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5-15
    认知与社会性发展
    小学高年级学生元认知监测对认知操作输出的影响:执行功能的调节作用
    慕德芳, 陈英和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  305-312.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3.01
    摘要 ( )   HTML ( )   PDF (118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采用经典的执行功能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通过自由报告法让被试对每次分类反应进行元认知监测、控制,以探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元认知控制、执行功能在元认知监测对认知操作输出(奖惩分数、正确应答比例提高指标)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1)执行功能指标中完成分类数、错误分类数、非持续性错误数、持续性错误数指标在元认知监测与正确应答比例提高之间的调节作用显著;(2)元认知监测在较低的执行功能水平上具有促进作用,即,当执行功能水平较低时,有效的元认知监测可以提高认知操作的输出成绩。研究结果支持元认知监控是与动机有关的、有意识的调节控制,为从理论上厘清元认知监控与执行功能的关系提供了实证支持。
    儿童空间观点采择的自动性及其发展
    左婷婷, 胡清芬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  313-322.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3.02
    摘要 ( )   HTML ( )   PDF (157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使用空间观点采择任务,探究7~11岁儿童的空间观点采择的自动性和发展趋势。结果发现:(1)在他人任务中,正确率随着角度的增长而减小;(2)在自我任务中,相比于空间关系不一致时,一致时的正确率更高,且反向的一致性效应出现在150°~180°间。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项空间观点采择任务对儿童有效;7~9岁的儿童可以自动进行空间转换;11岁的儿童可以自动进行需要判断左右位置的空间观点采择。本研究首次证明,11岁是儿童自动进行需要判断左右位置的空间观点采择的相对年龄转折点。
    5~6岁幼儿对不同文化背景卡通面孔再认的眼动研究
    施芳婷, 郑晨烨, 颜秀琳, 陆露, 王静梅, 邸波, 卢英俊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  323-334.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3.03
    摘要 ( )   HTML ( )   PDF (140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不同文化背景卡通面孔为刺激材料,探究中国幼儿对中国风、日本风与欧美风女性卡通面孔再认的差异及其眼动机制。结果显示:(1)卡通面孔再认正确率差异显著,日本风面孔具有记忆优势;女童对三种面孔再认正确率均显著高于男童;(2)卡通面孔特质中的夸张性对卡通面孔再认正确率的预测显著;(3)文化背景与性别因素显著影响平均注视时间、注视点个数、眼跳次数和幅度及瞳孔大小等总体眼动指标;(4)兴趣区数据显示:对日本风面孔的总注视时间和注视点个数最高;卡通面孔再认主要依赖于眼部、其次为鼻子;文化背景与兴趣区存在交互作用,在注视时间、注视点个数与首注视点指标上,提示幼儿更关注日本风的眼睛区域与欧美风的鼻子区域。综上,幼儿对不同文化背景卡通面孔的记忆和眼动加工存在差异,日本风卡通面孔的记忆优势可能基于其夸张性高的面孔特质,尤其在眼睛部位;行为学与眼动指标均提示女童对卡通面孔的再认具有优势。
    童年期儿童应对方式发展的成因:特质论还是情境论?
    苏志强, 马郑豫, 张大均, 马健云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  335-343.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3.04
    摘要 ( )   HTML ( )   PDF (143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童年期儿童应对方式发展的成因,本研究以应对方式问卷和心理素质量表为研究工具,对355名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了2年追踪调查。考察了不同应对方式在学业困难情境和同伴冲突情境下的发展轨迹,以及特质性因素心理素质对于不同应对方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童年期儿童的积极应对方式在学业困难和同伴冲突情境中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而消极应对方式在学业和人际情境中有着相同的发展轨迹。(2)特质因素心理素质在不同的时间均可以显著预测童年期儿童的积极或消极应对方式。这说明童年期儿童应对方式的发展是情境因素和特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错失恐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夏晓彤, 段锦云, 黄辛隐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  344-352.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3.05
    摘要 ( )   HTML ( )   PDF (98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网络信息的纷繁复杂,让人们担忧因错失信息而导致自身的利益受损,本研究探讨这种现象的加剧对个体的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使用问卷法(研究1)和实验法(研究2),探究错失恐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在其过程中人际安全感的中介作用和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个体的错失恐惧程度负向预测了其亲社会行为;(2)人际安全感在错失恐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高的错失恐惧水平会降低个体的人际安全感,从而减少个体的亲社会行为;(3)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错失恐惧对亲社会行为的负向预测作用中起调节作用,当个体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低的时候,错失恐惧对亲社会行为的消极影响显著增强。
    认知抑制对科学创造力和艺术创造力的影响
    姚海娟, 仝娜, 张珊珊, 巩彦斌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  353-362.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3.06
    摘要 ( )   HTML ( )   PDF (120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通过2个实验,考察不同高低抑制水平对科学创造力和艺术创造力的影响。通过安排不同难度的Simon任务(不一致试次占70%或10%)来消耗被试的认知资源,达到操纵被试的抑制水平,以侧抑制任务的前后测来评估被试抑制水平的变化情况,实验1和实验2分别以科学创造力测验和粘贴画任务测量被试的科学创造力和艺术创造力。结果发现,在科学创造力测验上,高抑制水平组被试的流畅性和灵活性得分显著高于低抑制水平组;在粘贴画任务中,低抑制水平组被试的创造性、可爱程度、综合印象得分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高抑制水平组。表明高认知抑制水平有利于科学创造力,低认知抑制水平有利于艺术创造力,认知抑制对科学创造力和艺术创造力的影响存在分离效应。
    自尊对基于面孔吸引力人格特质推断的影响
    李回想, 彭茂莹, 杨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  363-370.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3.07
    摘要 ( )   HTML ( )   PDF (97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尊影响面孔吸引力刻板印象,然而由于能动性特质自我评价能够预测自尊,高自尊的个体拥有更高的能动性自我评价,因此自尊对面孔吸引力刻板印象的影响是否只体现在能动性特质维度上还未可知。60名女被试分别评价高、低吸引力女性目标在能动性和社群性人格特质维度上的符合程度。结果发现:能动性维度上,高自尊被试对高吸引力目标在积极特质形容词的符合程度评价显著高于低自尊被试,低自尊被试对低吸引力目标在积极特质形容词的符合程度评价显著高于高自尊被试;社群性维度上,高、低自尊被试均认为高吸引力目标与积极特质形容词更符合。研究结果表明,自尊对面孔吸引力刻板印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能动性评价上;在社群性评价上,高、低自尊被试都表现出面孔吸引力刻板印象。
    父母、同伴依恋与希望的相互作用模型:一项大学新生的追踪研究
    向光璨, 滕召军, 郭成, 陈红, 缪华灵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  371-380.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3.08
    摘要 ( )   HTML ( )   PDF (142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考察父母、同伴依恋与希望的纵向关系,本研究以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父母、同伴依恋问卷与希望量表,对1283名大一学生进行为期一年共三次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1)三次测量的父母、同伴依恋均与希望存在正相关;(2)交叉滞后模型表明,父母、同伴依恋与希望均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3)基于性别差异的分组模型分析表明,仅同伴依恋与希望的横断关系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相关系数显著大于男生。研究揭示,依恋与希望存在稳定的横向相关关系,并且依恋与希望存在相互预测的纵向关系。
    大学生同一性状态与时间管理:生命时间流逝情绪和流逝注意的中介作用
    余习德, 熊希灵, 梁晓, 鲁成, 邓丽仪, 高定国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  381-390.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3.09
    摘要 ( )   HTML ( )   PDF (181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自古便有“通过强调时间流逝而珍惜当下”的教育与文化传统,对这一“时间认知影响时间行为”的作用机理,当前所知不多。采用问卷法对2232名低年级大学生调查,以考察同一性状态、生命时间流逝情绪、流逝注意与时间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同一性获得、延缓状态正向直接预测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时间价值感、监控观与效能感);早闭状态直接正向预测时间监控观、负向预测效能感;扩散状态直接负向预测时间价值感和监控观;(2)获得状态通过流逝情绪间接预测监控观和效能感;(3)延缓状态通过流逝情绪、流逝注意间接预测监控观、效能感,还能通过流逝注意间接预测价值感;(4)早闭状态通过流逝注意间接预测时间管理各维度,其中,流逝注意在“早闭—价值”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教与学心理
    教学微视频的播放速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马安然, 王燕青, 王福兴, 周治金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  391-399.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3.10
    摘要 ( )   HTML ( )   PDF (125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教学微视频播放速度对学习效果和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实验1采用行为测试和眼动追踪技术测查了62名大学生在正常播放、1.5倍和2倍播放条件下的学习效果和视觉注意过程。结果表明随着播放速度加快(1)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满意度会降低;(2)对图片区的注视时间及图文转换次数减少。加速播放视频不利于学习,可能是因为学习时长不同。从现实情境和理论研究两方面考虑,实验2控制了相等的视频学习时长后发现:(1)与正常速度相比1.5倍播放不会抑制学习,2倍播放的学习效果高于1.5倍;(2)但不同速度的学习满意度和眼动结果无显著差异。该研究为短视频播放速度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并对教学微视频设计提供了参照。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学习投入的关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和核心自我评价的调节作用
    高斌, 朱穗京, 吴晶玲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  400-406.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3.11
    摘要 ( )   HTML ( )   PDF (101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考察手机成瘾、自我控制、核心自我评价和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手机成瘾量表、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以及学习投入量表对62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手机成瘾可以负向预测大学生学习投入;(2)控制系统和冲动系统在手机成瘾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中起并行中介作用;(3)手机成瘾对学习投入的直接预测作用受到核心自我评价的调节。研究结果揭示了手机成瘾对学习投入的作用机制,拓展了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视角,对于学习投入的干预工作有一定实践意义。
    心理健康与教育
    青少年友谊质量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项元分析
    牛凯宁, 李梅, 张向葵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  407-418.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3.12
    摘要 ( )   HTML ( )   PDF (142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元分析方法探讨了青少年友谊质量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通过文献检索,共纳入文献27篇(N=21283)。结果表明:(1)青少年友谊质量与主观幸福感呈中等程度正相关(r=0.28,p<0.001);(2)友谊质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不受性别、文化背景、学业阶段、主观幸福感测量工具、友谊质量测量工具的调节,但受出版时间的调节。
    正念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无聊倾向和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作用
    杨秀娟, 范翠英, 周宗奎, 刘庆奇, 连帅磊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  419-428.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3.13
    摘要 ( )   HTML ( )   PDF (123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正念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以及无聊倾向的中介作用和未来时间洞察力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对790名大学生进行了施测。结果表明:(1)正念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无聊倾向在正念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3)正念通过无聊倾向对手机成瘾倾向所起的间接效应受到未来时间洞察力的调节作用,即相较于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高的大学生而言,该间接效应在未来时间洞察力水平低的大学生中更强。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正念如何与手机成瘾倾向相联系,以及正念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在何种条件下更强或更弱。这对于移动互联网络时代预防和干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亲子分离与青少年同伴侵害和抑郁的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陈子循, 冯映雪, 宋文莉, 刘霞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  429-438.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3.14
    摘要 ( )   HTML ( )   PDF (138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对贵州省1094名青少年进行了间隔半年的两次测查,考察早期亲子分离对青少年后期同伴侵害经历及抑郁水平的影响及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早期亲子分离能显著增加T1同伴侵害和抑郁,并通过T1的同伴侵害和抑郁间接影响T2的同伴侵害和抑郁;(2)亲子分离、同伴侵害和抑郁的关系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在女生组中,早期亲子分离不仅能够显著增加T1抑郁水平,还通过影响T1抑郁间接影响T2的同伴侵害状况,且早期亲子分离也可以边缘显著预测T1的同伴侵害状况;在男生组中,亲子分离仅能显著预测T1的同伴侵害经历,对于T1抑郁及T2时间点的各变量则无显著影响;(3)无论是否受到亲子分离的影响,同伴侵害与青少年抑郁之间均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提示早期亲子分离会导致青少年后期同伴侵害经历及抑郁水平上升,且主要体现在女生群体中,这为经历亲子分离后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理论探讨与进展
    共情与青少年内外化问题的关系及影响机制
    陈慧, 何婷, 唐远琼, 唐怡欣, 陆风勇, 蔺秀云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  439-446.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3.15
    摘要 ( )   HTML ( )   PDF (147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内外化问题是青少年最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共情与青少年内外化问题具有重要联系,但以往研究青少年内外化问题的时候不注重共情不同成分的区分;即使区分了共情的不同成分,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作为共情的不同成分和内外化问题的关系仍旧存在一定争议,且共情对内外化问题影响的机制鲜有探讨。本文首先综述了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与青少年内外化问题的关系,并借助共情的发生过程(自我-他人模型)理论、发展过程(风险性发展模型)理论和相关神经生理因素,为理解共情对青少年内外化问题的影响机制提供了解释。未来研究可明确共情的定义,发展更生态化的测评方式,并进一步探索影响因素及机制,结合和关注个体特点、特殊群体及文化背景,以便为揭示共情与青少年内外化问题构建更系统的理论。
    去人性化知觉:内涵、测量及相关研究
    孙钾诒, 刘衍玲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  447-456.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3.16
    摘要 ( )   HTML ( )   PDF (172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去人性化知觉是人们对人性的否定性认知,它与暴力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在介绍去人性化知觉的内涵和测量的基础上,梳理了导致去人性化知觉的情境因素和个体因素,并阐述了去人性化知觉对攻击性和亲社会性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从四个方面开展,包括丰富研究变量、加强干预研究、拓展研究方法、进行本土化和跨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