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1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1-01-15
    儿童青少年心理学
    听写任务下儿童汉字输出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栾辉, 舒华, 张大成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 (1):  1-5. 
    摘要 ( )   PDF (41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听写任务,考察了小学六年级儿童的汉字书写心理过程。结果发现:正确率与频率成正比,与目标字学习年级成反比;书写错误主要是别字错误,错字错误少;在错字错误中,超过75%的错字部件正确;在别字错误中,同音错误比例最高,其次是同声旁错误;不同特性的汉字,儿童所犯的错误不同。本研究的结论是记忆有助于儿童汉字书写,汉字构字规则以及同音字多、声旁表音等汉语语言学规律对儿童汉字书写产生影响。
    内部动机、外部动机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
    薛贵, 董奇, 周龙飞, 张华, 陈传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 (1):  6-11. 
    摘要 ( )   PDF (62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277名文科三、四年级的大学生为被试,综合考察在故事、连线和命名任务下,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对创造力表现的影响。多变量方差分析发现,对于三个测验的共同部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主效应均显著,但交互作用不显著。分别对每个任务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对于连线任务而言,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主效应均显著;对于命名任务而言,外部动机的主效应显著,内部动机的主效应不显著;对于故事任务而言,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主效应不显著。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之间在三个任务中均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多重回归分析发现,对于不同的任务,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贡献显著不同。
    儿童欺负行为的类型及其相关因素
    张文新, 王益文, 鞠玉翠, 林崇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 (1):  12-17. 
    摘要 ( )   PDF (17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Olweus欺负问卷中文修订版对我国6471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中小学生欺负行为的类型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发现:(1)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直接言语欺负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直接身体欺负,间接欺负的发生率最低。(2)小学和初中男生受直接身体欺负的比例显著高于女生,直接言语欺负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3)小学阶段三类欺负行为的发生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三年级儿童受直接身体欺负的比例极显著地高于四、五年级,受直接言语欺负的比例总体上随儿童年级升高而上升,受间接欺负的比例在2-4年级之间相对稳定,5年级出现极显著的下降;在初中阶段三类欺负行为的发生率相对稳定。(4)欺负者大多与受欺负者同龄或年长于受欺负者,初中学生的欺负呈现出明显的“团体化”特点。
    8-10个月婴儿社会情绪行为特点的研究
    李蓓蕾, 陶沙, 董奇, 张华, 周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 (1):  18-23. 
    摘要 ( )   PDF (63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对8~10个月婴儿的母亲进行实验室结构访谈,考察了婴儿社会情绪行为发展的年龄特点和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8-10个月婴儿已经出现多种性质、较复杂的社会情绪行为,并且在频率上随年龄变化而增加;负性情绪行为的增长相对较明显,婴儿违反规定和分离焦虑行为在第九个月显著增多。(2)在8-10个月的婴儿中,具有不同社会情绪行为特征的婴儿的年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表现出较强负性情绪行为的婴儿在第九个月中显著增多。(3)8-10个月婴儿的社会情绪行为表现没有显著性别差异,但婴儿的社会情绪行为的发展趋势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婴在分离焦虑、执拗表现频率的增加上高于女婴。
    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
    庞丽娟, 陈琴, 姜勇, 叶子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 (1):  24-30. 
    摘要 ( )   PDF (18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对12个小、中、大班共435名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存在一定差异;幼儿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内部不同行为间的发展具有一致性与差异性;在幼儿不同类型的社会行为的发展中,自然因素与环境教育因素在儿童发展不同阶段起着不同作用。幼儿社会行为发展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9-16岁儿童的合作倾向与合作意图的发展研究
    庞维国, 程学超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 (1):  31-35. 
    摘要 ( )   PDF (45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情境故事法,对154名9-16岁儿童的合作倾向与合作意图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年级升高,儿童的合作倾向逐渐减小,初二到高一之间是儿童的合作倾向发展的转折期,同伴关系是影响儿童合作倾向的稳定因素;儿童的合作意图随年龄增长日趋复杂和分化,维系良好的同伴关系的意图随年龄增长变化不大,自利意图逐渐减弱,利他意图逐渐增强。
    教育心理学
    弱智儿童视觉图形辨认的实验研究
    林仲贤, 张增慧, 孙家驹, 武连江, 闫新中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 (1):  36-39. 
    摘要 ( )   PDF (52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智商水平的弱智儿童的视觉图形辨认能力的差异,并与同龄正常儿童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智商在31-51,平均智商为41.6,均龄为11.7岁的弱智儿童,在图形以0.05秒速度的呈现条件下,平均辨认正确率为21.4%;在以0.01秒速度呈现的条件下,平均正确率为20.7%。智商在55-75,平均智商为62.0,均龄为10.2岁的弱智儿童,图形以0.05秒速度呈现时,平均辨认正确率为48.5%;在以0.01秒速度呈现时,平均正确率为45.0%。与同均龄的正常儿童比较,无论在哪一种呈现速度条件下,对图形辨认正确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教改对教师工作生活质量影响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杨化冬, 时勘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 (1):  40-46. 
    摘要 ( )   PDF (67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跨文化教育协作组(CCCRE)编制的访谈问卷,采用结构化访谈方式,通过跨文化教育研究协作对9个国家513名教师进行访谈调查。本文着重探讨了教改的种类、起因和角色特征对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教改类型对教师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的变化有显著影响2)教改起因对教师的时间利用和职业发展有显著影响,并在时间利用上显示出文化上的差异。3)我国教改在起因上表现出与总体趋同态势,但它们对教师的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的变化有更积极的影响。4)执行者是教师在教改中的主要角色,但这种角色对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没有显著影响。
    心理学研究方法
    职业评定量表(VIESA)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刘视湘, 郑日昌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 (1):  46-51. 
    摘要 ( )   PDF (59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D.E.Super的职业发展理论,职业选择的成熟与发展一般分为五个阶段,中学生正处在从探索到成熟的重要转变期。本研究以美国大学测验中心的职业分类系统为基础,以职业评定量表VIESA为工具和对象,对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的179名高中三年级学生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55名二年级学生进行了施测,检验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量表的信度指标基本在.70以上,构想效度良好,以专业满意感为效标的效标效度达到显著水平。
    儿童与教育心理学研究进展
    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陈宝国, 彭聃龄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 (1):  52-57. 
    摘要 ( )   PDF (61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语言习得关键期的概念、支持的证据、成因以及研究的主要结果等内容,并指出了语言习得关键期的研究对教育的启示。
    对三种认知迁移理论的述评
    李亦菲, 朱新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 (1):  58-62. 
    摘要 ( )   PDF (46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介绍了8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的三种新的迁移理论:图式理论、共同要素理论和元认知理论。通过分析这三种理论所强调的影响迁移因素,本文指出:单纯强调内部因素(图式理论和元认知理论),或者单纯强调外部因素(相同要素理论),都不能对迁移的机制作出合理的解释;为了全面、完整地揭示迁移的机制,应综合考虑内部和外部两类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