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5-15
    认知与社会性发展
    3~4岁幼儿心理理论的微观发生研究
    刘建榕, 陈晴昕, 童宁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3):  305-315.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3.01
    摘要 ( )   HTML ( )   PDF (305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更加深入地探知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特点与机制,本研究采用微观发生设计,以63名未通过错误信念任务的3~4岁幼儿为被试,对其心理理论发展变化的速度、来源、迁移、模式以及解释类型的变化特点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反馈和反馈解释都是幼儿心理理论发生发展的来源,心理理论发展过程是渐进、波动的,变化速度先快后慢;通过训练提高了心理理论能力的幼儿会产生认知迁移,并且他们解释错误信念问题的能力也会有所发展。
    为了谁,幼儿更可能说谎?不同受益者对5~6岁幼儿说谎行为的影响
    张文洁, 黄子君, 谭佩霞, 范伟, 钟毅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3):  316-323.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3.02
    摘要 ( )   HTML ( )   PDF (112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你藏我找”范式,将自我受益作为基线条件,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考察不同自我相关性受益者和不同群体受益者对5~6岁幼儿说谎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相比于高自我相关者和低自我相关者受益条件,幼儿更可能为自己的利益而说谎;而相比于低自我相关者受益条件,幼儿更可能为高自我相关者的利益而说谎(实验1);(2)相比于内群体和外群体受益条件,幼儿更可能为自己的利益而说谎;而相比于外群体受益条件,幼儿更可能为内群体的利益而说谎(实验2)。以上结果表明,5~6岁幼儿的说谎行为存在强烈的利己倾向,为自己获得利益而说谎的可能性最大;而5~6岁幼儿的亲社会说谎行为在个体层面存在自我相关性偏好,在群体层面存在内群体偏好。
    关爱自己,更关爱他人:自我同情的“利他”机制
    常保瑞, 黄江喜, 林培钿, 方建东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3):  324-334.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3.03
    摘要 ( )   HTML ( )   PDF (132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自我同情的“利他”心理机制,研究1采用自我同情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亲社会行为量表对53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自我同情、生命意义感、心理弹性与亲社会行为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自我同情正向显著预测亲社会行为;(2)生命意义感在自我同情与亲社会行为间起独立中介作用;(3)心理弹性在自我同情与亲社会行为间起独立中介作用;(4)自我同情可以通过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对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研究2采用干预法对被试的自我同情进行为期7天的干预,结果发现:随着自我同情水平的提升,被试的亲社会行为也显著提升。该研究揭示了自我同情影响亲社会行为的潜在心理机制,对自我同情的社会效益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高中生父母婚姻冲突、焦虑与教养方式:主客体互倚调节模型
    夏艳雨, 李丹, 马艳歌, 韩宪国, 李正云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3):  335-345.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3.04
    摘要 ( )   HTML ( )   PDF (169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问卷法对两所高中学生的1024对父母进行调查,借助主客体互倚调节模型分析父母婚姻冲突与教养方式的关系,以及焦虑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无论父亲还是母亲报告的婚姻冲突均负向预测自身的温暖接纳,正向预测自身的拒绝惩罚;(2)母亲焦虑加剧了父亲婚姻冲突对母亲温暖接纳的负向客体预测,缓和了母亲婚姻冲突对自身温暖接纳的负向主体预测;(3)父亲焦虑加剧了父亲婚姻冲突对自身拒绝惩罚的正向主体预测,母亲焦虑缓和了父亲婚姻冲突对母亲拒绝惩罚的正向客体预测。结果有助于从二元视角理解婚姻冲突与教养方式的关系,以及焦虑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欺凌的关系: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与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
    胡志琴, 熊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3):  346-356.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3.05
    摘要 ( )   HTML ( )   PDF (137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欺凌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道德推脱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以57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其相对剥夺感、道德推脱、道德认同和网络欺凌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性别、年龄、主观阶层等级后,相对剥夺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欺凌;(2)相对剥夺感通过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预测网络欺凌;(3)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受到道德认同的调节,即相较于高道德认同,低道德认同水平的大学生的道德推脱对网络欺凌的预测作用更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大学生网络欺凌的形成机制,对大学生网络欺凌的干预具有启示意义。
    童年期情感忽视与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使用偏好及脑结构基础
    魏士琳, 徐滨, 阴晓娟, 朱子良, 陈俊涛, 金花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3):  357-366.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3.06
    摘要 ( )   HTML ( )   PDF (119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问卷调查和结构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旨在探讨单一性童年期情感忽视经历与健康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的关系及其脑结构基础。21名忽视组被试(仅存在童年期情感忽视经历)和26名对照组被试(无任何童年期创伤经历)完成了问卷和磁共振成像的测量。结果发现,对照组的重评策略使用频率显著高于忽视组,两组在抑制策略使用上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在右侧额中回的平均灰质体积显著大于忽视组且该区域灰质体积变化与重评策略使用显著正向关联。多体素模式分析(multi-voxel pattern analysis, MVPA)发现右侧脑岛的灰质体素信号模式显著预测重评策略使用。结果提示,童年期情感忽视可能和成人初期情绪调节策略变化、右侧额中回和脑岛的结构改变有关。
    教与学心理
    象似性手势和指示性手势对自闭症儿童动作相关词汇学习的影响
    王娟, 刘天碧, 范小月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3):  367-374.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3.07
    摘要 ( )   HTML ( )   PDF (101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考察了自闭症儿童在象似性手势、指示性手势和无手势条件下的动作相关词汇的学习情况。选取三组语言水平匹配的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分别在象似性手势、指示性手势和无手势条件下进行动作相关词汇的学习。在第一次学习结束(T1)和最后一次学习结束2~3天后(T2)分别进行词汇理解和词汇命名测试。结果发现:(1)与其他手势类型相比,象似性手势对自闭症儿童的词汇理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无论哪个组别,学习次数的增加均有助于词汇学习成绩的提高;(3)对词汇命名,所有组别在短期学习条件下的表现都较差,但随着学习次数的增加,象似性手势对词汇命名的促进作用逐渐凸显。研究表明,象似性手势对自闭症儿童动作相关词汇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命名任务下象似性手势的促进作用受到学习次数的调节,当学习次数足够多时,象似性手势的优势才得以体现;指示性手势对自闭症儿童动作相关词汇的学习并未表现出促进作用。
    教师自主支持与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无畏: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谭利华, 冯士季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3):  375-383.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3.08
    摘要 ( )   HTML ( )   PDF (130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学习无畏(intellectual risk-taking)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勇于尝试、不怕失败,这种品质对学生的科学学习和创造力发展非常重要。本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采用自我报告式调查问卷,对南方某省方便取样的四所学校的757名四、五、六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探究教师自主支持与学生科学学习无畏的关系,以及科学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教师自主支持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无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学生感受到的教师自主支持越多,越可能在科学学习中勇于尝试、不怕失败;(2)在教师自主支持与学生科学学习无畏之间的关系中,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效能感起完全中介作用。即教师自主支持行为可能通过提高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自我效能感,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无畏水平。
    心理健康与教育
    青少年早期学业成就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自尊和流动性的作用
    黄垣成, 袁湫嵋, 辛婷, 李彩娜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3):  384-392.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3.09
    摘要 ( )   HTML ( )   PDF (106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考察学业成就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自尊和流动性的作用,采用自尊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问卷对西安市两所中学的847名初中生(流动298人)进行三年的纵向追踪,同时收集青少年在初中三年的学业成绩(语数外)。结果表明:(1)青少年初一时的学业成就可直接预测初三时的主观幸福感;(2)初二的自尊在初一的学业成就与初三的主观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学业成就、自尊和主观幸福感间的纵向中介模型在流动与普通青少年间存在显著差异:结果(1)(2)仅适用于普通青少年,流动青少年初三时的主观幸福感仅受初二时自尊水平的影响。研究揭示了青少年早期学业成就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对提升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青少年独处偏好与内化行为问题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张玲, 阿尔升·海达别克, 陈飞, 周同, 丁雪辰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3):  393-402.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3.10
    摘要 ( )   HTML ( )   PDF (116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青少年独处偏好与内化行为问题的关系及反刍思维和学段在其中的作用,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采用自我报告方式对山东和上海地区三所学校的6年级至11年级共767名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果显示:(1)独处偏好可以正向预测内化行为问题;(2)反刍思维在独处偏好与内化行为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学段调节了独处偏好通过反刍思维影响内化行为问题中介作用的前半路径。相对于高中生,独处偏好更容易通过初中生的反刍思维影响内化行为问题。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从反刍思维与年龄关系的角度为独处偏好个体的内化行为问题提供解释,而且对改变个体认知和提高其适应能力具有实践启示意义。
    亲子分离背景下的亲子亲合、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
    王蕾, 邴倩, 赵景欣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3):  403-411.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3.11
    摘要 ( )   HTML ( )   PDF (123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父母外出务工带来的亲子分离使许多个体长期遭受抑郁的困扰,但亲子分离对个体抑郁生物-环境作用机制的影响尚不清楚。采用问卷调查、半结构化访谈和实验法,以210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早期亲子分离经历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检验了亲子亲合、交感神经系统活动(SCLR)对大学生抑郁的交互作用是否会因早期亲子分离经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结果发现:(1)亲子分离经历正向预测大学生抑郁,亲子亲合负向预测大学生抑郁;(2) SCLR对父子亲合与大学生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会受到亲子分离经历的影响。这表明,早期亲子分离经历能够改变大学生抑郁的生物-环境作用机制。
    负性评价恐惧与问题性手机使用:交往焦虑和孤独感的序列中介作用
    权方英, 雷晓芳, 梁滨麒, 王露, 李宏翰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3):  412-420.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3.12
    摘要 ( )   HTML ( )   PDF (110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明确交往焦虑和孤独感是否在负性评价恐惧与问题性手机使用之间关系中起中介作用,采用简明负性评价恐惧量表、交往焦虑量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孤独量表、简版问题性手机使用量表,对666名大中学生(平均年龄为18.33±2.33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负性评价恐惧、交往焦虑、孤独感和问题性手机使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交往焦虑和孤独感分别在负性评价恐惧和问题性手机使用关系之间起中介作用;(3)交往焦虑和孤独感在负性评价恐惧和问题性手机使用之间起序列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大中学生负性评价恐惧与问题性手机使用之间的心理机制,为预防和干预大中学生的问题性手机使用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大学生自杀行为影响因素的分类决策树分析
    薛朝霞, 任子媛, 荆雷, 李慧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3):  421-430.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3.13
    摘要 ( )   HTML ( )   PDF (186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识别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风险和保护因素。对在校大学生实施感恩问卷、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自杀问卷及人口学信息调查,获得有效数据11288份,进行分类决策树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近一年内自杀意念发生率17.1%,近半年内自杀行为发生率3.8%。分类决策树分析发现,自杀意念为根节点,感恩、冲动、控制、家庭阶层、是否独生均为重要的子节点(AUC=0.959)。 结论:自杀意念是大学生自杀行为最重要的近端风险因素,冲动为中端风险因素,感恩特质和适度控制分别为远端保护因素;低社会家庭阶层、中高阶层家庭的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由自杀意念转变自杀行为的风险较高。
    理论探讨与进展
    跨情境词汇学习的联结学习与假设检验之争
    刘书云, 黄艳利, 石宇婧, 谢久书, 邓铸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3):  431-441.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3.14
    摘要 ( )   HTML ( )   PDF (184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跨情境词汇学习又是词汇学习的主要形式。但是,跨情境词汇学习的学习机制还存在争论。目前,主要存在两种理论解释:一种是联结学习模型,认为学习者在每次学习中保留所有的词-物匹配假设,并对其进行保持和比较,最终根据共现频率选择联结最强的匹配假设;另外一种是假设检验模型,认为学习者只保留某词汇与某物体的一种匹配假设,并在之后的学习中不断验证。根据最新研究进展,该研究提出联结学习模型和假设检验模型的协同模型,尝试解决上述理论的分歧。未来研究需对跨情境词汇学习的协同模型进行系统验证。
    人际情绪调节:过程和动机
    熊紫珂, 李中权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3):  442-456.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3.15
    摘要 ( )   HTML ( )   PDF (208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际情绪调节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有时试图改变他人的情绪,有时则寻求他人来改变自身的情绪。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人际情绪调节主题。本文对人际情绪调节的研究脉络进行梳理,从人际情绪调节的概念框架、人际情绪调节的过程以及人际调节的动机等三个方面综述该领域的研究,在现有研究框架的基础上,构建出人际情绪调节的四阶段过程模型和2×2动机模型。最后提出未来可能的多个研究方向,如人际情绪调节的内部细节和外部边界、人际情绪调节的跨文化比较以及科技发展对人际情绪调节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