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2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0-07-15
    论文
    注意、工作记忆与推理能力发展的关系
    任学柱, 钱颖技, 李春花, 徐芬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4):  337-343. 
    摘要 ( )   PDF (40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该研究以113名7、10、13岁的儿童青少年为被试,考察了注意、工作记忆与推理能力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7~13岁期间,注意与工作记忆在推理能力的发展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注意与工作记忆的作用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略有差异;在儿童7岁时,注意对推理的影响显著,工作记忆对推理的影响不显著;到儿童10岁时,注意和工作记忆对推理的影响均显著,但工作记忆开始在注意与推理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13岁时,工作记忆对推理的影响显著,并在注意与推理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
    充分加工条件下听写困难儿童的整体字形加工特点
    潘益中, 杨双, 杨美玲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4):  344-350. 
    摘要 ( )   PDF (46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听写困难是指儿童能够认读不能听写的现象。前期研究表明,在快速加工条件下,听写困难儿童存在整体字形加工缺陷。本研究使用学习-回忆方法,考察在充分加工条件下,听写困难儿童的整体字形加工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在充分加工条件下,听写困难儿童不仅能够加工并形成双部件合体字的整体字形表征;而且,也能够在同字形组织水平上,形成多部件合体字的整体字形表征。因此,在充分加工条件下,听写困难儿童的整体字形加工能力正常。
    青少年测量估计能力的发展状况及相关因素
    司继伟, 张传花, 孟丽丽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4):  351-356. 
    摘要 ( )   PDF (35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测量估计(简称估测)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数学认知领域兴起的研究热点之一。采用自编的测验任务对747名青少年估测能力的发展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考察。其中测验任务包括长度和面积估测两种类型,并且每种类型都采用了图形和实物两种题目形式。被试平均年龄为17.11岁。结果发现青少年的估测能力的发展表现出如下特点:(1)青少年的总体估测能力普遍较低;(2)青少年的估测能力在初中阶段会显著提高,但之后的发展相对缓慢;(3)青少年的估测成绩易受任务类型和题目形式的影响。对长度任务的估测成绩好于对面积的估测;对图形题目的估测成绩好于对实际物体的估测;(4)青少年的估测能力不存在明显性别差异。
    病理性网络使用者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
    李翔宇, 郑希付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4):  357-363. 
    摘要 ( )   PDF (52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究病理性网络使用者在注意偏向上是否存在情绪干扰。采用情绪图-词Stroop范式对病理性网络使用者与正常网络使用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病理性网络使用者与正常网络使用者相比,有对情绪词语有更加突出的反应延迟特点,表现出了明显的情绪干扰。(2)病理性网络使用者与正常网络使用者相比,具有更多的负性认知偏向。(3)病理性网络使用者与正常网络使用者相比,在图词不一致的情况下有更多的反应延迟存在。
    道德推脱与大学生学术欺骗行为的关系研究
    杨继平, 王兴超, 陆丽君, 张力维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4):  364-370. 
    摘要 ( )   PDF (39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55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探讨道德推脱在移情、责任心、道德认同与学术欺骗行为之间的作用。结果表明:道德推脱对学术欺骗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责任心、道德认同对道德推脱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道德推脱在移情与学术欺骗行为之间无显著的中介作用,而在责任心与学术欺骗行为、道德认同与学术欺骗行为之间均有完全中介作用。文章最后探讨了这一中介作用的意义。
    家庭功能与社会适应:个人自主的中介作用
    李彩娜, 张曼, 冯建新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4):  371-377. 
    摘要 ( )   PDF (39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大学生社会适应量表、自我调控问卷和家庭功能问卷调查了643名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基本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个人自主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男生在校园生活适应上得分高于女生;大三学生在人际关系适应、自我适应维度上得分高于大四,大一学生在学习适应维度上得分高于大二、在满意度维度上得分高于大三;(2)除投射调控维度外,个人自主的其余维度与家庭功能及社会适应各维度及总均分间均存在显著相关;(3)分层回归结果表明,除投射调控维度外,个人自主其余各维度和家庭功能的亲密性能显著预测社会适应,且个人自主在家庭功能的亲密性和社会适应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经济博弈中儿童信任的发展
    郑璞, 俞国良, 郑友富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4):  378-383. 
    摘要 ( )   PDF (39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信任游戏考察242位小学3~6年级儿童在经济活动中信任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在游戏中,儿童信任的年级差异显著,三年级儿童信任水平显著高于四年级,而四五六年级儿童信任水平逐渐增高;(2)在代表群体做出决策的情境下,儿童表现出比个体情境下更高的信任水平;(3)经济活动中儿童的信任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信任水平要高于女生。
    不同教学方法激发与调节大学生学业情绪的教育实验
    马惠霞, 林琳, 苏世将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4):  384-389. 
    摘要 ( )   PDF (34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天津某高校大二3个教学班77名被试,采用教育实验法探讨了传统教学法、归因训练干预、活动教学法在大学生英语课堂教学中学业情绪的激发与调节情况。结果表明:传统教学法无显著影响;归因训练干预后,学生的焦虑、气愤、放松、自豪、厌烦、失望和兴趣等学业情绪有显著改变;活动教学后,学生的焦虑、羞愧、厌烦、愉快和兴趣等学业情绪有显著改变。实施后两种教学法后,正性情绪得分均有所提高,负性情绪得分均有所下降。两种教学法在激发与调节学业情绪的效果上各有侧重。
    小学语文教学中改善学生情绪调节困难状况的实验研究
    邵景进, 张大均, 王金良, 冀巧玲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4):  390-394. 
    摘要 ( )   PDF (29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实验设计,选取42名小学四年级学生,以语文学科教学为依托,运用教学实验方法探索语文教学中改善学生情绪调节困难状况之渗透方式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学科渗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情绪调节困难状况、促进心理素质发展,特别是对中、高程度情绪调节困难学生的改善更为显著;实验组语文学业成绩比控制组有所提高,但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学科渗透可以作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之一。
    环境因素对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的影响及群体态度的调节作用
    刘霞, 申继亮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4):  395-401. 
    摘要 ( )   PDF (14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整班联系、自愿参加的方式,选取北京市海淀、朝阳、昌平三个区的1350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歧视知觉问卷、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班级环境气氛量表以及群体态度测验,考察家庭经济环境和学校班级环境对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群体态度对它们关系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老师支持和同学支持对于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班级内聚力对于个体歧视知觉、满意程度对于群体歧视知觉也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2)同学支持对于个体歧视知觉的负向预测作用更为重要,老师支持则对群体歧视知觉的负向预测作用更为重要。(3)对于群体态度不同的流动儿童,环境因素对其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的作用存在一定差异。在个体歧视知觉方面,同学支持是态度中立组和态度偏城市儿童组的最佳预测因素,班级内聚力则是态度偏流动儿童组的最佳预测因素;在群体歧视知觉方面,老师支持对于群体态度不同组均表现出最为重要的预测作用。
    农村留守初中生亲社会倾向特点及其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
    魏欣, 陈旭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4):  402-408. 
    摘要 ( )   PDF (39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四川省农村地区299名留守初中生与326名非留守初中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亲社会倾向量表、家庭功能评价量表、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考察留守初中生亲社会倾向特点及其与人格、家庭功能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留守初中生的亲社会倾向与非留守初中生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2)家庭功能的问题解决,人格的开放性、谨慎性都对留守初中生的亲社会倾向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主要表现为问题解决能力越差亲社会的行为倾向越少,个体越具有开放性、谨慎性的人格特质就越容易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倾向;(3)人格的开放性、宜人性、谨慎性在家庭功能与亲社会倾向中起完全中介的作用。
    教师组织公平感与组织公民行为:工作倦怠的中介作用
    潘孝富, 谭小宏, 秦启文, 王蕾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4):  409-415,444. 
    摘要 ( )   PDF (44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法,检验教师组织公平感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关系以及教师工作倦怠在二者之间的作用。通过对来自重庆和湖南郴州共32所中小学1325名教师的调查数据进行层次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检验和优势分析,结果显示:学校组织程序公平是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显著正向预测变量;教师工作倦怠是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显著负向预测变量;教师工作倦怠在教师组织公平感与其组织公民行为关系之间有显著的中介作用,其中热情枯竭和成就丧失的中介效应更为显著。
    群体水平领域分数及其估计方法
    辛涛, 谢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4):  416-422. 
    摘要 ( )   PDF (60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教育的高度重视,纷纷在国家和地区层面进行大规模的教育评估。在大尺度教育评估中,如何向政府、管理者和公众报告学生表现是不可避免的重要问题。报告学生表现有多种方式,领域分数作为管理者和公众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分数报告工具之一,在近些年受到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因此也成为了大型教育评价项目的必然选择。文中将介绍群体领域分数的起源和定义,并重点介绍群体领域分数的估计方法和相关研究,最后对未来开展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Hewit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在中学生群体中的修订
    寇彧, 张兰鸽, 张莉, 何莞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4):  423-430. 
    摘要 ( )   PDF (16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中学生群体为样本,对Hewit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HMPS)进行修订。首先根据我国文化背景和青少年发展的具体状况建立了理论构想,接着对原量表进行了四次测查和检验修订,我们首先把指向他人和社会期望两个维度上的反向题改成正向题,并对所有项目的表述做了必要的修改;然后根据随后的测查结果进行了各维度和项目上的修改;最后删除了指向自我维度上的1个项目、指向他人维度上的2个项目和社会期望维度上的6个项目,修订后的HMPS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91,指向自我、指向他人、社会期望的α系数分别为0.89,0.80,0.78,重测信度分别为0.80,0.79,0.67,与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中文修订版的相关分别为0.58,0.38,0.57。
    生命意义心理学理论取向与测量
    程明明, 樊富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4):  431-437. 
    摘要 ( )   PDF (40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命意义的心理学理论与实证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经由存在主义心理学取向、人格与动机取向,到相对主义观点,再到积极心理学取向,生命意义的心理学研究逐渐摆脱"哲学风格",从而完成了其"心理学化"的历程。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者们从生命意义感和生命意义源这两个研究维度出发,陆续开发了大量的测量工具。生命意义感和生命意义源测量的综合化成为近年来测量工具发展的趋势。生命意义的心理学研究在理论视角、测量内容与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亲子沟通观察研究的编码方案及其整合
    池丽萍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4):  438-444. 
    摘要 ( )   PDF (37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亲子沟通观察研究中对观察资料的编码和分析方法有许多种,文章介绍了行为类型编码、行为序列编码、言语内容编码、沟通结构编码等四类主流编码方案,并评析了每种方案的特点和应用背景;最后,指出未来亲子沟通研究编码方案的整合可以考虑如下三个思路:在行为分类基础上进行言语内容分析、从行为序列中发现沟通模式、一般趋势描述和典型个案分析相结合。
    成功的背后——读《林崇德口述历史》有感
    乐国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4):  445-446. 
    摘要 ( )   PDF (13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今年4月12日,林崇德教授送给我一本刚刚出版的《林崇德口述历史》。拜读过后,感触颇多。在美国,先前就出版过《传记式心理学史》,内容是以一些卓有成就的心理学家传记的形式反映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我读《林崇德口述历史》
    刘华山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4):  447-448. 
    摘要 ( )   PDF (13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林崇德教授用两三年的工作时间之余陆陆续续地完成这一本口述历史,体现了他对自己生活、生命、学术生涯的一种严肃的、负责任的态度;这本书的内容特点是"情"多于"理"。作者谈亲情、友情,谈手足情、师生情,不惜笔墨,真挚感人。其中一个细节是,念小学时因家里经济困难,幼年的崇德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是看米缸里有没有米,如果有米,就安心吃饭;如果无米,就对母亲说自己肚子疼,吃不下饭。看到这些平实不过的文字,我们不能不受到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