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 Vol.26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发展心理学的现实转向
    林崇德, 辛自强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1): 1-8.  
    摘要2093)      PDF(pc) (148KB)(1296)    收藏
    基于对发展心理学国际学科背景以及中国社会现实和研究状况的分析,我们提出当前发展心理学研究应该做出更加现实的转向:中国的发展心理学必须面向中国的社会现实需求,面向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加强应用研究和研究成果的应用.这种应用研究应该遵循特定的原则,研究成果可在素质教育、心理健康、和谐社会建设等领域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8)
    2. 阈下负性情绪引起儿童和成人相反的判断偏向
    蒋重清, 杨丽珠, 刘颖, Tarik Bel-Bahar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1): 9-13,23.  
    摘要2051)      PDF(pc) (721KB)(1065)    收藏
    为了求证阈下情绪引起的认知偏向是否随增龄而变化及表现如何,选取5,6,7岁儿童、青年人、老年人共183名被试完成阈下情绪启动实验,结果发现:儿童和成年人在阈下呈现哭表情图片条件下,表现出相反的启动效应.成年人表现出情绪一致性效应,而儿童表现出情绪反转效应.笑表情图片在各年龄段被试中均未引起显著的判断偏向.该结果说明儿童处理阈下情绪的隐性心理机制是维持快乐,成人则是预警危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9)
    3. 继时呈现条件下类别归纳过程的ERPs研究
    吕勇, 宋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1): 14-23.  
    摘要1959)      PDF(pc) (1173KB)(967)    收藏
    采用ERP技术对继时呈现条件下类别归纳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使用几何图形为材料,18名被试在单维属性不告知、单维属性告知、双维属性不告知三种条件下完成类别归纳任务.通过对相关ERP成分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继时呈现归纳材料的情况下,对刺激的加工是在已有背景基础上对后来呈现的刺激进行选择性加工,从而形成类别;(2)成年人与儿童在类别归纳中认知加工方式可能存在不同,当类别归纳的复杂程度增加时,即在需要归纳的属性从一个变为两个的时候,成年人仍然倾向于通过归纳出类别判断规则用于分类任务,而非通过相似性进行判断;(3)继时呈现材料条件下类别归纳任务中出现的P400可能是标志类别归纳过程完成的ERP成分,而且与对刺激属性加工具体过程无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
    4. 任务难度和反馈学习对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影响
    王树芳, 莫雷, 金花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1): 24-30.  
    摘要2646)      PDF(pc) (897KB)(1133)    收藏
    该研究采用情景类比任务,通过两个实验对180名小学生进行纸笔测验,探讨了任务难度对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进行反馈学习以降低任务难度时,7~8岁儿童能完成更高年龄段儿童才能完成的任务;但增加任务难度,11岁以上儿童也表现出类比推理能力的弱化.结果提示,儿童是否能在类比推理任务中表现出相应的能力可能取决于任务难度,反馈学习可促进一定年龄段内儿童的类比推理能力发展.本结果为有机融合皮亚杰和Goswami等人的观点提供了有效的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6)
    5. 动机对高一学生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
    胡卫平, 周蓓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1): 31-36.  
    摘要2206)      PDF(pc) (668KB)(1197)    收藏
    选取了360名高一学生,采用直接和间接激发内外动机的方式,通过两个研究考察了内外动机和不同水平的外部动机对中学生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直接激发条件下,内部动机能够促进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尤其表现在流畅性以及独创性维度上;(2)直接激发条件下,外部动机能够抑制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尤其表现在独创性维度上;(3)评价情境不同引起的不同的动机水平对于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是不同的,期待正性评价不影响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但避免负性评价对创造性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50)
    6. 组织竞争与教师组织认同的关系机制
    李永鑫, 李晓玉, 张娜, 申继亮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1): 37-41,66.  
    摘要2054)      PDF(pc) (629KB)(1038)    收藏
    采用组织认同问卷、组织认同图解量表、组织竞争问卷、组织同一性知觉问卷和组织声望知觉问卷对700名教师进行施测,考察组织竞争影响教师组织认同的关系机制.结果表明:外部竞争、内部竞争、组织同一性知觉、组织声望知觉均与教师组织认同呈显著正相关;外部竞争通过两条路径影响教师的组织认同水平,一是外部竞争—组织同一性知觉—组织认同,二是外部竞争—组织同一性知觉—组织声望知觉—组织认同;内部竞争通过组织声望知觉影响教师的组织认同水平,即内部竞争—组织声望知觉—组织认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5)
    7. 小学儿童英语课堂学习焦虑发展及其与教师教育行为的关系
    李燕芳, 王莹, 郑渝萍, 董奇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1): 42-47.  
    摘要2440)      PDF(pc) (754KB)(1585)    收藏
    运用《外语课堂学习焦虑量表》和《教师教育行为问卷》对399名3~6年级小学儿童英语课堂学习焦虑及他们知觉到的英语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1)小学儿童英语课堂学习焦虑随年级升高而逐渐增长,五、六年级儿童在交际畏惧、考试焦虑、否定评价恐惧方面的得分都显著高于三、四年级儿童;(2)交际畏惧和考试焦虑是我国小学阶段儿童的主要焦虑类型;(3)在英语课堂学习焦虑的三个维度上,男女生差异均不显著;(4)教师的消极反应与评价、鼓励与帮助是预测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焦虑的重要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学校、教师和家长应重点关注高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焦虑情况,加强情感疏导,并且教师要多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有助于降低学生的课堂焦虑情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2)
    8. 大学生智力与认知风格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
    韩秀, 裴燕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1): 48-53.  
    摘要2397)      PDF(pc) (771KB)(1112)    收藏
    以41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智力因素和认知风格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采用联合型瑞文推理测验和镶嵌图形测验分别测试智力水平和认知风格类型.用序列反应时任务测试内隐学习绩效,并以生成任务验证序列学习的内隐性.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智力水平大学生的内隐学习绩效无显著差异;场依存型个体的内隐学习绩效显著高于场独立型个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5)
    9. 小学教师的创造力培养观与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关系:教学监控能力的中介作用
    张景焕, 刘翠翠, 金盛华, 吴琳娜, 林崇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1): 54-58.  
    摘要2473)      PDF(pc) (561KB)(1297)    收藏
    用创造力培养观、教学监控能力和创造性教学行为问卷对430名小学教师进行调查,考察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着重对教学监控能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创造力培养观、教学监控能力及其各个维度对创造性教学行为都有正向预测作用;(2)教学监控能力的计划准备性、控制调节性、评价反馈性、课后反省性及作为一个整体在创造力培养观与创造性教学行为之间均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这一发现提示教师培训工作应重视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实际增长,这样才能使教师已经接受的创造教育理念落实到创造性教学行为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7)
    10.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歧视知觉在歧视经历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作用分析
    蔺秀云, 张锦涛, 方晓义, 赵俊峰, 兰菁, 李晓铭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1): 59-66.  
    摘要2265)      PDF(pc) (278KB)(1273)    收藏
    本研究旨在考察中国农村地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包括双孤儿童、单孤儿童和非孤儿童)在经历了父母感染艾滋病、父母因为艾滋病丧亡后的歧视经历和歧视知觉状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了1221名被试,测查了他们的歧视经历、歧视知觉、心理健康(抑郁、孤独、自尊).经过数据分析发现:(1)歧视经历和歧视知觉存在显著的年龄段和儿童类别的差异,12岁及以下的儿童得分显著高于13岁及以上的,双孤儿童得分显著高于单孤儿童和非孤儿童;抑郁、孤独和自尊存在显著的儿童类别差异,双孤儿童、单孤儿童差于非孤儿童;且孤独和自尊还存在显著的年龄段差异,12岁以下的儿童差于13岁以上的;(2)不同歧视经历和歧视知觉的儿童在抑郁、孤独和自尊上存在显著差异,均是歧视经历、歧视知觉多的儿童抑郁和孤独严重、自尊低;(3)歧视经历对抑郁、孤独和自尊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歧视知觉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6)
    11. 初中生感戴状况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孙配贞, 郑雪, 余祖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1): 67-72.  
    摘要2314)      PDF(pc) (837KB)(1360)    收藏
    为了探讨初中生感戴状况对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采用赵国祥编制的初中生感戴问卷、姜乾金的特质应对方式问卷、陶芳标的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对广州市7所初中进行问卷调查,得到839份有效问卷.结果表明:(1)初中生感戴不存在年级差异,但是性别差异显著,女生感戴总分和人物取向感戴得分要显著高于男生.(2)感戴对学校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应对方式在感戴对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92)
    12. 工读学校学生同伴依恋、自我概念与孤独感的特点及其关系
    陈福侠, 张福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1): 73-80.  
    摘要2855)      PDF(pc) (741KB)(1704)    收藏
    使用青少年依恋问卷、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中学生孤独感问卷,对上海市207名工读学校学生和116名普通学校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工读学校学生同伴依恋、自我概念与孤独感的特点及关系,结果发现:(1)和普通学生相比,工读学校学生对同伴更缺乏信任、情感更疏离,具有较低的自我概念,体验到的孤独情绪也较强烈;(2)工读学校二年级学生的自我概念比其他年级学生要消极、女生比男生持有更为消极的自我概念,尤其是二年级的女生更为突出,而且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体会到孤独感;(3)同伴依恋各维度在对孤独感的预测程度和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4)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自我概念的不同维度在同伴依恋与孤独感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模型是不同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64)
    13. 大学生网络和当面咨询态度的比较研究
    崔丽霞, 雷雳, 刘亚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1): 81-86.  
    摘要1891)      PDF(pc) (682KB)(1122)    收藏
    该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大学生对网络和当面咨询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不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603名大学生进行网络和当面咨询态度调查.结果表明从目前看当面咨询态度比网络咨询态度积极,但是网络咨询态度的两个维度均在中性评价之上,且接受心理帮助污名、交流恐惧度和自我隐蔽等三个求助态度的负面影响因素,对当面咨询态度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网络咨询态度没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网络咨询可以减弱学生求助态度负面因素的影响,弥补当面咨询的不足,增进学生的求助行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5)
    14. 儿童心理一致感量表中文版的心理测量学特征分析
    刘俊升, 周颖, 桑标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1): 87-93.  
    摘要2878)      PDF(pc) (867KB)(1256)    收藏
    以1306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儿童心理一致感量表(CSOC)中文版的心理测量学特征进行分析,并考察小学阶段儿童心理一致感发展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CSOC中文版量表具有较好的项目鉴别力、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CSOC中文版量表由一致感和不一致感两个因素构成,心理一致感总分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小学儿童心理一致感发展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儿童心理一致感量表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中国儿童心理一致感水平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0)
    15.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
    蒋奖, 鲁峥嵘, 蒋苾菁, 许燕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1): 94-99.  
    摘要9816)      PDF(pc) (742KB)(6872)    收藏
    以712名大学生为被试,对"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进行了中文版修订,其中101人在10周后进行重测,并用中文完整版EMBU、自尊问卷、性别角色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等收集效标证据.结果表明,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具有良好的信度(内部一致性、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和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指标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85)
    16. 探测认知发展的非连续性:思路与方法
    张丽, 辛自强, 李红, 林崇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1): 100-106.  
    摘要2340)      PDF(pc) (965KB)(1096)    收藏
    认知发展是连续性的还是非连续性的是发展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理论问题.目前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发展既有连续性的也有非连续性的,因而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情况下是非连续性的,什么情况下是连续性的.该问题的回答与非连续性的检测标准有很大关系.本研究详细介绍了考察发展非连续性的三种思路和方法:量表图分析和多重任务法;Rasch模型分析和Saltus模型分析;突变理论的应用.最后,强调了影响发展非连续性问题探讨的一些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17. 视觉观点采择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赵婧, 王璐, 苏彦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1): 107-111.  
    摘要2604)      PDF(pc) (153KB)(1392)    收藏
    通过总结视觉观点采择的概念和研究范式,概括发展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中视觉观点采择演化发生和个体发展的已有研究,分析视觉观点采择与心理理论的关系及语言和文化等影响因素,指出将来的研究需要归纳测验不同水平视觉观点采择的一系列研究范式,系统考察不同物种间视觉观点采择的演化发生过程,还可将不同水平的实验范式与脑成像研究相结合来考察视觉观点采择的脑神经机制,并关注影响视觉观点采择发展的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3)
    18. 言语次级干扰任务对客体与空间信息保持的影响
    罗良, 林崇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2): 113-120.  
    摘要2036)      PDF(pc) (1422KB)(987)    收藏
    通过3个行为实验,以44名大学生或研究生为被试,考察了言语次级干扰任务是否对不同言语命名难度的客体与空间工作记忆信息的保持产生选择性干扰。研究发现:无论记忆对象是言语命名困难的客体信息,还是言语命名容易的客体信息,无论探测刺激是图形形式,还是词语形式,言语次级干扰任务都对客体信息的保持产生选择性干扰;但言语次级干扰任务对空间信息保持的影响,在不同条件下则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客体工作记忆自动、强制性地使用言语编码和保持机制,而空间工作记忆信息的保持是否由言语编码参与则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
    19. 幼儿对假装游戏中意图和行为作用的理解
    孟红霞, 刘希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2): 121-127.  
    摘要2511)      PDF(pc) (955KB)(1210)    收藏
    关于儿童如何理解假装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幼儿能够从心理角度理解假装。另一种观点认为,幼儿只能从假装行为角度理解假装。本研究通过自制录像,考查了3~5岁幼儿对假装游戏中意图和行为作用的理解。实验中,给幼儿呈现3种不同类型的录像情境:有意图-有行为、有意图-无行为和无意图-有行为,要求幼儿回答录像中的主人公是否在假装。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在录像中主人公明确表达其假装意图的情境下,幼儿能够从心理层面理解假装,并且3~4岁幼儿存在一个快速发展期;同时,假装实体的熟悉度可能影响幼儿对假装的理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6)
    20. 行为评价对3岁儿童掌控动机的影响
    刘双, 张向葵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2): 128-132.  
    摘要2264)      PDF(pc) (307KB)(950)    收藏
    运用情境实验法,考察了71名3岁儿童掌控动机的基本特点及行为评价对其影响。结果发现:3岁儿童:(1)对新奇玩具具有强烈的掌控动机;(2)丰富的视听反馈会更加激发其探索与操控;(3)当成人对其探索行为有积极评价时,儿童获得更多愉悦感;(4)掌控成败体验出现;(5)积极评价可增强掌控成功时的兴趣感,缓解失败后的不良情绪;(6)多数(94.42%)儿童愿意尝试挑战,并能坚持较长时间以期成功,但坚持性存在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5)
    21. 3~5岁幼儿表情认知的发展研究
    高雪梅, 郑持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2): 137-143.  
    摘要1945)      PDF(pc) (642KB)(1230)    收藏
    研究通过"命名复制"、"选择建构"和"自由绘画"三种任务,考察了"嘴""眼""眉"等情绪标签在幼儿情绪识别中的优势效应。结果表明:(1)幼儿识别高兴、悲伤和愤怒要早于惊讶,识别高兴的成绩最好,3~4岁是识别悲伤和惊讶的快速发展期;(2)幼儿识别情绪过程中并未出现典型的"嘴部优势"效应,不同情绪具有不同的代表性的情绪标签,识别高兴和惊讶时嘴部是优势区域,而识别悲伤和愤怒时眼睛和眉毛是优势区域;(3)不同顺序的任务差异显著,先前的情绪命名和复制、建构等任务会显著提高儿童的自由绘画成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1)
    22. 不同汉字解码技能与小学生阅读理解的关系
    胡天婷, 陶沙, 徐琴美, 毕鸿燕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2): 144-152.  
    摘要2442)      PDF(pc) (1124KB)(1774)    收藏
    探讨不同汉字解码技能在小学生阅读理解发展中的作用。208名二、四年级学生完成了认读准确性、流利性、声旁意识、形旁意识等汉字解码技能测验及阅读理解和言语理解测验。结果表明,汉字解码技能是阅读理解变异的重要来源。汉字认读准确性对二、四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均有显著的独立贡献,汉字认读流利性仅对二年级学生有显著的独立贡献,声旁与形旁意识没有显著的独立贡献。结果对认识儿童阅读发展及有效促进阅读学习具有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1)
    23. 采用跨学科概念图推进中学生跨学科学业成就
    张淳俊, 陈英和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2): 153-160.  
    摘要2914)      PDF(pc) (1262KB)(963)    收藏
    为了检验跨学科概念图在跨学科知识整合中的作用,设计了跨学科概念图干预计划,以180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实验组与控制组对比实验方法,探讨了跨学科概念图对跨学科学业成就的影响。结果表明:(1)跨学科概念图干预计划显著提高了实验组被试的跨学科学业成绩;(2)对于不同成就者而言,干预计划显著提高了中低成就者的跨学科学业成绩,而对高成就者跨学科学业成绩的影响不显著。这意味着跨学科概念图作为跨学科知识整合领域的智力适应工具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者的跨学科学业成就,但是其对不同层次学习者跨学科学业成就的影响具有适应性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1)
    24. 城乡普高生与中职生对未来的规划和态度
    于凤杰, 徐夫真, 王姝琼, 张玲玲, 张文新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2): 161-168.  
    摘要2129)      PDF(pc) (753KB)(1173)    收藏
    以1995名城乡普高生和中职生为被试,采用未来取向问卷(中文版),考察了普高生和中职生对未来的规划和态度的基本特点。研究发现:(1)总体上,普高生对未来教育的投入水平高于中职生,对未来教育和职业目标的实现持更积极乐观的态度。此外,城市普高生对未来教育的探索水平高于城市中职生,但对未来婚姻/家庭的投入水平低于城市中职生;农村普高生对未来职业的探索和投入水平均低于农村中职生。(2)农村青少年对未来职业和婚姻/家庭的投入水平高于城市青少年,且对未来教育目标的实现持更积极乐观的态度。(3)男青少年对未来教育的投入水平低于女青少年,对未来婚姻/家庭的探索和投入水平高于女青少年,且农村男青少年比农村女青少年对未来婚姻/家庭目标的实现持更积极乐观的态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1)
    25. 中学女生身体不满意的认知取向干预
    潘晨璟, 陈红, 蒋霞霞, 杨江丽, 王春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2): 169-175.  
    摘要2202)      PDF(pc) (915KB)(1211)    收藏
    基于女性身体不满意的预测模型,试图通过以干预课程为主的认知干预活动,降低青春期女生的身体不满意,形成健康的身体观。结果表明,身体不满意的干预活动能够有效防止初中女生身体不满意的进一步增加,对高中女生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差异;自编实验组女生成长问卷结果和实验组女生访谈的结果显示,干预活动给初中和高中实验组女生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初中生父母调查的结果反映了大部分父母比较满意此干预活动。研究表明本干预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拓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7)
    26. 大学生网络使用利弊权衡问卷的编制
    刘勤学, 苏文亮, 方晓义, 罗喆慧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2): 176-182.  
    摘要2315)      PDF(pc) (174KB)(1663)    收藏
    在前期访谈并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网络成瘾领域的利弊权衡问卷(Internet Addiction Decisional Balance Questionnaire,简称IDBQ)。被试为选自北京市7所高校的1166名大学生,按大约2∶3的方式将被试随机分成两组(N1=441,N2=725)分别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IDBQ由好处分问卷和代价分问卷组成,其中好处分问卷维度包括放松心情、获取知识、方便交流和获得成就感;代价分问卷维度包括空虚苦恼、荒废学业、人际受损、浪费金钱。IDBQ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可以作为我国大学生网络使用利弊权衡的测量工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1)
    27. 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问卷的编制
    缴润凯, 王国霞, 刘立立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2): 183-188.  
    摘要2242)      PDF(pc) (211KB)(1117)    收藏
    针对领域一般性职业成熟度测量中存在的问题,从领域特殊性视角出发,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问卷,包括师范生教师职业态度成熟度和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两个分问卷,经过对2056名大学生的初测和5512名大学生的正式实测,结果发现:(1)师范生教师职业态度成熟度问卷包括内在取向、确定性、独立性和外在取向四个维度,研究编制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2)一般职业成熟度无法替代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的测量结果。与非师范生相比,师范生在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问卷上的得分更高,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随年级升高呈增长趋势。这些结果对于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问卷的构想效度提供了较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56)
    28. 教师成就目标的测量及其与学校目标结构的关系
    张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2): 189-196.  
    摘要2304)      PDF(pc) (1466KB)(1303)    收藏
    首先,依据Elliot关于成就目标的能力界定标准和能力效价的理论构想,提出教师成就目标的理论结构。浙江省内外十多所中小学523份有效调查数据的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教师成就目标由6个因素构成,即:绝对-回避目标、个人-回避目标、参照-回避目标、个人-接近目标、参照-接近目标、绝对-接近目标。然后,利用浙江省内外另外十多所中小学625份调查问卷的结果,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对教师成就目标和学校目标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掌握目标结构对绝对-接近目标、个人-接近目标具有显著正效应,对绝对-回避目标具有显著负效应;成绩目标结构对绝对-接近目标、参照-接近目标、个人-回避目标和参照-回避目标具有显著正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1)
    29. 老年人夫妻依恋问卷的编制
    翟晓艳, 李春花, 魏红, 王大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2): 197-204.  
    摘要2219)      PDF(pc) (172KB)(1486)    收藏
    为编制适用于老年人的夫妻依恋测量问卷,将18份常用的成人依恋问卷的题目作为最初的项目来源,经过预试初步筛选得到85个项目。对434名60~88岁的社区老年人进行施测,并对施测结果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初步形成《老年人夫妻依恋问卷》。该问卷包含18个项目,分属于安全、焦虑和拒绝三个维度。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测量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夫妻依恋状况。运用《老年人夫妻依恋问卷》对样本的依恋模式进行考察,发现老年人夫妻依恋模式的分布特点表现为:安全型依恋模式的人数比例最高,其次是焦虑型依恋,最少是拒绝型依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9)
    30. 工作记忆新探:基于个体差异的研究
    蔡丹, 李其维, 邓赐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2): 205-209.  
    摘要2277)      PDF(pc) (650KB)(1780)    收藏
    近年来对工作记忆的研究开始关注个体差异的理论分析。经典的工作记忆模型得到了发展,引入情境缓冲系统作为多成分模型的一部分,这是对个体经验的重视。传统衡量个体差异的主要指标短时记忆容量(组块)、智力(g)等逐步被工作记忆指标发展替代:如执行性注意控制、工作记忆广度等。工作记忆的个体差异本质上是否与智力的差异具有同构性的焦点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今后的研究中,关于领域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及神经生理学等方向可能是厘清工作记忆个体差异的主流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5)
    31. 错误信念任务中的知识偏差
    张晶晶, 胡清芬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2): 210-214.  
    摘要2596)      PDF(pc) (535KB)(1056)    收藏
    有观点指出,年幼儿童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发展变化,不是发生了概念变化的质变,而是知识偏差的表现。知识偏差是指当我们尝试理解一个更不知情的观点时,不能忽略自己拥有的额外信息并受此影响而产生偏差的倾向。本文对知识偏差的含义及其在错误信念任务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做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和分析,并就在错误信念任务中消除知识偏差影响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3)
    32. 气质的遗传因素:基因多态性研究
    张明浩, 陈欣银, 陆祖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2): 215-224.  
    摘要2450)      PDF(pc) (1013KB)(1637)    收藏
    气质是婴儿出生以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人格特征,而人格特征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气质作为人格特征的组成单元,与人格特征享有共同的生物过程。因此,与成年人人格特征相关的基因也有可能影响儿童气质。本文在成年人的人格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早期儿童发展的特点,讨论了可能影响早期儿童气质的候选基因。研究成人的人格特征与基因的相关性不能排除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强调了对早期儿童气质与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直接研究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0)
    33. 面孔情绪下3~8岁儿童时距知觉的实验研究
    陶云, 马谐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3): 225-232.  
    摘要142)      收藏
    新近研究结合日趋成熟的标量计时模型及神经学相关依据提出,情绪诱发的生理唤醒会加长主观时距,而注意唤醒会缩短主观时距,且各自有不同的发生特点。本研究选取3、5、8岁被试,系统探讨了800~3200ms范围内,儿童在高兴和生气两种面孔表情刺激下的时距知觉特点,并以中性面孔表情作为参照。研究发现:(1)3~8岁儿童都已具备明显的时距知觉,但时间敏感度随年龄的增加而提高;(2)3~8岁儿童时距判断均会受到情绪的干扰,情绪刺激下的主观时距长于中性刺激下的主观时距;(3)3~8岁儿童生气表情下的主观时距长于高兴表情下的主观时距,生理唤醒效应作用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2)
    34. 面孔情绪下3~8岁儿童时距知觉的实验研究
    陶云, 马谐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3): 225-232.  
    摘要413)      收藏
    新近研究结合日趋成熟的标量计时模型及神经学相关依据提出,情绪诱发的生理唤醒会加长主观时距,而注意唤醒会缩短主观时距,且各自有不同的发生特点。本研究选取3、5、8岁被试,系统探讨了800~3200ms范围内,儿童在高兴和生气两种面孔表情刺激下的时距知觉特点,并以中性面孔表情作为参照。研究发现:(1)3~8岁儿童都已具备明显的时距知觉,但时间敏感度随年龄的增加而提高;(2)3~8岁儿童时距判断均会受到情绪的干扰,情绪刺激下的主观时距长于中性刺激下的主观时距;(3)3~8岁儿童生气表情下的主观时距长于高兴表情下的主观时距,生理唤醒效应作用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2)
    35. 面孔情绪下3~8岁儿童时距知觉的实验研究
    陶云, 马谐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3): 225-232.  
    摘要1332)      PDF(pc) (622KB)(1121)    收藏
    新近研究结合日趋成熟的标量计时模型及神经学相关依据提出,情绪诱发的生理唤醒会加长主观时距,而注意唤醒会缩短主观时距,且各自有不同的发生特点。本研究选取3、5、8岁被试,系统探讨了800~3200ms范围内,儿童在高兴和生气两种面孔表情刺激下的时距知觉特点,并以中性面孔表情作为参照。研究发现:(1)3~8岁儿童都已具备明显的时距知觉,但时间敏感度随年龄的增加而提高;(2)3~8岁儿童时距判断均会受到情绪的干扰,情绪刺激下的主观时距长于中性刺激下的主观时距;(3)3~8岁儿童生气表情下的主观时距长于高兴表情下的主观时距,生理唤醒效应作用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2)
    36. 5~8岁儿童二级信念-愿望推理能力的发展
    刘娟, 李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3): 233-238.  
    摘要479)      收藏
    该研究依据信念(正确-错误)和愿望(接近-回避)对儿童的二级信念-愿望推理能力进行了细分,并据此设计了四个二级信念-愿望任务,探讨了480名5~8岁儿童在四个任务上的表现。结果发现,对儿童而言,不同的二级信念-愿望任务的难度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依次为:二级真实信念接近愿望、二级错误信念接近愿望、二级真实信念回避愿望、二级错误信念回避愿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3)
    37. 5~8岁儿童二级信念-愿望推理能力的发展
    刘娟, 李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3): 233-238.  
    摘要221)      收藏
    该研究依据信念(正确-错误)和愿望(接近-回避)对儿童的二级信念-愿望推理能力进行了细分,并据此设计了四个二级信念-愿望任务,探讨了480名5~8岁儿童在四个任务上的表现。结果发现,对儿童而言,不同的二级信念-愿望任务的难度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依次为:二级真实信念接近愿望、二级错误信念接近愿望、二级真实信念回避愿望、二级错误信念回避愿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3)
    38. 5~8岁儿童二级信念-愿望推理能力的发展
    刘娟, 李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3): 233-238.  
    摘要1261)      PDF(pc) (313KB)(1826)    收藏
    该研究依据信念(正确-错误)和愿望(接近-回避)对儿童的二级信念-愿望推理能力进行了细分,并据此设计了四个二级信念-愿望任务,探讨了480名5~8岁儿童在四个任务上的表现。结果发现,对儿童而言,不同的二级信念-愿望任务的难度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依次为:二级真实信念接近愿望、二级错误信念接近愿望、二级真实信念回避愿望、二级错误信念回避愿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3)
    39. 四岁儿童的自我参照效应研究
    周爱保, 刘沛汝, 史战, 张鹏英, 吴慧芬, 李琼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3): 239-244.  
    摘要284)      收藏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4岁儿童的自我参照效应。实验1与实验2分别采用3(4岁、5岁与7岁儿童)×2(自我参照与他人参照)与2(3岁与4岁儿童)×2(自我参照与他人参照)的混合设计。120名被试对物品进行所有权(ownership)识别并报告"这是我的××"或"这是李明的××",然后将图片放入相应的纸盒并再次报告,两分钟后进行自由回忆。结果显示:(1)自我参照条件下4岁组、5岁组与7岁组儿童自由回忆率有显著差异,他人参照条件下没有差异;(2)自我参照条件下4岁组儿童的自由回忆率显著高于3岁组,他人参照条件下没有差异。这说明,4岁儿童已经具有自我参照效应,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参照条件下的自由回忆率呈现递增趋势,表明儿童自我参照效应的发展性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5)
    40. 四岁儿童的自我参照效应研究
    周爱保, 刘沛汝, 史战, 张鹏英, 吴慧芬, 李琼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3): 239-244.  
    摘要428)      收藏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4岁儿童的自我参照效应。实验1与实验2分别采用3(4岁、5岁与7岁儿童)×2(自我参照与他人参照)与2(3岁与4岁儿童)×2(自我参照与他人参照)的混合设计。120名被试对物品进行所有权(ownership)识别并报告"这是我的××"或"这是李明的××",然后将图片放入相应的纸盒并再次报告,两分钟后进行自由回忆。结果显示:(1)自我参照条件下4岁组、5岁组与7岁组儿童自由回忆率有显著差异,他人参照条件下没有差异;(2)自我参照条件下4岁组儿童的自由回忆率显著高于3岁组,他人参照条件下没有差异。这说明,4岁儿童已经具有自我参照效应,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参照条件下的自由回忆率呈现递增趋势,表明儿童自我参照效应的发展性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