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4-05-15
    认知与社会性发展
    儿童攻击行为的短期追踪干预研究:从社会信息加工的角度
    钟佑洁, 李艳华, 张进辅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 (3):  225-233. 
    摘要 ( )   PDF (113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社会信息加工模型(Social Information-Processing Model, 简称SIP)为理论依据设计社会认知干预方案,将被试(包括132名攻击性儿童)分为实验组、安慰剂(阅读)组和控制组进行短期追踪干预研究,在此基础上考察该干预方案对减少儿童的攻击行为以及提高社会信息加工能力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该干预方案对提高攻击性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能力有明显的即时效果和持续效果,具体表现为该方案有效地减少了攻击性儿童的敌意归因偏见和攻击行为的产生,有助于攻击性儿童建立关系目标并正确认知攻击行为的后果;(2)班主任评定三组儿童的攻击行为显著减少,评定结果可能受到期望效应的影响。
    算术策略运用能力的年龄差异:元认知监测与算术知识的作用
    刘伟方, 华晓腾, 封洪敏, 胡冬梅, 司继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 (3):  234-243. 
    摘要 ( )   PDF (96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选择/无选法,以估算与精确心算为研究任务,考察了元认知监测与算术知识影响个体算术计算策略选择与执行的年龄相关差异。129名不同年龄儿童与成人被试参加实验。结果发现:(1)算术知识对儿童及成人的估算复杂策略有促进作用,并对提升他们心算策略运用的速度和减少错误有作用;(2)元认知监测显著影响儿童的估算策略选择,能够促进使用最佳策略;(3)算术知识在估算及心算策略执行的年龄差异方面起完全中介作用,元认知监测则在估算策略选择的年龄发展中起部分中介作用;(4)算术知识对元认知监测在估算及心算策略执行上的作用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对估算的策略选择则不存在中介作用,这表明元认知监测在估算策略选择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坏念头,罪几何?意图信息的强弱变化对大学生道德判断的影响
    李小晶, 李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 (3):  244-251. 
    摘要 ( )   PDF (88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成人在对他人的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时,对意图和结果信息的利用存在不稳定的现象。Cushman提出道德判断双加工过程理论,认为当存在重大负性后果时,需要综合考虑意图和结果信息;而当不存在负性后果时,主要关注意图信息。本研究通过句式变化操控意图信息的明显性,分别考察了两组大学生在对道德情景进行判断时意图信息强弱变化所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1)对中性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时,突显负性意图信息后被试会增加道德谴责;(2)对负性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时,道德谴责程度没有因意图信息明显性的改变而发生显著变化。此研究结果表明,在行为结果为中性时,人们主要利用意图的信息做出道德判断,但此时对负性意图的谴责程度并不稳定,容易受明显性变化的干扰。
    6~10岁儿童对损人情境下行为者的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
    李占星, 曹贤才, 庞维国, 牛玉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 (3):  252-258. 
    摘要 ( )   PDF (63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故事情境法探讨6~10岁儿童对损人情境下损人者和旁观者的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的发展。结果发现:(1)在损人情境下,6岁儿童能理解损人行为是不对的,但直到8岁儿童才能理解旁观行为是不对的;(2)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判断损人者的愉悦程度逐渐降低,情绪归因从结果定向过渡到道德定向;儿童判断旁观者的愉悦程度逐渐降低,情绪归因从无法有效归因过渡到道德定向;(3)儿童对不同行为者的道德情绪判断同时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6岁男孩判断损人者愉悦程度显著高于女孩,6岁男孩判断旁观者愉悦程度显著低于女孩;8岁和10岁儿童对两类行为者的道德情绪判断未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
    同伴团体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一项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
    侯珂, 邹泓, 刘艳, 金灿灿, 蒋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 (3):  259-267. 
    摘要 ( )   PDF (92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675名初中和高中学生为被试,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获得506名青少年在其班级中的网络中心度,并确定他们所属的同伴团体,在此基础上考察同伴团体的行为规范对其问题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班级层次的问题行为水平和其他相关变量后,同伴团体的问题行为水平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自身的问题行为;(2)青少年在同伴团体内部的地位能负向预测青少年的问题行为,青少年在班级社交网络中的度数中心度能正向预测其问题行为,而中介中心度能负向预测其问题行为;(3)交互作用分析表明:同伴团体的问题行为水平主要对低中介中心度的青少年产生显著影响;仅在问题行为水平较高的同伴团体中,青少年的度数中心度正向预测其问题行为。
    父母的婚姻满意度对父亲教养投入的影响:父母协同教养的中介作用
    陈玲玲, 伍新春, 刘畅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 (3):  268-276. 
    摘要 ( )   PDF (109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全国多个省市选取364对幼儿父母,采用父亲教养投入问卷、婚姻满意度问卷和协同教养问卷分别测查父亲教养投入、父母婚姻满意度及协同教养状况,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父母的婚姻满意度、协同教养和父亲教养投入三者间的溢出、补偿和交叉效应及协同教养在父母婚姻满意度与父亲教养投入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溢出、补偿和交叉效应同时存在于婚姻满意度、协同教养与父亲教养投入三者之间;(2)以协同教养的团结或一致维度为中介变量时,父亲的协同教养行为可完全或部分中介父亲婚姻满意度对父亲教养投入的影响,母亲的婚姻满意度和母亲的协同教养行为对父亲教养投入均没有影响;以协同教养的冲突或贬低维度为中介变量时,父母的婚姻满意度直接对父亲教养投入产生影响,父母的协同教养行为不存在中介作用。
    教与学心理学
    议程与习惯性反应对学习时间分配的影响:来自眼动的证据
    李伟健, 谢瑞波, 陈海德, 黄杰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 (3):  277-283. 
    摘要 ( )   PDF (64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眼动记录技术,操作三种词对位置,探讨议程与习惯性反应对学习时间分配的影响。实验一设置无时间限制条件,结果发现,20名大学生被试均优先选择左边的项目,项目的自定步调学习时间不存在词对位置效应。结果表明,被试的习惯性反应影响项目选择,不影响自定步调学习时间。实验二设置有时间限制条件,结果发现,20名大学生被试均优先选择容易项目并分配更多的时间学习容易项目,且容易项目的选择存在词对位置效应。结果表明,议程驱动主导被试的项目选择和自定步调学习时间,但不能完全消除习惯性反应对项目选择的影响。
    社会观点采择与故事阅读的关系——字词认知的调节作用
    李芳, 罗良, 王文静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 (3):  284-292. 
    摘要 ( )   PDF (99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161名小学四年级(10岁)儿童为对象,探讨社会观点采择与故事阅读理解之间的关系。要求被试完成故事阅读理解测验,社会观点采择测验和字词认知测验。采用分层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被试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对阅读理解总分、直接理解、直接推论、诠释整合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对检视评价的预测作用不显著;(2)字词认知调节社会观点采择对故事阅读理解成绩的预测作用。社会观点采择对故事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随着字词认知能力的减弱而增高。对于字词认知能力较低的儿童,社会观点采择在故事阅读理解中发挥更强的预测作用。
    心理健康与教育
    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赖雪芬, 张卫, 鲍振宙, 王艳辉, 熊庆龙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 (3):  293-302. 
    摘要 ( )   PDF (116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父母心理控制问卷、孤独感问卷、意志控制问卷和抑郁问卷对688名中学生(平均年龄15.62岁,男生314人)进行调查,考察了心理控制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孤独感的中介作用以及意志控制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年龄和性别之后,父母心理控制能正向预测青少年的抑郁;(2)孤独感在父母心理控制和青少年抑郁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受到意志控制的调节。因此,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抑郁之间既存在中介效应又存在调节效应。
    父母控制与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越轨同伴交往的中介效应
    宋静静, 李董平, 谷传华, 赵力燕, 鲍振宙, 王艳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 (3):  303-311. 
    摘要 ( )   PDF (102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往研究探讨了父母控制与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PIU)的关系,但它们在父母控制的操作定义、独特效应检验、函数形式分析等方面不够完善,且较少对中介机制进行探讨。本研究考察了不同形式的父母控制(行为控制 vs. 心理控制)与青少年PIU的直接联系,以及越轨同伴交往在其中的中介效应。选取703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匿名填写人口学问卷、父母控制问卷、越轨同伴交往问卷和青少年PIU量表。回归分析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后,父母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对青少年PIU分别具有线性的抑制效应和促进效应;(2)父母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对越轨同伴交往分别具有线性的抑制和促进效应,进而作用于青少年PIU。因此,父母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与青少年PIU具有密切的联系,且越轨同伴交往在其中具有中介效应。
    初中生感知教师自主支持对学业倦怠的影响:基本心理需要、自主动机的中介作用
    罗云, 赵鸣, 王振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 (3):  312-321. 
    摘要 ( )   PDF (118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使用修订的学习氛围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学业调节问卷和学业倦怠问卷对613名初中生进行施测,探讨了初中生感知的教师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自我决定动机和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学生感知的教师自主支持与基本心理需要满足、自主动机呈显著正相关,基本心理需要满足、自主动机与学业倦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2)基本心理需要、自主动机可以单独作为中介变量在学生感知教师自主支持与学业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基本心理需要-自主动机也可以形成中介链在学生感知教师自主支持与学业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
    教师职业认同与情感承诺的关系: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
    罗杰, 周瑗, 陈维, 潘运, 赵守盈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 (3):  322-328. 
    摘要 ( )   PDF (82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采用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和情感承诺问卷对234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考察教师职业认同与情感承诺的关系,以及工作满意度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和情感承诺均呈显著正相关;(2)职业认同可以正向显著地直接预测情感承诺,同时又通过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对情感承诺产生间接的预测作用。
    理论与方法
    手指的感知、运动以及数量表征对数字认知的促进作用
    胡艳蓉, 张丽, 陈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 (3):  329-336. 
    摘要 ( )   PDF (140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手指是儿童在习得数字符号之前最常使用的表征数量的工具,大量研究都表明手指在数字认知中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目前仍不清楚手指在数字认知中的作用机制。综述从手指感知、手指运动以及手指数量表征三个方面总结了手指在数字认知中所起的作用。手指感知可能通过影响儿童的数量表征能力间接地影响其它数学能力;与表征量有关的手指运动可能促进了数量大小的加工。关于手指数量表征在数字认知中的作用存在两种有争议的观点:一种认为手指数量表征促进了儿童由非符号数量表征向符号数量表征的转化;另一种认为手指数量表征可能是一种数量语义表征方式。未来应该在发展、作用机制、性别差异等方向继续开展研究,进一步探讨手指在数字认知中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