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2年 第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2-01-15
    论文
    学前儿童对教师服从性指令理解的中美比较研究
    王坚红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2, (1):  1-8. 
    摘要 ( )   PDF (287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幼儿能否正确地理解、解释和遵守课堂的规则,关系到学前集体教育机构中保育与教育的秩序与效果.幼儿经常面对教师要求服从的指令,其中有许多需要幼儿首先理解并解释之,然后才能作出相应的反应.曾有研究发现,社会性理解能力较强的儿童,更可能表现出较高的交往水平(Selman,1983等);儿童理解他人看法的能力之增强,与其亲社会行为的增长具有显著的相关(Zahn-Waxler等,1979;Barrett等,1977).
    行为异常儿童的绘人测验结果分析
    黄鹭东, 许积德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2, (1):  2-52,64. 
    摘要 ( )   PDF (106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象病例组为因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如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冲动、捣乱、社会退缩等而前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及住院的儿童,男29例,女5例,共34例,要求其Achenbach 行为量表分(T分)≥70分,年龄6-11岁(平均7.8±1.3岁).对照组为正常、健康的幼儿园及小学校的儿童,男34例,女7例,共41例,要求其Achenbach行为量表分(T分)<70分(70分为Achenbach 量表的划界分),年龄6-11岁(平均7.8±1.5岁).两组均要求智能在正常范国之内(根据韦克斯勒智商≥70分).
    儿童加减法认知结构的整合性及发展的研究
    李秀荣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2, (1):  9-16. 
    摘要 ( )   PDF (271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关于儿童加减法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国内外学者已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但是,这些研究大都把注意力放在影响问题难度的结构变量、以及儿童的解答过程和策略选择上.而对儿童如何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却并未给予关注.对此,本研究试参考美国心理学家格里诺(Greeno)对乘除法队知结构所作的理性分析,探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加减法经验如何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加减法认知结构.
    社会认知冲突在五岁儿童左右概念发展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徐彩华, 李辉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2, (1):  17-23. 
    摘要 ( )   PDF (267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左右概念是一种反映事物之间空间关系的具有明显相对性和灵活性的概念.5岁幼儿的思维还处于前运算阶段,带有显著的直观性、绝对性(固定性)和不可逆性,还不能辨别对面人的左右方位,是一种自我中心化思维.对5岁幼儿进行左右概念的教育能促进去自我中心,培养其思维的相对性和可逆性.
    研究方法与工具
    弱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特点的初步研究
    骆伯巍, 汤盛钦, 张福娟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2, (1):  24-28,23. 
    摘要 ( )   PDF (256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现代对于弱智定义认识的新发展是,弱智者自童年不仅表现出一般智力的严重低下,而且有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明显不足.社会适应能力指的是,个体为适应社会环境而改变自己行为习惯和态度的能力,是个体满足社会要求和需要的能力.
    阅读测验的编制
    李文玲, 张厚粲, 林宁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2, (1):  29-32,37. 
    摘要 ( )   PDF (255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现代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信息量急剧的增长推动了对快速阅读的研究,不少国家都开始建立了阅读研究中心,专门研究阅读过程及阅读能力的差异.我国近两年来也开始注意到阅读问题的研究,并且开展了一定的工作.但始终存在一个使大多数研究者头痛的问题,即缺乏一套标准化的阅读测验,没有标准化的阅读测验,就限制了很多工作的开展,也无法深入地探究阅读问题.
    论文
    浅析跨文化心理测量
    王雁萍, 艾群威, 周勇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2, (1):  33-37. 
    摘要 ( )   PDF (218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跨文化研究作为心理研究的一种新趋势,正日益为广大研究者所重视.在我国,跨文化研究起步较晚,至今仍较薄弱.然而,跨文化研究对于我们加强与国外心理学研究者的合作和交流,增进对全人类心理与行为共同本质的理解,提高我国心理学研究水平以及促进我国心理学走向世界,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开展和加强跨文化研究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儿童合作与竞争行为发展研究综述
    方晓义, 王耘, 白学军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2, (1):  38-42. 
    摘要 ( )   PDF (247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儿童的合作和竞争行为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主要方面,历来就受到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们的重视.近十几年来,儿童合作和竞争行为成为儿童社会化研究方面的热点.一、关于合作和竞争概念及理论所谓合作,即指愿意共同达到目标的行为或态度.当一些个体为了得到其所需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时,就表现出了合作.竞争则是指希望超过他人而获得承认.
    儿童侵犯行为发展研究综述
    程学超, 张文新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2, (1):  43-47. 
    摘要 ( )   PDF (258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儿童侵犯行为的发展,同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一样,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本世纪以来,这一领域在国际上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家们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之一,尤其是70年代以后,有关这一领域的理论探索和实验研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国内,关于儿童侵犯行为发展的研究还十分薄弱,甚至刚刚起步.本文在较广泛地参阅了国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集中阐述了当代西方儿童侵犯行为发展研究的概况,以期为我们开展中国文化背景下儿童侵犯行为发展的研究提供某些资料.
    学前儿童言语障碍的早期诊断及成因
    郑希付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2, (1):  48-49. 
    摘要 ( )   PDF (93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岁是儿童言语能力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2-3岁是儿童言语发展的关键期,3-6岁是儿童言语发展的巩固期,是前一段形成的言语能力的深化和发展.这两阶段儿童言语的发展具备下面几个特征:(1)儿童的言语能够很清楚地为他的家庭之外的人所理解.(2)儿童已经能够认识到言语是人们交往的重要工具.(3)儿童的词汇量范围为100-几千个.(4)句子的结构逐渐地复杂化,成人化,或已接近成人的水平.此外,儿童所表现出的另一个突出的特征是“提问”.
    弱智儿童色颜匹配、命名及偏好的研究
    张增慧, 林仲贤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2, (1):  50-50,47. 
    摘要 ( )   PDF (215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弱智儿童的心理障碍表现形式很多.最主要的是情绪障碍、反应迟钝和注意不集中等.但其感知觉的心理特点表现怎样?对颜色知觉和颜色爱好的特点如何?对此还没有进行过研究.正常儿童的同色配对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2.5岁阶段表现出“飞跃”迹象.在颜色命名实验中,1.5岁幼儿均不会正确命名任何颜色;3岁儿童命名正确率可达50%.
    成人思维发展的新观点
    孙武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2, (1):  51-51,49. 
    摘要 ( )   PDF (155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青年期以后,个体的思维是如何发展的?有什么样的规律?这个问题是发展心理学家研究比较少的问题.近年来,美国著名成人心理学家Gisela Labouvie-Vief对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关于成人思维发展的理论观点.她的思想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高中阅读能力的发展与培养的研究
    徐必成, 王元元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2, (1):  53-58. 
    摘要 ( )   PDF (255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结构模型“产品”一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能力究竟应当包括哪些要素?阅读能力与其它因素(诸如与其它学科的学习、与非智力因素等)又有怎样的关系?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在高中不同年级阶段存在着哪些差异等等.为了探讨以上这些问题,为了解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与形成的轨迹,我们在1988至1990两个学年度中,连续集中研究了高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问题,进行了课堂教改实验,为了给探讨同一课题的同行们提供一些参考或实验依据,我们于1990年6月份专门对阅读理解能力进行了统一测试.
    不同启发方式影响儿童理解、运用指示代词的研究
    马杰颖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2, (1):  59-64. 
    摘要 ( )   PDF (262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指示代词“这”、“那”、“这边”、“那边”等的指称对象具有相对不固定性,对它们的理解、运用要随语言环境的变化而转变.儿童对指示代词的理解、运用常出现指称对象固定化的错误,常以自己为参照而未能从说话者角度来理解和运用指示代词.这是前运算阶段儿童对事物认识受自我中心制约,思维不可逆的特点所致.正确理解和运用指示代词的关键是要学会根据情境来调整参照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