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在对非智力因素的结构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对大学生的访谈资料,确定了10项与大学生学习活动关系比较密切的非智力因素。采用自陈量表编制原理,编制了具有较高信度和实证效度的大学生非智力因素量表。
中图分类号:
[1] 熊向明《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心理学探新》,1989.3. [2] 成子娟等:《小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业成绩》,《心理科学》,1997.6 [3] 成子娟:《几项非智力因素与学生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山东教育科研》,1990.4 [4] Brian Mavis & Kathy Doig,The value of Noncognitive Factors in predicting students' first-year academic probation.Academic Medicine,1998,73,201-203. [5] Sadlacek,W.E.,& Adams-gaston,J.,Predicting the academic success of student-athletes using SAT and Noncognitive Variables.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1992,70,724-727. [6] Webb,C.T.,Sedlacek,W.,Cohen,D.,Shields,P.,Gracely,E.,Hawkins,M.,& Nieman,I.,The impact of nonacademic variables on performance at two medical schools.Journal of The National Medical Association,1997,89,173-180. [7] Ting.,S.R.,& Robinson,T.I.,First-year academic success:a prediction combining,cognitive and psychosocial variables for caucasian and african american students.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1998,39,599-610. [8] Fuertes,J.N.,Sedlacek,W.E.,& Liu,W.M.,Using the SAT and Noncognitive Variables to predict the grades and retention of asian american university student.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Counseling and devalopment,1994,27,74-84. [9] 洪德厚等:《中国少年非智力个性因素特征问卷的编制与使用》,《心理科学通讯》,1989.2 [10] 陈爱璞:《近年来非智力因素研究综述》,《河南社会科学》,1996.4 [11] 林崇德:《智力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华东师大学报》,1992.4. |
[1] | 郭嘉程, 董柔纯, 许放, 徐旋, 牛更枫, 周宗奎. 社会临场感与大学生网络过激行为的关系:双自我意识的并行中介及性别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176-186. |
[2] | 樊香麟, 崔英锦. 客体化身体意识与女大学生限制性饮食行为的关系:外貌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会文化压力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1): 122-131. |
[3] | 张慧如, 张伟达, 傅王倩, 邓敏, 彭苏浩, 李玉. 孤独感对创造性倾向的影响:无聊倾向和焦虑情绪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1): 132-141. |
[4] | 何安明, 张钰睿, 惠秋平. 大学生感恩与社会幸福感的关系:手机冷落行为的中介作用和负性生活事件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4): 505-512. |
[5] | 杜秀芳, 武玉玺, 徐政, 袁晓倩, 陈功香. 金钱启动与道德认同对大学生道德伪善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3): 342-349. |
[6] | 喻昊雪, 李卉, 王福兴. 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学业倦怠的关系:应对方式与无聊倾向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3): 391-401. |
[7] | 曾子豪, 彭丽仪, 詹林, 刘双金, 欧阳晓优, 丁道群, 黎志华, 胡义秋, 方晓义. 儿童期受虐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和基因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2): 276-285. |
[8] | 曹瑞琳, 梅松丽, 梁磊磊, 李传恩, 张莹. 感恩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核心自我评价和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2): 286-294. |
[9] | 陈子循, 李金文, 王雨萌, 刘霞. 累积环境风险与大学生自伤的关系:情绪调节策略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1): 109-120. |
[10] | 郑爽, 刘红瑞, 李静, 席雨, 姚梅林. 主动性人格与大学生创业准备行为的关系:创业意向的中介效应与创业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6): 813-821. |
[11] | 王浩, 俞国良. 大学生依恋焦虑与抑郁的关系:恋爱中关系攻击和关系质量的序列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6): 879-885. |
[12] | 朱黎君, 杨强, 叶宝娟, 陈智楠, 张丽. 自然联结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6): 886-893. |
[13] | 张宝生, 李鑫, 李新野, 张庆普. 主观规范对大学生志愿者志愿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研究——一个链式双重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5): 658-666. |
[14] | 李松, 陈旭, 冉光明, 张琪.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社交焦虑:反刍思维和自我建构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5): 720-728. |
[15] | 蔺姝玮, 孙炳海, 黄嘉昕, 肖威龙, 李伟健. 共情对广义互惠的影响:自我-他人重叠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4): 475-48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