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 Vol.31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林崇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1): 1-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1.01
    摘要2654)      PDF(pc) (1133KB)(1091)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中国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与培养研究三十年
    杨丽珠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1): 9-14.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1.02
    摘要2999)      PDF(pc) (688KB)(1303)    收藏
    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与培养是新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自1981年以来,我们将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经验总结有机结合,在全面系统地评述儿童人格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对我国儿童青少年人格进行全方位系统研究,基本构建出我国儿童青少年,特别是儿童人格发展与教育的基本框架。本文将具体阐述我们三十多年来对于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研究的成果,系统地阐述儿童青少年人格及重要特质的结构,发展的一般特点,影响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因素,以及培养儿童健全人格发展的有效模式,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4)
    3. 儿童青少年自尊发展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
    张向葵, 祖静, 赵悦彤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1): 15-20.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1.03
    摘要3235)      PDF(pc) (930KB)(1351)    收藏
    自尊是包含能力和价值的重要心理资源,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多年来,我们围绕自尊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建构及其相关的实证研究。其中,理论建构包括对自尊内涵和本质的探寻、"倒立的金字塔"自尊结构模型的建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对个体自尊的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包括婴幼儿早期自尊的观察研究、小学生自尊发展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青少年自尊发展特点横向和纵向比较、特殊群体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最后,运用实验方法分析了诱发失败情境下自尊对不良情绪的缓冲作用,不同自尊类型被试的记忆偏向和情感反应。这些研究为丰富国内自尊领域的研究成果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0)
    4. 儿童数量表征与数概念的发展特点及机制
    陈英和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1): 21-2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1.04
    摘要2711)      PDF(pc) (833KB)(1203)    收藏
    对儿童数量表征和数概念的研究是当前数认知领域的两个重点研究方向。我们在这一领域通过理论及实证研究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探索,系统分析了大小数量、符号与非符号数量表征的机制,深入考察了数量表征线索的发展、线性数量表征的发展特点及形成机制等问题;并对数概念的发展及其影响机制、数量表征与数概念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梳理和实证研究。这些探索为进一步探明数量表征与数概念的发展特点及机制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2)
    5. 青少年社会适应的保护性与危险性因素的评估
    邹泓, 刘艳, 张文娟, 蒋索, 周晖, 余益兵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1): 29-36.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1.05
    摘要3325)      PDF(pc) (972KB)(1458)    收藏
    青少年期的社会适应不仅关系个体在青少年期的健康发展,也对其在青年以及成年期的适应具有深远影响。我们提出了青少年社会适应的领域-功能理论模型,并将保护性与危险性因素的概念引入社会适应的研究中,对我国青少年的社会适应现状,以及青少年生活中的主要个体与环境因素对其社会适应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探讨,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综述了我们在该领域取得的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0)
    6. 中国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发展特点
    桑标, 邓欣媚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1): 37-4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1.06
    摘要2884)      PDF(pc) (692KB)(1453)    收藏
    处于"暴风骤雨期"的青少年在情绪体验及情绪调节上发展迅速。文化价值以及社会规范是个体情绪调节及策略使用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往关于青少年情绪调节发展的结论大多源于西方文化背景,以西方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然而,中国文化中关于情绪调节的价值和要求均与典型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近年来,研究者对中国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发现中国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发展以减弱调节策略的运用为主导,并形成了非享乐主义的调节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4)
    7. 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胡卫平, 韩葵葵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1): 44-50.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1.07
    摘要3272)      PDF(pc) (852KB)(1366)    收藏
    系统梳理了20年来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包括概念与结构、测量与发展、影响因素和机制、培养思路与模式等,分析了科学创造力研究的趋势,提出了若干重要的研究方向。在未来的研究中,要加强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即科学创造力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科学创造力的基因组学研究,基于情境和内容的科学创造力研究,教学活动或项目促进科学创造力发展的神经可塑性机制研究,以及基于聚合科技的科学创造力培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9)
    8. 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关系的元分析: 抑制控制和灵活转换的作用
    苏彦捷, 于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1): 51-61.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1.08
    摘要2993)      PDF(pc) (907KB)(1589)    收藏
    心理理论的发展对个体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通过元分析的方法,表明执行功能能够有效预测个体心理理论的发展水平(r =0.37, p < 0.001),且具有跨文化和跨人群的稳定性;同时,在个体的毕生发展中,执行功能均与心理理论存在显著相关,证明了执行功能的表达说;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Q1 =411.75, p1 < 0.001, df1 =90; Q2 =219.49, p2 < 0.001, df2 =50),心理理论的发展会受到执行功能不同成分的影响:0~3岁时抑制控制起关键作用;3~12岁时,心理理论受到抑制控制和灵活转换的共同影响;青春期阶段,灵活转换的作用明显;而到了成年期,抑制控制与灵活转换均会对心理理论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5)
    9. 同伴关系的发展研究
    周宗奎, 孙晓军, 赵冬梅, 田媛, 范翠英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1): 62-70.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1.09
    摘要3095)      PDF(pc) (1147KB)(1865)    收藏
    同伴关系因其在个体心理社会适应中的重要作用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重视。本文介绍了作者及其团队在同伴关系领域基于13年的"中美儿童同伴关系数据库"开展的长期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影响后效、同伴关系的追踪研究、同伴关系的中美比较和网络同伴关系等主题,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儿童同伴关系领域的现有研究基础,概括了儿童同伴关系的童年期特点、发展趋势及其文化差异,总结了对儿童同伴关系及其发展的主要指标研究得到的结论,并从网络交往、同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和个体中心的分析等视角指出了同伴关系领域后续研究的可行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82)
    10. 当代中国青少年理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姚本先, 周宵, 全莉娟, 张灵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1): 71-7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1.10
    摘要3292)      PDF(pc) (859KB)(1101)    收藏
    为考察当代中国青少年理想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采用当代青少年理想调查问卷对全国12个省份的5000名青少年进行调研,结果发现当代中国青少年的理想水平较高,其中男生在身体理想方面的水平高于女生,在道德、人格、学业、生活和职业等理想方面的水平低于女生;初中生在道德、人格、生活和社会等理想方面的水平高于高中和大学低年级学生,在物质、身体、学业和职业等理想方面的水平低于大学低年级学生,而高中生的学业和职业理想的水平低于初中生和大学低年级学生。回归分析发现,父亲文化程度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的职业理想,母亲文化程度对青少年的生活理想有负向预测作用,家庭收入对青少年的物质、生活和身体理想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
    11. 对情感教学心理研究的思考与探索
    卢家楣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1): 78-84.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1.11
    摘要2650)      PDF(pc) (947KB)(874)    收藏
    本文梳理了作者及其团队近30年来在情感教学心理学领域的开拓和发展中的一些思考和探索概况,主要涉及四方面的内容:一是结合研究者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教学领域中对情感的忽视以及心理领域中对情感研究的薄弱之现状,谈对情感教学心理学研究的起因;二是探索情感的分类、功能和发生机制,为情感教学心理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三是从基础性和应用性两个方面,推进情感教学心理的一系列研究;四是从社会-心理的宏观层面和生理-心理的微观层面,拓展情感教学心理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4)
    12. 汉语阅读眼动控制:20年研究的总结
    白学军, 李馨, 闫国利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1): 85-91.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1.12
    摘要2806)      PDF(pc) (831KB)(1166)    收藏
    本文系统总结了20年来汉语阅读眼动控制的研究成果。在阅读过程中眼动控制主要回答两个问题:(1)哪些因素决定眼睛的注视时间(when);(2)哪些因素决定眼睛的注视位置(where)。对于第一个问题,已有研究从词边界信息、词频、熟悉性、预测性、语义透明度、具体性、非注视词的特性、词汇获得年龄进行了探讨;对于第二个问题,已有研究从汉字字号、笔画数、字结构、词长、词结构、词间空格、词频、预测性、合理性、年龄和阅读能力进行了探讨。通过比较发现,汉语阅读的眼动控制特点与拼音文字的眼动控制特点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差异之处。因此,汉语阅读的研究者需要在现有眼动控制模型的基础上,构建适合于汉语特性的眼动控制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2)
    13. 专长发展与职业发展视域下的教师心理
    连榕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1): 92-9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1.13
    摘要2601)      PDF(pc) (985KB)(1135)    收藏
    教师的成长心理已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十几年来,从认知心理学视角进行的教师教学专长发展心理的研究,以及从职业心理学视角进行的教师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研究已取得很多有价值的成果。在分析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教师心理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6)
    14.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研究
    方晓义, 刘璐, 邓林园, 刘勤学, 苏文亮, 兰菁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1): 100-10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1.14
    摘要3905)      PDF(pc) (1142KB)(1815)    收藏
    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已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业表现的重要因素。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预防与干预研究已开展逾十年,分析与总结显示,已有研究采用个体、团体等不同干预模式,采用认知行为、动机激发等不同咨询与治疗理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干预进行了大量探索;其中以团体干预模式及认知行为疗法为主导,并呈现多模式多理论相融合的趋势。借鉴已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我们采用家庭治疗、认知行为、动机激发等多种咨询与治疗理论,结合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优势等网络成瘾理论,形成了个体—家庭—学校的多水平预防与干预方案,并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检验。今后的研究应进一步考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生理因素,将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相结合形成系统性的网络成瘾预防与干预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50)
    15.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研究
    申继亮, 刘霞, 赵景欣, 师保国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1): 108-116.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1.15
    摘要2994)      PDF(pc) (1204KB)(1166)    收藏
    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不仅关系着其自身的健康发展与素质提升,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自2004年以来,我们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状况、发展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内部机制等问题进行了长期研究,本文将对我们多年来在该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主要阐述三个方面的问题:留守与流动,哪种处境对儿童的发展更有利;流动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带来的压力与挑战,即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状况及其影响机制;留守环境下儿童的心理适应状况,以及改善留守儿童情绪和行为适应问题的影响机制。最后,结合当前研究现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50)
    16. 青少年创伤后心理反应的影响机制及其干预研究
    伍新春, 周宵, 林崇德, 陈杰灵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1): 117-12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1.16
    摘要3125)      PDF(pc) (1287KB)(1324)    收藏
    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心理反应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作者及其团队对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心理反应进行了为期6年的研究,以期为震后青少年的心理恢复和发展提供帮助。本文主要介绍了6年来本团队在创伤后心理反应的理论分析、青少年创伤后心理反应的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影响因素及其机制、干预策略等方面所进行的探索,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创伤后青少年主要的心理反应及其研究的理论基础,概括了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和创伤后成长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了影响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机制,提出了针对创伤后青少年的心理干预策略,并探究了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内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9)
    17. 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孙晓军, 赵竞, 周宗奎, 谢笑春, 童媛添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2): 129-136.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2.01
    摘要3071)      PDF(pc) (897KB)(1539)    收藏
    从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来探讨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网络社交效能的中介作用以及自尊的调节作用.采用整群抽样法对4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网龄对网络人际信任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人际信任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网络社交效能在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网络社会支持通过网络社交效能对网络人际信任的间接效应受到自尊的调节.对高自尊个体而言,网络社交效能起部分中介作用;对低自尊个体而言,网络社交效能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人际信任只有直接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2)
    18. 儿童表征深度的微观变化:路线、速度及来源
    张睆, 辛自强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2): 137-14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2.02
    摘要1950)      PDF(pc) (1549KB)(842)    收藏
    以往研究表明,表征深度的发展是一个随年龄增长而单调上升的过程,但这些年龄尺度上的横断研究难以说明表征深度变化的发生过程及其机制.本研究采用微观发生法,以齿轮推断任务为材料,探讨了68名小学五年级儿童表征深度的变化路线、速度及来源.结果表明,在整个实验期间,儿童的表征深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其变化路线主要体现为从最基本的一级水平向更高级的二、三级水平的递增过程,但这种变化路线的个体间差异较大;变化速度体现出先快后慢的特点;上述变化特点与练习及自我解释、练习模式的特征以及任务难度等因素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儿童数字线表征的发展——心理长度的影响
    张帆, 赖颖慧, 陈英和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2): 149-156.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2.03
    摘要2346)      PDF(pc) (815KB)(772)    收藏
    探讨儿童在数字线估计任务中心理长度的发展及其对数量表征模式的影响.选取7~9岁儿童共109名进行数字线估计任务测试,设置了10cm和20cm两种长度条件,要求儿童完成根据位置判断数字任务(position to number,PN任务).结果表明儿童在数字线PN任务中存在心理长度,且7岁儿童心理长度的范围超过10,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理长度范围不断缩小;心理长度范围影响儿童的表征模式,随着心理长度范围的缩小,儿童的数字线表征出现从指数模式到线性模式的变化趋势;与表征模式的发展趋势一致,儿童估计的精确性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9)
    20. 习得的语言范畴影响颜色知觉的机制:来自ERP的证据
    钟伟芳, 汝涛涛, 李悠, 彭少灵, 莫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2): 157-164.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2.04
    摘要2201)      PDF(pc) (1654KB)(1036)    收藏
    本研究以两个实验探讨了习得的语言范畴影响颜色知觉的机制.实验1让被试接受短期“色-词”重组训练,使原先范畴内的两种颜色变为范畴间的颜色,训练前后完成视觉搜索任务.反应时结果显示,在训练后,与训练的两种颜色近似的另外两种颜色的知觉表现出边缘显著的偏侧化颜色范畴效应.实验2让被试接受与实验1相同的训练后,完成视觉Oddball任务.ERP结果显示,在训练后,与训练的两种颜色近似的另外两种颜色的偏差刺激在早期知觉阶段就表现出偏侧化vMMN效应.这些结果表明:习得的语言范畴能影响早期的、注意前的颜色知觉机能,且这一影响过程可以在短期内完成;习得的语言范畴会影响颜色知觉范畴,而非仅影响特定颜色点的知觉机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21. 午睡剥夺对科学发明问题解决中的原型启发效应的影响
    李文福, 龚正霞, 邱江, 张庆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2): 165-170.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2.05
    摘要2487)      PDF(pc) (779KB)(955)    收藏
    选取生态效度较高的科学发明问题材料(分为高启发量与低启发量两类),采用“1对1”和“8对8”的“学习-测试”实验范式,考察午睡剥夺对科学发明问题解决中的原型启发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午睡剥夺处理、范式(“1对1”和“8对8”)和材料启发量高低在原型激活率和问题解决率上主效应均显著,午睡剥夺和范式以及启发量高低在问题解决率以及原型激活率上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这一结果说明,午睡剥夺影响科学发明问题解决中的原型启发效应,这种影响是通过对启发信息应用和原型激活两个加工过程的影响而实现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
    22. 老年人与青年人阅读空格文本的注视位置效应
    白学军, 郭志英, 王永胜, 高晓雷, 闫国利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2): 171-17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2.06
    摘要2404)      PDF(pc) (1273KB)(1060)    收藏
    采用EyeLink2000眼动仪,以14名老年人和14名青年人为被试,探讨他们阅读空格汉语文本的注视位置效应.阅读材料分为正常无空格文本和词间空格文本两种.结果发现:(1)在阅读词间空格文本和正常无空格文本时,老年人与青年人都表现出单次注视的首次注视是位于词的中心,多次注视的首次注视是位于词的开头;(2)老年人阅读正常无空格文本时对词尾的注视概率显著低于词间空格文本,而青年人则没有差异.结果表明老年人与青年人在阅读空格文本时存在注视位置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5)
    23. 教师自主支持与初中生的学习投入:家庭社会阶层与学生自主动机的影响
    陈继文, 郭永玉, 胡小勇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2): 180-18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2.07
    摘要2984)      PDF(pc) (1029KB)(1529)    收藏
    采用学习氛围量表、主观社会阶层量表、学业调节问卷和修订的课堂投入问卷对121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根据主观社会阶层得分在3分以下、6分以上的标准,筛选出491名典型低阶层(374人)与高阶层(117人)被试,考察教师自主支持与初中生学习投入的关系,以及学生自主动机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家庭社会阶层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教师自主支持与初中生的学习投入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自主动机在教师自主支持与初中生的学习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家庭社会阶层在教师自主支持影响初中生自主动机进而影响其学习投入的过程中起到有中介的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50)
    24. 教师关怀行为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学习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雷浩, 徐瑰瑰, 邵朝友, 桑金琰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2): 188-19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2.08
    摘要3014)      PDF(pc) (1031KB)(1533)    收藏
    采用教师关怀行为问卷、学生学习效能感问卷调查1430名中学生,考察教师关怀行为、学生学习效能感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教师关怀行为的得分高于“3”,达到了3.54;学生的学习效能感的得分也比较高,得分为3.73;(2)教师关怀行为、学生学习效能感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其各维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3)学生学习效能感在教师关怀和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值为0.25,并且学习效能感的两个维度中的学习能力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效应值为0.18)大于学习行为效能感(效应值为0.04)的中介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4)
    25. 干扰材料的熟悉性和认知方式对语篇阅读的影响
    车晓玮, 张倩, 李寿欣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2): 198-20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2.09
    摘要2489)      PDF(pc) (690KB)(841)    收藏
    采用熟悉词和不熟悉词为干扰材料,考察了干扰材料的熟悉性对语篇阅读的影响.实验第一阶段要求不同认知方式被试朗读插入熟悉度不同干扰材料的短文,考查被试的阅读效率;第二阶段采用学习—自由回忆任务考查不同提示条件下在短文中使用过的干扰词和新词的学习效果.结果发现:(1)对场独立者而言,熟悉词的干扰作用明显大于不熟悉词,而对场依存者而言,熟悉词和不熟悉词的干扰作用无差异;(2)在提示条件下,被试对干扰词的回忆量大于对新词的回忆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语篇阅读过程中,与场依存者相比,熟悉的干扰材料对场独立者的影响更大;熟悉词比不熟悉词产生更大干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其激活了读者更多的经验,而非具有加工的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青少年早期内化问题的稳定性及其与母亲教养的关系
    徐夫真, 张玲玲, 魏星, 张文新, 陈亮, 纪林芹, 陈欣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2): 204-211.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2.10
    摘要2777)      PDF(pc) (940KB)(1270)    收藏
    通过对502名11岁城市青少年为期2年的追踪调查,考察了青少年早期内化问题发展的稳定性及母亲教养对1年后青少年内化问题的预测.结果发现:(1)青少年早期的内化问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男青少年相比,女青少年保持较高的内化问题水平;(2)母亲控制惩罚教养可以正向预测1年后男青少年的内化问题,母亲温情引导可以负向预测女青少年的内化问题.青少年先前的内化问题对母亲教养与其1年后内化问题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对于先前内化问题水平较高的男青少年而言,母亲较高的温情引导和控制惩罚教养正向预测其1年后的内化问题;对于先前内化问题水平较高的女青少年而言,母亲较多的温情引导则负向预测其1年后的内化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1)
    27. 社会经济地位与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关系:歧视知觉的中介作用
    苏志强, 张大均, 邵景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2): 212-21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2.11
    摘要2869)      PDF(pc) (1010KB)(1478)    收藏
    本研究旨在考察歧视知觉(包括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在社会经济地位和留守儿童社会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542名10~18岁留守儿童参加了本次调查,测量工具包括社会经济地位(三个指标:父母职业,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量表,积极和消极情感量表,自尊量表和问题行为量表.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社会经济地位与其社会适应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2)相对于个体歧视知觉,留守儿童群体歧视知觉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3)留守儿童群体歧视知觉中介模型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高群体歧视知觉的男生比同类别的女生更容易产生社会适应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5)
    28. 班级结构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同化还是对比效应?
    侯珂, 刘艳, 屈智勇, 张云运, 蒋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2): 220-22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2.12
    摘要2544)      PDF(pc) (1272KB)(1155)    收藏
    基于河南和陕西两省17所农村学校4~9年级103个班级内4021名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班级结构(一般农村儿童在班级中所占比例)对不同家庭背景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采用学校固定效应模型控制校际间差异后发现:(1)对于自尊和未来压力感知,班级结构存在对比效应,即班级内一般农村儿童比例越高,留守儿童的自尊水平越低,特殊结构家庭的儿童会感知到的未来压力更大,但对一般农村家庭儿童的影响不显著;(2)对于抑郁症状,班级结构则存在同化效应,即所在班级内其他学生的平均抑郁水平对个体自身的抑郁症状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7)
    29. 初中生依恋与主观幸福感:自尊的中介作用
    邓林园, 马博辉, 武永新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2): 230-23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2.13
    摘要3175)      PDF(pc) (1300KB)(1663)    收藏
    为了探讨初中生亲子依恋、同伴依恋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集体自尊和个体自尊在两者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两所初中学校的857名初一至初三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主要结果如下:(1)总体而言,男生的父子依恋水平、集体自尊水平和生活满意度更高,女生的同伴依恋水平和消极情绪更高;(2)男女生表现出不同的年级发展特点,女生在亲子依恋、集体自尊和消极情绪,男生在集体自尊上表现出明显的初二现象;(3)亲子依恋、同伴依恋水平越高,初中生的集体自尊和个体自尊水平越高,其主观幸福感程度也越强;(4)母子依恋、同伴依恋、个体自尊和父子依恋依次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并依次负向预测初中生的消极情绪;同伴依恋、个体自尊、母子依恋和集体自尊依次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积极情绪;(5)亲子、同伴依恋不仅能直接影响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而且通过两种途径(依恋→集体自尊→主观幸福感;依恋→集体自尊→个体自尊→主观幸福感)间接对其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4)
    30. 干预初中生的同伴关系以促进其亲社会行为
    杨晶, 余俊宣, 寇彧, 傅鑫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2): 239-245.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2.14
    摘要2823)      PDF(pc) (831KB)(1200)    收藏
    依据青少年对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表征及其重视同伴关系的特点,从同伴关系的建立、维持和冲突解决三方面入手,结合社会技能的行为训练和认知训练,设置改善同伴关系的课程,对石家庄市某中学120名初中生开展10周(每周45分钟)的团体干预活动.结果发现,干预课程显著改善了初中生的同伴关系,并有效促进了他们的亲社会行为,特别是利他性、遵规与公益性和关系性亲社会行为.干预研究为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1)
    31. 学校氛围和青少年病理性网络游戏使用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朱键军, 张卫, 喻承甫, 周莎莎, 孙国健, 甄霜菊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2): 246-256.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2.15
    摘要2688)      PDF(pc) (1251KB)(1212)    收藏
    采用问卷法对3056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了学校氛围对青少年病理性网络游戏使用(Pathological online game use, POGU)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学校参与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父子关系或母子关系的调节.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父母受教育水平、亲子关系、家庭收入和冲动性后,学校氛围对POGU仍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学校氛围不仅可以直接负向预测POGU,还可以通过影响学校参与进而间接预测青少年POGU;(3)母子关系显著调节学校氛围对学校参与的影响,而父子关系显著调节学校参与对青少年POGU的作用.总之,在学校氛围影响青少年POGU的过程中,既存在中介效应,又存在调节效应.实际干预时,可以通过提高学校参与降低青少年POGU,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可以进一步调节该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5)
    32. 中国大学生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
    刘杰, 黄希庭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3): 257-26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3.01
    摘要2289)      PDF(pc) (751KB)(879)    收藏
    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幸福评价的轨迹。从过去、现在和将来角度来研究幸福, 对于全面理解幸福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用两项研究探索了中国大学生的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研究1让130名大学生完成时间维度生活满意度量表, 结果发现, 中国大学生认为过去与现在的幸福没有显著区别, 将来比过去和现在都幸福, 即过去幸福=现在幸福 < 将来幸福, 这与西方的研究结果过去幸福 < 现在幸福 < 将来幸福的轨迹不同。研究2采用实验法, 让45名大学生对描述幸福和不幸福的形容词进行评定, 再次支持了中国大学生的这一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不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呈现出过去不幸福=现在不幸福 > 将来不幸福的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7)
    33. 大学生的主动性与创业意向的关系:创业知识的中介作用
    李海垒, 张文新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3): 264-270.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3.02
    摘要2227)      PDF(pc) (750KB)(1304)    收藏
    为探讨大学生的主动性、创业知识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 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PPS)、创业知识问卷和大学生创业意向量表调查了1208名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结果表明:男大学生的创业目标意向水平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大学生的主动性越强, 其创业目标意向和创业执行意向水平越高;创业资源知识在主动性与创业意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具体讲, 大学生的主动性越强, 其创业资源知识越丰富, 那么大学生的创业目标意向和创业执行意向水平越高。创业理论知识在主动性与创业执行意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具体而言, 大学生的主动性越强, 其创业理论知识越丰富, 那么大学生的创业执行意向水平越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0)
    34. 汉语语音范畴性知觉在儿童早期阅读中的作用
    姜薇, 张林军, 舒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3): 271-27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3.03
    摘要2227)      PDF(pc) (895KB)(1225)    收藏
    本研究以172名幼儿园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的5~7岁儿童为研究对象, 测查了语音范畴性知觉、语音意识、短时记忆和汉字识别, 并通过群体差异比较、分层回归和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 探讨了语音范畴性知觉、语音意识和早期阅读的关系。结果发现:(1)5~7岁儿童的语音范畴性知觉、语音意识能力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提高;(2)语音范畴性知觉能力与语音意识, 特别是韵母意识和音节意识显著相关;(3)在语音与早期汉字识别能力的发展模型中, 语音范畴性知觉不直接影响汉字识别, 其对早期阅读的影响是通过语音意识的中介来实现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5)
    35. 幼儿父母婚姻冲突与教养方式的关系:父母情绪调节策略的调节作用
    王明珠, 邹泓, 李晓巍, 张文娟, 蒋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3): 279-286.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3.04
    摘要2650)      PDF(pc) (942KB)(1425)    收藏
    以285名幼儿家长为被试, 采用问卷法考察婚姻冲突对权威教养和专制教养的差别效应以及父母情绪调节策略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幼儿父母的婚姻冲突能显著负向预测其权威教养, 显著正向预测其专制教养, 婚姻冲突对两类教养的预测作用大小无显著差异;(2)父母情绪调节策略对婚姻冲突与权威教养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 且这种调节作用不存在家长性别的差异:较少使用认知重评或较多使用表达抑制的家长, 其婚姻冲突能显著负向预测权威教养;经常使用认知重评或较少使用表达抑制的家长, 其婚姻冲突对权威教养的影响不显著。父母情绪调节策略对婚姻冲突与专制教养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2)
    36. 认知抑制对艺术创造力的影响:认知风格的调节作用
    程丽芳, 胡卫平, 贾小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3): 287-295.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3.05
    摘要2252)      PDF(pc) (1004KB)(1018)    收藏
    以114名大学生为被试, 采用Mittenecker指向测验和粘贴画任务考察了认知抑制能力与艺术创造力的关系, 并采用镶嵌图形测验考察了认知风格在其中所起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认知抑制能力与艺术创造力之间呈现负相关, 认知抑制对于个体的创造程度、沟通传播水平和艺术创造综合印象可以起到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对于个体艺术创造的可爱程度和想象水平可以起到边缘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认知风格在认知抑制能力与艺术创造力的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 主要表现为认知抑制能力对于场依存个体的创造程度、想象水平和沟通传播水平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对于场独立个体的艺术创造力则不具有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6)
    37. 儿童青少年协作促进的发展
    唐卫海, 安延佩, 王向梅, 梁福成, 刘希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3): 296-302.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3.06
    摘要2336)      PDF(pc) (679KB)(856)    收藏
    旨在考察不同年龄的个体, 在不同回忆序列和学习材料上协作促进的发展情况。采用3(回忆序列:协作—个人—个人〔CII〕、个人—协作—个人〔ICI〕、个人—个人—个人〔III〕)× 5(年龄:9、11、14、17、20)× 2(材料:图片、文字)的被试间设计。结果发现:(1)各年龄个体在CII和ICI两种回忆序列上均出现了协作促进, 且两种序列条件下被试的最终个人回忆成绩无差异;(2)另外, 17岁个体的协作促进量显著高于9岁、11岁、14岁和20岁, 其他各年龄之间无差异;(3)图片和文字的协作促进量无差异。这说明小组协作回忆的顺序对协作促进没有太大影响, 17岁个体协作促进的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儿童同伴信任和同伴接纳的关系:社会行为的中介效应及其性别差异
    李庆功, 吴素芳, 傅根跃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3): 303-310.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3.07
    摘要2669)      PDF(pc) (920KB)(1147)    收藏
    在金华市和杭州市两所市区普通小学, 选取366名3~6年级儿童为被试, 采用同伴互评、同伴提名法和班级戏剧问卷, 考察了社会行为在小学儿童同伴信任和同伴接纳间的中介效应及其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 亲社会行为、退缩行为在儿童同伴信任和同伴接纳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 而攻击行为的中介效应不显著;(2)社会行为的中介效应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同伴信任对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亲社会行为对同伴接纳的预测作用都显著高于男生, 使得女生亲社会行为的中介效应大于男生。男女生的同伴信任对退缩行为的预测作用没有性别差异, 但是男生的退缩行为对同伴接纳的预测作用显著高于女生, 使得男生退缩行为的中介效应大于女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6)
    39. 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
    杨继平, 王兴超, 高玲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3): 311-31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3.08
    摘要2388)      PDF(pc) (927KB)(1190)    收藏
    运用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550名大学生的调查, 探讨了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及道德认同在这一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道德推脱水平在大一和大二时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但在大三和大四时男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明显高于女生;(2)道德推脱对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道德认同对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 并且道德认同在道德推脱影响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过程中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在高道德认同情况下, 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不会随着道德推脱水平的升高而产生明显变化;在低道德认同情况下, 大学生的网络偏差行为会随着道德推脱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地增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6)
    40. 父母养育压力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养育方式的中介作用
    刘亚鹏, 邓慧华, 张光珍, 梁宗保, 陆祖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3): 319-326.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3.09
    摘要2751)      PDF(pc) (948KB)(1268)    收藏
    本追踪研究旨在考察父母养育压力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方式是否存在差异。被试为364名。6个月时, 父母报告各自的养育压力;24个月时, 父母报告各自的养育方式;48个月时, 父母分别报告儿童的问题行为。结果发现, 母亲养育压力可直接显著正向预测学前期儿童的外显问题行为;父亲的养育方式在其养育压力与学前期儿童的内隐和外显问题行为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这表明, 母亲早期养育压力可直接影响学前期儿童的外显问题行为;而父亲养育压力完全通过其养育方式影响学前期儿童的内隐和外显问题行为, 且严厉起主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