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2023 Vol.39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抑制控制在类比映射发展中的作用:认知负荷的影响
    于晓, 张和颐, 戚玥, 陈英和, 刘浩宁, 赵煜燨, 乔学文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1): 1-11.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1.01
    摘要862)   HTML138)    PDF(pc) (1949KB)(505)    收藏
    本研究采用负启动范式,设置不同的认知负荷任务,探究抑制控制在儿童和成人类比映射中的作用。实验一中,31名7岁儿童、33名10岁儿童和34名成人完成高认知负荷的相对大小类比映射的负启动任务。结果表明,所有群体均出现负启动效应,且负启动效应随年龄增长而减小。实验二中,30名7岁儿童、30名10岁儿童和32名成人完成低认知负荷的相对大小类比映射的负启动任务。结果表明,所有群体均出现负启动效应,但负启动效应无显著年龄差异。本研究的结果揭示了抑制控制和认知负荷在类比映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失恋经历对爱情相关刺激注意偏向的影响:趋近还是回避?
    张妍, 王峥, 罗娜, 王小莹, 李晓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1): 12-20.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1.02
    摘要1188)   HTML185)    PDF(pc) (1821KB)(833)    收藏
    为探讨失恋经历对爱情相关刺激注意偏向的影响,采用眼动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有、无失恋个体在加工积极和消极爱情信息时眼动和ERP特征。通过2个实验结果发现:在总注视时间和注视点个数眼动指标上,图片类型和失恋经历的交互作用达到统计显著水平;有失恋经历被试比无失恋经历被试对消极爱情图片的注视点更多,注视时间更长。积极爱情图片比消极爱情图片诱发的N1波峰更大,有失恋经历被试对积极图片的N1潜伏期显著快于无失恋经历的被试;有失恋经历被试在积极爱情图片上的P1波峰小于无失恋经历被试。研究表明,有、无失恋经历被试对爱情相关刺激的注意偏向存在眼动特征和神经生理上的显著差异:有失恋经历者在行为上对消极爱情图片存在注意趋近偏向,而在神经生理上对积极爱情图片存在注意回避倾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祖辈协同教养与幼儿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关系:亲子依恋与祖辈同住的作用
    陈传锋, 葛国宏, 卢丹凤, 岳慧兰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1): 21-30.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1.03
    摘要1008)   HTML135)    PDF(pc) (1258KB)(648)    收藏
    为考察祖辈协同教养与幼儿错误信念理解之间的关系以及幼儿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了某城市三所幼儿园345名小班至大班的祖辈协同教养幼儿及其家庭教养人。对幼儿使用操作任务考察错误信念理解能力,对其家庭教养人利用自陈式问卷收集家庭教养方式和亲子依恋等数据。结果显示:(1)祖辈协同教养类型显著影响幼儿的错误信念理解水平和亲子依恋,"有祖辈同住"协同教养幼儿的错误信念理解水平以及依恋的安全性均显著低于"无祖辈同住"协同教养幼儿;(2)亲子依恋在祖辈协同教养的民主信任和教养冲突两个维度与幼儿错误信念理解能力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3)祖辈协同教养类型在教养冲突、亲子依恋、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中介模型中起调节作用,在"有祖辈同住"条件下,协同教养冲突显著负向预测幼儿的亲子依恋安全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童年期友谊质量与孤独感的纵向发展关系:应对方式的共变作用分析
    苏志强, 马郑豫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1): 31-3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1.04
    摘要1066)   HTML208)    PDF(pc) (1364KB)(745)    收藏
    为了揭示童年期友谊质量与孤独感的纵向发展关系,以771名小学3、4年级学生为对象,采用友谊质量问卷、孤独感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进行了为期2年的纵向追踪。结果表明:(1)在纵向发展上,童年期儿童的友谊质量无法持续稳定地预测孤独感的纵向发展,但孤独感可以持续显著预测友谊质量的发展;(2)童年期儿童的应对方式既可以显著预测友谊质量的纵向发展,也可以显著预测孤独感的纵向发展。结论:在纵向发展上,童年期儿童的友谊质量与孤独感呈共同变化关系,两者的发展轨迹均受第三因素——应对方式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实习初期教师职业认同的发展轨迹及其与主动性人格的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黄杰, 朱丹, 杨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1): 40-4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1.05
    摘要715)   HTML73)    PDF(pc) (1039KB)(414)    收藏
    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工作绩效量表、人际关系量表、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对385名实习教师从其实习第一周起连续追踪测量五周,利用多层线性模型探讨实习初期教师职业认同的发展轨迹,以及主动性人格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实习初期教师职业认同呈先高后低再升高的U型非线性发展趋势;(2)工作绩效和人际关系在主动性人格与教师职业认同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工作绩效的中介效应显著大于人际关系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实习初期教师职业认同的动态发展轨迹,同时还揭示了主动性人格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中介机制,对提升教师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科技侵扰与恋爱关系满意度: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项珵, 姜亚丽, 彭凯平, 刘啸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1): 48-5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1.06
    摘要1117)   HTML169)    PDF(pc) (1117KB)(816)    收藏
    采用问卷法对454名处于亲密恋爱关系中的未婚个体进行调查,考察了沟通质量在科技侵扰与亲密关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及信任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科技侵扰对亲密关系满意度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2)沟通质量在科技侵扰与亲密关系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3)科技侵扰通过沟通质量对亲密关系满意度的中介受到信任的调节,具体来说,个体对伴侣信任水平较高时,将减弱沟通质量变差对亲密关系满意度的破坏作用。本研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究智能手机使用在亲密互动中的影响及其中的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结果提示,科技侵扰可以通过破坏沟通质量影响恋爱个体的亲密关系满意度,且在此过程中信任可以缓冲沟通质量变差对亲密关系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高中生物理和化学学科中同伴学业支持与学业情绪的关系:学习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
    李奕萱, 王泽宇, 周铭扬, 杨玉川, 赵敏翔, 董妍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1): 58-6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1.07
    摘要670)   HTML118)    PDF(pc) (1082KB)(421)    收藏
    研究发现学习效能感会受到同伴支持的影响,同时它又是影响学生学业状况的重要前因变量。根据控制价值理论,本研究通过对3329名高一和高二学生的调查,考察在物理和化学学科中,学习效能感是否会在同伴学业支持和学业情绪中起到中介作用。发现:(1)同伴学业支持和学习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两者与高兴学业情绪显著正相关,与厌倦学业情绪显著负相关;(2)在控制了年龄、年级、性别和地域后,学习效能感在同伴学业支持和高兴学业情绪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同伴学业支持和厌倦学业情绪中起完全中介作用;(3)在物理学科中,性别调节了学习效能感和学业情绪的关系。本研究验证并拓展了控制价值理论,对于如何提高中学生物理和化学学习的积极情绪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成就目标定向在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基于内/外参照模型
    刘志国, 齐冰, 李亚平, 王润洲, 崔佳, 宋耀武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1): 68-76.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1.08
    摘要772)   HTML71)    PDF(pc) (1454KB)(496)    收藏
    为了探究成就目标定向在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关系中的调节作用,采用语文学业自我概念量表、数学学业自我概念量表和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对1515名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1)初中生语文-数学学业自我概念建构过程符合内/外参照模型(Internal/External Frame of Reference Model, I/EM);(2)掌握回避对I/EM的维度比较路径存在调节作用,掌握回避得分越高越易受维度比较效应的影响,该现象对于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相对差的学生更明显;(3)成绩回避对I/EM的社会比较路径存在调节作用,成绩回避得分越高越不易受社会比较效应的影响,该现象对于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相对好的学生更明显。本研究揭示了持有不同成就目标定向的初中生在学业自我概念建构过程中的差异,对引导初中生建构积极学业自我概念具有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焦虑的关系:育儿压力的中介作用与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李星凯, 武峻生, 姚筱彤, 刘映珊, 任杰, 陈穗清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1): 77-84.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1.09
    摘要796)   HTML122)    PDF(pc) (905KB)(468)    收藏
    为探讨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问题与其父母焦虑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023名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父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问题对父母焦虑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育儿压力在儿童行为问题和父母焦虑间起中介作用;(3)儿童行为问题与育儿压力的关系受到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调节,调节作用只在智力障碍儿童父母群体中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问题对父母焦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改善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父母育儿压力与焦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青少年早期网络欺凌/受欺凌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社交焦虑和抑郁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
    蒋索, 丁金琦, 刘艳, 陆元圆, 李小青, 陈静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1): 85-96.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1.10
    摘要1393)   HTML200)    PDF(pc) (1505KB)(1189)    收藏
    基于压力认知失眠模型,采用网络欺凌/受欺凌问卷、青少年社交焦虑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对582名中小学生进行三次追踪测查,每次间隔半年,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社交焦虑和抑郁情绪在网络欺凌/受欺凌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社交焦虑和抑郁情绪在网络欺凌/受欺凌影响睡眠质量的路径中均起到链式中介作用;(2)网络欺凌/受欺凌影响睡眠质量的链式中介模型存在性别差异。这启示要改善网络欺凌者与受欺凌者的睡眠质量,应关注网络欺凌给他们带来的情绪困扰,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其情绪问题,才能最终有效促进其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中国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元分析
    高峰, 白学军, 章鹏, 曹海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1): 97-10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1.11
    摘要1092)   HTML145)    PDF(pc) (1972KB)(874)    收藏
    如何降低自杀意念是研究者共同面临的问题,其中家庭因素近些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采用元分析的方法考察中国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纳入了符合标准的文献22篇,包括158个效应量,总样本量为16980人。结果发现,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年龄阶段、自杀意念测量工具能够显著调节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独生子女比例能够调节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上述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能够显著影响自杀意念,家长应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等积极教养方式,而非拒绝、过度干涉等消极教养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累积环境风险与大学生自伤的关系:情绪调节策略的作用
    陈子循, 李金文, 王雨萌, 刘霞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1): 109-120.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1.12
    摘要856)   HTML99)    PDF(pc) (1852KB)(587)    收藏
    通过两个子研究分别考察累积环境风险与大学生自伤行为间的关系模式,并探讨注意分散与认知重评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高风险大学生自伤意图的缓解作用。研究1在1066名大学生中采用问卷调查,探索累积环境风险对大学生自伤行为的作用及模式。基于研究1的结果,研究2选取符合高风险背景的6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实验室实验对两种情绪调节策略的作用予以考察。本研究结果表明:累积环境风险对男女大学生自伤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均符合非线性"正加速模式",但男生群体随累积风险数量增加而引发的自伤行为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女生。对于高环境风险背景下的大学生,注意分散和认知重评两种策略均能降低其自伤倾向性与自伤认同,但不能降低其自伤意念。这提示应重视对经历了高环境风险的大学生进行情绪调节策略等方面的干预,以减少其采取自伤行为的倾向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新冠疫情期间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和抑郁: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邓林园, 高诗晴, 王婧怡, 李蓓蕾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1): 121-131.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1.13
    摘要836)   HTML135)    PDF(pc) (1506KB)(547)    收藏
    本研究考察新冠疫情期间,工作-家庭冲突是否通过职业倦怠增加中小学教师抑郁水平,以及心理弹性是否调节该中介作用。1127名中小学教师参与线上调查,完成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问卷、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及中学教师心理弹性量表。结果发现:(1)大多教师疫情前后工作生活情况、工作-家庭冲突与抑郁的状况变化不大,少数教师疫情期间工作生活情况、工作-家庭冲突与抑郁状况变差或好转;(2)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抑郁、职业倦怠呈正相关,三者均与心理弹性负相关;(3)控制额外变量后,职业倦怠是工作-家庭冲突与抑郁间的中介变量,在疫情期间工作生活状态更好、更差以及与疫情前后没有差别的教师中均成立;(4)对于感知疫情后情况更好的教师,心理弹性调节了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对于感知疫情后情况更差的教师,心理弹性调节了职业倦怠与抑郁的关系。因此,缓解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倦怠、提高心理弹性可减少中小学教师抑郁,保持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贫困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
    徐富明, 黄龙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1): 132-13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1.14
    摘要1110)   HTML138)    PDF(pc) (1060KB)(768)    收藏
    儿童贫困问题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发现贫困对儿童的消极心理健康状态和积极心理健康状态均会产生影响。研究者试图从家庭和社会两个层面来解释贫困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以揭示其内在影响机制。未来的研究应加强贫困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的保护因素研究,探索儿童期贫困对个体心理健康的长期影响及其成因,进一步在我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开展本土化研究,为实践上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无手机恐惧:我们为什么不能与手机分离?
    衡书鹏, 赵换方, 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1): 140-152.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1.15
    摘要1592)   HTML215)    PDF(pc) (1493KB)(1215)    收藏
    无手机恐惧是一种由手机不在身边或无法使用手机所诱发的情境性焦虑。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了无手机恐惧的普遍存在。相关理论从错失恐惧、手机依恋和自我扩展等视角解释了无手机恐惧发生的原因。综述以往的实证研究发现,无手机恐惧的发生会受到个体特征(人口学变量、人格特质等)和手机使用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无手机恐惧会对个体的认知与学业表现、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压力感、心理健康、生活方式和睡眠等多方面产生消极影响。未来研究应厘清和完善无手机恐惧的结构与测量工具,拓展无手机恐惧的研究方法与手段,进一步探讨无手机恐惧的影响因素、后效及作用机制,并加强对无手机恐惧的干预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儿童、青年与老年人在知觉和高阶元认知监控上的年龄差异
    董肖肖, 刘岩, 胡亚欣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2): 153-160.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2.01
    摘要1081)   HTML182)    PDF(pc) (1010KB)(601)    收藏
    元认知是以监测和控制为核心的动态调节活动。本研究以9岁儿童、年轻人和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选点任务和词对学习任务,在知觉元认知和高阶元认知层次考察元认知监测和控制及其关系随年龄变化的特点。结果显示:(1)儿童的知觉元认知和高阶元认知监控能力大都低于年轻人;(2)老年人的知觉元认知能力与年轻人相似,但高阶元认知能力则低于年轻人;(3)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能够在记忆监测中利用控制线索,而9岁儿童尚未表现出这种能力。本研究从发展的角度,支持了知觉元认知与高阶元认知能力具有领域特殊性的理论假设,并对监测和控制的关系发展进行了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幼儿掌控动机与能力关系的纵向研究:任务类型与气质的调节作用
    刘双, 李梅, 冯晓杭, 张向葵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2): 161-172.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2.02
    摘要928)   HTML157)    PDF(pc) (1580KB)(616)    收藏
    通过对幼儿3岁半掌控动机的任务评估、5岁半入学准备能力的测验及气质的教师评定,考察了幼儿掌控动机与能力的纵向关系,及任务类型与气质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探索反馈任务中,气质因素活动性-专注性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对于活动型幼儿,探索时间负向预测了认知知识,掌控感负向预测了精细动作技能和学习方式,而对于专注型幼儿,预测关系不显著;(2)挑战性任务中成功的幼儿,气质因素反应性-抑制性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对于抑制型幼儿,掌控感正向预测了精细动作技能,而对于反应型幼儿,预测关系不显著;(3)挑战性任务中失败的幼儿,气质因素活动性-专注性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对于专注型幼儿,坚持性正向预测了学习方式,而对于活动型幼儿,预测关系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7~9岁儿童对群体内成员间互相帮助的道德责任探究
    何晓燕, 花蕊, 段继鹏, 罗润锋, 尹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2): 173-18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2.03
    摘要805)   HTML117)    PDF(pc) (1394KB)(453)    收藏
    以往研究对儿童持有的群体内成员间的道德责任进行了探讨,但仅局限于伤害这一消极交互行为上。然而,社会交互还包括积极的交互行为,如帮助,故本研究对7~9岁儿童是否持有群体内成员间应互相帮助的道德责任进行探讨。通过比较外在规则存在与否,被试对群体成员间互相伤害或互不帮助行为的合适度评价是否发生变化,来推测群体内道德责任的存在性。若相较群体间条件,外在规则不存在时被试认为对群体内成员的伤害或不帮助行为更不合适,则说明被试认为群体内成员间应持有相应的道德责任。结果发现:(1)相较于群体间条件,7~9岁儿童认为外在规则存在与否对群体内互不帮助行为合适性的评价影响更小,即外在规则不存在时,儿童依然认为群体内成员间应互相帮助;(2)针对群体内的不帮助行为,13~15岁青少年也表现出与7~9岁儿童相同的结果模式。结果表明,7~9岁儿童认为群体内成员间存在互相帮助的道德责任,且该现象具有跨年龄(至少是13~15岁的青少年)一致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母亲正念与幼儿问题行为的关系:正念养育和亲子关系的链式中介作用
    王英杰, 张刈, 张美霞, 李燕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2): 184-191.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2.04
    摘要1217)   HTML229)    PDF(pc) (945KB)(760)    收藏
    为了探讨母亲正念与幼儿问题行为的关系以及正念养育和亲子关系在其中的作用,本研究对480名4-6岁幼儿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由母亲填写正念注意知觉量表、正念养育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和幼儿困难与长处问卷。结果发现:(1)母亲正念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幼儿问题行为;(2)正念养育在母亲正念和幼儿问题行为之间起独立中介作用;(3)亲子冲突在母亲正念和幼儿问题行为之间起独立中介作用;(4)正念养育、亲子关系(亲子冲突和亲子亲密)在母亲正念和幼儿问题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母亲正念对幼儿问题行为影响的内在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农村初中学生亲子依恋回避与智能手机依赖: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和家庭经济困难的调节作用
    楚啸原, 楚子强, 王琦, 吉舒天, 雷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2): 192-19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2.05
    摘要1158)   HTML219)    PDF(pc) (1268KB)(982)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初中学生的亲子依恋回避与智能手机依赖的关系,并考察社交焦虑和家庭经济困难的作用。基于依恋理论、特质性社交焦虑的进化模型、补偿性网络使用理论和社会阶层的社会认知理论建构了理论模型,并采用智能手机成瘾量表、亲子依恋回避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和经济困难量表对285名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共179人。学生年龄在14到18岁之间(M=15.80岁,SD=0.71岁)。结果表明:(1)初中生亲子依恋回避正向预测其智能手机依赖;(2)社交焦虑在两者间起中介作用;(3)家庭经济困难调节了中介作用的后半段,社交焦虑对高家庭经济困难水平初中生智能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更强。本研究发现对降低初中生智能手机依赖具有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老年人睡眠质量与家人沟通质量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
    林瑶, 张宝山, 徐冉, 张何雅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2): 200-20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2.06
    摘要759)   HTML106)    PDF(pc) (1202KB)(355)    收藏
    本研究以1188位55岁以上的老年人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老年人睡眠质量对家人沟通质量的影响,同时探讨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和是否与子女同住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显著预测家人沟通质量;(2)心理一致感在老年人睡眠质量与家人沟通质量之间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是否与子女同住可以调节心理一致感与家人沟通的关系,即与未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相比,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的心理一致感对家人沟通质量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阅读发展轨迹:早期语言认知技能的预测作用
    张玉平, 董琼, 宋爽, 舒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2): 210-21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2.07
    摘要738)   HTML75)    PDF(pc) (964KB)(361)    收藏
    以264名汉语儿童为研究对象,追踪其从学前到学龄低段的语言认知技能和阅读能力的发展,通过多层线性模型探索儿童小学1~3年级阅读准确性和阅读流畅性的发展轨迹,以及4岁时的语音意识、命名速度和语素意识对上述两项阅读能力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阅读准确性在小学1~3年级呈线性增长模式,起始水平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且个体差异逐渐扩大; 4岁时的语音意识和命名速度均能预测儿童阅读准确性的起始水平,仅语素意识能预测阅读准确性的发展速度;(2)阅读流畅性在小学1~3年级呈线性增长模式,起始水平和增长速度均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且个体差异逐渐扩大;4岁时的语音意识和命名速度均能预测儿童阅读流畅性的起始水平,仅命名速度能预测阅读流畅性的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二语学习对汉语学龄儿童认知控制与词汇通达的作用——年龄和二语熟练程度的影响
    李君, 王悦, 陈夏妮, 李莹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2): 219-22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2.08
    摘要528)   HTML53)    PDF(pc) (1314KB)(240)    收藏
    学习第二语言对儿童的认知能力和一语发展产生何种影响,是当下二语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通过实验法,选取不同学龄期的汉语母语小学儿童,考察高、低英语熟练程度的学龄儿童在认知控制能力和一语词汇通达上的行为反应表现。结果显示:(1)英语熟练度高的二年级儿童比熟练度低的二年级儿童表现出更小的转换代价和Simon效应量,而英语熟练度不同的中高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儿童在认知控制任务上的差异并不显著;(2)英语熟练度高的儿童比熟练度低的儿童产词量少,并且英语熟练度高的中高年级儿童对比同年龄组熟练度低的儿童表现出更长的图片命名反应时。研究表明:(1)学龄儿童的认知控制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二语学习对学龄儿童的认知控制有促进效应,并且这一效应随儿童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弱;(2)二语学习会影响儿童的一语词汇通达表现,并且这种影响随年龄增长而不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生活事件与中学生学业拖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岳鹏飞, 张嘉鑫, 白学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2): 228-235.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2.09
    摘要1376)   HTML266)    PDF(pc) (1183KB)(953)    收藏
    本研究旨在考察近端压力(生活事件)与学业拖延的关系,并检验状态焦虑的中介和远端压力(童年期虐待)的调节作用。以750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Aitken拖延问卷(中学生版)和儿童虐待问卷进行测试。结果显示:(1)在控制年级后,生活事件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拖延;(2)状态焦虑在生活事件和学业拖延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生活事件→状态焦虑→学业拖延”这一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受到童年期虐待的调节。具体来说,相对于童年期受虐程度较高的个体,生活事件对童年期受虐程度较低的个体的状态焦虑正向预测作用更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父母冲突、青少年日常自我效能和学习投入:日常消极情绪与日常沉思在父母冲突调节效应中的中介作用
    李其容, 杨艳宇, 李春萱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2): 236-246.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2.10
    摘要1011)   HTML148)    PDF(pc) (1783KB)(807)    收藏
    为厘清父母冲突在青少年日常学习中的消极作用及内在机制,根据自我损耗理论探析日常消极情绪和日常沉思在父母冲突调节自我效能与学习投入之间积极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来自南方一所中学的175名初中生完整参与了连续5轮次的调查,填答了感知父母冲突量表简表、消极情绪量表、沉思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和学习投入量表,共875份有效数据。被中介的调节模型结果显示:父母冲突通过日常消极情绪和日常沉思两条心理资源损耗路径削弱青少年日常自我效能和学习投入之间的积极关系。该研究不仅在个体内层面拓展了青少年日常学习的相关研究,挖掘了父母冲突消极调节效应的内在机制,也能够为家庭和学校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扮演的角色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父母心理弹性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鲁明辉, 王融, 张丽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2): 247-254.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2.11
    摘要752)   HTML126)    PDF(pc) (1021KB)(535)    收藏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306名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考察了教养能力感在父母心理弹性和儿童情绪行为问题间的中介作用,同时检验了父母自尊对该路径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父母心理弹性可直接预测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2)教养能力感在父母心理弹性和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心理弹性与教养能力感的关系受自尊的调节,即心理弹性对教养能力感的预测作用在自尊水平较高的父母中更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暴力暴露对不同性别青少年早期校园欺凌的影响: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李小青, 刘银章, 汪玥, 蒋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2): 255-265.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2.12
    摘要843)   HTML101)    PDF(pc) (1346KB)(581)    收藏
    采用校园欺凌/受欺凌量表、多重暴力暴露量表和自编基本信息问卷,对浙江省10所小学和8所中学的246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探索不同性别青少年早期校园欺凌潜在模式,并分别考察暴力暴露对男女生卷入校园欺凌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男女生存在不同校园欺凌潜在模式,男生分为4组:低卷入组(61.90%),中度卷入组(16.49%),高度卷入组(5.05%),受欺凌组(16.56%);女生分为3组:低卷入组(74.16%),中度卷入组(14.29%),受欺凌组(11.55%);(2)暴力暴露是校园欺凌的危险性因素,对校园欺凌的预测效应因情境和形式不同出现差异。从暴力暴露形式出发,亲历暴力均为男女生卷入欺凌的最大危险性因素;从暴力暴露情境出发,家庭及学校、社区分别对男生、女生卷入欺凌的预测作用更大。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不同性别青少年在校园欺凌方面的差异以及暴力暴露对校园欺凌的预测作用,为校园欺凌预防和干预提供支持和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冷酷无情特质与初中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张林, 陈燕铃, 洪新伟, 赵明玉, 范航, 刘燊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2): 266-275.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2.13
    摘要985)   HTML140)    PDF(pc) (1521KB)(564)    收藏
    为考察冷酷无情特质与初中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关系,探讨道德推脱和内疚是否在冷酷无情特质与欺凌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以及这个中介过程是否受班级氛围的调节,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以522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冷酷无情特质量表、道德推脱量表、中学生内疚感量表、学生感知班级氛围量表和欺凌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冷酷无情特质显著正向预测欺凌行为,道德推脱和内疚在该过程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2)良好的班级氛围可以降低冷酷无情特质对欺凌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也可以通过提高内疚水平从而减少欺凌行为,亦可以抑制道德推脱对欺凌行为的诱发作用。这表明,冷酷无情特质是初中生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一个重要风险因子,学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干预高冷酷无情特质学生的道德认知以减少其欺凌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儿童期受虐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和基因的调节作用
    曾子豪, 彭丽仪, 詹林, 刘双金, 欧阳晓优, 丁道群, 黎志华, 胡义秋, 方晓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2): 276-285.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2.14
    摘要887)   HTML146)    PDF(pc) (1201KB)(635)    收藏
    基于抑郁的差别易感性模型,以301名大学生(年龄=19.15±0.63岁,年龄范围为17~20岁)为研究对象,并引入关键环境因素(儿童期受虐和主观幸福感)和重要位点(MAOA基因rs6323和TPH2基因rs17110747)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究大学生抑郁发生发展机制。结果表明:(1)儿童期受虐与大学生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主观幸福感与儿童期受虐和大学生抑郁症状显著负相关;(2)主观幸福感在儿童期受虐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3)MAOA基因rs6323和TPH2基因rs17110747多态性在主观幸福感与大学生抑郁症状中起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相比携带rs6323位点G/G与T/T纯合子和rs17110747位点G/G与G/A基因型,携带rs6323位点G/T和rs17110747位点A/A基因型个体主观幸福感对抑郁症状的负向预测更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感恩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核心自我评价和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
    曹瑞琳, 梅松丽, 梁磊磊, 李传恩, 张莹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2): 286-294.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2.15
    摘要1050)   HTML123114)    PDF(pc) (1401KB)(853)    收藏
    为探讨核心自我评价和生命意义感在感恩与网络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感恩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对吉林省3所高校大一到研三的107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感恩、核心自我评价和生命意义感三者之间呈显著两两正相关,且三者分别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2)感恩对网络成瘾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著,间接效应包含了两条路径:通过生命意义感的部分中介作用和通过核心自我评价—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感恩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对预防及减少大学生网络成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独特性需要与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关系:焦虑和意志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
    魏华, 丁慧敏, 黄峰, 何安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2): 295-304.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2.16
    摘要1118)   HTML205)    PDF(pc) (1343KB)(808)    收藏
    本研究基于最优独特性理论和网络成瘾的个人-情绪-认知-执行交互模型,考察独特性需要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以及焦虑和意志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独特性需要问卷、GHQ-20量表中的焦虑分量表、意志控制量表以及手机成瘾量表对826名大学生(女生=526人,Mage=19.93,SD=1.38)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独特性需要与手机成瘾、焦虑呈正相关,与意志控制呈负相关;焦虑与意志控制呈负相关,与手机成瘾呈正相关;意志控制与手机成瘾呈负相关;(2)焦虑和意志控制在独特性需要和手机成瘾之间的单独中介作用均显著;且焦虑、意志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也显著。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独特性需要既可以直接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产生联系,也可以分别经由焦虑、意志控制的中介作用、以及两者的链式中介作用与大学生手机成瘾产生联系。本研究的结果支持并拓展了I-PACE模型,并为手机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聋童和正常儿童身体表情注意瞬脱的比较研究
    金星, 刘景弘, 马跃, 于战宇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3): 305-312.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3.01
    摘要596)   HTML71)    PDF(pc) (1057KB)(365)    收藏
    采用双任务快速序列视觉呈现范式,通过两个实验探究聋童与正常儿童对厌恶和恐惧身体表情的注意瞬脱差异,结果表明:(1)无论对身体表情遮挡与否,聋童和正常儿童对首个目标刺激(T1)为厌恶情绪刺激的反应正确率均大于对T1恐惧情绪刺激的反应正确率;(2)在完整身体表情条件下,只有聋童发生了注意瞬脱,而在手臂遮挡残缺身体表情条件下,聋童和正常儿童注意瞬脱均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聋童和正常儿童均对厌恶情绪更加敏感,聋童视觉注意能力弱于正常儿童,但遮挡手臂后,聋童视觉注意能力与正常儿童相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语言范畴影响面部表情知觉的电生理学证据
    钟伟芳, 郭永兴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3): 313-322.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3.02
    摘要369)   HTML39)    PDF(pc) (1848KB)(189)    收藏
    本研究探讨了语言范畴影响面部表情知觉的时程及大脑偏侧化特点。采用从快乐到恐惧渐变的4张人类面孔表情图片为实验材料,以分视野呈现刺激的oddball范式设计脑电实验,并以分心任务使被试不注意实验表情图片之间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表情知觉诱发的ERP成分N1和N2上均出现了偏右视野-左脑表情范畴知觉,即在右视野呈现的条件下,范畴间偏差刺激比范畴内偏差刺激诱发了更大的vMMN效应,而在左视野呈现的条件下,两类偏差刺激诱发的vMMN效应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表明表情范畴知觉发生在表情知觉的早期感觉水平加工及后知觉加工阶段,且具有偏右视野-左脑特性,提示语言范畴会同时影响早期、注意前表情知觉及后知觉加工,支持了沃尔夫假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贫困家庭儿童在青少年早期的亲社会行为发展轨迹:性别及父母教养方式异质性的影响
    赵纤, 王志航, 王东方, 袁言云, 尹霞云, 黎志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3): 323-332.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3.03
    摘要955)   HTML1828689464)    PDF(pc) (1370KB)(795)    收藏
    为了探究贫困家庭儿童在青少年早期的亲社会行为发展轨迹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异质性及其性别效应,对815名贫困家庭儿童(M=11.75±1.55岁;男生351人)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评估,并对其亲社会行为进行了2年共4次的追踪调查,数据分别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和多组潜变量增长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贫困家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水平在青少年早期呈显著的线性下降趋势;(2)贫困家庭父母教养方式的异质性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初始水平和发展轨迹均有显著的效应,积极关爱型贫困家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初始水平得分显著高于其它类型,但在发展轨迹上却呈线性下降的趋势;消极控制型贫困家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在初始水平上显著低于其它类型,其发展轨迹无显著变化;(3)在性别效应上,适度关爱型组别中女生亲社会行为的初始水平显著的高于男生,且该组女生的亲社会行为下降速度比男生缓慢。结论:贫困家庭父母教养方式的异质性对青少年早期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轨迹存在显著效应,适度关爱型父母教养方式可以缓冲贫困家庭中女孩亲社会行为的下降速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发展趋势及社会阶层的影响:一项追踪研究
    郑显亮, 陈慧萍, 王雪, 鲍振宙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3): 333-341.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3.04
    摘要740)   HTML103)    PDF(pc) (1005KB)(603)    收藏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对832名12~20岁的青少年进行为期1年半共4次的追踪测查,考察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阶层与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发展趋势的关系。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呈逐渐上升趋势;(2)性别、每周上网时间和客观社会阶层对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发展趋势的影响不显著,而主观社会阶层对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发展趋势的影响显著,即青少年的主观社会阶层越高,其网络利他行为的上升趋势越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金钱启动与道德认同对大学生道德伪善的影响
    杜秀芳, 武玉玺, 徐政, 袁晓倩, 陈功香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3): 342-34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3.05
    摘要666)   HTML99)    PDF(pc) (984KB)(497)    收藏
    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任务分配范式,实验1考察了金钱概念启动和道德认同对个体道德伪善的影响;实验2探讨了金钱丰富程度启动和道德认同对个体道德伪善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控制组相比,金钱概念启动使得言行不一的人数显著增加;与金钱匮乏感启动组相比,金钱富足感启动使得言行不一的人数显著增加;(2)低道德认同被试中道德伪善者的比例显著高于高道德认同被试;而且金钱启动显著增加了高道德认同被试的道德伪善。该研究启示我们减少情境中的金钱等与利益有关的线索以及提高个体的道德认同水平,将有利于减少道德伪善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亲关系动机对家庭消费决策及婚姻满意度的影响
    李越, 辛自强, 兰艺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3): 350-35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3.06
    摘要530)   HTML57)    PDF(pc) (1095KB)(248)    收藏
    为探讨亲关系动机对家庭消费决策及婚姻满意度的影响,通过两项研究分别在单独决策和共同决策情境下,采用家庭消费决策任务、亲关系动机量表、婚姻调适测定问卷对118名个体被试(研究1)和94对夫妻被试(研究2)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当个体单独进行家庭消费决策时,亲关系动机越高,理性程度越低,而婚姻满意度越高;(2)当夫妻共同进行家庭消费决策时,不同亲关系动机组合下的夫妻理性程度无显著差异,而整体婚姻满意度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夫妻二人亲关系动机“同高”组合下的整体婚姻满意度显著高于“同低”组合和“混合”组合,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此外,结果还发现亲关系动机与年龄、婚龄、子女情况、受教育程度和收入均有关。本研究表明,亲关系动机虽有利于提高婚姻满意度,但在个体单独决策时易引发非理性消费,强调了互动沟通在家庭消费决策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时间定价启动与主观社会阶层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李强强, 胡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3): 360-36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3.07
    摘要428)   HTML41)    PDF(pc) (966KB)(230)    收藏
    亲社会行为是指以牺牲自我利益为代价帮助他人的行为,按照损失利益属性,可分为时间亲社会行为、金钱亲社会行为。以往研究认为时间定价启动会导致个体减少亲社会行为,但是较少考察时间定价启动影响亲社会行为是否受主观社会阶层作用。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考察时间定价启动与主观社会阶层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时间定价启动会减少亲社会行为;(2)主观社会阶层正向预测金钱亲社会行为,但无法预测时间亲社会行为;(3)时间定价启动与主观社会阶层存在交互作用:时间定价启动下,主观社会阶层正向预测金钱亲社会行为、反向预测时间亲社会行为;非时间定价启动下,主观社会阶层正向预测金钱亲社会行为,但无法预测时间亲社会行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阅读模式对汉语儿童阅读理解的影响: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王淏蘭, 陈红君, 伍新春, 赵英, 孙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3): 369-37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3.08
    摘要514)   HTML92)    PDF(pc) (1198KB)(374)    收藏
    为探讨年级在汉语儿童阅读模式影响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内部机制,对933名小学2~6年级儿童在不同阅读模式(朗读、喃喃自语、默读)下的阅读理解进行测查,并采用三分钟阅读测验考察儿童的阅读流畅性,探讨其在上述调节模型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喃喃自语比默读更有利于小学汉语儿童的阅读理解;(2)年级在阅读模式对阅读理解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二年级儿童朗读和喃喃自语时的阅读理解成绩高于默读;喃喃自语比默读更有利于四年级儿童的阅读理解;五年级时,喃喃自语成为绝对优势,好于朗读和默读;(3)年级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阅读流畅性这一中介变量而实现。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验证和补充了维果茨基内化说在阅读发展中的应用,启示不应盲目纠正儿童自然的阅读模式(如阅读中的喃喃自语)。此外,重视儿童阅读流畅性的训练可能有助于促进儿童阅读的内化进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近似数量系统与数学能力的关系:一项元分析
    程阳春, 黄瑾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 (3): 379-390.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3.09
    摘要348)   HTML29)    PDF(pc) (1711KB)(132)    收藏
    近似数量系统(ANS)与数学能力的关系是国际认知与心理研究的经典问题,大量研究进行了探索,但仍存在争议。为了揭示二者关系及其方向和调节机制,本研究对来自55项研究、59个独立样本、12661名被试的242个效应值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ANS与数学能力之间存在稳定的中相关,二者关系是双向的,受ANS测量指标、数学能力内容和年龄的调节。研究结果为深入的纵向研究、实验研究和干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数学教育提供了实证依据和视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