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3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8-01-15
    认知与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迷走神经活动与情绪反应、情绪调节及冲动性的关系
    张润竹, 赵一萌, 秦荣彩, 王振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1):  1-9.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1.01
    摘要 ( )   PDF (34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Porges的多迷走神经理论提出迷走神经活动(vagal activity)与儿童的情绪及社会行为密切联系,已有研究探讨了儿童迷走神经活动与儿童的情绪反应及调节的关系,但研究结论不够清晰,需要进一步研究澄清。本研究选取93名4-6岁学前儿童被试,运用生理测量手段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RSA)分析的方法,采用父母报告的学前儿童情绪反应强度、情绪调节能力、冲动性为结果变量,进一步探讨儿童迷走神经活动(以基线RSA、RSA撤出、RSA恢复为指标)与情绪反应、情绪调节及冲动性的关系。研究发现:(1)基线RSA与儿童情绪反应强度显著负相关,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显著正相关,基线RSA是儿童情绪反应强度显著负向预测因子,是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显著正向预测因子;(2)RSA撤出、RSA恢复性与儿童冲动性显著负相关,是儿童冲动性显著负向预测因子。研究结果支持了Porges的多迷走神经理论,表明迷走神经活动与儿童情绪反应、情绪调节及冲动性密切联系。
    父子依恋、母子依恋与儿童应激下皮质醇反应的关系
    王晓蕾, 陈丽华, 卜钰, 林丹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1):  10-20.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1.02
    摘要 ( )   PDF (113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北京115名五、六年级的学生为被试,采用儿童版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rier Social Stress Test for Children,TSST-C),探究父子依恋、母子依恋与儿童应激下皮质醇反应的关系。研究分别在基线阶段、TSST-C开始前、TSST-C结束后、TSST-C结束后的10分钟、25分钟和50分钟收集儿童的唾液样本,并让儿童完成亲子依恋问卷。采用SPSS 20.0进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1)安全型父子依恋儿童的应激下皮质醇反应显著高于不安全型父子依恋儿童,反映在皮质醇值和皮质醇基于增加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with respect to increase,AUCI)两个指标上;(2)不同母子依恋类型儿童的应激下皮质醇反应(即皮质醇值和AUCI)不存在显著差异;(3)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之后,父子依恋依旧可以显著地正向预测儿童的皮质醇反应(皮质醇AUCI),但母子依恋对儿童皮质醇反应的预测作用不显著,且父子依恋对儿童皮质醇反应的预测作用边缘显著大于母子依恋对儿童皮质醇反应的预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安全型父子依恋与儿童应激下更高的皮质醇反应相关。
    父母的经济人信念对自身信任及儿童信任的影响
    刘国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1):  21-27.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1.03
    摘要 ( )   PDF (76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经济人信念认为人是自私的与理性的,研究者发现,经济人信念会破坏人际信任。然而,以上研究均是以大学生为被试的启动研究,限制了结论的可推广性。本研究编制了经济人信念量表,测量了351名成年被试的经济人信念及他们在投资博弈中的信任水平,以及其子女的信任水平,以考察父母的经济人信念对自身信任和其子女信任的影响。结果发现:(1)研究所编制的经济人信念量表信效度良好;(2)父母和儿童在投资博弈中均表现出了一定水平的信任;(3)父母的经济人信念能够预测其在投资博弈中的信任水平;(4)父母的经济人信念能够预测男孩在投资博弈中的投资额,主要表现为父亲的经济人信念能够负向预测男孩的投资额。
    父母心理控制和儿童消极情绪性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共同作用:“素质-压力”还是“差别易感性”
    高鑫, 丁碧蕾, 冯姝慧, 邢淑芬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1):  28-37.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1.04
    摘要 ( )   PDF (116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226名学前儿童和其父母为研究对象,从儿童气质-家庭环境交互作用的视角,采用父母报告的方法收集数据,考察了父母心理控制及儿童消极情绪性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共同作用。结果发现:在预测外化问题时,父亲和母亲心理控制的主效应均显著,同时父亲心理控制与儿童消极情绪性的交互作用也显著。显著性区域分析发现,高消极情绪性的学前儿童更易受高父亲心理控制的不利影响,也更易受低父亲心理控制的有利影响,该结果支持差别易感性模型;在预测内化问题时,父亲和母亲心理控制的主效应及其与儿童消极情绪性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说明无论是对高消极情绪性还是低消极情绪性儿童,父母心理控制对其内化问题的影响相对较弱。
    同伴地位对青少年早期不同类型攻击行为发展的影响:性别与班级规范的调节作用
    张云运, 牛丽丽, 任萍, 秦幸娜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1):  38-48.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1.05
    摘要 ( )   PDF (146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同伴提名法,对2470名初二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追踪研究,考察两种同伴地位(社会喜好和社会支配)对三种攻击类型(身体、言语和关系攻击)发展的预测,以及性别与班级规范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多层线性分析发现:(1)社会喜好负向、社会支配正向预测个体半年后的三类攻击行为,且男生的社会喜好对关系攻击的预测作用强于女生;(2)对于男生而言,身体和言语攻击的班级规范强化个体后续的攻击行为,但关系攻击的班级规范则无显著影响;对于女生而言,身体攻击的班级规范强化个体后续的攻击行为,言语和关系攻击的班级规范强化初始攻击水平低的个体相应的攻击行为、而对于初始攻击水平高的个体表现出弱化效应;(3)班级规范还能调节社会支配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在言语攻击规范高的班级中,社会支配对个体言语攻击的正向预测作用更强。
    游戏暴力合理性对攻击性的影响: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衡书鹏, 周宗奎, 孙丽君, 李俊一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1):  49-57.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1.06
    摘要 ( )   PDF (104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基于道德推脱和道德自我调节理论,以62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实验探讨了游戏暴力合理性对个体攻击性的影响,并考察了内疚感的中介作用以及游戏经验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游戏经验调节了游戏暴力合理性对内疚感和攻击性的影响。对无经验的被试来说,不合理暴力条件下的内疚感显著高于合理暴力条件,攻击性显著低于合理暴力条件;而对有经验的被试来说,合理与不合理暴力条件下的内疚感和攻击性均无显著差异。同时,研究还发现了有中介的调节作用模型,内疚感在暴力合理性对攻击性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而游戏经验是有中介的调节变量。
    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叶宝娟, 雷希, 方小婷, 符皓皓, 游雅媛, 陈佳雯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1):  58-64.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1.07
    摘要 ( )   PDF (127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揭示了心理资本"怎样"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及这种影响在不同个体中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心理资本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技能量表和职业决策困难量表对73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研究显示:(1)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部分中介了心理资本与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2)社会技能调节了心理资本通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和后半路径。研究结论对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证价值。
    学习心理与促进
    4~6岁汉语儿童正字法意识的萌芽与发展
    刘宇飞, 钱怡, 宋耀武, 毕鸿燕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1):  65-72.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1.08
    摘要 ( )   PDF (97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旨在考察汉语学龄前儿童正字法意识的发展情况。在某中等城市一所幼儿园随机选择4岁、5岁、6岁三个年龄段的儿童各31、37、34名。实验一使用汉字、韩文和日文(平假名)作为实验材料探查学龄前儿童的汉字特异性意识;实验二使用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的真字、假字和非字考察学龄前儿童的部件位置意识。实验结果显示:(1)三组儿童都能区分日文和汉字,5岁左右儿童这种能力达到成熟。4岁儿童不能区分汉字和韩文,直到6岁,辨别汉字和韩文的能力也没有发展成熟。(2)三组儿童都能意识到假字符合正字法规则,但拒绝非字的能力在学前期尚未发展成熟,儿童在学前期不具备部件位置意识;6岁儿童更容易拒绝上下部件位置颠倒的非字。
    小学低年级汉语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轨迹:认知能力的预测作用
    回懿, 周雪莲, 李宜逊, 德秀齐, 李虹, 刘翔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1):  73-79.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1.09
    摘要 ( )   PDF (102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177名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了长达一年的三次追踪,通过多层线性模型探索了儿童汉字识别、口语词汇和限时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轨迹及复合语素意识、正字法意识和快速命名能力对三者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三种语言能力均随时间呈现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汉字识别的个体差异逐渐缩小,口语词汇的个体差异相对稳定,而限时阅读理解成绩的差异逐渐扩大;(2)三种认知能力对汉字识别和限时阅读理解的初始成绩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复合语素意识不仅能预测口语词汇的初始成绩,还能正向预测限时阅读理解的发展速度。
    灾后学生心理健康专题
    汶川地震8.5年后青少年身心状况研究
    伍新春, 王文超, 周宵, 陈秋燕, 林崇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1):  80-89.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1.10
    摘要 ( )   PDF (119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汶川地震8.5年后,对地震极重灾区的2291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创伤后成长(PTG)和生活满意度等身心反应的现状及其共存形态。结果发现:(1)地震发生8.5年后4.75%的青少年有明显的PTSD症状,29.98%的青少年有明显的抑郁症状,其中女生、少数民族学生、高年级学生的症状水平更高;46.13%的青少年报告其出现了明显的PTG,其中女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PTG水平更高;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较低,其中初一年级显著高于其他年级,但性别和民族差异不显著;(2)青少年的PTSD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PTG相关不显著,抑郁与PTG和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PTG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3)青少年的PTSD、抑郁、PTG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具有共存的形态,具体表现为成长组(32.6%)、低症状组(39.4%)、症状-成长共存组(5.8%)、中等症状共病组(17.8%)和高度症状共病组(4.4%)等5种类别。
    青少年重复创伤暴露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安全感与认知重评的中介作用
    周宵, 伍新春, 王文超, 田雨馨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1):  90-97.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1.11
    摘要 ( )   PDF (96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安全感量表、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和修订后的DSM-5的PTSD核查表对汶川地震8.5年后的115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其重复创伤暴露、安全感和认知重评与PTSD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控制初次地震暴露后,重复创伤暴露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TSD,也可以通过确定控制感和人际安全感分别间接地正向预测PTSD,还可以通过人际安全感经认知重评的多重中介作用来正向预测PTSD。不过,重复创伤暴露不能直接经过认知重评对PTSD发挥显著的预测作用,也不能通过确定控制感经认知重评来对PTSD发挥显著的多重间接预测作用。
    社会支持对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安媛媛, 苑广哲, 伍新春, 王文超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1):  98-104.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1.12
    摘要 ( )   PDF (84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创伤暴露问卷、社会支持问卷、自我效能感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核查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在汶川地震8.5年后对地震极重灾区的118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社会支持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的影响,并检验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在控制创伤暴露程度、性别和年龄等变量后,社会支持不仅可以直接负向预测PTSD、正向预测PTG,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负向预测PTSD、正向预测PTG。这表明,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PTSD、社会支持与PTG的关系中都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青少年依恋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的中介作用
    田雨馨, 伍新春, 王文超, 周宵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1):  105-111.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1.13
    摘要 ( )   PDF (86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情绪调节策略问卷、DSM-5的PTSD症状核查表、创伤后成长问卷,以汶川地震8.5年后极重灾区的1153名青少年为被试,考察青少年的依恋、认知重评、表达抑制、PTSD和PTG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青少年的依恋可以直接负向预测PTSD、直接正向预测PTG;青少年的依恋可以通过认知重评负向预测PTSD、正向预测PTG,也可以通过表达抑制负向预测PTSD,却不能通过表达抑制预测PTG。
    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生命意义的中介作用
    王文超, 伍新春, 田雨馨, 周宵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1):  112-119.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1.14
    摘要 ( )   PDF (98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核查表、创伤后成长问卷、生命意义感量表和亲社会行为问卷,在汶川地震8.5年后对地震极重灾区的118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并检验存在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PTSD可以直接负向预测亲社会行为,也可以通过降低存在意义感进而负向预测亲社会行为,还可以通过提高寻求意义感进而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PTG可以直接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也可以分别通过提高存在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进而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
    理论与方法
    自然联结的概念、功能与促进
    李一茗, 黎坚, 伍芳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1):  120-127.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1.15
    摘要 ( )   PDF (91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然联结包含个体对人与自然一体化关系的认同,以及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结,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质量。它与个体的身心健康、认知功能和环保态度及行为显著相关。根据对已有研究结果的分析,自然联结可能通过认知和情感两条路径形成和发展。未来研究需继续探讨自然联结的内涵和结构,深入研究其形成和发展的心理机制,以及在自然影响人过程中的作用。还可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进行系统的干预和追踪研究。此外,建议将这一概念引入心理学其他领域的研究,以获得更多理论与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