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2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3-07-15
    认知与社会性发展
    不同情绪效价的DRM词表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张蔚蔚, 高飞, 张庆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 (4):  337-343. 
    摘要 ( )   PDF (73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请49名在校大学生对自编的36个具有不同情绪效价的DRM词表进行评定,再以60名在校大学生为实验对象考察不同情绪效价的DRM词表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1) 负性和中性DRM词表产生的错误记忆量显著高于正性DRM词表;(2) 被试在“记得/知道/猜测”判断上对负性和中性词表的关键诱饵倾向于“知道”,而对正性词表的关键诱饵更倾向于“记得”。结果表明,DRM词表本身所具有的情绪与人为诱发的情绪,对错误记忆的影响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动态信息呈现对问题发现的影响研究
    陈丽君, 郑雪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 (4):  344-352. 
    摘要 ( )   PDF (94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多轮次动态和一次性静态两种呈现方式下,采用出声思维研究20名大学生潜藏与矛盾情境的问题发现特点。研究表明:(1)动态呈现促进被试更全面加工信息,发现问题数量和变通性优于静态呈现,但也阻断信息间的关联,不利于发现跨区问题。(2)动态呈现下,问题均匀分布在每个区域并按轮次先后顺序出现,静态呈现与此相反。(3)被试在新信息呈现后发现的问题分全新、改变方向、改变程度、一致性和联系性五类,潜藏情境中问题与先前信息关联更多。(4)被试对新信息影响做出积极评价。
    同伴拒绝与早期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关系:同伴接纳、友谊支持的调节作用
    张静, 田录梅, 张文新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 (4):  353-360. 
    摘要 ( )   PDF (89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同伴提名法获得215名早期青少年(5年级、7年级)的同伴地位(同伴拒绝、同伴接纳)分数,采用关系网络问卷(NRI)获得友谊支持分数,以学生期中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的班内标准分的三科平均分作为个体学业成绩的指标,分析同伴拒绝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及同伴接纳和友谊支持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及其年级和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女生的学业成绩高于男生,同伴拒绝、同伴接纳、友谊支持水平均不存在性别差异;(2)同伴拒绝均显著负向预测5、7年级学生的学业成绩,且这种预测作用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在7年级,学生的同伴接纳可以调节同伴拒绝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尽管高同伴接纳并不能补偿高同伴拒绝给学业成绩带来的消极影响,但它也是个体获得良好学业成绩的必要条件;在5年级和7年级,友谊支持都不能调节同伴拒绝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青少年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道德判断调节作用的性别差异
    杨继平, 王兴超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 (4):  361-367. 
    摘要 ( )   PDF (94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756名青少年的问卷调查,考察了道德判断在青少年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调节作用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道德推脱会对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道德判断不会对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但是道德判断可以显著地调节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2)道德判断在调节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时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较高的道德判断能力难以削弱道德推脱对男生攻击行为的正向影响,但可以明显地削弱道德推脱对女生攻击行为的正向影响。
    大学生完美主义、自尊与学业拖延的关系
    陈陈, 燕婷, 林崇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 (4):  368-377. 
    摘要 ( )   PDF (107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311名大学生学业拖延与完美主义和自尊的关系,特别考察了自尊在完美主义与学业拖延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 学业拖延与消极完美主义显著正相关,与积极完美主义显著负相关,与自尊显著负相关;自尊与消极完美主义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完美主义显著正相关。(2) 消极完美主义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拖延,积极完美主义和自尊显著负向预测学业拖延。(3) 自尊在积极、消极完美主义与学业拖延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教与学心理学
    说明文阅读中因果推理的意识性
    邹艳荣, 陈慧恩, 郑海燕, 昂晨, 王瑞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 (4):  378-384. 
    摘要 ( )   PDF (84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独立记得-知道范式(IRK)和加工分离范式(PDP)探讨说明文阅读中因果推理的意识性。根据关系部分的描述与目标句是否存在逻辑冲突,创设推理成功和推理失败两种实验条件。实验1和2分别使用独立记得-知道范式和加工分离范式进行研究。两个实验的结果都发现推理成功和推理失败在有意识和无意识加工指标上都差异显著,表明说明文阅读中因果推理既影响有意识加工也影响无意识加工,该结果支持和完善了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
    大学生外语写作自我效能感在写作焦虑对写作成绩影响中的中介效应
    李航, 刘儒德, 刘源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 (4):  385-390. 
    摘要 ( )   PDF (71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外语写作课堂教学的情境下,使用写作自我效能感量表、外语写作焦虑量表和一篇英语命题作文分别调查356名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外语写作自我效能感、写作焦虑与外语写作成绩,探讨写作自我效能感在写作焦虑与写作成绩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外语写作焦虑显著负向预测外语写作自我效能感;(2)外语写作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外语写作成绩;(3)外语写作自我效能感在外语写作焦虑对外语写作成绩的影响中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
    不同经验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加工的眼动研究
    王福兴, 芦咏莉, 段朝辉, 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 (4):  391-399. 
    摘要 ( )   PDF (120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教师对课堂信息的知觉和加工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专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有关课堂场景中学生行为知觉和注意的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主观报告和定性分析等研究方式,不仅缺乏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客观量化的分析,对教师如何加工课堂场景中学生行为也研究较少。本研究选取11名专家、9名经验教师和17名新手,让其观看一段时长约15秒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视频,并记录其观看过程中的眼动信息。结果发现,教师对学生课堂典型行为的注视次数和注视次数比率多于问题行为;相对于专家和经验教师,新手对学生的典型课堂行为注视次数更多、总注视时间更长、注视比率更大;就学生的典型行为而言,新手比专家和经验教师注视的次数更多、总注视时间更长,注视的比率也更大。结论认为,教学经验会影响教师对课堂教学场景中学生行为信息的知觉,新手对突显的典型行为关注要多于问题行为,而专家和经验教师则在典型行为和问题行为上平均分配注意资源。
    心理健康与教育
    日常烦恼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偏差行为:亲子亲合的作用
    赵景欣, 刘霞, 李悦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 (4):  400-406,423. 
    摘要 ( )   PDF (94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来自河南省农村的207名农村留守儿童为被试,主要探讨流动养育者、留守养育者与儿童间的亲合水平在降低儿童偏差行为上的直接作用及其对日常烦恼与偏差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儿童经历的日常烦恼越多,其偏差行为越高;流动养育者、留守养育者与儿童的亲合水平越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偏差行为越低。(2)流动养育者-儿童亲合能够显著调节日常烦恼与儿童偏差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了压力抵抗效应:在低亲合条件下,日常烦恼与偏差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在高亲合条件下,二者之间的关联不再显著。(3)留守养育者-儿童亲合能够显著调节日常烦恼与偏差行为之间的关系,在单亲外出儿童群体中表现出了保护稳定性,在双亲外出儿童群体中表现出了保护的扩大化。这表明,养育者与儿童之间的紧密情感联系是降低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重要保护因素。
    青少年早期自尊与抑郁的交叉滞后分析:检验易感模型和创伤模型
    邓慧华, 陈慧, 钟萍, 梁宗保, 张光珍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 (4):  407-414. 
    摘要 ( )   PDF (90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初一年级598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年追踪设计,运用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控制变量的先前水平,旨在揭示青少年早期自尊与抑郁的相互影响,检验易感模型和创伤模型。结果发现,对于青少年样本总体来说,第一、二学年抑郁各自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二、三学年自尊,支持创伤模型;同时第二学年自尊又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三学年抑郁,支持易感模型。对于女生而言,其自尊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与样本总体相同,既支持易感模型,又支持创伤模型;对于男生而言,仅发现其第二学年抑郁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三学年自尊,支持创伤模型。这些结果表明青少年早期的自尊与抑郁存在双向的相互影响,易感模型和创伤模型同时起作用,而且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压力、感恩和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对工读生毒品使用的影响机制
    叶宝娟, 余树英, 胡竹菁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 (4):  415-423. 
    摘要 ( )   PDF (107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压力性生活事件量表、感恩问卷、基本心理需要量表、毒品使用问卷对585名工读生进行调查,分析了工读生毒品使用情况,以及压力性生活事件、感恩、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工读生毒品使用的关系。结果显示:(1)工读生的毒品使用行为严重,41.7%的工读生曾使用过毒品;(2)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毒品使用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3)感恩调节了压力性生活事件通过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对毒品使用的中介过程;(4)感恩与工读生的毒品使用显著负相关。研究结论对青少年毒品使用的预防干预有重要参考价值。
    大学生网络成瘾:背景性渴求与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及态度的交互作用
    刘璐, 方晓义, 张锦涛, 刘凤娥, 陈超, 赵会春, 申子姣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 (4):  424-433. 
    摘要 ( )   PDF (111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整体-交互作用模型,选取北京市某高校所有大一学生2511名为被试开展问卷调查,考察了大学生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的特点及其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并就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与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与态度对网络成瘾的交互作用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1)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相比,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更高,所感知到的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更多,同伴对网络过度使用的态度更积极;(2)网络使用背景性渴求各维度、感知到的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可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网络成瘾;(3)背景性渴求中的积极结果预期与同伴对网络过度使用的态度对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在低积极结果预期条件下,同伴对网络过度使用的态度可以负向预测网络成瘾程度,而在高积极结果预期条件下,同伴态度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结论:外因在内因比较微弱的条件下发挥更为明显的作用。
    理论与进展
    幼儿地图定向任务中几何线索的运用及发展
    卢静, 胡清芬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 (4):  434-440. 
    摘要 ( )   PDF (85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几何线索对儿童理解地图与现实空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具重要意义。目前研究以几何地图为材料,通过定向任务,考察儿童对不同几何线索(拓扑关系、欧式几何特征、度量结构)的利用与发展,揭示了儿童对地图与现实空间之间对应关系的认知过程。研究发现,3岁儿童已初步发展出使用欧氏几何特征和度量结构表征空间位置的能力;但不同欧式几何特征(相对距离、角度、方向)被儿童掌握的时间存在明显差别;关于拓扑关系的研究较少,尚未掌握儿童利用该线索的发展规律。提高生态效度是未来研究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发展性计算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
    赵晖, 路浩, 张树东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 (4):  441-448. 
    摘要 ( )   PDF (85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发展性计算障碍是一种影响算术技能获得的特定的学习障碍。截至目前,有关发展性计算障碍的认知与神经机制的理论尚存分歧,有关诊断与鉴别标准也未统一。近年来,对于发展性计算障碍的理论假设有从一般认知因素取向到数学特定因素取向发展的趋势。而随着脑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发展性计算障碍神经机制的研究也从针对单个脑区的特异性功能发展到从功能连接网络角度进行研究。并且研究者们开始尝试开发基于数学认知基本理论的干预方法,并采用了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的新方法。基因-脑-行为的整合研究将有助于全面揭示发展性计算障碍的发生机制,而建立在系统理论基础上经过科学评估的干预手段将可能有效促进障碍者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