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5-09-15
    认知与社会性发展
    个体变量、材料变量对大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
    刘春晖, 林崇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5):  513-521.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5.01
    摘要 ( )   PDF (90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以13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信息素养:高、低)×2(批判性思维倾向:强、弱)×2(信息量:高、低)×2(批判情境:有、无)四因素混合设计,考察个体变量和材料变量对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从个体变量看,批判性思维倾向在信息素养预测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时起调节作用;(2)从材料变量看,信息量高且含批判情境的材料对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有促进作用;(3)个体变量和材料变量在灵活性和独创性上存在交互作用。高信息素养或强批判性思维倾向的被试在含批判情境材料下灵活性、独创性表现更好;低信息素养或弱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学生在无批判情境材料下灵活性表现更好,在两种批判情境下独创性无显著差异。
    父母教育价值观对儿童人格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孙岩, 马亚楠, 杨丽珠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5):  522-530.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5.02
    摘要 ( )   PDF (105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大连市三所幼儿园553名3~6岁幼儿为测查对象,采用问卷方式探讨了家长教育价值观、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气质以及儿童人格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即父母教养方式在教育价值观和儿童人格间起中介作用,这一中介作用受到儿童自身气质特点的调节。结果表明:(1)教育价值观关系性维度正向预测了儿童人格的智能特征;教育价值观好行为维度正向预测了儿童人格的情绪稳定性;(2)教养方式不一致性维度在关系性与智能特征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教养方式溺爱性维度在好行为与情绪稳定性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气质的情绪性维度和反应性维度分别调节了教养方式不一致性和溺爱性的中介作用。
    从毕生发展的角度看个体分类倾向的两次转变——材料的生命性和可操作性的作用
    廖宗卿, 张佳昱, 苏彦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5):  531-538.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5.03
    摘要 ( )   PDF (101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从毕生发展的视角考察了个体分类倾向的发展轨迹,并探讨任务材料内容可能对其产生的影响。选取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和中老年个体各30名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他们面对不同的分类材料(有/无生命、高/低可操作性)的分类倾向。结果表明个体的分类倾向经历了两次转变:(1)进入小学后主题分类倾向逐渐降低,并在2、3年级时最低;(2)进入中学之后,个体逐渐恢复对主题分类倾向的偏好,中学和大学的个体面对含有生命体或是可操作性高的材料会比面对非生命体或可操作性低的材料时,更倾向于使用主题分类的策略。这一结果表明,个体对不同材料内容的分类倾向的发展轨迹存在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个体概念组织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抵制说服:自我损耗对大学生态度改变的影响
    齐晓栋, 张大均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5):  539-546.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5.04
    摘要 ( )   PDF (88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8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损耗,非损耗)×2(强说服信息,弱说服信息)的实验设计,让被试完成损耗或非损耗任务后,阅读与其已有观念相反的或强或弱的说服信息,再测查其态度及认知反应,考察自我损耗对说服后态度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认知反应在自我损耗与说服后态度关系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损耗组比非损耗组更容易顺从说服信息;(2)自我损耗及说服信息质量对说服后态度的交互作用边缘显著:在非损耗的情况下,个体阅读强、弱不同质量信息产生的态度有显著差异,在损耗情况下,个体阅读强、弱不同质量信息产生的态度差异不显著;阅读强说服信息,损耗组和非损耗组的态度差异不显著,阅读弱说服信息,损耗组的态度显著高于非损耗组;(3)自我损耗不影响个体的总体想法数量,但影响其思维偏好,自我损耗后个体更容易产生与说服信息一致的想法,中介分析表明自我损耗对说服后态度的影响是以思维偏好为中介的。
    3~6岁幼儿目标取向、自我效能感与自我控制的关系
    黄薇, 阳泽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5):  547-554.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5.05
    摘要 ( )   PDF (98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儿童自主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问卷调查法对241名3~6岁幼儿被试进行调查,考察其目标取向、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控制的发展及三者关系。结果发现:(1)3~6岁幼儿的任务目标取向居于主导,女孩的他人目标取向比男孩明显,幼儿四类目标取向的发展皆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复又上升的趋势;幼儿的自我效能感居于中等水平,自我控制居于中等偏上水平;女孩的自觉性和自制力水平明显高于男孩;幼儿的自我延迟满足在4岁发生明显转折;(2)自我提升目标取向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控制;(3)自我效能感在自我提升目标取向与自我控制关系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小学生学校适应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
    卢富荣, 王侠, 李杜芳, 王耘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5):  555-562.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5.06
    摘要 ( )   PDF (99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178名小学生两年的追踪研究,考察小学生学校适应的发展特点,并进一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学校适应及其发展变化的影响。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LM)方法的分析结果发现:(1)一年级小学生第一学期末(T2)的同伴关系、学校态度和学业行为表现都较好,随着入学时间延长,同伴关系和学业行为呈上升趋势,而学校态度呈下降趋势;(2)父亲学历正向预测T2时的同伴关系和学校态度;家庭收入负向预测T2时的学校态度;权威教养方式正向预测T2时的学业行为;专制教养方式负向预测T2时的同伴关系和学业行为;(3)母亲学历显著正向预测同伴关系随时间变化的速度;权威教养方式显著正向预测同伴关系和学校态度随时间变化的速度。
    社交网站中的自我呈现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积极情绪和社会支持的作用
    牛更枫, 鲍娜, 周宗奎, 范翠英, 孔繁昌, 孙晓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5):  563-570.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5.07
    摘要 ( )   PDF (91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问卷、积极情绪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对武汉某高校64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真实自我呈现对个体生活满意的影响以及积极情绪和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与积极情绪、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都呈显著正相关;(2)真实和积极自我呈现对生活满意度都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此外,真实自我呈现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而积极自我呈现不仅可以通过积极情绪的单独中介作用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还能通过积极情绪—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作用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
    大学生共情对利他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李文辉, 李婵, 沈悦, 但菲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5):  571-577.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5.08
    摘要 ( )   PDF (94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究大学生共情、幸福感和神经质对利他行为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利他行为提供依据。采用方便取样,选取辽宁省某高校选修课程学生273名,完成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神经质人格问卷、幸福感指数量表和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结果显示:(1) 神经质在共情和利他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也就是说,共情既对利他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神经质间接地影响着利他行为;(2) 幸福感是神经质部分中介共情和利他行为关系的调节变量。幸福感调节的是中介作用的后半路径,即共情通过神经质对利他行为的间接效应受到幸福感的调节。具体的说,相对于低幸福感的大学生,间接效应对于高幸福感的大学生更加显著。因此,共情对利他行为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对增强大学生利他行为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
    教与学心理学
    提示对3~11岁儿童解决类比推理问题的影响
    费广洪, 王淑娟, 秦梅梅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5):  578-585.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5.09
    摘要 ( )   PDF (94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机抽取360名3~11岁儿童,采用几何图形、关系图形、词语、数字、故事五种材料,考察提示对儿童类比推理的影响。结果发现:(1)提示对3~4岁和8~9岁儿童几何图形类比推理成绩有影响;提示对3~4岁和9~11岁儿童词语类比推理成绩有影响;提示对3~11岁儿童数字类比推理成绩均有影响;提示对3岁和8~11岁儿童关系图形类比推理成绩有影响;提示对3~4岁和8~11岁儿童故事类比推理成绩有影响;(2)提示使原本不会类比推理的3岁儿童能够初步进行类比推理。
    追求快乐还是追求意义?青少年幸福倾向及其对学习行为的影响
    石霞飞, 王芳, 左世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5):  586-593.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5.10
    摘要 ( )   PDF (87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以2828名中学生为对象,考察了幸福倾向对其学习目标、学习毅力、学习策略、学习投入等学习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青少年的意义倾向对其成就目标中的掌握目标和表现趋近维度、学习毅力、学习策略和学习投入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成就目标中的表现回避维度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青少年的快乐倾向对掌握目标、学习毅力、学习策略和学习投入都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表现趋近和表现回避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通过意义倾向和快乐倾向两个维度可以将青少年分为四类,双高组和单高意义组的青少年在学习行为表现上最积极,双低组的青少年学习行为表现最为消极。总体来说,追求快乐还是意义会影响到青少年学习行为这一重要的发展指标,意义比快乐更能促进青少年的积极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与教育
    家庭压力与青少年抑郁、孤独感及幸福感——家庭弹性的补偿与调节作用
    许颖, 林丹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5):  594-602.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5.11
    摘要 ( )   PDF (103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599名青少年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普通青少年家庭的家庭弹性状况,探讨家庭弹性在家庭压力与青少年抑郁、孤独感及幸福感之间的补偿和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总体上,青少年家庭的家庭弹性水平较高;(2)家庭压力对青少年的抑郁、孤独感、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显著;(3)家庭弹性能直接预测青少年的抑郁、孤独感及幸福感,具有补偿作用。家庭弹性在家庭压力与青少年孤独、幸福感之间存在保护性的调节作用,高水平的家庭弹性能减弱家庭压力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丰富了家庭弹性领域的研究成果,为预防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的预防干预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自尊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
    梅松丽, 柴晶鑫, 郭金花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5):  603-609.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5.12
    摘要 ( )   PDF (94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1551名初高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自尊及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主观幸福感与自尊、自我控制能力之间显著正相关,且均与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2)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负向影响其网络成瘾,而且还通过自尊和自我控制间接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并且间接效应更加明显;(3)在主观幸福感作用于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自尊及自我控制单独作用时的中介效应一般,但是当两者联合作用时中介效应大幅增加。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希望的影响机制: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黎志华, 尹霞云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5):  610-617.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5.13
    摘要 ( )   PDF (90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社会支持各维度和大学生希望的关系及其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希望特质问卷、自尊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问卷对75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维度对大学生的希望有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两个维度对希望的预测作用不显著;(2)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在主观社会支持对希望的预测关系中有非常显著的中介作用,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更显著。
    文化疏离感对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机制
    叶宝娟, 郑清, 曹灿兮, 张云龙, 刘栋, 赵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5):  618-624.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5.14
    摘要 ( )   PDF (96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揭示文化疏离感与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的关系,以及压力性生活事件的调节效应和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效应,采用文化疏离感量表、压力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和幸福感问卷对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文化疏离感会降低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2)压力性生活事件对文化疏离感与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3)这一调节效应是以基本心理需要为中介变量。因此,文化疏离感对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是有中介的调节效应。
    交往不良同伴对男性未成年犯攻击行为的影响: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
    高玲, 王兴超, 杨继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5):  625-632.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5.15
    摘要 ( )   PDF (92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368名男性未成年犯的调查,分析了交往不良同伴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道德推脱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交往不良同伴与男性未成年犯的道德推脱存在显著正相关(γ=0.29, p<0.001),与攻击行为也存在显著正相关 (γ=0.32, p<0.001),同时,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 (γ=0.45, p<0.001);(2)交往不良同伴会对男性未成年犯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γ=0.34, p<0.001),道德推脱也会对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γ=0.44, p<0.001),同时,道德推脱在交往不良同伴影响攻击行为的过程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
    行动控制在农村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中的作用:PSI理论的分析视角
    秦红芳, 刘晓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5):  633-640.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5.16
    摘要 ( )   PDF (91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了322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人口学变量和工作压力、行动控制风格、行动控制策略对其工作倦怠的风险预测能力,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各心理变量间的关系,从PSI理论角度诠释了倦怠形成的机制。结果发现:中专、高级职称、中高压力水平、低行动控制策略和状态导向是导致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危险性因素;行动导向者的工作压力、工作倦怠及行动控制策略运用水平显著好于状态导向者;工作压力、行动控制风格对工作倦怠的直接效应显著;行动控制风格和行动控制策略在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间起中介作用。因此,PSI视角下的工作压力—工作倦怠模型能够更有效地解释工作倦怠的形成机制;借助PSI理论构建的干预训练,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工作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