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3-09-15
    认知与社会性发展
    分配对象和分配情境对4~6岁幼儿分配行为的影响
    康丹, 郭炀炀, 陈杰, 蔡术, 张颖杰, 曹诗悦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5):  609-616.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5.01
    摘要 ( )   HTML ( )   PDF (899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考察分配对象和分配情境对4~6岁儿童分配行为的影响,向儿童呈现合作和竞争两种分配情境,对150名4~6岁儿童在合作和竞争情境中面向不同分配对象的分配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1)5~6岁儿童比4~5岁儿童能够主动分配给他人更多的资源;(2)分配对象和分配情境对4~6岁儿童分配行为具有显著影响;(3)分配情境和分配对象具有交互效应,即相比竞争情境,儿童在合作情境中表现出了更强的朋友偏向效应;(4)在不同的分配情境中,儿童的分配行为理由具有显著差异。
    大学生中文独体字知觉加工效应
    胡发稳, 李应兵, 李丽菊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5):  617-624.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5.02
    摘要 ( )   HTML ( )   PDF (268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Navon型复合刺激识别任务,考察中文独体字知觉加工的优先效应。结果表明:构形关系上独体字识别有笔画数效应,呈局部优先性,受练习、认知组块影响。定向关系中复合独体字识别呈整体优先性,慢于单体字和复合图的识别,不受笔画、局部性质影响,当局部构件有独立语义或构形意义时,优先效应反转,局部优先性增强。结论认为局部与整体构形优先关系,局部意义负载影响视知觉加工模式,独体字识别由局部和整体加工合力完成。
    价值对老年人项目记忆和联结记忆的影响
    张弘弛, 毛伟宾, 崔慧园, 安姝, 李庆元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5):  625-634.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5.03
    摘要 ( )   HTML ( )   PDF (1979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量研究发现价值会提高老年人的项目记忆,但是以往关于价值对老年人联结记忆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结果不一。为深入探讨减缓老年人联结记忆损伤的影响因素,该研究选取某校在校大学生和某市60岁以上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人各20名,采用统一的低语义关联程度的图片和词语配对材料,通过两个实验分别探讨了客观赋予和主观评定的价值对老年人项目记忆和联结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价值对老年人的项目记忆与联结记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表现为:老年人对高价值图片的项目记忆与年轻人相比无显著差异,而老年人对高价值图片-词语对的联结记忆显著低于年轻人。而且,主观价值对老年人图片-词语对的联结记忆没有影响。这些结果说明,高价值可以提高老年人的项目记忆,但却无法消除增龄性联结记忆损伤。
    父母心理控制与儿童学校适应的关系:基于交叉滞后的分析
    任立文, 马原驰, 张清瑶, 张玲玲, 徐夫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5):  635-644.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5.04
    摘要 ( )   HTML ( )   PDF (766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使用父母心理控制问卷和教师评定的学校适应量表对503名小学儿童进行三次测查,考察父亲/母亲心理控制与儿童学校适应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和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随年龄增长,儿童学校适应越来越好,女生的学校适应好于男生,父母对儿童的心理控制逐渐减少;母亲对儿童的心理控制水平显著高于父亲,父亲对男生的心理控制水平显著高于对女生的控制;(2)父亲/母亲心理控制均与儿童学校适应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同时性和继时性负相关;(3)潜变量交叉滞后分析的结果显示,父亲/母亲心理控制与儿童学校适应之间的动态关系表现为两种不同的作用模式:母亲心理控制与儿童学校适应在T1、T2两个时间点上存在相互的负向预测作用,父亲心理控制与儿童学校适应之间则存在循环作用,即T1儿童学校适应显著负向预测T2父亲心理控制,T2父亲心理控制显著负向预测T3儿童学校适应。
    元刻板印象威胁对县城农村高中生学校归属感的影响:身份认同整合和自我肯定的作用机制
    杨宝琰, 柳玉姣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5):  645-653.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5.05
    摘要 ( )   HTML ( )   PDF (306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甘肃省W县城某高级中学421名农村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探讨了元刻板印象威胁对县城农村高中生学校归属感的影响以及身份认同整合和自我肯定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1)元刻板印象威胁显著降低农村高中生的学校归属感;(2)身份认同整合在元刻板印象威胁与学校归属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肯定有助于提升农村高中生的学校归属感,却不能缓冲元刻板印象威胁对学校归属感的消极影响,也不能通过缓冲元刻板印象威胁对身份认同整合的消极影响进而提升其学校归属感。
    父母婚姻质量和青少年同胞关系: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
    刘庆, 冯兰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5):  654-662.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5.06
    摘要 ( )   HTML ( )   PDF (460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纵向设计,以湖北省某地区457名来自全同胞家庭的青少年为被试,进行3次追踪调查,考察了教养方式在父母婚姻质量与青少年同胞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研究发现:(1)控制了性别、年龄段和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婚姻质量能直接预测青少年的同胞关系,还能通过教养方式进而显著预测青少年的同胞关系,教养方式起到部分中介作用;(2)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严厉教养在父母婚姻质量与男生同胞关系之间的中介效应大于女生,积极教养在父母婚姻质量与女生同胞关系之间的中介效应大于男生。研究结果对于青少年同胞关系的干预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新生短期择偶态度:基于潜变量增长建模的分析
    丁芳媛, 杨义滢, 王阳茜, 贾云丞, 程刚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5):  663-672.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5.07
    摘要 ( )   HTML ( )   PDF (669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考察大学新生短期择偶态度的变化轨迹,以及家庭客观经济地位对大学新生短期择偶态度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采用社会性性态度问卷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以贵州省某高校的942名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每月1次共4次的追踪调查。潜变量增长建模与群组分析的结果表明:(1)新生的短期择偶态度呈线性增长趋势且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即男性的初始水平和增长速度均高于女性;(2)家庭SES正向预测短期择偶态度的初始水平且能显著减缓短期择偶态度的增长速度,同时该预测作用不具有性别差异。研究结果支持了性策略理论与生活史理论的观点;同时,为大学新生入学过渡期内的适应教育与性安全教育提出了建议。
    教与学心理
    父母教养方式的潜在类别及其与青少年学习投入和焦虑症状的关系
    刘思含, 伍新春, 王歆逸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5):  673-682.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5.08
    摘要 ( )   HTML ( )   PDF (446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学习投入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13个省市的37所中小学共计4884名青少年进行调查,运用潜在剖面分析的方法,探索父母教养方式的潜在类别,并通过其对学习投入和焦虑症状的预测来验证潜在类别的效度。结果发现:(1)从青少年的角度,父母教养方式可分成疏离忽视型(6.6%)、漫不经心型(18.9%)、温暖接纳型(48.2%)、温暖控制型(11.9%)、严苛控制型(2.9%)、严父慈母型(4.0%)和严母慈父型(7.5%)七种潜在类别;(2)父母温暖接纳型和温暖控制型的青少年拥有最高的学习投入水平,但温暖控制型的焦虑症状水平显著高于温暖接纳型;(3)父母疏离忽视型的青少年拥有最低的学习投入水平和较低的焦虑症状水平,父母严苛控制型的青少年拥有最高的焦虑症状水平和较高的学习投入水平。
    人以群分?学业动机比较对青少年同伴选择的影响
    沙晶莹, 张向葵, 刘千冬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5):  683-690.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5.09
    摘要 ( )   HTML ( )   PDF (849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别选取217名和245名青少年参与研究,考察学业动机比较的方向与相似性对青少年主动情境同伴选择与被动情境同伴去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下行比较相比,学业动机上行比较时同伴选择较多且同伴去选择较少;(2)与低相似水平相比,学业动机高相似时同伴选择较多且同伴去选择较少;(3)学业动机比较的方向与相似性对同伴选择及去选择存在交互作用,高相似条件下个体倾向与上行比较者做同伴,而低相似性条件个体面对上行比较者较多发起同伴去选择;(4)学业动机比较可通过状态自尊对同伴去选择产生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青少年同伴关系的构建,对于引导同伴交往、提升自尊水平有重要意义。
    父母教育卷入对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校内人际关系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周晓慧, 刘妍希, 陈欣, 王一集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5):  691-701.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5.10
    摘要 ( )   HTML ( )   PDF (634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父母教育卷入对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本研究考察了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校内人际关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样本取自我国中部地区某省会城市53所学校的7~8年级学生(N=12724),使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父母教育卷入由家长报告,学业自我效能感、校内人际关系和生活满意度由初中生报告。结果表明:校内人际关系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在父母教育卷入和初中生生活满意度间既产生了独立中介作用,也形成了链式中介作用,性别并未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父母的教育卷入可能会通过初中生的学习和人际功能,进而影响他们对生活满意度的积极感知。
    心理健康与教育
    母亲养育压力与幼儿焦虑的关系:亲子冲突的中介作用和母亲正念的调节作用
    王英杰, 栾金鑫, 李燕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5):  702-709.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5.11
    摘要 ( )   HTML ( )   PDF (617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取上海市4所公办幼儿园480名4~6岁幼儿的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母亲养育压力与幼儿焦虑的关系,以及亲子冲突和母亲正念在其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母亲养育压力显著正向预测幼儿焦虑;(2)亲子冲突在母亲养育压力和幼儿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3)母亲正念调节了中介模型中前半路径和直接路径,即相较于低水平的正念,在高正念水平下,母亲养育压力通过亲子冲突进而作用于幼儿焦虑的效应较小,母亲养育压力对幼儿焦虑的直接作用也较小。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母亲养育压力对幼儿焦虑的作用机制,为将来从家庭的角度进行实践干预提供了依据。
    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焦虑的影响: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视角
    辛素飞, 王金睿, 彭海云, 徐柳青, 张一林, 盛靓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5):  710-717.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5.12
    摘要 ( )   HTML ( )   PDF (694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将用于干预治疗的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青少年焦虑发生机制的探索中,采取整群抽样选取山东省和河南省6所学校的1097名中学生,使用压力性生活事件、反刍思维、生命意义感和焦虑自评量表对其进行调查,检验并建构了一个解释青少年焦虑产生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结果发现:(1)反刍思维在负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焦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生命意义感调节反刍思维引发的焦虑反应。结合该结果,本研究利用问题发生后的治疗视角理解青少年焦虑的发生机制,探讨对实践预防的重要启示,从“后视”的角度为改善青少年焦虑问题提供“前瞻”的思考。
    负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和亲子亲和的调节作用
    张雯, 王振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5):  718-725.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5.13
    摘要 ( )   HTML ( )   PDF (391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考察负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内化问题间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和亲子亲和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问卷、亲子亲和问卷调查了1005名青少年。结果发现:(1)负性生活事件正向预测青少年的内化问题;(2)社会支持在负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内化问题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亲子亲和在负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内化问题之间起到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负性生活事件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内化问题,还会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青少年的内化问题;亲子亲和能够调节负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关系,即负性生活事件对高亲子亲和和低亲子亲和青少年的影响作用都显著,但相比于亲子亲和水平低的青少年而言,负性生活事件对高亲子亲和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影响更大。
    父母婚姻冲突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关系:情绪安全感和学校联结的作用
    洪新伟, 苗灵童, 范航, 宋明华, 朱婷婷, 刘燊, 张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5):  726-734.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5.14
    摘要 ( )   HTML ( )   PDF (764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问卷法,对585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考察父母婚姻冲突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关系,同时探讨情绪安全感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中介作用的发生是否受到学校联结的调节。结果表明:(1)情绪安全感在父母婚姻冲突与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学校联结调节父母婚姻冲突通过情绪安全感影响青少年攻击行为的中介作用,具体而言,在高学校联结水平下,父母婚姻冲突对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较弱,情绪安全感对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较强;反之亦然。这一发现有助于理解父母婚姻冲突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为增强青少年情绪安全感和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借鉴。
    青少年自伤的分类: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王玉龙, 苏慧娟, 蔺秀云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5):  735-742.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5.15
    摘要 ( )   HTML ( )   PDF (87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对2388名过去一年里有过自伤史的青少年进行施测,并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讨青少年自伤的分类模式,以及人口学变量对青少年II类自伤异质性的作用。结果发现,青少年自伤存在明显的异质性,首先,根据性质不同,将青少年的自伤行为分为Ⅰ类自伤和Ⅱ类自伤;其次,根据自我伤害程度,进一步将Ⅱ类自伤分为轻度自伤、较轻度自伤、中度自伤、较重度自伤和重度自伤;性别和家庭所在地主要对青少年Ⅱ类自伤中的轻度/较轻度自伤产生影响,年龄对青少年Ⅱ类自伤的5种潜在类别均有影响。
    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与线上社交焦虑:社交媒体认知超载和特质正念的作用
    陈必忠, 郑雪, 孙晓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5):  743-751.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5.16
    摘要 ( )   HTML ( )   PDF (648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网络焦虑在互联网时代正逐渐蔓延,然而对适应不良的网络使用行为影响线上社交焦虑的作用机理,当前所知不多。采用问卷法对来自福建和广东两所高校的458名大一至研二的在读生分别施测社交媒体用户社交焦虑量表、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量表、社交媒体认知超载量表和正念注意觉知量表。结果发现: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显著正向影响线上社交焦虑。社交媒体认知超载在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和线上社交焦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交媒体认知超载的中介作用受到了特质正念的调节,特质正念越高,社交媒体认知超载的中介作用越弱。
    正念对网络欺负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熊婕, 范翠英, 魏华, 杨秀娟, 连帅磊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5):  752-760.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5.17
    摘要 ( )   HTML ( )   PDF (393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正念对网络欺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基于有限自制力理论和个体-环境交互作用模型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及网络社交拒斥的调节作用。以629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儿童青少年正念量表、自我控制量表、网络社交拒斥量表和网络欺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正念和自我控制呈显著正相关,与网络欺负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控制与网络欺负呈显著负相关;(2)正念不仅能够直接负向预测网络欺负,还能够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网络欺负产生影响;(3)“正念→自我控制→网络欺负”这一中介效应的前半段会受到网络社交拒斥的调节,与网络社交拒斥程度较高的个体相比,正念对自我控制的影响在网络社交拒斥程度较低的个体中作用更强。研究结果表明正念会通过增强自我控制来减少网络欺负的发生,但是网络社交拒斥会削弱正念对自我控制的促进作用,进而影响网络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