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6年 第1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6-01-15
    研究方法与工具
    超常学生成就动机模型的比较研究
    王文忠, 时勘, 孙健, Martin Maehr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6, (1):  1-7. 
    摘要 ( )   PDF (67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该研究采用“适应性学习模型问卷”调查了北京一所高中52名超常学生和84名普通学生,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情况看,学生中存在两种动机模型,一种是适应性动机模型,另一种是非适应性动机模型;2)与普通班学生相比,超常班学生的动机模型更倾向于适应性动机模型,同时,学校和家庭对超常班学生更为民主,更强调掌握目标;3)在高一到高二阶段,超常班学生的动机模型发生了负面变化,超常班高二学生与高一学生相比更倾向于非适应性的动机。这种超常班学生的消极变化与学校在高二阶段对超常班学生强调表现目标有关。本研究认为超常班学生比普通班学生更倾向于采用掌握目标,具有适应性动机模型,但是如果学校强调表现目标,超常学生易于向非适应性的动机模型转化。
    关于小学生“所有”意识发展的研究
    山本登志哉, 片成男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6, (1):  8-13. 
    摘要 ( )   PDF (249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们自行设计关于处分权的日常生活问题,考察了小学生“所有”意识的发展特,或。被试选自北京市宣武区的一所小学,从二、四、六年级各选取两个班,由班主任老师当主试进行团体测验。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的“所有”意识随着年龄而发展;小学低年级儿童在“所有”问题上已开始摆脱母亲的权威影响;小学生对不同所有物的所有意识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学生利他态度和行为倾向的调查研究
    李丹, 黄芸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6, (1):  14-16,13. 
    摘要 ( )   PDF (21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自编问卷,通过对173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并探讨了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利他态度和利他行为倾向,发现:中学生利他态度和行为存在冷漠、利他、既不冷漠又不利他三种状态。冷漠者为极少数,既不冷漠又不利他者为大多数(62%).利他态度与行为倾向与年龄没有显着差异,与性别有显着差异。利他的态度和行为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环境影响。
    论文
    4.5-7.5岁儿童时间持续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
    林泳海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6, (1):  17-21. 
    摘要 ( )   PDF (45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实验以“龟兔赛跑”故事为背景,设置了含有时间、距离、速度等因素的四个情景(即课题),考察了4.5─7.5岁儿童时间持续认知的发生和发展状况。结果表明:5.5─7.5岁是儿童时间持续认知发展的飞跃期;6.5岁儿童初步掌握时间持续概念,其中有75%儿童处于中以上水平;4.5岁和5.5岁分别是儿童时间持续认知的发生和开始发展的年龄。从儿童的策略看,较大儿童更多使用时间因素策略,年幼儿童更多使用有关的因素策略,反映出儿童时间认知的发展遵循从感性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思维发展规律。
    创造力态度测量(CAS)的标准化修订
    周林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6, (1):  22-25. 
    摘要 ( )   PDF (37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关于儿童创造力的研究在教育和发展心理学中的积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国外教育学和心理学工作者在个体创造力方面已作了大量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特殊教育的逐渐扩展,我国学者在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而儿童创造力的测量对于智力超常学生筛选和特殊教育效果评判则是有效的工具。在此介绍我们最近完成的一个关于创造力态度测量(CAS)的标准化结果,诚望得到同行的使用和指点。
    教育评价新方向:符实测评
    陈海平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6, (1):  26-28. 
    摘要 ( )   PDF (29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世界上很多国家为了保持其在国际上有利的竞争地位和改善本国人民的福利,都纷纷投资教育,掀起教育改革运动。在这些教育改革运动中,由于测验是教育改革的基本手段,因而教育评价的改革居于核心地位。新的教育评价主张吸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使教育评价能真正为教学实践和教育改革服务。符实测评即是美国和英国教育评价改革运动中提出来的教育评价新做法。本文拟对符实测评作一简单介绍。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与心理表征
    纪桂萍, 焦书兰, 何海东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6, (1):  29-32. 
    摘要 ( )   PDF (33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的目的是揭示数学能力和心理表征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假设是数学成绩好的儿童心理表征能力也强。参加实验的被试是64名在校的小学5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是11─12岁,男女各半。数学测验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需要直接空间表象操作的题目,另一部分是需要逻辑推理和图式知识进行计算的应用题。心理表征能力用的是两项空间表象操作测验:Form Board Test(FT)和Surface Development Test(ST).结果表明儿童的数学测验成绩和空间表征能力呈正相关,数学测验成绩得分高的儿童空间表征测验的得分也高,说明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与空间表象操作能力有密切的关系。
    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就相关的研究
    钱含芬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6, (1):  33-38. 
    摘要 ( )   PDF (73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采用瑞文测验和中小学生人格特征量表,对3119名中小学生进行了智力因素水平和人格因素水平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学生智力因素水平与学业成绩高度相关,好胜性因素和沉稳性因素是影响中小学生学业成就的两项主要人格变量。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结构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张梅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6, (1):  39-44. 
    摘要 ( )   PDF (57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Moss家庭环境量表,对593名9~14岁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测量和个别访谈。得到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是11.47%.对比研究表明:家庭不健全,家庭的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和组织性低,矛盾性和控制性高,是儿童行为问题产生的家庭危险因素。提示预防儿童行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父母文化素质,改善父母间关系和家庭的心理气氛。
    父母离异儿童应激的比较研究
    王惠萍, 张积家, 曲世琏, 陈宗仁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6, (1):  45-49,60. 
    摘要 ( )   PDF (58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测量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我们考察了136名父母离异的中学生的应激及其相关因素,并同136名正常的中学生的应激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离异儿童的应激水平显着地高于正常儿童,不同年龄的父母离异儿童不存在显着的差异,父母离异时年龄小的(1─5岁)儿童其应激水平较低,父母离异时间长的(10年以上)的儿童其应激水平亦较低,不同性别的父母离异儿童应激水平无显着差异,父母离异对儿童应激的影响并不因父母再婚而改变。同时,我们的研究还表明,父母离异儿童的应激水平与其学业成绩、思想品德表现之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应激水平越高,学业成绩越差,思想品德表现也越差,这表明父母离异所导致的应激状态,既影响儿童的学业成绩,也影响他们思想品德的发展。
    认知发展与社会认知发展
    林崇德, 张文新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6, (1):  50-55. 
    摘要 ( )   PDF (67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认知是人类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客观世界包括无生物界、生物界和人类社会三大部分。前两者统称自然界,国外心理学者通常称之为物理世界(Physicalworld),而把后者称为社会世界(Social world)。
    西方关于课文理解研究的进展
    伍新春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6, (1):  56-60. 
    摘要 ( )   PDF (58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所谓课文理解,是指读者在阅读活动中将课文的层次结构、段落大意、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提取出来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在读者头脑中构建起一个关于课文内容、层次及主题的表征系统。关于课文理解的研究,西方有一个从不太重视到比较重视、从不太深入到比较深入的过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强调的是课文中的词汇因素,因而推迟了对于课文理解的研究。
    当今西方智慧理论四大流派的划分
    李业富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6, (1):  61-64. 
    摘要 ( )   PDF (49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智慧是心理学者重点研讨的课题。对于智慧的理论性研究,西方学者的工作与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不尽相同。当今关于智慧的西方理论纷坛多样,使我们很难评估人类智慧的真正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