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 ›› 2002, Vol. 18 ›› Issue (1): 71-74.

• 心理健康与教育 •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焦虑的关系研究

冯永辉1, 周爱保2   

  1. 1. 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长沙, 410000;
    2.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兰州, 730070
  • 出版日期:2002-01-15 发布日期:2002-01-15
  • 作者简介:冯永辉(1979- ),男,湖南师范大学心理系2001级硕士生.

Relational Research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Life Events and Coping Styles and Anxiety

FENG Yong-hui1, ZHOU Ai-bao2   

  1.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 Online:2002-01-15 Published:2002-01-15

摘要: 为了探讨中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焦虑之间的关系,对兰州市九所中学共1964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生活事件依次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受惩罚。(2)中学生对各种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与其焦虑程度有关。(3)应对方式是作为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而存在并发挥作用的。

关键词: 生活事件, 应对方式, 焦虑, 心理健康

Abstract: 1964 students from 9 schools of LanZhou as subjects joined in a inventory to research the relation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life events and coping styles and anxiety.Results show:(1)The main life events which infulunce middle school student.a mental health in turn are:study pressure,interpersonal trouble,be punishing.(2)There is close relation between coping styles and anxiety.(3)Coping styles is the intervene variables between life events and anxiety.

Key words: Life events, Coping styles, Anxiety, Mental health

中图分类号: 

  • G444
[1] 韦有华、汤盛钦.几种主要的应激理论模型及其评价.心理科学,1998年第21卷第5期.
[2] 梁宝勇等.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Ⅰ.应付的概念模式与效果,Ⅱ.应付方式的评定、分类与估计.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年第7卷第3期.
[3] 陈朝阳、陈树林.宁波市中学生应激源调查分析.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6月.
[4] 郑全全等.中学生心理应激的初步研究.心理科学,2001年第24卷第2期.
[5] 刘贤臣等.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青少年焦虑的相关性研究.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12月第35卷第4期.
[6] 梁军林等.高中生的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第12卷第1期.
[7] 彭崇基.中学生心理应激的典型相关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第13卷第3期.
[8] 刘贤臣等.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第12卷第1期.
[1] 张丽, 潘霈霖, 牛梓瑜, 马敏. 安静自我:基于平衡和成长视角的理解[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288-297.
[2] 赵京伟, 陈晓旭, 任立文, 耿喆, 徐夫真. 父母心理控制与小学儿童焦虑: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1): 93-102.
[3] 秦瑶, 彭运石. 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同伴接纳和反刍思维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1): 103-113.
[4] 张慧如, 张伟达, 傅王倩, 邓敏, 彭苏浩, 李玉. 孤独感对创造性倾向的影响:无聊倾向和焦虑情绪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1): 132-141.
[5] 路翠萍, 郑希付. 低自尊还是高“他尊”?高、低社交焦虑者的不同内隐自尊特性——来自EAST的证据[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808-816.
[6] 谢莉, 金辉, 王志英, 叶桥键, 杨喜兰. 导师排斥感知对研究生科研创造力的影响:科研自我效能感和科研焦虑的双向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833-841.
[7] 彭海云, 盛靓, 邱凡硕, 周姿言, 辛素飞. 青少年心理减负从“无聊”开始——无聊倾向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895-902.
[8] 何灿, 魏华, 丁倩, 桂勇. 父母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对粗暴养育的影响:焦虑抑郁的中介作用与主管支持感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903-912.
[9] 刘思含, 伍新春, 王歆逸. 父母教养方式的潜在类别及其与青少年学习投入和焦虑症状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673-682.
[10] 王英杰, 栾金鑫, 李燕. 母亲养育压力与幼儿焦虑的关系:亲子冲突的中介作用和母亲正念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702-709.
[11] 辛素飞, 王金睿, 彭海云, 徐柳青, 张一林, 盛靓. 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焦虑的影响: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视角[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710-717.
[12] 张雯, 王振宏. 负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和亲子亲和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718-725.
[13] 陈必忠, 郑雪, 孙晓军. 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与线上社交焦虑:社交媒体认知超载和特质正念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743-751.
[14] 李甜甜, 董会芹. 父母冲突知觉与儿童焦虑情绪:正负性信息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及性别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4): 488-496.
[15] 何安明, 张钰睿, 惠秋平. 大学生感恩与社会幸福感的关系:手机冷落行为的中介作用和负性生活事件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4): 505-51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