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台湾学者杨国枢等编制的多元人格现代性和多元个人传统性量表为工具,对来自湛江城乡的300位初二、高二、和大二的青少年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主要以现代性人格为主,人格的现代性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及受教育水平间的差异.就性别差异而言,男性较女性更为传统,而女性较男性更为现代;随着年龄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人格传统性降低而现代性增强.在人格传统性上,性别与家庭所在地存在交互作用,乡村女性的传统性高于城镇女性,而城镇男性的传统性高于乡村男性.
[1] 杨国枢等.中国人的个人传统性与现代性:概念与测量.杨国枢主编.中国人心理与行为[C].台湾:桂冠图书出版公司,1989,241-301. [2] 杨宜音.社会变迁与人的变迁:杨国枢有关中国人“人格现代性”研究述评.社会心理研究,2001,3,28-64. [3] 夏云等.大学生人格现代性、传统性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见杨鑫辉等编,心理学探新论丛,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1998.298-310. [4] 蔡笑岳等.我国青少年学生观念现代性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9,3:148-151. [5] 蔡笑岳等.广东省青少年学生现代化意识的内容及发展特征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105-110. [6] 许燕.从传统性到现代性的转变上看京港大学生的人格差异[J].心理学探新,2000,4:44-49. [7] (美)阿历克斯·英格尔斯著(殷陆群编译).人的现代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91-175. |
[1] | 高斌, 张丹丹, 朱根, 蔡艳香, 郭羽希. 高中生主动性人格与网络学习投入:网络学习自我效能和学业期望的序列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224-230. |
[2] | 王玉龙, 赵婧斐, 蔺秀云. 家庭风险因素对青少年自伤的累积效应及其性别差异[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240-247. |
[3] | 王艳辉, 沈梓锋, 赖雪芬. 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意志控制和越轨同伴交往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248-256. |
[4] | 肖嘉林, 梁凯欣, 黄柳玥, 王恩娜, 黄巧敏, 何韵涵, 卢宝琳, 迟新丽. 积极发展资源在减少青少年抑郁水平中的累积效应、关系模式及特定资源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257-269. |
[5] | 魏华, 丁慧敏, 陈武, 郝兴风, 熊婕. 父母低头行为与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关系:压力的中介作用与年龄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1): 114-121. |
[6] | 邹盛奇, 伍新春. 父母冲突与青少年同伴依恋的关系: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798-807. |
[7] | 彭海云, 盛靓, 邱凡硕, 周姿言, 辛素飞. 青少年心理减负从“无聊”开始——无聊倾向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895-902. |
[8] | 刘庆, 冯兰. 父母婚姻质量和青少年同胞关系: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654-662. |
[9] | 刘思含, 伍新春, 王歆逸. 父母教养方式的潜在类别及其与青少年学习投入和焦虑症状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673-682. |
[10] | 沙晶莹, 张向葵, 刘千冬. 人以群分?学业动机比较对青少年同伴选择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683-690. |
[11] | 张雯, 王振宏. 负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和亲子亲和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718-725. |
[12] | 洪新伟, 苗灵童, 范航, 宋明华, 朱婷婷, 刘燊, 张林. 父母婚姻冲突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关系:情绪安全感和学校联结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726-734. |
[13] | 王玉龙, 苏慧娟, 蔺秀云. 青少年自伤的分类:基于潜在剖面分析[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735-742. |
[14] | 胡义豪, 徐璐妍, 卞小华, 周颖, 刘俊升. 同伴侵害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班级攻击规范凸显性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4): 542-549. |
[15] | 辛国刚, 张李斌, 常睿生, 张云运. 青少年早期受欺凌发展轨迹:抑郁、自尊和学业成就的预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4): 568-5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