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 ›› 2008, Vol. 24 ›› Issue (2): 79-85.
徐洁1, 方晓义1, 张锦涛1, 林丹华1, 孙莉2
XU Jie1, FANG Xiao-yi1, ZHANG Jin-tao1, LIN Dan-hua1, SUN Li2
摘要: 本研究以探索家庭功能发挥过程和发挥结果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两者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作用大小和机制为目的,采用Skinner等人编制的家庭评价量表(FAM,测量家庭功能发挥过程)和Olson编制的家庭适应性、亲密度量表(FACESⅢ,测量家庭功能发挥结果)、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422名中学生进行匿名问卷施测,通过相关分析、分层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统计分析发现:(1)总体上青少年的情绪处于良好状态;(2)家庭功能发挥过程和发挥结果各变量之间呈显著相关;(3)家庭功能发挥过程比家庭功能发挥结果对青少年情绪问题预测作用更大;(4)家庭功能发挥结果是家庭功能发挥过程与青少年情绪问题的部分中介变量。
[1] 方晓义.家庭与儿童发展: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研究领域.心理科学进展2005,13(3):257-259. [2] Russell T T,Salazar G.A Mexican American perspectiv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f-esteem and family functioning.TCA Journal.2000,28(2):86-91. [3] Cunmiell P E,Epstein N B.Family cohesion,family adaptability.social support,and adolescent depressive symptoms in outpatient clinic families.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1994,8:202-214. [4] Shek D T.Family functioning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school adjustment,and problem behavior in chinese.adolescents with and without economic disadvantage,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2002,163(4):497-500. [5] 方晓义,徐洁,孙莉,张锦涛.家庭功能:理论、影响因素及其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心理科学进展.2004,12(4):544-553. [6] Skinner H,Steinhaner P.Family assessment measure and process model of family functioning.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2000,22(2):190-210. [7] Olson D H.Cireumplex model of marital and family systems.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2000,22(2):144-167. [8] 汪向东等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 [9] 池丽萍、辛自强.家庭功能及其相关因素研究.心理学探新.2001.21(3):55-60. [10] Shek D T L.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relations of family functioning to mhdescent psyehological well-being.Journal of the Youth Study.1998,1(2):195-209. [11] 侯志瑾.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研究--做什么与怎么做.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1):65-67. [12] MeLeod J.Doing counseling research.London:SAGE Publications.2003:10-20. |
[1] | 王玉龙, 赵婧斐, 蔺秀云. 家庭风险因素对青少年自伤的累积效应及其性别差异[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240-247. |
[2] | 王艳辉, 沈梓锋, 赖雪芬. 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意志控制和越轨同伴交往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248-256. |
[3] | 肖嘉林, 梁凯欣, 黄柳玥, 王恩娜, 黄巧敏, 何韵涵, 卢宝琳, 迟新丽. 积极发展资源在减少青少年抑郁水平中的累积效应、关系模式及特定资源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257-269. |
[4] | 魏华, 丁慧敏, 陈武, 郝兴风, 熊婕. 父母低头行为与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关系:压力的中介作用与年龄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1): 114-121. |
[5] | 邹盛奇, 伍新春. 父母冲突与青少年同伴依恋的关系: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798-807. |
[6] | 彭海云, 盛靓, 邱凡硕, 周姿言, 辛素飞. 青少年心理减负从“无聊”开始——无聊倾向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895-902. |
[7] | 刘庆, 冯兰. 父母婚姻质量和青少年同胞关系: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654-662. |
[8] | 刘思含, 伍新春, 王歆逸. 父母教养方式的潜在类别及其与青少年学习投入和焦虑症状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673-682. |
[9] | 沙晶莹, 张向葵, 刘千冬. 人以群分?学业动机比较对青少年同伴选择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683-690. |
[10] | 张雯, 王振宏. 负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和亲子亲和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718-725. |
[11] | 洪新伟, 苗灵童, 范航, 宋明华, 朱婷婷, 刘燊, 张林. 父母婚姻冲突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关系:情绪安全感和学校联结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726-734. |
[12] | 王玉龙, 苏慧娟, 蔺秀云. 青少年自伤的分类:基于潜在剖面分析[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735-742. |
[13] | 胡义豪, 徐璐妍, 卞小华, 周颖, 刘俊升. 同伴侵害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班级攻击规范凸显性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4): 542-549. |
[14] | 辛国刚, 张李斌, 常睿生, 张云运. 青少年早期受欺凌发展轨迹:抑郁、自尊和学业成就的预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4): 568-579. |
[15] | 郑显亮, 陈慧萍, 王雪, 鲍振宙. 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发展趋势及社会阶层的影响:一项追踪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3): 333-3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