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 Vol.14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社会榜样、社会关系质量与青少年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
    芦咏莉, 董奇, 邹泓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1): 1-6.  
    摘要2148)      PDF(pc) (586KB)(1507)    收藏
    本研究对1640名初一至高一的青少年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探讨青少年生活环境中的社会榜样和其社会关系质量对他们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榜样和青少年社会关系的质量与其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之间的相关显着.同伴不良行为榜样与青少年社会关系的质量与其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之间相关显着.同伴不良行为榜样与青少年消极的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有显着的正相关,而对积极社会榜样的认可则与青少年积极的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存在着非常显着的正相关;社会关系好的青少年更倾向于报告积极的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较少报告消极的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2)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两种社会榜样和三类社会关系的质量对青少年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的影响均显着;(3)本研究没有发现社会关系对同伴不良行为榜样消极影响的调节作用,但发现同伴关系质量有助于积极社会榜样对青少年亲社会价值观和利他行为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75)
    2. 小学二年级学生数学能力的分析
    倪斯杰, 张君达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1): 7-11.  
    摘要2369)      PDF(pc) (609KB)(1492)    收藏
    本文以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测验为实验材料,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得出构成小学二年级学生数学能力的四个主要因素:计算能力、归纳推理能力、枚举筛选能力以及对计量单位的理解与推理能力,并对各能力因素的发展水平作为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5)
    3. 10~17岁儿童情绪词记忆效应的实验研究
    李洪玉, 何一粟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1): 12-17.  
    摘要2010)      PDF(pc) (756KB)(1037)    收藏
    我们采用轮组法对96名中小学生被试进行了记忆情绪词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发现:(1)被试记忆三类情绪词的效果之间差异显着,其中愉快词的记忆效果最好,不愉快词的记忆效果次之,中性词的记忆效果最差;(2)随着被试年龄的增长,词的情绪性对记忆效果的影响呈逐渐减弱的趋势;(3)词的情绪性对男生记忆效果的影响要大于对女生记忆效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7)
    4. 十岁儿童创造倾向特点分析
    何金茶, 查子秀, 谢光庭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1): 18-20,32.  
    摘要1908)      PDF(pc) (507KB)(1095)    收藏
    本研采用林幸台修订的威廉斯创造倾向量表,对十岁超常与常态儿童进行了创造倾向的测试,结果表明:在创造倾向的好奇性方面,北京地区的超常儿童优于常态儿童,差异显着;在想象力方面男生优于女生,差异非常显着.另外研究了北京、上海地区十岁儿童在创造倾向方面的差异,在挑战性方面北京儿童优于上海儿童,差异显着.上海地区在好奇性方面,男生优于女生,差异非常显着.再次,分析了创造倾向与学业成绩(语文、数学)关系,得出初步的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9)
    5. 我国6-14岁儿童对道德规则和社会习俗的区分与认知
    张卫, 徐涛, 王穗苹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1): 21-25.  
    摘要2576)      PDF(pc) (539KB)(1509)    收藏
    规则认知是衡量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主要维度之一.本研究利用儿童学习与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违规行为问题,采用故事-问题法,对6岁、8岁、10岁、12岁、14岁五个年龄组共150名儿童进行了研究,试图揭示中国儿童对道德和社会习俗的认知特点.结果发现,至少6岁的中国儿童已表现出对道德规则和社会习俗的直觉区分,但对二者的深刻的理解则需到8岁左右才能达到;儿童对道德规则的理解,强调公平原则,他人幸福和义务责任等因素,而对社会习俗的认识,则强调社会习俗传统、团体规则和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1)
    6. 榜样和移情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张莉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1): 26-32.  
    摘要2477)      PDF(pc) (711KB)(1813)    收藏
    本文采用自行设计的情境,进行了榜样和移情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作用的比较研究.实验表明:移情训练在小班、中班的效果优于在大班的效果,榜样训练在各年龄班的效果差异不明显.同时,移情训练和榜样训练的效果在幼儿初期和中期无显着差别,但是在幼儿晚期,榜样训练的效果在幼儿的玩具和奖品分享行为上比移情训练的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86)
    7. 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特点研究
    李荟, 李茵, 申继亮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1): 33-37.  
    摘要2181)      PDF(pc) (501KB)(1544)    收藏
    本研究以393名小学语文、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为研究工具,探讨了不同教师特征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结果发现:(1)教龄与学历两因素交互作用显着.事后分析发现,初高中学历组和中师学历组表现出较相似的教龄特征,即参加工作初期的教学效能感较高,随工作年限增加有所下降,而后又上升;而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组,教龄主效应不显着.(2)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显着高于其个人教学效能感.(3)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着不同于中学教师的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37)
    8. 中学教师工作满意感的结构及其与离职倾向、工作积极性的关系
    陈卫旗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1): 38-44.  
    摘要2456)      PDF(pc) (682KB)(1955)    收藏
    本研究通过对230名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中学教师工作满意感的因素组成结构和工作满意感状况,并探讨教师工作满意感对教师离职倾向和工作积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学教师工作满意感的结构包含10个组成因素,该因素结构与Locke(1976)等人提出的模型高度一致;(2)中学教师对工作总体和教育体制、学生素质、领导与管理、工作成就、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待遇、工作压力等工作因素均感不满意;(3)教师总体的工作满意感及对教育体制、收入与福利、领导与管理、教师社会地位及工作环境条件等方面的满意水平与教师的工作卷入、留任都有密切的关联,外部奖励也可激励教师工作动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31)
    9. 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自我概念与数学成绩关系的研究
    何先友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1): 45-48.  
    摘要2385)      PDF(pc) (298KB)(1951)    收藏
    探讨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自我效能、自我概念与数学成绩的关系,考察数学成绩优秀学生与数学成绩不良学生数学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的差异.结果表明:(1)数学自我效能与自我概念对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显着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2)数学成绩优秀生和不良生在数学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上有着显着的差异,优秀生均高于不良生,进而可以推断两者的水平差异是导致小学生数学成绩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36)
    10. 西方阅读教学中有关提问的心理学研究
    张孔义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1): 49-52.  
    摘要1809)      PDF(pc) (460KB)(1400)    收藏
    西方对教学中提问的研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本文从三个方面:①教师在阅读课上的提问的研究;②把问题附加在课文中的研究;③诱导学生自我提问的研究,对西方现有有关提问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为我国有关研究及阅读教学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05)
    11. 教育研究中定量方法的局限性
    谢小庆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1): 53-56.  
    摘要1615)      PDF(pc) (671KB)(1145)    收藏
    教育研究中定量方法的局限性谢小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在教育科学研究中,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基于经验和直觉之上的定性方法,一是基于理性和逻辑之上、借助数学工具而实现的定量方法.随着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定量方法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3)
    12. 提高小学教师素质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
    汪惠萱, 尹丽君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1): 57-61.  
    摘要2031)      PDF(pc) (471KB)(1012)    收藏
    选取教师共19名,所教班的学生共915名,通过教师参与科学研究、摄像自我评价等方法,探讨了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与方法,及其对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小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发展,不同年龄发展速度不同,一年级最慢,四年级最快,三年级中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
    13. 利用直观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陆佰寅, 章夏琴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1): 62-62,56.  
    摘要1687)      PDF(pc) (361KB)(844)    收藏
    利用直观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陆佰寅章夏琴浙江省萧山市坎山镇小学小学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特别是刚进校门的一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很薄弱,要解决这个矛盾,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低年级教学中运用操作,让学生在操作学具中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发展智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
    14. 化学实验中的几种不良心理与矫正
    俞树法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1): 63-64.  
    摘要1519)      PDF(pc) (219KB)(999)    收藏
    化学实验中的几种不良心理与矫正俞树法浙江省萧山市第二高级中学实验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源泉,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组织运用好各种实验,包括让学生做实验,观察演示实验和投影实验,观看实验挂图和听老师讲述实验史料等,从而激发学生化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进行科学实验的探索精神.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
    15. 7~15岁儿童认知和解决家庭人际关系矛盾冲突的道德推理发展
    方富熹, 方格, 王文忠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2): 1-7,11.  
    摘要1920)      PDF(pc) (1583KB)(960)    收藏
    本研究以Kohlberg的“朱迪两难”探查了7-15岁儿童认知和解决家庭人际关系矛盾冲突的道德推理发展.结果证实了研究假设,即儿童的有关发展不仅制约于有关道德规范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制约于分化和整合自己和别人观点的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依照结构分析的方法,研究发现儿童的有关发展可以划分出4种不同的水平.本研究还深入探查了发展中的个体差异以及影响差异的有关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
    16. 幼儿的社会戏剧性游戏与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杨心德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2): 8-11.  
    摘要3111)      PDF(pc) (434KB)(1518)    收藏
    通过在一个幼儿园中班开展为期一年的社会戏剧性游戏的实验研究,发现不论用间接故事法,还是用情境观察法测定,实验班幼儿的分享、谦让、合作和互助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都优于控制班,表明社会戏剧性游戏能够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7)
    17. 学校因素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
    魏运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2): 12-16.  
    摘要3184)      PDF(pc) (651KB)(2033)    收藏
    本研究采用量表法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学业成绩与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具有显着的正相关.(2)满意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支持、关心、鼓励、期望、参与等有助于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3)满意的同伴关系,少年儿童在同伴中的社会-领导性,少年儿童对同伴的敏感-独立性,都有助于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但是,少年儿童对同伴的攻击-破坏性会阻碍其自尊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11)
    18. 特区中小学生亲子关系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
    杨莲清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2): 17-20.  
    摘要2438)      PDF(pc) (437KB)(1377)    收藏
    本研究探讨特区中小学生家庭亲子关系状况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从珠海市有代表性的中小学选取学生487人,分别测定其家庭亲子关系状况及心理健康状况,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特区中小学生30%左右属于非正常亲子关系家庭,主要的问题类型是不安型、期待型、干涉型与溺爱型.中小学生家庭亲子关系状况对其心理健康水平有显着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8)
    19. 初中生学习归因、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谷生华, 辛涛, 李荟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2): 21-25.  
    摘要2042)      PDF(pc) (569KB)(1900)    收藏
    本研究综合考察了学习归因、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①学习归因与学习策略存在着显着的相关关系;②学习归因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微弱而不稳定,其间需要学习策略作为中介;③学习策略和年龄对学习成绩的解释为21%,学习归因与性别对学习策略的解释为6%.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15)
    20. 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特点的调查研究
    张进辅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2): 26-30,44.  
    摘要2303)      PDF(pc) (988KB)(1960)    收藏
    采用自编词汇选择问卷对639名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是积极、进取和乐观的;少数大学生崇尚个人主义、消极退缩,一些大学生消极悲观;男女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观总的趋势上相当一致,但一些具体项目仍存在性别差异;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表现出广泛性和个体差异;必须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29)
    21. 中小学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发展特点与相关因素
    俞国良, 辛自强, 汤鉴澄, 俞晓东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2): 31-35.  
    摘要2876)      PDF(pc) (524KB)(710)    收藏
    本研究用量表测查了82名中小学教师,对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随着教龄的增长不断提高,1-5年教龄组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显着低于6-15年及15年以上教龄组教师;教学监控能力与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策略之间存在非常显着的正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71)
    22. 教师期望的认知研究
    鲁志鲲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2): 36-38.  
    摘要2318)      PDF(pc) (420KB)(972)    收藏
    本研究对课堂教学情景中教师期望产生的认知加工特点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在认知加工中均使用了锚定策略;专家教师比新手教师有更强的信息补偿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0)
    23. 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
    邹泓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2): 39-44.  
    摘要5339)      PDF(pc) (435KB)(5667)    收藏
    同伴关系在儿童青少年社会能力、认知、情感、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青少年的行为特征和社会认知是影响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研究者也开始注意到儿童青少年的情感层面和其它社会关系的影响作用.同伴关系影响因素研究的动态模型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新视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22)
    24. 西方品德心理学研究新进展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2): 45-49.  
    摘要1819)      PDF(pc) (455KB)(726)    收藏
    本文评介了道德观念影响源理论、社会道德反应测验以及价值取向的有关研究.指出个体品德发展新的测量方法突破了两难故事法的局限,在客观性、简便性、现实性上有所改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7)
    25. 儿童青少年人格的“小五”结构
    周晖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2): 50-54.  
    摘要3284)      PDF(pc) (1085KB)(1381)    收藏
    近年来受人格“大五”因素研究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儿童青少年人格的“小五”结构研究,是儿童青少年个别差异研究的新方向.研究主要采用了量表评定、Q分类、自由描述等方法.结果表明,五因素结构可以较好地解释儿童青少年的人格特点.目前,这一结构还有许多值得研究者继续探讨之处,但是它的确为揭示人格“大五”结构的发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5)
    26. 盲童的人格特点及其教育对策
    钱志亮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2): 55-58.  
    摘要2253)      PDF(pc) (449KB)(1120)    收藏
    盲童的人格特点及其教育对策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中心盲童是视力残疾最为严重者,即指优眼最佳矫正视力小于0.05或者视野半径小于10°,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大陆18.1万0-14岁的视力残疾儿童中有49.2%为盲童,6-14岁学龄阶段的盲童有7.81万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6)
    27. 小学二年级词汇教学中思维灵活性训练的研究
    卜希翠, 艾军, 冯瑞琴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2): 59-61.  
    摘要1868)      PDF(pc) (767KB)(889)    收藏
    小学词汇教学的要求,就是使学生对学过的词能够正确地读出、写出;在上下文中读到或者在语言中听到的时候懂得它的意义;能够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中正确地运用.词汇教学的关键在于方法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监控能力
    赵金霞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2): 62-64.  
    摘要1698)      PDF(pc) (373KB)(873)    收藏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都希望自己适应时代的需要,具有较高的素质,都希望把课上成声情并茂、语思统一、教学相长的精品课.行云流水、游刃有余、左右逢源,不知是多少语文教师的追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29. 小学生言语能力及其发展倾向的性别差异研究
    许燕, 张厚粲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3): 1-4,9.  
    摘要2084)      PDF(pc) (250KB)(1227)    收藏
    本研究探讨了二、四、六年级小学生言语能力的性别差异的表现特征。结果表明,在言语记忆能力和言语阅读理解能力上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而言语表达能力表现出显着的性别差异,女生的言语优势在四年级开始明显化,其发展倾向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5)
    30. 成就动机、成就目标与学业冒险行为关系的研究
    宋剑辉, 郭德俊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3): 5-9.  
    摘要1991)      PDF(pc) (199KB)(1216)    收藏
    本研究分析探讨了成就动机、成就目标与学业冒险行为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我国小学生倾向于回避中等水平的学业冒险活动,而选择稍稍低于自身能力水平的学习任务。2.不同成就动机特点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学业冒险行为水平,个我取向成就动机水平越高,学生的学业冒险行为水平也越高。3.从成就目标的影响看,定向于以强调提高自身知识与能力水平为主的掌握目标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定向于成绩目标的学生则表现出回避学业冒险行为的倾向。4.反馈对学业冒险行为水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成功信息的反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冒险行为水平;社会取向成就动机支配下的学生得到结果反馈后,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业冒险行为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9)
    31. 运用行为矫正方法改进注意缺陷儿童课堂行为的研究
    徐芬, 蒋莉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3): 10-13,18.  
    摘要2021)      PDF(pc) (204KB)(1274)    收藏
    注意缺陷的两种类型--分心与注意无能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注意缺陷是造成学习不良的重要因素,在学业不良学生中有注意缺陷的儿童占相当大的比例(约在10-20%).本研究运用行为矫正方法中的可变时间间歇强化(简称VI)程序来改进注意缺陷儿童的课堂行为。训练结果表明,在训练过程及跟踪阶段,6名被选儿童的注意集中水平有显着的提高,这证明VI程序对于改进一年级儿童的注意过程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6)
    32. 父、母教育行为的结构及其与小学儿童焦虑情绪的关系
    孙永明, 芦咏莉, 董奇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3): 14-18.  
    摘要1864)      PDF(pc) (228KB)(1074)    收藏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市五城区12所小学283名三至六年级小学儿童进行了调查,考察其知觉中的父母教育行为与其焦虑情绪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知觉中的父母教育行为具有一定的内在结构,均包括惩罚/严厉、爱/支持、民主/信任和过度保护四个维度;2.小学儿童知觉中的父母教育行为与其焦虑情绪之间有显着的高相关;3.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母亲的惩罚/严厉行为和父亲的民主/信任行为、过度保护行为对小学儿童的焦虑情绪有着显着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3)
    33. 小学生对不同类型情感的移情水平发展的研究
    王景英, 盖笑松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3): 19-22.  
    摘要1956)      PDF(pc) (159KB)(974)    收藏
    本研究以245名小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小学生对不同类型情感的移情水平及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对喜怒哀惧四种情感的移情水平都表现出下降趋势,四、五年级是下降的最显着时期。(2)随着年级的升高,对恐惧、愤怒情感的移情水平下降最快;对悲哀情感的移情水平下降较慢。(3)小学生在四种情感的移情水平上都不存在性别差异。(4)对不同类型情感的移情水平之间存在着中低度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68)
    34. 智力残疾儿童健康知识掌握状况的调查研究
    王雁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3): 23-27.  
    摘要1462)      PDF(pc) (224KB)(976)    收藏
    本研究对北京市五所培智学校智力残疾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评价智力残疾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智力残疾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普遍低于正常对照组学生,这种差异随年龄的增长而加大。(2)与对照组相比较,营养、疾病预防知识在中年级开始出现显着性差异;人体、青春期知识在高年级开始出现显着性差异;安全知识在低年级开始出现显着性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6)
    35. 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技能培养的实验研究
    伍新春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3): 28-32.  
    摘要2094)      PDF(pc) (219KB)(1028)    收藏
    本研究在明确阅读理解实质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模拟法创立了阅读理解活动模式,这一模式包括相继联系的解析题目、通读感悟、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文意、全面检查六个基本的心智动作,并根据心智技能按模式定向、模式操作、模式内化三阶段形成的规律对阅读理解技能进行了分阶段培养。结果表明:①运用心理模拟法确立阅读理解活动的实践模式,并根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对阅读理解技能进行培养,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②小学三年级学生在阅读理解水平上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学生可以同等程度地接受阅读理解技能的培训;③学生原有智力水平和阅读技能水平对于当前的阅读活动有一定影响,教师在教学前应设法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3)
    36. 中小学生学习态度的主优势型模式分析
    陶德清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3): 33-37.  
    摘要1989)      PDF(pc) (204KB)(1365)    收藏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揭示了目前中小学生学习态度的一般现状;运用较新颖的数学方法,把大部分被试的学习态度概括为三种模式,并指出它们各自在构成因素上的不同特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51)
    37. 中学生心理控制区水平与创造力关系的研究
    李力红, 曲桂丽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3): 38-41.  
    摘要1744)      PDF(pc) (153KB)(840)    收藏
    本研究探讨了在同样的外部强化条件下,不同心理控制区水平的初、高中学生在创造力上的变化,结果表明:初、高中内控组的内控分数与创造力的独特性分数之间相关值达到显着水平;初中内控组在创造力三项指标上皆高于外控组;高中内控组在创造力的独特性、灵活性指标上高于外控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
    38. 3-6岁儿童母亲教养行为的结构及其与儿童特征的关系
    陶沙, 王耘, 王雁苹, 董奇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3): 42-46.  
    摘要2354)      PDF(pc) (205KB)(1360)    收藏
    母亲的教养行为是家庭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本研究采用母亲教养行为问卷对408名3-6岁儿童母亲的日常教养行为的结构进行了考察;并对其中142名母亲施测了儿童消极行为特征问卷,以进一步探讨儿童年龄、性别、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教养行为特点的关系。研究发现:(1)3-6岁儿童母亲的教养行为包括敏感性、接触与参与、交往指导、认知发展指导、积极情感的表达与消极情感的表达等6个主要成分;(2)儿童的年龄对母亲教养行为的参与程度、促进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表达等方面具有显着影响,儿童性别仅在母亲的敏感性方面具有显着影响;(3)儿童的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教养行为的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1)
    39. 大学生疏离感的初步研究
    杨东, 吴晓蓉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3): 47-52.  
    摘要2524)      PDF(pc) (272KB)(1564)    收藏
    自编了《大学生疏离感量表》,对重庆市四百多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该量表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因素分析表明疏离感本身包含无意义感、无能为力感、社会孤立感、自我分离感四个维度;孤独感、无助感、空虚无聊感、消极感、无幸福感、无为感、自卑感、盲从感、欲求不满足感、对立感十个层次;研究还发现大学生群体中疏离感人数约占百分之十左右,三年级和四年级被试在疏离感的程度上有显着性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54)
    40. 教学心理学情感维度上的一种教材处理策略——超出预期
    卢家楣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 (3): 53-57.  
    摘要1925)      PDF(pc) (210KB)(1326)    收藏
    美国当代着名教育心理学家D.P.奥苏贝尔曾提出意义学习的两个内在条件分别是,学习者有同化新材料的认知结构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前者涉及教学中的认知因素,与学生对新学习材料的可接受性有关,后者则涉及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与学生对新学习材料的乐接受性有关。但奥苏贝尔本人也仅提出教材内容的认知处理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而未提出影响学生学习心向的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策略,这其实也反映了现时教学心理学在教材内容处理上重知轻情的倾向。鉴此,本文从情感维度上提出教材内容处理的超出预期策略,以冀与认知策略一起共同优化处理教材、呈现教学内容环节,并阐明超出预期策略的内涵、机制、作用和实践运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