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 ›› 1996, Vol. 12 ›› Issue (1): 45-49,60.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父母离异儿童应激的比较研究

王惠萍1, 张积家1, 曲世琏2, 陈宗仁2   

  1. 1. 烟台芝罘区教委;
    2. 烟台师范学院
  • 出版日期:1996-01-15 发布日期:1996-01-15

王惠萍1, 张积家1, 曲世琏2, 陈宗仁2   

  1. 1. 烟台芝罘区教委;
    2. 烟台师范学院
  • Online:1996-01-15 Published:1996-01-15

摘要: 采用测量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我们考察了136名父母离异的中学生的应激及其相关因素,并同136名正常的中学生的应激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离异儿童的应激水平显着地高于正常儿童,不同年龄的父母离异儿童不存在显着的差异,父母离异时年龄小的(1─5岁)儿童其应激水平较低,父母离异时间长的(10年以上)的儿童其应激水平亦较低,不同性别的父母离异儿童应激水平无显着差异,父母离异对儿童应激的影响并不因父母再婚而改变。同时,我们的研究还表明,父母离异儿童的应激水平与其学业成绩、思想品德表现之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应激水平越高,学业成绩越差,思想品德表现也越差,这表明父母离异所导致的应激状态,既影响儿童的学业成绩,也影响他们思想品德的发展。

关键词: 父母离异儿童, 应激

[1][5] 孟昭兰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 郑雪:外资企业员工群体问应激的比较,《应用心理学》1995年第1期.
[3][4] 陈会昌、张慕蕴等:离异家庭子女的社会性发展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年第2期.
[1] 刘艾祎, 王文超, 伍新春. 青少年的自我同情对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感恩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6): 859-868.
[2] 傅雪薇, 孙佳宁, 肖家乐, 王浩森, 林丹华. 父母感知的家庭压力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父母心理攻击和儿童应激下皮质醇反应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5): 635-647.
[3] 王晓蕾, 陈丽华, 卜钰, 林丹华. 父子依恋、母子依恋与儿童应激下皮质醇反应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1): 10-20.
[4] 伍新春, 王文超, 周宵, 陈秋燕, 林崇德. 汶川地震8.5年后青少年身心状况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1): 80-89.
[5] 陈光辉, 孔艳红. 特里尔社会应激测验对儿童皮质醇分泌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32(5): 532-538.
[6] 陈禹, 车先伟, 关丽丽, 许晓璠, 赵玉芳, 杨娟. 急性心理性应激对自我参照记忆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32(1): 41-48.
[7] 李仁莉, 戴艳, 林崇德, 伍新春. 中学生创伤后成长、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展趋势:心理复原力的预测效应[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6): 728-737.
[8] 伍新春, 周宵, 陈杰灵, 曾旻. 主动反刍、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一项来自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长程追踪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3): 334-341.
[9] 伍新春, 周宵, 林崇德, 陈杰灵. 青少年创伤后心理反应的影响机制及其干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1): 117-127.
[10] 陈禹, 任国防, 李海江, 杨瑜, 关丽丽, 胡新雨, 杨娟. 自尊与心理性应激反应的关系:社会认可需求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 30(4): 435-441.
[11] 陈杰灵, 伍新春, 曾盼盼, 周宵, 熊国钰. PTSD与PTG的关系:来自教师群体的追踪研究证据[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 30(1): 75-81.
[12] 戴艳, 雷鸣, 周宵, 姚梅, 蒋林洁, 陈希, 刘瑶. 创伤暴露程度对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复原力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 30(1): 61-67.
[13] 伍新春, 张宇迪, 林崇德, 臧伟伟. 中小学生的灾难暴露程度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中介和调节效应[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 29(6): 641-648.
[14] 林崇德, 伍新春, 张宇迪, 臧伟伟, 周宵, 戴艳. 汶川地震30个月后中小学生的身心状况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 29(6): 631-640.
[15] 程科, 周宵, 陈秋燕, 张晨光, 伍新春. 小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 29(6): 649-65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