关,而成就动机总分与年代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我国大学生成就动机总体水平在这16年间显著降低。(2)男生和女生的成就动机总分与年代均呈显著负相关,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因子均与年代没有显著相关,并且在成就动机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上没有显著性别差异。
中图分类号:
Cohen, J. (1992). 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3), 98-101. Story, P. A., Hart, J. W., Stasson, M. F., & Mahoney, J. M. (2008). Using a two-factor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to examine performance-based outcomes and self-regulatory processes.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6(4), 391-395. Twenge, J. M. (1997). Changes in masculine and feminine traits over time:A meta-analysis. Sex Roles, 36(5-6), 305-325. Twenge, J. M. (2000). The age of anxiety? Birth cohort change in anxiety and neuroticism, 1952-1993.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9(6), 1007-1021. Twenge, J. M., & Campbell, W. K. (2001). Age and Birth cohort differences in self-esteem:A cross-temporal meta-analysi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5(4), 321-344. Twenge, J. M., & Foster, J. D. (2010). Birth cohort increases in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traits among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 1982-2009.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1(1), 99-106. Twenge, J. M., & Im, C. (2007). Changes in the need for social approval, 1958-2001.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41(1), 171-189. Xin, S. F., & Xin, Z. Q. (2016). Birth cohort changes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loneliness and social support:One up, as another dow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40(5), 398-407. Xin, Z. Q., & Xin, S. F. (2017). Marketization process predicts trust decline in China.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62, 120-129. 陈建新, 朱霞芳. (2010). 大学生成就动机、人格特征与创造力倾向的关系研究.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9(6), 96-99. 陈劲, 关香丽. (2012). 大学生自尊与成就动机关系研究. 高等建筑教育, 22(1), 148-152. 戴丽英, 王操红.(2012).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成就动机关系研究. 教育与教学研究, 26(12), 27-29, 42. 胡忠光, 董晓柳.(2012). 地方高校大学生成就动机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职业时空, 8(10), 155-156, 158. 景怀斌. (1995). 中国人成就动机性别差异研究. 心理科学, 18(2), 180-182. 李睿, 马来祥, 张进辅. (2012). 大学生成就动机、心理控制源与自尊的相关研究.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9(1), 33-36. 梁丽萍. (1997). 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水平与取向研究.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104-108. 聂健, 金一波, 任玉莲, 陶灵芝. (2015). 大学生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作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3(2), 249-252. 饶滢, 黄子杰, 李跃平. (2008). 师范院校新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和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研究. 中国校医, (5), 508-510. 沙晶莹, 张向葵. (2016). 中国大学生自尊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1993-2013. 心理科学进展, 24(11), 1712-1722. 舒文慧. (2016). 大学生成就动机与职业兴趣的关系.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4(5), 729-732. 田雪玲, 毛俊, 郭成. (2015). 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3(5), 36-40. 田园, 明桦, 黄四林, 孙铃. (2017). 2004至2013年中国大学生人格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33(1), 30-36. 王春娜. (2008). 大学生完美主义、成就动机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辽宁师范大学, 大连. 吴洁清, 董勇燕, 熊俊梅, 曹钰. (2016).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生涯适应力的关系:成就动机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 心理发展与教育, 32(5), 547-556. 肖志玲. (2003). 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大学生成就动机差异研究. 湖北工业学院学报, 18(1), 62-66. 解翠玲. (2007). 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发展特点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6(4), 76-78. 辛自强, 池丽萍. (2008). 横断历史研究:以元分析考察社会变迁中的心理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6(2), 44-51. 辛自强, 辛素飞, 张梅. (2011). 1993至2009年大学生焦虑的变迁:一项横断历史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7(6), 648-653. 辛自强, 张梅. (2009). 1992年以来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变迁:一项横断历史研究. 心理学报, 41(1), 69-78. 辛自强, 张梅, 何琳. (201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 心理学报, 44(5), 664-679. 辛自强, 周正. (2012). 大学生人际信任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 心理科学进展, 20(3), 344-353. 熊淑萍. (2013). 大学生成就动机与社会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关系研究.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9(14), 56-58. 杨丹, 梁三才, 吴海梅. (2016). 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希望的中介作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4(2), 255-259. 叶仁敏, Hagtvet, K. A. (1992). 成就动机的测量与分析. 心理发展与教育, 2(1), 14-16. 张淑华, 唐学平. (1996). 关于儿童成就动机状况的调查研究.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 35-39. 张文梅. (2006). 影响大学生成就动机因素的多元统计分析(硕士学位论文). 贵州师范大学, 贵阳. 周振华, 李琳, 陈明琴, 周秀芳, 李燕. (2009). 大学生成就动机与生源地、性别及气质类型的相关研究.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31(2), 4-6. |
[1] | 郭嘉程, 董柔纯, 许放, 徐旋, 牛更枫, 周宗奎. 社会临场感与大学生网络过激行为的关系:双自我意识的并行中介及性别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176-186. |
[2] | 谢和平, 王燕青, 王福兴, 周宗奎, 邓素娥, 段朝辉. 记忆的生成绘图效应及其边界条件:一项元分析[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1): 29-43. |
[3] | 樊香麟, 崔英锦. 客体化身体意识与女大学生限制性饮食行为的关系:外貌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会文化压力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1): 122-131. |
[4] | 张慧如, 张伟达, 傅王倩, 邓敏, 彭苏浩, 李玉. 孤独感对创造性倾向的影响:无聊倾向和焦虑情绪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1): 132-141. |
[5] | 牛湘, 冉光明. 同伴关系与幼儿问题行为关系的三水平元分析[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4): 473-487. |
[6] | 何安明, 张钰睿, 惠秋平. 大学生感恩与社会幸福感的关系:手机冷落行为的中介作用和负性生活事件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4): 505-512. |
[7] | 杜秀芳, 武玉玺, 徐政, 袁晓倩, 陈功香. 金钱启动与道德认同对大学生道德伪善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3): 342-349. |
[8] | 程阳春, 黄瑾. 近似数量系统与数学能力的关系:一项元分析[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3): 379-390. |
[9] | 喻昊雪, 李卉, 王福兴. 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学业倦怠的关系:应对方式与无聊倾向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3): 391-401. |
[10] | 彭海云, 盛靓, 王金睿, 周姿言, 辛素飞. 2001~2019年我国青少年孤独感的变迁:横断历史研究的视角[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3): 449-456. |
[11] | 曾子豪, 彭丽仪, 詹林, 刘双金, 欧阳晓优, 丁道群, 黎志华, 胡义秋, 方晓义. 儿童期受虐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和基因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2): 276-285. |
[12] | 曹瑞琳, 梅松丽, 梁磊磊, 李传恩, 张莹. 感恩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核心自我评价和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2): 286-294. |
[13] | 高峰, 白学军, 章鹏, 曹海波. 中国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元分析[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1): 97-108. |
[14] | 陈子循, 李金文, 王雨萌, 刘霞. 累积环境风险与大学生自伤的关系:情绪调节策略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1): 109-120. |
[15] | 郑爽, 刘红瑞, 李静, 席雨, 姚梅林. 主动性人格与大学生创业准备行为的关系:创业意向的中介效应与创业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6): 813-8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