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 ›› 2012, Vol. 28 ›› Issue (1): 99-104.
范翠英, 孙晓军, 刘华山
FAN Cui-ying, SUN Xiao-jun, LIU Hua-shan
摘要: 以499名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性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情感平衡量表,探讨其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和时间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和时间效能感与其主观幸福感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时间管理倾向和主观幸福感得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2)时间管理倾向不同因子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存在一定差异。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指数,时间效能感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情感平衡,同时也能显著地负向预测其消极情感。
中图分类号:
[1] Bandura,A.(1977).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Psychological Review,84(3),191-215. [2] Britton,B.K.,&Tesser,A.(1991).Effects of Time-Management Practices on College Grades.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83 (3),405-410. [3] Diener,E.,Eunkook.M.S.,Richard,E.,et al.(1999).Subjective Well-Being: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Psychological Bulletin,125 (2),276-302. [4] Desjardins,J.,Zelenski,J.M.,&Coplan,R.J.(2008).An investigation of maternal personality,parenting styles,and subjective well-being.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44,587-597. [5] Diener,E.(1984).Subjective Well-Being,Psychology Bulletin,95 (3),542-575. [6] Jex,S.M.,&Elacqua,T.C.(1999).Time Management as a moderator of relations between stressors and employee strain.Work&Stress,13(2),182-199. [7] Libran,E.C.(2006).Personality dimension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The Span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9,38-44. [8] Macan,T.H.,Shahani,C.,Dipboye,R.L.,&Phillips,A.P. (1990).College students'time management:Correlations with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stress.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4),760-768. [9] Ranjita,M.,&Michelle,M.(2000).College students'academics stress and its relation on their anxiety,time management,and leisure satisfaction.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Studies,16,41-45. [10] Steel,P.,Schmidt,J.,&Shultz,J.(2008).Ref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4(1),138-161. [11] Wessman,A.E.(1973).Personality and 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tim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37,103-114. [12] William,E.K.(2003).No time to worr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ry,time structure,and time management.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35,1119-1126. [13] Zimmer,B.J.,&Weinstein,C E.(1994).Self-regulating academic study time:A strategy approach.In:Schunk D H,Zimmer B J,Eds.Self-regulating of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I sues and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New Jersey:Lawrence Erlaum,181-189. [14] 陈本友,张锋,邹枝玲,杨勋,黄希庭.(2005).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焦虑的相关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3(3),307-308. [15] 丁红燕.(2007).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16] 邓凌,陈本友.(2005).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主观时间压力与抑郁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10),659-661. [17] 佟月华.(2004).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中国学校卫生,4,171-174. [18] 耿晓伟,张峰,郑全全.(2009).外显与内隐自尊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心理发展与教育,1,97-102. [19] 付爱兵.(2010).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5(8),81-84. [20] 黄岗,秦启文,张永红.(2009).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压力和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心理科学,32(1),170-172. [21] 黄希庭,张志杰.(2001).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心理科学,24(5),516-518. [22] 黄希庭,张志杰.(2001).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心理学报,33(4),338-343. [23] 黎兵,杨嘉乐.(2004).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心理学探新,24(92),67-71. [24] 李儒林,胡春梅,田川,代成书(2006).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中国临床康复,10(46),67-69. [25] 李志勇,吴明证.(2010).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我和谐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8(3),346-348. [26] 刘建平,熊月娥.(2009).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对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心理学探新,3,69-73. [27] 石国兴,郭世魁,魏瑞丽.(2010).团体心理辅导改善教师时间管理倾向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33(3),747-749. [28] 魏俊彪,王体明,胡春博.(2008).大学生时间管理化碳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3,99-101. [29] 杨慧芳,郭永玉.(2008).大学生个人奋斗、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3,58-64. [30] 张永红.(2003).大学生心理健康控制源和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心理科学,26(3),568-569. [31] 曾晓强.(2010).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心理发展与教育,6,641-649. [32] 张兴贵.(2003).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华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33] 张志杰.(2005).时间管理倾向与自尊、自我效能、学习满意度:中介作用分析.心理科学,28(3),566-568. [34] 张志杰,黄希庭,凤四海,邓麟.(2001).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相关因素的研究.心理科学,24(6),649-653. [35] 郑雪,王玲,邱林,严标宾.(200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人格特征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1(2),105-107. |
[1] | 郭嘉程, 董柔纯, 许放, 徐旋, 牛更枫, 周宗奎. 社会临场感与大学生网络过激行为的关系:双自我意识的并行中介及性别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176-186. |
[2] | 樊香麟, 崔英锦. 客体化身体意识与女大学生限制性饮食行为的关系:外貌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会文化压力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1): 122-131. |
[3] | 张慧如, 张伟达, 傅王倩, 邓敏, 彭苏浩, 李玉. 孤独感对创造性倾向的影响:无聊倾向和焦虑情绪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1): 132-141. |
[4] | 唐莹莹, 蔺秀云, 殷锦绣, 何婷, 周少嘉, 曹志涛. 亲子依恋和祖孙依恋的一致与不一致和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859-868. |
[5] | 彭海云, 盛靓, 邱凡硕, 周姿言, 辛素飞. 青少年心理减负从“无聊”开始——无聊倾向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895-902. |
[6] | 何安明, 张钰睿, 惠秋平. 大学生感恩与社会幸福感的关系:手机冷落行为的中介作用和负性生活事件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4): 505-512. |
[7] | 杜秀芳, 武玉玺, 徐政, 袁晓倩, 陈功香. 金钱启动与道德认同对大学生道德伪善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3): 342-349. |
[8] | 喻昊雪, 李卉, 王福兴. 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学业倦怠的关系:应对方式与无聊倾向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3): 391-401. |
[9] | 曾子豪, 彭丽仪, 詹林, 刘双金, 欧阳晓优, 丁道群, 黎志华, 胡义秋, 方晓义. 儿童期受虐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和基因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2): 276-285. |
[10] | 曹瑞琳, 梅松丽, 梁磊磊, 李传恩, 张莹. 感恩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核心自我评价和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2): 286-294. |
[11] | 陈子循, 李金文, 王雨萌, 刘霞. 累积环境风险与大学生自伤的关系:情绪调节策略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1): 109-120. |
[12] | 郑爽, 刘红瑞, 李静, 席雨, 姚梅林. 主动性人格与大学生创业准备行为的关系:创业意向的中介效应与创业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6): 813-821. |
[13] | 王浩, 俞国良. 大学生依恋焦虑与抑郁的关系:恋爱中关系攻击和关系质量的序列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6): 879-885. |
[14] | 朱黎君, 杨强, 叶宝娟, 陈智楠, 张丽. 自然联结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6): 886-893. |
[15] | 张宝生, 李鑫, 李新野, 张庆普. 主观规范对大学生志愿者志愿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研究——一个链式双重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5): 658-6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