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 ›› 2006, Vol. 22 ›› Issue (3): 70-74.
胡卫平1, 胡耀岗1, 韩琴1,2
HU Wei-ping1, HU Yao-gang1, HAN Qin1,2
摘要: 采用自编的《青少年语文创造力测验》,研究了初一到大一750名青少年语文创造力的发展.结果表明:(1)青少年的语文创造力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语文创造力呈波浪式持续发展的趋势;(2)青少年语文创造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初二到高二以及大一,女生的语文创造力显著的优于男生.
中图分类号:
[1] 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07-208. [2] Sternberg R J.Successful intelligence.New York,1996. [3] Amabile T M.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A componential conceptualization.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3,45,357-375. [4] Sternberg R J.An investment theory of creativity and its development.Human Development,1991,34,1-31. [5] Feldhusen J F.Creativity:A knowledge base,metacognitive skills,and personality factors.The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1995,29(4),255-267. [6] Torrance E P.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Norms-technical manual.Princeton:Personnnel Press,1974. [7] Sternberg R J.Handbook of creativity.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78-79. [8] Torrance E P.Guilding creative talent.Englewood Cliffs,N J:Prentice-Hall,INC.1962,98. [9] 吴静吉,叶玉珠.十年前后台湾地区学生语文创造力发展之比较研究.北京:中国超常儿童研究和教育15周年学术研讨会,1993. [10] Torrance E P.Guilding creative talent.Englewood Cliffs,N J:Pretice-Hall,INC.1962,84-103. [11] 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94. [12] Hu Weiping,Philip Adey,Shen Jiliang et al.The comparis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it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dolescents.Acta Psychological Sinica,2004,6,718-731. [13]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92-96. [14] 李幼辉,吴敏.中小学生焦虑倾向与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民政医学杂志,1999,6,344-345. [15] 孙天威.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39. [16] 姚春.必须重视幼儿的性别差异.学前教育研究,1996,1,12-13. [17] 李银河.性别问题上的生理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http://www.sociology.cass.cn /shxw/xstl/xstl7/P020041103348607966772.pdf,2005-03-07. [18] 韩玉玲.中学生性别心理差异的调查研究及意义.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1996,3,16-17. [19] 苏珊·塞利格森.夏侯炳译.女性的优势.职业教育研究,1994,11,41. [20] 周毅刚.女性教育心理学刍议.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97-100. |
[1] | 王玉龙, 赵婧斐, 蔺秀云. 家庭风险因素对青少年自伤的累积效应及其性别差异[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240-247. |
[2] | 王艳辉, 沈梓锋, 赖雪芬. 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意志控制和越轨同伴交往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248-256. |
[3] | 肖嘉林, 梁凯欣, 黄柳玥, 王恩娜, 黄巧敏, 何韵涵, 卢宝琳, 迟新丽. 积极发展资源在减少青少年抑郁水平中的累积效应、关系模式及特定资源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257-269. |
[4] | 林崇德. 需要是教育与发展的动力源[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1): 1-7. |
[5] | 陈书玲, 贾会宾, 靳璨, 张欣, 王恩国. 发展性协调障碍儿童视觉通道前注意加工的特点:来自ERP的证据[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1): 19-28. |
[6] | 魏华, 丁慧敏, 陈武, 郝兴风, 熊婕. 父母低头行为与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关系:压力的中介作用与年龄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1): 114-121. |
[7] | 邹盛奇, 伍新春. 父母冲突与青少年同伴依恋的关系: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798-807. |
[8] | 姚计海, 蒋雨含, 邹弘晖. 教师教学自主权与教学反思的关系:心理授权和职业承诺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842-849. |
[9] | 彭海云, 盛靓, 邱凡硕, 周姿言, 辛素飞. 青少年心理减负从“无聊”开始——无聊倾向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895-902. |
[10] | 刘庆, 冯兰. 父母婚姻质量和青少年同胞关系: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654-662. |
[11] | 刘思含, 伍新春, 王歆逸. 父母教养方式的潜在类别及其与青少年学习投入和焦虑症状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673-682. |
[12] | 沙晶莹, 张向葵, 刘千冬. 人以群分?学业动机比较对青少年同伴选择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683-690. |
[13] | 张雯, 王振宏. 负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和亲子亲和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718-725. |
[14] | 洪新伟, 苗灵童, 范航, 宋明华, 朱婷婷, 刘燊, 张林. 父母婚姻冲突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关系:情绪安全感和学校联结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726-734. |
[15] | 王玉龙, 苏慧娟, 蔺秀云. 青少年自伤的分类:基于潜在剖面分析[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735-7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