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2020 Vol.36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语言范畴可否引起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
    钟伟芳, 汝涛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1): 1-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1.01
    摘要1593)   HTML127)    PDF(pc) (1279KB)(486)    收藏
    本研究考查了语言范畴是否会引起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并探讨了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是语言范畴即时分类颜色还是长期与颜色联结的结果。实验中,以测量差别阈限的方法选定的渐变、相邻颜色知觉距离相当的A、B、C、D四种颜色(A、B为绿色,C、D为蓝色)为材料,以色词与颜色重组模式训练被试用4个人造词汇分别命名4种颜色,并让被试在训练前、第一次训练和第八次训练后均完成视觉搜索任务测试。经训练,原范畴内颜色(AB,CD)变成了范畴间颜色,原范畴间颜色(BC)仍为范畴间颜色。结果显示:被试在一次训练后能以新名字区分4种颜色,八次训练后掌握了4种颜色的新名字;在训练前测试中,出现了与蓝绿色相应的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在第八次训练后测试中,出现了与习得的语言范畴相应的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但在第一次训练后测试中并未出现这一效应。这些结果表明,语言范畴能引起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是语言范畴长期与颜色联结,而非即时分类颜色的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数学焦虑影响儿童的数量表征:认知抑制的调节作用
    官冬晓, 艾继如, 黄碧娟, 崔爽, 司继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1): 10-1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1.02
    摘要1881)   HTML100)    PDF(pc) (1282KB)(779)    收藏
    为了考察数学焦虑对儿童数量表征表现的可能影响及认知抑制的潜在调节作用,选取70名小学三年级儿童(高焦虑组36人,低焦虑组34人)为被试,在对抑制条件进行操控的情况下,要求其完成符号、非符号数量表征任务。结果发现,被试在两种数量表征任务中均出现距离效应,与符号数量比较任务相比,高焦虑组在非符号数量比较任务中的正确率显著低于低焦虑组,且高焦虑组表现出了更强的距离效应。鉴于非符号数量比较任务更能反映出个体近似数量系统(ANS)的敏锐性,上述结果意味着高数学焦虑儿童的数量表征更不精确,其在相对复杂问题上较差的表现或许源于基本数量能力缺陷。本研究还发现认知抑制能够调节数学焦虑对个体非符号数量表征的影响,抑制条件下高低焦虑组儿童在正确率指标上的差异大于非抑制条件,抑制条件的设置提高了个体对工作记忆资源的需求,此时焦虑情绪对认知资源的消耗会造成任务所需资源的不足,进而削弱高焦虑个体的认知效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心理旋转训练对5~6岁儿童空间能力和数学能力的影响
    康丹, 文鑫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1): 19-2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1.03
    摘要2132)   HTML46)    PDF(pc) (1524KB)(1015)    收藏
    采用2(时间:前测/后测)×2(分组:实验组/控制组)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考察心理旋转游戏训练对5~6岁儿童空间及数学能力的影响。基于心理旋转的可塑性以及空间能力与数学能力之间的密切关系设计心理旋转干预方案,将36名被试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为期8周共24次的干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空间能力与数学能力之间显著正相关;(2)心理旋转游戏有效地提高了5~6岁儿童的空间能力和数学能力,该训练方案具有良好的即时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母亲依恋风格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母子依恋:母亲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
    侯雨佳, 颜廷睿, 邓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1): 28-3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1.04
    摘要2037)   HTML27)    PDF(pc) (1338KB)(866)    收藏
    早期依恋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简称ASD)儿童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以及未来的社会融合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从北京、青岛、郑州、武汉、无锡和赤峰市等地28所融合幼儿园中筛选出来的210名ASD儿童及其母亲进行施测,考察母亲的依恋风格对ASD儿童母子依恋的影响,以及母亲教养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ASD儿童与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总体状况良好;轻度ASD儿童的母子依恋水平显著高于中度、重度ASD儿童;(2)母亲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ASD儿童母子依恋均呈显著负相关;母亲关爱、鼓励自主与ASD儿童母子依恋均呈显著正相关,母亲控制与ASD儿童母子依恋呈显著负相关;母亲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与母亲关爱均呈显著负相关,与母亲控制均呈显著正相关;(3)母亲关爱在母亲依恋回避与ASD儿童母子依恋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母亲关爱、母亲控制在母亲依恋焦虑与ASD儿童母子依恋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8~12岁儿童同伴信任的发展:特质可信度和面孔可信度的预测作用
    李庆功, 张雯雨, 孙捷元, 马凤玲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1): 38-44.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1.05
    摘要1634)   HTML19)    PDF(pc) (705KB)(646)    收藏
    研究选取297名8~12岁儿童为被试,考察了特质可信度和面孔可信度对儿童同伴信任的预测作用及其预测力的年龄差异。研究采用同伴互评的方式来测量被试对同伴的信任分数。采用同伴提名的方式测量同伴的特质可信度分数。采用第三方评价的方式,获得同伴的面孔可信度分数。结果发现(1)同伴特质可信度和面孔可信度均能正向预测儿童的同伴信任,同伴的特质可信度和面孔可信度越高,儿童对其信任程度也越高。(2)特质和面孔可信度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当同伴的面孔可信度高时,特质可信度对儿童同伴信任的预测作用也更大。(3)特质可信度对同伴信任的预测作用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大,而面孔可信度对同伴信任的预测作用不存在年龄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父母自主支持、心理控制与初中生创意自我效能的关系:学业情绪的中介作用
    刘小先, 龚少英, 周治金, 封晓伟, 于全磊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1): 45-5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1.06
    摘要2185)   HTML66)    PDF(pc) (1458KB)(1314)    收藏
    为了探索父母自主支持、心理控制与初中生创意自我效能的关系,以及学业情绪的中介作用,采用整群抽样法,使用父母自主支持问卷、父母心理控制问卷、学生创意自我效能量表和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对512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初中生低唤醒的学业情绪——放松和厌倦在父母自主支持和创意自我效能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初中生高唤醒的学业情绪——高兴和焦虑在父母自主支持和创意自我效能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2)四种学业情绪(高兴、放松、焦虑和厌倦)在父母心理控制和初中生创意自我效能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说明充分的父母自主支持能增加初中生的积极学业情绪,进而提升其创意自我效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朋友的学业成就会影响我的学业成就吗?——成对友谊关系中成就目标取向的中介作用
    张云运, 黄美薇, 任萍, 张瑞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1): 54-66.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1.07
    摘要1928)   HTML43)    PDF(pc) (1864KB)(1096)    收藏
    尽管朋友是影响青少年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但对于朋友之间双向影响的方式和途径尚缺乏研究。本研究采用同伴提名和自我报告问卷收集了8年级青少年在两个学期末的数据,获得在一个学期中稳定的同性别朋友对216对;使用主客体互倚性模型,探究朋友之间学业成就的影响效应,以及成就目标取向在朋友相互影响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青少年朋友之间在学业成就上的相似性既源于选择效应,也源于影响效应;(2)掌握目标取向不仅在个体自身当前和后续学业成就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而且朋友一方的学业成就还能通过自身或对方的掌握目标取向影响对方或自己后续的学业成就,男生的中介路径多于女生;(3)对于男生而言,表现-接近目标取向在个体当下学业成就和自己后续学业成就的关系中发挥负向中介作用,但对朋友后续的学业成就有积极影响。研究结果支持了成对友谊关系是青少年学业发展的重要情境之一,并突显了成就目标取向在朋友之间学业成就相互影响中的关键作用和性别差异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粗暴养育与青少年学业成绩:有调节的中介分析
    王明忠, 王静, 王保英, 曲西茜, 辛福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1): 67-76.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1.08
    摘要2199)   HTML66)    PDF(pc) (1158KB)(864)    收藏
    以往研究表明消极的养育行为损害青少年学业成绩,但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机制缺乏探究。本研究通过检验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了父母消极归因情境下努力控制在粗暴养育和青少年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作用。880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填写粗暴养育问卷、努力控制分量表、儿童责任归因分量表,并以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成绩均值作为学业成绩的指标。结果显示:(1)控制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后,粗暴养育与学业成绩呈显著负相关;(2)努力控制是粗暴养育与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变量;(3)粗暴养育通过努力控制对学业成绩的间接效应受父母消极归因的调节。因此,矫正父母消极的养育行为和归因模式,改善孩子的自控能力,有利于改善其学业成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童年期虐待对网络成瘾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魏华, 段海岑, 周宗奎, 平凡, 丁倩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1): 77-8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1.09
    摘要2247)   HTML82)    PDF(pc) (968KB)(1091)    收藏
    本研究基于有限自制力理论考察童年期虐待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116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童年期虐待量表、自我控制量表、感恩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童年期虐待和自我控制、感恩呈显著负相关,与网络成瘾成显著正相关;自我控制与感恩呈显著正相关,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感恩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2)自我控制在童年期虐待和网络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3)“童年期虐待→自我控制→网络成瘾”这一中介路径的前半段受到感恩的调节;与高感恩个体相比,童年期虐待对低感恩个体的自我控制的影响更小。感恩不仅不能缓冲童年期虐待对自我控制的负面影响,反而会增强这一过程,提示我们注意积极特质在特定情境下的消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父亲参与教养对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母亲育儿压力的部分中介效应
    高雯, 朱进慧, 方臻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1): 84-9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1.10
    摘要1723)   HTML46)    PDF(pc) (1488KB)(825)    收藏
    本研究旨在考察父亲参与教养对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母亲育儿压力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同伴提名法和问卷法对604名1~6年级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检验结果显示:父亲参与教养(互动性、可及性、责任性)对小学生攻击行为(身体攻击、关系攻击)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在父亲参与教养与小学生关系攻击之间,母亲的育儿愁苦和亲子互动失调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在父亲参与教养与小学生身体攻击之间,只有母亲的育儿愁苦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上述结果表明,父亲参与教养可以通过减少母亲的育儿愁苦来降低儿童的关系攻击和身体攻击,还能通过减少母子互动失调来降低儿童的关系攻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家庭累积风险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资本的补偿效应和调节效应
    熊俊梅, 海曼, 黄飞, 辛亮, 徐颖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1): 94-102.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1.11
    摘要2775)   HTML93)    PDF(pc) (1170KB)(1161)    收藏
    对1473名初、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家庭累积风险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心理资本的补偿效应和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家庭累积风险负向预测生活满意度,正向预测焦虑/抑郁;(2)心理资本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负向预测焦虑/抑郁;(3)心理资本只能调节家庭累积风险与焦虑/抑郁的关系,表现为心理资本缓冲家庭累积风险对青少年焦虑/抑郁的不利影响。因此,改善家庭环境和培养心理资本是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需注意心理资本的培育对焦虑/抑郁和生活满意度作用的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主动性人格对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林颐宣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1): 103-112.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1.12
    摘要1596)   HTML36)    PDF(pc) (1566KB)(602)    收藏
    该研究探讨了主动性人格与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个人-工作匹配的中介效应和工作-家庭冲突对该效应的调节效应。研究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个人-工作匹配量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和工作满意度量表对8所小学420名教师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主动性人格对个人-工作匹配和工作满意度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个人-工作匹配在主动性人格与工作满意度之间起着中介作用;(3)个人-工作匹配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受到工作-家庭冲突的调节,即工作-家庭冲突可以降低个人-工作匹配对工作满意度的正向影响。因此,主动性人格和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神经质人格与MMORPG游戏成瘾的关系: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宫剑, 梁晓燕, 刘晓飞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1): 113-120.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1.13
    摘要1717)   HTML41)    PDF(pc) (1059KB)(498)    收藏
    采用方便抽样法,通过问卷测量了山西省太原市某高校268名大学生,探讨神经质人格与MMORPG游戏成瘾的关系,同时考察叙事传输和化身认同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神经质人格可以显著预测叙事传输和MMORPG游戏成瘾。(2)叙事传输在神经质人格与MMORPG游戏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叙事传输和化身认同在神经质人格与MMORPG游戏成瘾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神经质人群的确存在较高的网络游戏成瘾风险,且叙事传输和化身认同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内化问题:父母情绪表达的中介作用与儿童迷走神经活动的调节作用
    王振宏, 彭源, 赵一萌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1): 121-12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1.14
    摘要1672)   HTML32)    PDF(pc) (1225KB)(744)    收藏
    基于家庭系统理论与个体-环境交互理论,研究考察了父母情绪表达在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内化问题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儿童迷走神经活动的调节作用。研究选取155名6~7岁小学儿童为被试,运用便携式生理多道记录仪采集儿童静息与任务状态下的心电(ECG)与呼吸率,换算出基线RSA与RSA反应作为迷走神经活动的指标,采用母亲报告的《婚姻质量问卷》、《家庭情绪表达问卷》和《儿童行为量表》测评父母婚姻质量、父母情绪表达及儿童内化问题。结果发现:(1)父母婚姻质量负向预测小学儿童内化问题;(2)父母消极、积极情绪表达在父母婚姻质量与小学儿童内化问题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小学儿童迷走神经张力(基线RSA)调节父母消极情绪表达与儿童内化问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婚姻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儿童内化问题,同时会通过父母情绪表达间接地影响儿童内化问题。另外,较高迷走神经张力能够缓冲父母消极情绪表达对儿童内化问题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习得的语言范畴对注意前颜色范畴知觉的影响:一项ERP研究
    钟伟芳, 汝涛涛, 莫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2): 129-13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2.01
    摘要1746)   HTML15)    PDF(pc) (1960KB)(599)    收藏
    该研究探讨了语言范畴对注意前颜色知觉的影响依赖于语言范畴与颜色长期联结还是其即时分类颜色,同时检验了习得的语言范畴是否能因果性地改变早期颜色知觉机能。采用G1、G2、B1、B2(前两者为绿色,后两者为蓝色)4种连续变化的颜色为材料。学习组和分类组被试分别接受6次和1次色词与颜色重组训练,学习4种颜色不同的新名称,并在之后均接受视觉Oddball脑电测试。训练结果显示:学习组稳定地习得了4种颜色的新名称,分类组能以新名称将颜色分为4类。测试结果显示:学习组的颜色知觉中出现了与习得语言范畴对应的偏侧化注意前颜色范畴知觉,分类组的颜色知觉中未出现与颜色分类对应的偏侧化注意前颜色范畴知觉。研究结果表明:语言范畴对注意前颜色知觉的影响依赖于语言范畴与颜色长期联结而非其即时分类颜色;习得的语言范畴能引起偏侧化注意前颜色范畴知觉,提示习得的语言范畴能因果性地改变早期颜色知觉机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前瞻记忆意向后效应的加工机制:来自眼动的证据
    辛聪, 张曼曼, 郭盈秀, 郭云飞, 陈幼贞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2): 138-145.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2.02
    摘要1849)   HTML28)    PDF(pc) (999KB)(455)    收藏
    基于重复前瞻记忆目标范式和视觉搜索范式,采用多种类型刺激呈现的眼动测量方式考察前瞻记忆意向后效应的加工机制。研究采用2(条件)×5(刺激类型)的混合实验设计,显著条件下前瞻记忆目标为红色,非显著条件下前瞻记忆目标和其他字母的颜色均为白色,背景为黑色。结果显示,显著和非显著条件下前瞻记忆完成阶段中对原前瞻记忆目标的反应时慢于控制条件,而且前瞻记忆目标在进行中任务目标之后的反应时慢于进行中任务目标之前的刺激类型。另外,非显著条件下,前瞻记忆目标在进行中任务目标之前和之后的眼动数据没有差异;显著条件下的注视点数量多于控制条件,前瞻记忆目标在进行中任务目标之后的注视点数量多于进行中任务目标之前的刺激类型。结果说明,前瞻记忆任务完成以后,在随后的阶段中遇到原前瞻记忆目标时被试会投入认知资源对其进行抑制,支持抑制加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青少年早期同伴侵害的亚类别及其稳定性:个体定向的分析
    杨晓霞, 陈亮, 曹衍淼, 毕馨文, 陈光辉, 张文新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2): 146-156.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2.03
    摘要1637)   HTML57)    PDF(pc) (1361KB)(839)    收藏
    以山东省济南市12所初中的2015名初一学生为被试,对其持续追踪至初二年级,采用自我报告法测查青少年的同伴侵害、受欺负和社交退缩,采用同伴提名法测查青少年的攻击行为。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和潜在转变分析,探讨青少年早期同伴侵害的亚类别以及各亚类别中青少年受侵害身份的稳定性与发展变化。结果发现:(1)同伴侵害亚类别可以分为:未受侵害组、低受侵害组、中等受侵害组和高受侵害组四类,各亚类别间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受侵害程度上;(2)中等受侵害组和高受侵害组表现出高水平的攻击行为和社交退缩,且高受侵害组的社交退缩行为更多;(3)青少年早期个体的受侵害身份具有中到高水平的稳定性,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高受侵害组青少年倾向于向中等受侵害组转变,中等受侵害组青少年倾向于向低受侵害组转变。攻击行为是受侵害身份转变的重要预测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初中生学生投入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同伴欺负的关系:一项三年追踪研究
    郑巧, 耿丽娜, 骆方, 李凌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2): 157-16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2.04
    摘要2068)   HTML40)    PDF(pc) (1360KB)(1004)    收藏
    采用问卷法和追踪研究设计,对北京市294名初一学生进行了连续三年的追踪测查,来考察初中生学生投入的发展特点,以及同伴欺负与学生投入发展变化的关系。运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从初一(T1)到初三(T3),学生的行为投入呈下降趋势(主要集中在参与学校活动的投入度上),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呈上升趋势;(2)在控制性别和父母学历后,初中生受言语欺负会负向预测T1时的行为和情感投入;受关系欺负会负向预测T1时的行为、情感及认知投入;受身体欺负会负向预测行为投入的下降速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高中生亲子依恋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同伴依恋和时间洞察力的中介作用
    马茜芝, 张志杰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2): 168-174.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2.05
    摘要2332)   HTML73)    PDF(pc) (1016KB)(1175)    收藏
    以283名高中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了亲子依恋对高中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以及同伴依恋和时间洞察力在亲子依恋与生命意义感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亲子依恋、同伴依恋、时间洞察力与生命意义感两两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同伴依恋与时间洞察力在亲子依恋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即亲子依恋既可以直接影响高中生生命意义感,也可以通过时间洞察力和同伴依恋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高中生生命意义感。本研究揭示了亲子依恋与高中生生命意义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拓展了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为高中生生命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大学生网络交往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自尊与公我意识的作用
    丁子恩, 刘勤学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2): 175-18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2.06
    摘要2354)   HTML49)    PDF(pc) (1333KB)(1005)    收藏
    以湖北湖南三所高校大一至大四416名全日制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量表》、《自尊量表》、《公我意识量表》和《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对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自尊、公我意识以及网络利他行为的情况进行调查,探讨自尊是否在网络交往和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以及这个过程是否受到公我意识的调节。结果显示:(1)网络交往对网络利他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自尊在网络交往和网络利他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尊的中介效应受到公我意识的调节,即在高公我意识水平下,自尊能正向影响个体的网络利他行为;在低公我意识水平下,自尊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形成机制,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干预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大学积极心理学课程的双元互动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研究
    李晓溪, 杨丽珠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2): 184-192.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2.07
    摘要1580)   HTML40)    PDF(pc) (1587KB)(641)    收藏
    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对232名大学生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考查双元互动教学模式下大学积极心理学教学对其学生积极心理学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改善效果。结果发现:(1)双元互动教学模式能显著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学知识;(2)双元互动教学模式下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积极的价值观念显著提高,生活满意度得到保持;(3)在双元互动教学模式下大学生个人价值观以生活满意度为部分中介促进总体幸福感形成,以促成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双元互动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大学积极心理学学科教育和情感培养的双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语素意识与听写的双向预测关系:来自追踪研究的证据
    张潮, 丁嫄, 李利平, 陈庆平, 伍新春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2): 193-19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2.08
    摘要1318)   HTML19)    PDF(pc) (846KB)(485)    收藏
    听写是个体书面语言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语素意识作为阅读认知技能,与听写关系密切。为探究语素意识和听写的双向预测关系,对小学一、五年级共294名儿童的语素意识(同音语素意识、同形语素意识)和听写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在控制了智力、年龄、语音意识和自回归效应后,结果发现:(1)一年级儿童的同音语素意识和同形语素意识对听写具有跨时间点的正向预测作用(解释率分别为7%、8%),而五年级儿童的语素意识对听写的跨时间点预测作用不显著;(2)五年级儿童的听写对同音语素意识和同形语素意识具有跨时间点的正向预测作用(解释率分别为5%、6%),而一年级儿童的听写对语素意识跨时间点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汉语儿童的语素意识和听写是单向的预测关系,二者关系随年级的变化而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过激行为:自我损耗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
    丁倩, 张永欣, 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2): 200-20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2.09
    摘要2256)   HTML58)    PDF(pc) (1248KB)(1081)    收藏
    基于自我损耗理论和性别角色观念,以894名具有网络使用经验的大学生为被试,探讨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过激行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相对剥夺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过激行为;(2)相对剥夺感通过自我损耗的中介作用预测网络过激行为;(3)性别调节该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和直接路径。具体来说,相对于女生,男生的相对剥夺感对自我损耗和网络过激行为的预测作用均更大。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大学生网络过激行为的形成机制及个体差异,对大学生网络过激行为的干预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社会排斥对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和道德同一性的调节作用
    王辰, 陈刚, 刘跃宁, 牛更枫, 殷华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2): 208-215.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2.10
    摘要1659)   HTML52)    PDF(pc) (1039KB)(919)    收藏
    本研究拟探讨社会排斥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和道德同一性的调节作用。对769名大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1)社会排斥与网络偏差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控制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控制和道德同一性均与网络偏差行为呈显著负相关;(2)社会排斥对网络偏差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自我控制在这一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3)社会排斥对网络偏差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以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均受到道德同一性的调节,且这两种效应在道德同一性水平较低的群体中都更为显著。本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明晰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发生机制,而且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预防和干预还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网络欺负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汪倩倩, 范翠英, 褚晓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2): 216-22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2.11
    摘要2491)   HTML80)    PDF(pc) (1354KB)(1266)    收藏
    为探讨青少年网络受欺负对网络欺负影响的心理机制,本研究基于一般压力理论与情绪调节模型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并采用网络欺负量表、社交焦虑量表以及情绪调节量表对武汉市某中学724名初中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网络受欺负与社交焦虑、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社交焦虑与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认知重评与社交焦虑显著负相关,表达抑制与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2)网络受欺负不仅直接预测网络欺负,还通过社交焦虑间接预测网络欺负;(3)网络受欺负对网络欺负的中介作用受到情绪调节策略的调节,对低认知重评的个体或高表达抑制的个体而言,中介作用更强。研究结果不仅解释了网络欺负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影响更大,也为减少网络欺负的发生提供了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依恋与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的并行中介作用
    王江洋, 李昂扬, 聂家昕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2): 228-23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2.12
    摘要1820)   HTML58)    PDF(pc) (1799KB)(894)    收藏
    采用问卷测量法对某省立孤儿学校520名在校孤儿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师生依恋、同伴依恋与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并行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师生依恋、同伴依恋均可以正向预测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但师生依恋预测作用更大,因而更重要;(2)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是依恋预测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并行中介变量,自我污名负向中介作用大于心理韧性正向中介作用;(3)师生依恋对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完全以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为中介,同伴依恋对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部分以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为中介。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福利性集中供养制孤儿学校开展孤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父母情感温暖和公正世界信念的链式中介作用
    刘广增, 张大均, 朱政光, 李佳佳, 陈旭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2): 240-24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2.13
    摘要2494)   HTML85)    PDF(pc) (1110KB)(1402)    收藏
    为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生物生态学理论,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评估、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公正世界信念量表和长处与困难问卷对全国三大片区13所中学的1337名青少年(7~12年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情感温暖、公正世界信念和问题行为之间两两显著相关,且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显著负向预测问题行为;(2)父母情感温暖和公正世界信念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问题行为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具体为三条中介路径:一是父母情感温暖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公正世界信念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父母情感温暖和公正世界信念的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丰富了问题行为领域的研究成果,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问题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亲子支持与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关系:安全感和情绪表达的作用
    周玮, 洪紫静, 胡蓉蓉, 朱婷婷, 刘燊, 张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2): 249-256.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2.14
    摘要2028)   HTML48)    PDF(pc) (1251KB)(812)    收藏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362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考察亲子支持与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关系,同时探讨安全感的中介作用以及情绪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亲子支持显著负向预测老年人抑郁情绪;(2)安全感在亲子支持与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情绪表达调节亲子支持与老年人安全感的关系,相较于高情绪表达能力老年人,低情绪表达能力老年人的安全感更易受亲子支持的影响。本研究的发现表明,增强老年人的安全感以及情绪表达能力有助于减缓老年期抑郁情绪和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表面相似性对数量关系和相对大小关系理解的影响
    韩瑽瑽, 陈英和, 于晓, 邓之君, 刘静, 侯江文, 林燕燕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3): 257-264.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3.01
    摘要1371)   HTML11)    PDF(pc) (1183KB)(357)    收藏
    研究采用数量关系匹配任务和相对大小关系匹配任务,通过高表面相似性、低表面相似性和交叉映射三种实验条件,探讨表面相似性对儿童和成人数量与相对大小关系理解的影响。研究一对37名4岁儿童进行三次每次间隔半年的追踪测查,结果表明4~5岁间儿童理解数量关系和相对大小关系的水平有显著提高;4岁儿童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受到表面相似性的影响,4~5岁儿童对相对大小关系的理解受到表面相似性的影响。研究二探究44名成人数量和相对大小关系理解的特点,结果发现,成人完成两种关系匹配任务时也受到表面相似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暴力动画片对5~6岁幼儿攻击性认知的启动效应
    张骞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3): 265-274.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3.00
    摘要2529)   HTML53)    PDF(pc) (1054KB)(1338)    收藏
    基于一般攻击模型理论,本研究考察了暴力动画对幼儿攻击性认知的启动效应。随机抽取400名5~6岁的幼儿(50%女)参与实验统计,200名幼儿观看暴力动画片,200名幼儿观看非暴力动画片,采用修正后的语义分类任务测量被试的攻击性认知水平并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1)相比于非暴力动画片组,观看暴力动画片组的幼儿存在更高的攻击性认知。(2)对于男生而言,观看暴力动画片的幼儿比观看非暴力动画片的幼儿存在更高的攻击性认知,而女生则不存在暴力组和中性动画片的组别差异。(3)对于高攻击性特质而言,观看暴力动画片的幼儿比观看非暴力动画片的幼儿存在更高的攻击性认知,而中等攻击性特质和低攻击性特质不存在显著组别差异。(4)5岁和6岁幼儿在观看暴力动画片后的攻击性认知水平不存在显著组别差异。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和特质攻击是暴力动画情境下调节5~6岁大班幼儿攻击性认知水平的重要个体变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听障儿童认知抑制控制的脑电特点
    陈琼, 赵俊峰, 谷璜, 邢小莉, 李晓铭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3): 275-282.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3.03
    摘要1260)   HTML20)    PDF(pc) (1883KB)(439)    收藏
    通过认知抑制控制的Stroop范式运用事件相关电位考察听障儿童和对照组儿童在认知抑制控制方面的行为特点以及脑内时程特点。行为结果显示:(1)两类被试在一致条件下认知抑制控制的正确率显著高于不一致条件,反应时显著快于不一致条件,表现出冲突效应;(2)组间结果显示,听障儿童的认知抑制控制正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反应时上差异不显著。脑电结果显示:(1)不一致条件在N450上的负激活显著高于一致条件,听障儿童比对照组儿童诱发了更负的N450波幅;(2)不一致条件在SP上的正激活显著高于一致条件,两类被试在SP上差异不显著。结果提示听障儿童在认知抑制控制过程中的冲突监测功能存在障碍,这是由于冲突监测过程中注意分配能力受损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眼睛线索下公我意识启动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孙聪慧, 赵春黎, 王圣龙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3): 283-28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3.04
    摘要1491)   HTML18)    PDF(pc) (1086KB)(393)    收藏
    给个体呈现一副正视前方的眼睛线索,会使个体的行为发生明显的变化,即出现眼睛效应。以往研究发现,特质公我意识较高的个体在眼睛线索下会表现出更多利他行为。本研究采用句子重组任务启动被试的状态公我意识,通过独裁者博弈任务,考察眼睛线索与公我意识交互作用对利他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启动公我意识和呈现眼睛线索均可以显著提高被试的利他行为;更重要的是,眼睛线索下启动公我意识可以促进利他行为。该结果表明,眼睛线索与公我意识交互作用影响个体的利他行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决策信心校准水平对元认知监控作用的影响
    雷威, 刘可智, 梁雪梅, 陈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3): 289-295.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3.05
    摘要1027)   HTML12)    PDF(pc) (1262KB)(227)    收藏
    决策信心是个体对自身决策正确性的主观评价,是对决策过程的元认知体验。决策信心校准指决策信心水平与实际的决策正确率之间的匹配程度,其指标有信心水平和决策正确率的相关系数及Type II信号检测论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roc)等。已有研究发现进行决策信心评估能够增强对当前或后续决策的元认知监控作用,但目前尚不清楚这种效应是否依赖于个体的决策信心校准水平。本研究通过设置知觉决策后是否进行决策信心评估(有信心评估与无信心评估)两种条件,考察个体决策信心的校准水平(Aroc)对元认知监控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无信心评估条件相比,有信心评估的决策反应时显著增长,决策正确率显著提高(p<0.005);2)Aroc与有、无信心评估条件下决策正确率的增加值显著正相关(r=0.25,p=0.034),且高Aroc组的决策正确率增加值显著高于低Aroc组(p<0.05)。结果表明,在知觉决策过程中加入决策信心评估具有增强元认知监控作用的效应,体现为决策时间的增长和决策正确率的提高。并且,这种效应的大小依赖于个体的决策信心校准水平,校准水平越高元认知监控作用越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内隐品质/外貌自我概念对内隐自尊的预测—性别的调节作用
    赵旭, 彭茂滢, 杨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3): 296-30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3.06
    摘要1724)   HTML59)    PDF(pc) (1094KB)(648)    收藏
    已有研究发现品质/外貌自我评价与外显自尊密切相关且受性别的调节,而内隐品质/外貌自我概念是否与内隐自尊相关以及其中的性别差异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多因素特质内隐联想测验(MFT-IAT)及内隐联想测验(IAT)测量被试的内隐品质/外貌自我概念以及内隐自尊,结果发现在内隐自我概念里,男性将品质与自我联系更紧密而女性将外貌与自我联结更紧密;内隐品质/外貌自我概念对内隐自尊的预测作用受性别的调节,在男性中内隐积极品质与自我联结越紧密其内隐自尊水平越高,而女性中内隐积极外貌与自我联结越紧密其内隐自尊水平越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主动性人格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叶宝娟, 孙原, 高良, 夏扉, 杨强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3): 304-310.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3.07
    摘要1649)   HTML47)    PDF(pc) (1019KB)(1109)    收藏
    为考察主动性人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就业压力和职业成熟度之间的关系,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职业成熟度量表等对71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与职业成熟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主动性人格既能直接预测职业成熟度,也通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间接预测职业成熟度;(2)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受到就业压力的调节,就业压力调节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识字量和词汇知识在儿童阅读发展中的相对重要性
    闫梦格, 李虹, 李宜逊, 周雪莲, 回懿, 程亚华, 伍新春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3): 311-31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3.08
    摘要1744)   HTML48)    PDF(pc) (1010KB)(546)    收藏
    本研究基于简单阅读观理论,以两个样本共计666名大班至四年级的汉语儿童为研究对象,探索了识字量和词汇知识在儿童阅读能力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对重要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在阅读学习早期,识字量对阅读理解的重要性高于词汇知识。随着年级的升高,识字量的重要性降低,而词汇知识的重要性增加。这一发现证实简单阅读观理论也适用于解释汉语阅读能力的发展,并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学生学业和行为特征如何影响教师支持?来自个体和圈子层面的证据
    张云运, 刘思辰, 任萍, 牛丽丽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3): 318-32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3.09
    摘要1214)   HTML23)    PDF(pc) (1045KB)(637)    收藏
    教师支持是师生关系的重要指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学生的学业和行为特征会影响教师支持,但是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学生个体特征的影响,极少考察学生所在小群体的作用。本研究以个体和其所在圈子的学业成就、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为特征,考察其对教师支持的影响,结果发现:(1)个体的学业成就积极预测后续教师支持的增加;(2)在高学业成就圈子中,个体学业成就的提高能够预测教师支持的增加,而在低学业成就圈子则不能;(3)与男生相比,在低亲社会圈子中的女生获得的教师支持更少,而在高亲社会圈子中的女生则能够获得比男生更高的教师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关系的三水平元分析
    雷丽丽, 冉光明, 张琪, 米倩文, 陈旭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3): 329-340.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3.10
    摘要2074)   HTML49)    PDF(pc) (1283KB)(1294)    收藏
    以0~7岁学前儿童为样本,采用元分析方法考察父母教养方式(积极和消极)与幼儿焦虑之间的关系。通过文献检索,共获得26项研究,含136个独立效应量,被试总数达13565名。由于部分研究中存在多个效应量,当前研究针对两种教养方式分别构建了三级元分析模型。主效应检验发现,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而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呈显著正相关。调节效应检验发现,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之间的相关受到父亲受教育水平和幼儿生活质量的调节,但不受幼儿性别、母亲受教育水平和焦虑测量工具类型的影响。此外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之间的相关受到焦虑测量工具类型的调节,但这一相关不受幼儿性别、生活质量和父母受教育水平的调节。上述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之间的关系密切,也指出了将来的研究过程中要关注父亲受教育水平、幼儿生活质量和焦虑测量工具类型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朋友圈点赞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衡书鹏, 赵换方, 牛更枫, 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3): 341-34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3.11
    摘要2402)   HTML97)    PDF(pc) (1083KB)(1449)    收藏
    研究旨在考察社交网站(微信朋友圈)中的积极反馈(点赞)与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孤独感的中介效应和生命意义体验的调节效应。采用朋友圈点赞频率问卷、生命意义体验量表、孤独感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461名微信使用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个体在朋友圈中获得点赞的频率可正向预测其主观幸福感。(2)生命意义体验对点赞频率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3)这种调节效应以孤独感为中介变量。研究揭示了社交网站中的积极反馈与个体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内在机制及其个体差异,对避免社交网站中社会反馈的消极影响具有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父母忽视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自尊和希望的中介作用
    余思, 刘勤学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 (3): 350-35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3.12
    摘要1824)   HTML58)    PDF(pc) (1004KB)(1422)    收藏
    为考察父母忽视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父母忽视量表、自尊量表、希望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全国七个省份八所中学共845名初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忽视、自尊、希望和自杀意念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且父母忽视对自杀意念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自尊和希望在父母忽视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父母忽视通过三条路径影响自杀意念:一是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希望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自尊-希望的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父母忽视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对预防以及减少青少年自杀行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