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 Vol.38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不稳定控制感剥夺损害工作记忆刷新功能
    许郡婷, 鲍未, 罗俊龙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1): 1-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1.01
    摘要1227)   HTML148)    PDF(pc) (1076KB)(652)    收藏
    控制感剥夺会阻碍工作记忆中的转换功能,但对工作记忆中刷新功能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据此,本文通过两个实验来探究控制感剥夺对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相较于基线水平,无论是通过行为无助任务(实验1)还是通过信息无助任务(实验2)操纵的稳定控制感剥夺均未阻碍随后的刷新任务;但在不稳定控制感剥夺的条件下(实验2),刷新任务的成绩显著降低。这表明,控制感剥夺对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影响依赖于对其操纵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人工语法学习中习得知识的分离:基于信号检测论和结构知识的视角
    杨海波, 董良, 周婉茹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1): 10-16.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1.02
    摘要747)   HTML63)    PDF(pc) (857KB)(249)    收藏
    习得知识的意识觉知问题一直以来是内隐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以加工分离程序来分解击中率和虚报率、以结构知识中意识和无意识测量为视角,采用2(测验方式:SDTT,SKT)×2(学习程度:30试次,60试次)混合设计,试图去分离人工语法学习中习得的意识知识和无意识知识。结果发现:(1)学习程度影响到习得的无意识知识,但还未影响到习得的意识知识;(2)在分离人工语法学习的习得知识上,SDTT的敏感性高于SKT;(3)SKT夸大了元认知中的意识成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情绪影响错误记忆认知机制的年龄差异
    郭滢, 肖红蕊, 龚先旻, 王大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1): 17-25.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1.03
    摘要1517)   HTML191)    PDF(pc) (1384KB)(684)    收藏
    以情绪性的类别图片为实验材料,使用改进后的简化联合再认范式,结合多项式加工树建模的统计手段,对28名老年人(67.95±4.70岁)和29名年轻人(22.60±2.74岁)情绪错误记忆的产生机制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在行为层面,消极情绪增加年轻人和老年人的错误“记得”,而积极情绪只增加老年人的错误“记得”,老年人错误记忆的积极效应体现在更多地报告自己生动鲜明地“记得”未曾发生过的积极事件。在认知机制层面,虚假回想是导致老年人错误记忆出现积极效应的关键认知过程。相比年轻人,积极情绪会独特地增加老年人的虚假回想,进而增加错误“记得”的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不同搜索情境下老化对自上而下注意加工的影响
    吴瑕, 钟希苹, 姜云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1): 26-34.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1.04
    摘要753)   HTML51)    PDF(pc) (1339KB)(338)    收藏
    在视觉搜索过程中,老年人是否可以在不同情境下调节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加工水平尚不明确。为了探讨老化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研究采用空间线索范式,通过比较有效线索和无效线索来考察对线索的注意加工水平(注意捕获、注意抑制),通过比较目标相关和目标无关线索的注意加工水平来考察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作用,通过改变分心物一致性来调控不同的目标凸显情境。结果发现,年轻组在目标非凸显时的空间线索效应高于目标凸显时,表明年轻人会依据目标凸显性调整自上而下的加工水平;但老年组却没有产生这种差异,其更依赖自上而下的加工,注意系统会对目标相关的线索进行注意捕获,对目标无关的线索进行注意抑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控制的灵活性下降,表现出对自上而下加工较多的依赖;此外,老年人依然保留着注意捕获和注意抑制的能力,这对认知老化中抑制能力受损的观点提出了挑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学前儿童执行功能与问题行为的关系:情境和性别的特异性
    白荣, 闫嵘, 王千, 李叶, 邢淑芬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1): 35-44.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1.05
    摘要1273)   HTML124)    PDF(pc) (2034KB)(601)    收藏
    运用追踪设计检验了学前儿童执行功能特定成分和问题行为跨情境和性别的关系。选取101名学前儿童(48名男孩)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任务测量儿童的执行功能,一年后采用母亲和教师报告分别收集儿童在家庭和学校情境的问题行为。结果发现,控制儿童年龄后:(1)在男孩中,抑制控制、认知灵活性和工作记忆负向预测一年后家庭情境的外化问题,认知灵活性负向预测一年后学校情境的外化问题,抑制控制正向预测一年后学校情境的内化问题;(2)在女孩中,执行功能三个成分均不能显著预测家庭情境的问题行为,认知灵活性正向预测一年后学校情境的外化问题。执行功能三个成分与问题行为间存在不同效应模式,且存在跨情境和性别的特异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青少年线上积极自我呈现与幸福感的关系:线上积极反馈与自尊的作用
    姜永志, 白晓丽, 张璐, 赵思琦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1): 45-5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1.06
    摘要1788)   HTML241)    PDF(pc) (1160KB)(1195)    收藏
    采用社交网站自我呈现问卷、社交网站积极反馈问卷、牛津幸福感问卷和整体自尊量表对180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社交网络使用中的积极自我呈现与幸福感的关系,以及线上积极反馈在二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和自尊对这一中介模型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线上积极自我呈现、线上积极反馈、自尊与幸福感两两均呈显著正相关;(2)线上积极自我呈现不仅能直接正向预测青少年的幸福感,还能通过线上积极反馈的中介作用对幸福感产生作用;(3)自尊不仅能调节线上积极自我呈现对幸福感的直接效应,还能调节线上积极自我呈现经由线上积极反馈预测幸福感的中介作用的前半路径。研究揭示了青少年线上积极自我呈现与幸福感关系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引导青少年通过社交网络使用促进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青少年社交焦虑与学习投入的关系:意向性自我调节的解释作用及其年龄差异
    周爱保, 胡砚冰, 刘锦涛, 鲁小勇, 王有丽, 周滢鑫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1): 54-6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1.07
    摘要1863)   HTML252)    PDF(pc) (1270KB)(1282)    收藏
    本研究以6所初中、高中和大学1597名青少年为被试,一方面考察了社交焦虑、意向性自我调节和学习投入在青少年发展中的特点;另一方面考察了青少年社交焦虑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以及意向性自我调节在两者关系的中介作用及其不同青少年期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1)随着青少年年龄增长其社交焦虑水平降低,相对于青少年中晚期,青少年中期学习投入水平较低;(2)社交焦虑可以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的学习投入;(3)意向性自我调节在社交焦虑与青少年学习投入之间起中介作用;(4)青少年中晚期群体意向性自我调节的中介作用显著,但是青少年早期意向性自我调节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首先,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减缓社交焦虑水平;其次,青少年中期面临复杂的发展任务,这样不利于其学习投入;最后,社交焦虑可以显著预测青少年学习投入,并且在青少年中晚期意向性自我调节是两者关系的中介桥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母亲男孩偏好和亲子沟通的关系:子女性别的调节作用
    刘春晖, 刘思佳, 郭筱琳, 罗良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1): 64-71.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1.08
    摘要1493)   HTML198)    PDF(pc) (967KB)(896)    收藏
    以653名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母亲为被试,通过问卷法探讨了母亲男孩偏好和母子亲子沟通的关系,并考察子女性别在其中可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子女为非独生、流动儿童;受教育水平较低、家中有2个及以上孩子以及所测查的孩子排名第2及以上孩子的母亲具有较高水平的男孩偏好;(2)子女性别对于母亲男孩偏好和母子亲子沟通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对女生而言,亲子沟通随着母亲男孩偏好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对男生而言,母亲男孩偏好并不能显著预测亲子沟通。结果揭示了母亲男孩偏好对于母女亲子沟通的负面影响,提示了在强调男女平等的背景下,男孩偏好依旧值得重视并着力改善,特别是在孩子人格塑造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主要照料者的母亲更应得到关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计算流畅性与数学焦虑:基于变量为中心与个体为中心的分析
    吴甲旺, 李红霞, 司继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1): 72-80.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1.09
    摘要931)   HTML82)    PDF(pc) (1187KB)(557)    收藏
    为考察计算流畅性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数学焦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592名小学二年级儿童的计算流畅性、数学学习兴趣、教师支持和数学焦虑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计算流畅性不仅通过数学学习兴趣间接影响数学焦虑,也可通过数学学习兴趣进而通过教师支持间接影响数学焦虑;(2)对计算流畅性和数学学习兴趣得分进行潜剖面分析,可将儿童区分为三种类型:低能力-低兴趣型、高能力-高兴趣型和低能力-高兴趣型;(3)低能力-低兴趣型儿童的数学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类,而低能力-高兴趣型和高能力-高兴趣型儿童的数学焦虑得分则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计算流畅性、数学学习兴趣和教师支持在预防和干预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数学焦虑中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高一学生成就目标特征模式及学业适应: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徐鑫锫, 莫玲菲, 刘明, 邓赐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1): 81-8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1.10
    摘要979)   HTML68)    PDF(pc) (1105KB)(496)    收藏
    本研究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技术探究高中生成就目标的特征模式及学业适应。被试为732名来自北京、广东、福州和西安各一所高中的高一学生,本研究采用问卷法收集学生的成就目标取向、学习效能、学业自我阻碍、学习策略和考试焦虑的数据。结果发现:(1)学生中存在成功导向、学业淡漠、典型掌握导向和非典型掌握导向四种类型,其中,典型和非典型掌握导向型所占比例较高,成功导向型和学业淡漠型所占比例较低;(2)成功导向组学生在学习效能、学习策略、学业自我阻碍和考试焦虑上的得分最高,学业淡漠组在各学业适应指标上得分最低,典型和非典型掌握导向组得分处于成功导向组和学业淡漠组中间。本研究结果对预防和干预学业适应不良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歧视知觉与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孤独感:亲子分离年龄和分离时长的作用
    张艺涵, 张婷, 赵景欣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1): 90-9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1.11
    摘要1036)   HTML111)    PDF(pc) (1461KB)(564)    收藏
    以1177名农村留守青少年为被试(包括394名双亲外出青少年和783名父亲外出青少年),考察其歧视知觉和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亲子分离年龄和分离时长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双亲外出青少年的歧视知觉水平显著高于父亲外出青少年,留守男生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女生;(2)歧视知觉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留守青少年的孤独感,且对双亲外出青少年孤独感的预测作用强于父亲外出青少年;(3)与亲子分离年龄较大相比,在亲子分离年龄较小的情况下,歧视知觉对双亲外出青少年孤独感的预测作用更强;与亲子分离时间较长的青少年相比,在亲子分离时间较短的情况下,歧视知觉对两类留守青少年孤独感的预测作用更高;(4)亲子分离时长对歧视知觉与父亲外出青少年孤独感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因亲子分离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累积家庭风险与贫困儿童情绪问题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袁言云, 王志航, 孙庆, 王东方, 尹霞云, 黎志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1): 100-10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1.12
    摘要973)   HTML156)    PDF(pc) (1181KB)(576)    收藏
    对468名贫困家庭儿童(平均年龄=13.76±2.88岁)进行问卷调查,探究累积家庭风险与贫困儿童情绪问题的关系以及学校联结的中介效应与自尊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累积家庭风险能正向预测贫困儿童情绪问题;(2)学校联结在累积家庭风险和情绪问题之间起中介作用,即累积家庭风险可影响贫困儿童的学校联结,进而导致儿童情绪问题;(3)自尊在中介的前半路径“累积家庭风险→学校联结”路径上起调节作用。具体而言,自尊可以缓冲低累积家庭风险对学校联结的影响,但随着累积家庭风险水平的增高,自尊的缓冲作用也在逐渐减弱和丧失,符合“杯水车薪”调节模式。研究结果提示,累积家庭风险和学校联结均是贫困儿童情绪问题的重要预测因素。与此同时,对贫困儿童高自尊的保护作用可能不宜过分乐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核心家庭父亲协同教养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的中介作用
    赵凤青, 程贝贝, 李奕萱, 刘志斌, 刘兵, 张宝山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1): 109-11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1.13
    摘要1621)   HTML129)    PDF(pc) (1532KB)(990)    收藏
    基于家庭系统理论,采用父亲协同教养、父子依恋、母子依恋和抑郁量表,对河南省某中学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共计890名来自核心家庭的青少年进行调查,探索父亲协同教养各维度(团结、一致、冲突、贬低)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的关系,以及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在控制其它维度作用的情况下,父亲协同教养中的团结和冲突对青少年抑郁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一致和贬低对抑郁的预测作用不显著,表明团结、冲突对青少年抑郁具有显著的“独特效应”;(2)团结、一致、冲突、贬低性协同教养均对母子依恋具有显著影响,支持家庭系统中的“交叉效应”;团结、冲突对父子依恋具有显著影响,支持家庭系统中的“外溢效应”;(3)中介效应分析的结果表明,团结、一致、冲突对抑郁的直接效应不显著,母子依恋在团结与青少年抑郁、冲突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但父子依恋的中介作用不显著。本研究有助于增进对父亲协同教养的认知,对于指导家庭教育实践、促进青少年心理积极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越“八卦”越沉迷:人际好奇与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倾向的关系
    丁倩, 王兆琪, 张永欣, 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1): 118-125.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1.14
    摘要1583)   HTML245)    PDF(pc) (1119KB)(1002)    收藏
    本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和有限自制力理论,探讨人际好奇与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倾向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错失恐惧的中介作用和特质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湖北省和河南省各一所综合性大学621名使用微信朋友圈或QQ空间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人际好奇与错失恐惧、社交网站成瘾倾向显著正相关,与特质自我控制显著负相关;错失恐惧与特质自我控制显著负相关,与社交网站成瘾倾向显著正相关;特质自我控制与社交网站成瘾倾向显著负相关;(2)错失恐惧在人际好奇与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特质自我控制调节该中介路径的后半段。具体而言,相对于高特质自我控制的大学生,间接效应对于低特质自我控制的大学生更加显著。本研究结果揭示了人际好奇对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倾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的干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残疾儿童心理健康对家长亲职压力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马利, 王滔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1): 126-13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1.15
    摘要898)   HTML134)    PDF(pc) (1100KB)(588)    收藏
    为探讨残疾儿童心理健康与家长亲职压力的关系,揭示亲社会行为在残疾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与家长亲职压力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问题影响程度的调节效应,本研究采用短式亲职压力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分别对199名残疾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残疾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对家长的亲职压力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亲社会行为在残疾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与亲职压力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3)问题影响程度能够调节该中介效应,当问题影响程度越小时,中介效应越显著。可见,亲社会行为能够缓冲残疾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对家长亲职压力的负向影响,并且问题影响程度越小,这种缓冲作用越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贫困损害儿童执行功能的作用机制
    任屹, 黄四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1): 134-14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1.16
    摘要812)   HTML49)    PDF(pc) (1137KB)(366)    收藏
    贫困儿童往往表现出较差的执行功能,贫困的长期危害甚至持续到成人期。为揭示贫困与儿童执行功能弱化之间的作用机制,已有研究分别从行为、生理和脑层面开展了探索。本文沿着行为-生理-脑的内在联系与思路,系统地梳理了有关单一风险、累积风险、剥夺性风险、适应负荷以及前额叶结构和功能等内在机制的最新研究。最后提出未来研究可以关注贫困对儿童执行功能某些成分的塑造、聚焦剥夺性风险因素的作用机制、开展适应负荷生理机制和相关脑区激活的认知神经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以构建行为-生理-脑的整合框架,进一步拓展未来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什么是智力?成年人的朴素智力理论
    王治乔, 胡清芬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1): 144-152.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1.17
    摘要907)   HTML50)    PDF(pc) (983KB)(325)    收藏
    朴素智力理论是没有系统学习科学智力理论的成年人对智力的经验性认识。对成年人朴素智力理论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个体如何建立对客观世界的理解。本文从对智力本质的理解、朴素智力理论的影响因素、对自己或他人智商的估计三个视角介绍了有关成年人朴素智力理论的研究。成人对智力本质的理解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大多包括问题解决、言语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这与科学智力理论有一定的相似;成人的朴素智力理论也受到环境、文化、“聪明人”原型年龄的影响;成人对智商的估计有中等程度的准确性。总的来说,成年人对智力的朴素认识是比较准确的。不同层面的个体经验很可能塑造了智力的朴素理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前摄干扰对汉语听写困难儿童字形工作记忆的影响
    温凯玲, 陈萍, 杨双, 宁宁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2): 153-160.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2.01
    摘要1200)   HTML167)    PDF(pc) (1095KB)(645)    收藏
    字形工作记忆(O-WM)是书写加工过程中汉字部件的临时存储点,其重要功能之一是保证部件表征的区分性特征。关于汉语O-WM的研究主要来自脑损伤个案,目前还没有关于汉语听写困难儿童是否存在O-WM损伤的报道。本研究采用两个实验,分别探讨视觉和语音前摄干扰对听写困难儿童汉字部件再认的影响。结果发现:(1)听写困难儿童的部件判断存在视觉前摄干扰效应,而正常儿童没有表现出视觉前摄干扰效应(实验一);(2)两组儿童均没有出现明显的语音前摄干扰效应(实验二)。该结果表明,汉语听写困难儿童O-WM在保证部件视觉表征的区分性功能上存在缺陷,并支持汉语O-WM中汉字部件的表征是以字形为基础的观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记忆编码策略对心境一致性记忆的调节作用
    马小凤, 文美琪, 史凯, 杜青青, 姚贝, 穆缘, 霍小宁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2): 161-170.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2.02
    摘要1618)   HTML134)    PDF(pc) (1441KB)(580)    收藏
    情绪对记忆的影响会受记忆编码策略的调节。本研究通过2个实验探讨编码策略对心境一致性记忆的调节作用。实验1和实验2均采用2(编码策略:提取练习策略、重复学习策略)×2(词性:消极词、中性词)的实验设计,分别探讨了不同记忆编码策略对普通大学生(实验1)和非临床抑郁大学生(实验2)心境一致性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被成功诱导出抑郁情绪的普通大学生,还是非临床抑郁倾向大学生,使用重复学习策略时回忆出的消极词均显著多于中性词,表现出显著的心境一致性记忆,而使用提取练习策略时回忆出的消极词和中性词没有显著性差异,未表现出心境一致性记忆。实验结果表明,记忆编码策略对心境一致性记忆具有调节作用,提取练习策略能够抑制心境一致性记忆。研究结果指明了心境一致性记忆的边界条件,并对非临床抑郁个体的学习与记忆具有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中学生群体对贫困生的外显与内隐刻板印象
    张凤娟, 吴欢, 吕军伟, 王丹阳, 刘茜茜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2): 171-17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2.03
    摘要1267)   HTML146)    PDF(pc) (932KB)(789)    收藏
    研究聚焦中学生群体探讨其对贫困生的外显与内隐刻板印象。研究1采用人格词汇学方法通过开放式问卷从外表外貌、性格、行为习惯、学习和人际交往5个方面考察中学生对贫困生的外显刻板印象,结果发现:中学生对贫困生的外显印象包含积极、消极和中性三类。研究2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考察中学生对贫困生的内隐刻板印象,中学生完成相容任务(贫困生+消极词)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不相容任务(贫困生+积极词),研究表明:相对于积极印象,中学生群体对贫困生的内隐刻板印象更倾向于消极,即中学生群体对贫困生持有消极内隐刻板印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家庭认知环境与0~3岁婴幼儿发展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张和颐, 洪秀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2): 178-185.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2.04
    摘要1283)   HTML209)    PDF(pc) (924KB)(817)    收藏
    本研究以5914名0~3岁婴幼儿家长为问卷调查对象,考察了家庭认知环境、入托经历、努力控制对0~3岁婴幼儿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婴幼儿努力控制在家庭认知环境与婴幼儿发展中具有中介效应,即家庭认知环境通过作用于努力控制而对婴幼儿发展产生影响;(2)婴幼儿是否入托在“家庭认知环境→努力控制→婴幼儿发展”这一中介路径的前半段中具有调节作用,当婴幼儿有入托经历时,家庭认知环境对婴幼儿努力控制的影响更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学前期儿童执行功能和语言的双向关系: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
    吴国婧, 程雪林, 李叶, 白荣, 邢淑芬, 李玉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2): 186-194.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2.05
    摘要1000)   HTML113)    PDF(pc) (1528KB)(554)    收藏
    采用追踪研究考察258名学前儿童执行功能与语言的双向关系,及二者关系是否受社会经济地位调节。交叉滞后结果表明,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执行功能三个子成分(抑制控制、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存在双向关系;T1时儿童语言对T2时认知灵活性的预测作用受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调节:在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中,T1时间儿童的语言能显著正向预测T2时认知灵活性,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中预测作用不显著;其余双向关系中调节作用均不显著。本研究表明,学前儿童执行功能三个子成分与语言均存在双向关系,且社会经济地位在部分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学龄前留守儿童亲子依恋对执行功能的影响:祖孙依恋的调节作用和中介作用
    王颖, 朱海东, 张馨艺, 肖沿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2): 195-206.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2.06
    摘要1269)   HTML142)    PDF(pc) (1303KB)(698)    收藏
    本研究探究了学龄前留守儿童亲子依恋、祖孙依恋与执行功能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祖孙依恋的调节作用和中介作用。对155名南昌市农村地区的学龄前留守儿童及其父母亲和(外)祖父母进行研究,研究工具包括亲子依恋量表(Waters Attachment Q-sort Items)和执行功能任务组。结果表明:(1)学龄前留守儿童亲子依恋与祖孙依恋、执行功能子成分抑制控制呈显著正相关,祖孙依恋与执行功能子成分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呈显著正相关;(2)祖孙依恋在亲子依恋对学龄前留守儿童执行功能子成分抑制控制的影响之间存在调节效应;(3)祖孙依恋在亲子依恋对学龄前留守儿童执行功能子成分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的影响之间存在中介效应。结论是可通过改善亲子依恋和祖孙依恋的质量来促进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坚毅力的代际传递: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
    李婷, 张又文, 李玥漪, 黄峥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2): 207-215.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2.07
    摘要1354)   HTML208)    PDF(pc) (1217KB)(1029)    收藏
    从代际传递的角度,考察父母坚毅力和子女坚毅力的关系,同时检验教养方式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市三所中学初一、初二年级共302名青少年及其父母的数据进行调查,研究工具采用坚毅力问卷(Grit-Scales)、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结果:(1)父亲和母亲的坚毅力总分及两个维度兴趣一致性、坚持努力均可正向预测青少年坚毅力总分及各维度;(2)父亲教养方式的关爱维度在父亲坚毅力与孩子坚毅力之间起中介作用,母亲教养方式的关爱维度在母亲坚毅力与孩子坚毅力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坚毅力存在代际之间的传递,并且教养方式的关爱维度在代际传递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成长型思维与坚毅的关系: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成就动机的链式中介作用
    赵亚飞, 翟乡平, 张光旭, 梁鑫, 辛素飞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2): 216-222.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2.08
    摘要1524)   HTML179)    PDF(pc) (1163KB)(944)    收藏
    以山东地区两所高校的548名大学生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考察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成就动机在大学生成长型思维与坚毅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成长型思维、未来时间洞察力、成就动机与坚毅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成长型思维既能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成就动机分别间接预测大学生的坚毅品质,又能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成就动机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大学生的坚毅品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成人依恋与心理理论的关系:认知融合与经验性回避的中介作用
    葛国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2): 223-235.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2.09
    摘要1155)   HTML132)    PDF(pc) (1688KB)(693)    收藏
    为探究成人依恋、认知融合、经验性回避与心理理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者采用实验法和问卷法对312名成年人进行了测量。研究结果表明:(1)不安全的成人依恋负向预测心理理论;(2)经验性回避在成人依恋与心理理论之间起中介作用;(3)认知融合在成人依恋与心理理论之间不存在中介作用;(4)成人依恋的两种类型(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呈现出不同的链式中介作用:认知融合与经验性回避在依恋回避与心理理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依恋焦虑与心理理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从心理灵活性的角度考察成人依恋与心理理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并探究接纳承诺训练在提升社会认知能力上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汉语儿童词语结构意识在阅读理解中的预测作用
    张潮, 程亚华, 李利平, 范雨婷, 伍新春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2): 236-24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2.10
    摘要692)   HTML56)    PDF(pc) (816KB)(295)    收藏
    以382名小学一、三、五年级学生为被试,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通过分层回归,探索了词语结构意识在儿童阅读理解中作用的发展性变化。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瑞文推理、汉字识别、口语词汇以及快速命名和语音意识之后,在三年级T2、五年级和五年级T2发现了词语结构意识对同期阅读理解有独特解释作用,而在一年级、一年级T2和三年级均未发现词语结构意识对同期阅读理解的独特贡献;(2)在控制了性别、瑞文推理、自回归效应以及其他相关变量的作用后,三年级和五年级时的词语结构意识分别对一年后的阅读理解具有独特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词语结构意识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还未显现,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词语结构意识对儿童阅读理解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特殊教育师范生感知班级氛围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专业认同的中介作用与未来取向的调节作用
    陈奕荣, 吴忠良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2): 244-25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2.11
    摘要877)   HTML116)    PDF(pc) (1351KB)(507)    收藏
    探讨特殊教育师范生感知班级氛围与学习投入的关系,考察专业认同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未来取向的调节作用。采用学生感知班级氛围量表、学习投入量表、大学生专业认同量表和未来取向问卷对582名特殊教育师范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特殊教育师范生感知班级氛围对学习投入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专业认同在感知班级氛围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3)未来取向显著调节特殊教育师范生感知班级氛围对学习投入的直接路径,也调节中介效应的后半段即特殊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丰富了特殊教育职前教育理论,对提升特殊教育师范生培养质量具有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和环境敏感性的作用
    蒋欣玥, 林悦, 刘勤学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2): 254-262.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2.12
    摘要1588)   HTML239)    PDF(pc) (1118KB)(1149)    收藏
    本研究探讨了父母心理控制与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以湖北省某中学的1320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在父母心理控制和智能手机成瘾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环境敏感性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手机使用频率后,父母心理控制对智能手机成瘾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在父母心理控制和智能手机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3)中介链条的后半段,即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和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受到环境敏感性的调节。具体来说,对于高环境敏感性的人,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对智能手机成瘾的正向预测作用明显增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亲子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会支持和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
    王旭, 刘衍玲, 林杰, 刘传星, 魏灵真, 邱涵宇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2): 263-271.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2.13
    摘要1502)   HTML221)    PDF(pc) (1140KB)(1201)    收藏
    为探究亲子关系、社会支持和心理素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23个省(市)共10190名初一至高三年级的中学生展开调查。结果表明:(1)父子关系、母子关系、社会支持和心理素质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均与心理健康问题呈显著负相关;(2)相比于母子关系,父子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3)亲子关系通过三条中介路径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①是社会支持和心理素质的单独中介作用;②社会支持和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亲子关系和中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内在心理机制,同时能帮助教育工作者预防和干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家庭功能与中学生自杀态度的关系
    程可心, 游雅媛, 叶宝娟, 陈志忠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2): 272-27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2.14
    摘要969)   HTML127)    PDF(pc) (1007KB)(602)    收藏
    为考察抑郁、冲动性在家庭功能与中学生自杀态度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使用家庭功能问卷、抑郁自评量表、Barratt冲动性量表和自杀态度问卷对51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显示:(1)冲动性在家庭功能与中学生自杀态度之间具有中介作用;(2)抑郁在家庭功能与中学生冲动性之间具有中介作用。(3)抑郁在家庭功能与中学生自杀态度间具有中介作用。因此,抑郁和冲动性在家庭功能与中学生自杀态度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人际情绪调节与内隐/外显积极情绪的关系:情绪调节困难的调节效应与表达抑制的中介效应
    孙俊才, 孙亚茹, 张文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2): 279-286.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2.15
    摘要1295)   HTML152)    PDF(pc) (993KB)(708)    收藏
    人际情绪调节是重要的社会性情绪调节方式,为阐明其与积极情绪的关系,采用人际情绪调节量表、内隐与外显积极情绪量表、表达抑制量表和情绪调节困难量表进行了调查。1159名被试的分析结果表明:(1)人际情绪调节显著正向预测内隐与外显积极情绪;(2)且情绪调节困难是人际情绪调节预测内隐积极情绪的调节变量;(3)表达抑制是人际情绪调节预测外显积极情绪的中介变量。这表明运用人际情绪调节可增加积极情绪,但是其作用效果与个体的情绪特质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父母“低头族”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影响:基于体验回避模型的视角
    何灿, 魏华, 谢笑春, 雷玉菊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2): 287-294.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2.16
    摘要1191)   HTML102)    PDF(pc) (1022KB)(708)    收藏
    本研究基于自伤的体验回避模型,考察父母“低头族”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影响,并检验焦虑和体验回避的序列中介作用。以808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低头族量表、抑郁-焦虑-压力简版量表、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和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父母“低头族”与青少年焦虑、体验回避、自伤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焦虑、体验回避与自伤行为呈显著正相关;(2)焦虑和体验回避在父母“低头族”和青少年自伤行为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3)焦虑和体验回避在父母“低头族”和青少年自伤行为之间构成序列中介,即父母“低头族”通过增加青少年的焦虑,从而提高体验回避倾向,进而增加青少年自伤行为。研究从情绪和应对手段角度来考察父母“低头族”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作用机制,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预防和干预具有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恐惧学习的发展认知神经机制研究回顾与展望
    周晓, 赵一燕, 黄砾卉, 雷怡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2): 295-304.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2.17
    摘要894)   HTML75)    PDF(pc) (1009KB)(405)    收藏
    恐惧可以帮助个体快速地评估危险情景,并调动生理和行为反应来应对危险刺激。恐惧发展始于婴儿时期,神经回路表现为杏仁核未参与恐惧反应,但杏仁核功能连接可以预测早期恐惧反应;发展到童年期的恐惧学习特点为安全学习不足和过度泛化,其根源是负责辨别刺激的海马还处于发育中;进入青春期恐惧加工主要特征是由于前额叶发育较晚导致的消退能力弱。恐惧虽有益于人类生存,但恐惧异常会引发焦虑障碍,本文从恐惧的习得、消退和泛化三个阶段,对比了焦虑与健康青少年的恐惧学习差异。最后,文章从增加婴儿时期研究、创新青少年恐惧研究范式和开发安全有效的干预手段三个方面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以期进一步推动恐惧研究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不同情境转换对重复学习条件下类别-例词回忆的影响
    仝宇光, 李亚平, 刘志国, 宋耀武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3): 305-314.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3.01
    摘要911)   HTML113)    PDF(pc) (1417KB)(600)    收藏
    为了考察重复学习条件下内部心境转换和外部情境转换对类别-例词回忆的影响,本研究参考提取练习范式,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1选取96名被试,在初始学习与重复学习阶段之间通过指导语操纵被试维持初始学习时的心境,或转换为合作心境,或转换为竞争心境;实验2选取64名被试,被试在不同外部情境中进行初始学习和重复学习,测试时或处于初始学习的情境,或处于重复学习的情境。回忆测验的结果显示:与未经历重复学习的基线词相比,同类别重学的例词回忆率高于基线词,表现出促进现象;当发生内部心境转换,或发生外部情境转换且在重复学习的情境测试时,同类别中未重学例词的回忆率低于基线词,表现出削弱现象;当发生外部情境转换但在初始学习情境测试时,同类别未重学例词的回忆却高于基线词。可采用联结凸显-曝光-线索扩展性的三维度观点解释这一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道德概念净脏隐喻映射的偏向性
    丁凤琴, 孙逸舒, 赵虎英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3): 315-322.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3.02
    摘要788)   HTML74)    PDF(pc) (926KB)(312)    收藏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探讨道德概念净脏隐喻映射的偏向性。实验一考察洁净和肮脏启动对中性刺激道德判断的影响,实验二考察道德和不道德启动对中性刺激净脏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1)洁净和肮脏启动下被试对中性刺激的道德判断差异不显著;(2)道德词和不道德词启动下被试对中性刺激的净脏判断差异显著,相比不道德词启动,道德词启动下被试更倾向于对中性刺激作洁净判断。研究结果说明,道德概念净脏隐喻映射存在偏向性,从道德概念目标域到净脏始源域的隐喻映射力量更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婚姻质量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父母积极情绪表达和教养行为的链式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
    王斯麒, 赵彬璇, 吴红, 刘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3): 323-330.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3.03
    摘要1550)   HTML199)    PDF(pc) (1255KB)(1273)    收藏
    为探讨父母婚姻质量、情绪表达、教养行为和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采用夫妻适应量表、父母情绪表达量表、教养行为量表和长处量表对贵州省某市2所1~6年级的442名学龄儿童父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2)父母积极情绪表达和接纳陪伴教养行为在婚姻质量和儿童亲社会行为间起中介作用,包括积极情绪表达独立中介作用、接纳陪伴教养行为独立中介作用和积极情绪表达-接纳陪伴教养行为的链式中介作用;(3)链式中介效应存在儿童性别差异。因此,改善婚姻质量、增加积极情绪表达、持亲和教养行为,有利于促进孩子亲社会行为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父母自尊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间的关系:亲子信任与青少年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
    田玮宜, 徐健捷, 吕广林, 王轶楠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3): 331-33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3.04
    摘要1247)   HTML196)    PDF(pc) (990KB)(947)    收藏
    为了探讨父母自尊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间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本研究采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亲子信任关系量表,针对233对高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父母自尊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2)亲子信任在父母自尊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3)青少年自尊在父母自尊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4)亲子信任和青少年自尊在父母自尊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该结果对于揭示影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寻找到提升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青少年早期冲动性的发展轨迹:界定亚群组及其影响因素
    林琳, 邱少劼, 刘羽, 杨洋, 杨亚楠, 贾绪计, 徐战胜, 白学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3): 339-34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3.05
    摘要847)   HTML81)    PDF(pc) (1136KB)(456)    收藏
    以发展的整体互动论和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考察青少年早期冲动性的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采用Barratt冲动性量表、家庭环境量表、青少年感知校园氛围问卷对天津市某中学210名初中生进行了为期1年的3次追踪调查,使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潜类别增长模型、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青少年早期冲动性的发展呈线性增长趋势,并可分为三个亚群组:恒低组(16.67%)、恒高组(41.43%)和居中升高组(41.91%);(2)家庭环境亲密度和教师支持对亚群组有显著预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在青少年早期冲动性的动态变化性、个体差异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学生感知的教师欺凌态度与学生欺凌行为的关系——学生欺凌态度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的调节作用
    李蓓蕾, 高婷, 张莉莉, 周楠, 邓林园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 (3): 348-35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2.03.06
    摘要1094)   HTML166)    PDF(pc) (1370KB)(931)    收藏
    校园欺凌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是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的重要力量。本研究拟在考察学生感知的教师欺凌态度与学生欺凌行为关系的基础上,探究学生欺凌态度的中介效应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校园欺凌量表》、《学生欺凌态度量表》以及《学生感知的教师欺凌态度量表》对来自北京市两所初中的698名初一和初二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1)初中男生总体及不同类型的欺凌行为及其欺凌态度均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所感知的教师欺凌严重性态度则显著高于男生;(2)学生感知的教师欺凌严重性态度显著负向预测学生欺凌行为;(3)学生欺凌态度在学生感知的教师欺凌态度和学生欺凌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4)学生欺凌态度的中介效应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欺凌态度为部分中介作用,而女生欺凌态度为完全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