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7-11-15
    认知与社会性发展
    儿童资源获取行为对学校适应的影响——一个历时5年的跨文化追踪
    曹睿昕, 陈会昌, 陈欣银, 梁宗保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 (6):  641-648.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7.06.01
    摘要 ( )   PDF (148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160名中国儿童和133名加拿大儿童为被试,采用实验室观察和问卷调查,考察儿童7岁时的资源获取行为对其11岁时学校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轮流规则行为对儿童的学校适应具有消极的预测作用,且存在性别差异:男孩的轮流规则行为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其焦虑,女孩的轮流规则行为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其学校态度;(2)请求行为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中国儿童攻击行为,加拿大儿童则没有发现该关系;(3)对于资源获取失败次数少的儿童,求助成人行为有积极的适应意义;(4)儿童资源获取行为的结果在儿童7岁时资源获取行为与11岁时学校适应之间发挥调节作用;对于资源获取成功次数少的儿童,请求行为可以显著地正向预测其攻击行为;对于资源获取失败次数少的儿童,请求行为则显著地负向预测其攻击行为,求助成人行为可以显著地负向预测其孤独感。
    幼儿的自我投射能力对情景预见的影响:来自典型发展儿童和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证据
    刘岩, 王静, 张晓燕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 (6):  649-657.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7.06.02
    摘要 ( )   PDF (100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情景预见是个体将自我投射到未来某个特定时间和地点预先体验可能发生的未来事件的一种能力。为了考察幼儿的自我投射能力在情景预见中的可能作用,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比较了从自己的视角和从他人视角完成情景预见任务时幼儿的表现。实验1选取236名3~5.5岁典型发展(Typically Developing,TD)幼儿,采用被试间设计发现,总体而言,幼儿为他人做预见优于为自己做预见。实验2采用被试内设计,在TD儿童身上验证了实验1的结果,同时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为自己做预见与为他人做预见没有差异。综上,幼儿不成熟的自我投射能力会干扰其自我卷入的情景预见,而自我投射能力受损的ASD儿童则没有表现出这种影响。
    午睡对提取诱发遗忘的影响
    马小凤, 汪李玲, 周爱保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 (6):  658-665.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7.06.03
    摘要 ( )   PDF (114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使用提取诱发遗忘范式,在提取练习和最终测试间插入午睡(1小时)或等长时段的分心任务,通过比较午睡组和非午睡组的记忆成绩来探测午睡对提取诱发遗忘现象的影响。结果发现:(1)午睡组的Rp-项目正确率显著低于Nrp项目,出现了提取诱发遗忘效应;Rp+项目的正确率则显著高于Nrp项目,出现提取练习效应;(2)非午睡组的Rp-项目正确率和Nrp项目的正确率差异不显著,说明提取练习阶段后间隔一小时就不能观测到提取诱发遗忘现象。研究结果表明一小时的午睡巩固了提取诱发遗忘现象,首次从短期睡眠的角度支持了情景抑制假说。
    道德概念净脏隐喻及其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丁凤琴, 王喜梅, 刘钊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 (6):  666-674.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7.06.04
    摘要 ( )   PDF (96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3个实验考察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心理现实性以及道德概念净脏背景和净脏自身隐喻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道德概念净脏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即被试在洁净背景上判断道德词的反应时更快,在肮脏背景上判断不道德词的反应时更快。(2)当将道德两难故事呈现在肮脏背景上时,相比于呈现在洁净背景上,被试更容易将故事主人公的行为判断为不道德,表现出隐喻一致性效应。(3)相比于肮脏自身启动,被试在洁净自身启动下对道德两难故事主人公的行为判断为更加不道德,表现出隐喻补偿性效应。(4)相比于洁净背景启动,被试在洁净自身启动下对道德两难故事的判断更加严厉;相比于肮脏背景启动,被试在肮脏自身启动下对道德两难故事的判断更加宽松。研究结果证明,道德概念净脏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净脏背景和净脏自身隐喻均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并且二者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不同。
    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越轨同伴交往和自我控制的作用
    宋明华, 陈晨, 刘燊, 李俊萱, 侯怡如, 张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 (6):  675-682.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7.06.05
    摘要 ( )   PDF (113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631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关系,同时探讨越轨同伴交往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作用是否受自我控制的调节。结果发现:(1)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对越轨同伴交往、攻击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越轨同伴交往在消极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可以调节越轨同伴交往对初中生攻击行为的作用,对于低自我控制个体,越轨同伴交往起部分中介作用;对于高自我控制个体,越轨同伴交往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对攻击行为仅有直接作用。
    时间洞察力对拖延行为的影响机制:时间折扣的中介作用
    宋梅歌, 冯廷勇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 (6):  683-690.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7.06.06
    摘要 ( )   PDF (102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津巴多时间洞察力量表(ZTPI)、一般拖延量表(GPS)和跨期选择任务,考察了时间洞察力对拖延行为的影响,并从时间折扣视角检验了时间洞察力影响拖延行为的中介机制。结果表明(1)对553名大学生的测量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和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未来"时间洞察力对拖延行为具有良好的预测力,解释率最高;(2)对121名大学生的测量数据进行中介分析,结果表明:时间折扣在时间洞察力影响拖延行为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这些结果说明,"未来"时间洞察力对拖延行为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而且未来时间洞察力对拖延行为的影响可能是通过时间折扣为中介实现的。
    网络成瘾倾向者对负性表情注意的脱离困难
    雷玉菊, 贺金波, 牛更枫, 周宗奎, 田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 (6):  691-699.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7.06.07
    摘要 ( )   PDF (140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Young编制的IAT量表从382名青少年中筛选出网络成瘾倾向者15名,非网络成瘾控制组被试18名,利用视觉搜索范式比较了两组被试对真人面孔和卡通面孔表情的注意偏向差异。结果表明:(1)在注意快速定向阶段,当要求被试快速准确地从中性面孔矩阵中搜索高兴或者愤怒面孔时,相较于控制组被试,网络成瘾倾向者搜索愤怒面孔更迅速,尤其表现为对卡通愤怒面孔的快速定向优势;(2)在注意的维持和脱离阶段,当在愤怒或高兴面孔矩阵中搜索中性面孔时,相较于控制组被试,网络成瘾倾向者在更具威胁性的真人愤怒面孔矩阵中最难脱离。结论:网络成瘾倾向者具有负性注意偏向特点,表现为对负性表情具有快速定向和解脱困难。且相较于控制组被试,网络成瘾倾向者对卡通面孔注意定向更快而更难从真人愤怒面孔矩阵中脱离,也说明了其注意偏向主要为对负性信息的注意解除困难。
    教师心理与促进
    中小学教师职业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
    连坤予, 谢姗姗, 林荣茂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 (6):  700-707.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7.06.08
    摘要 ( )   PDF (100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692名中小学教师作为被试,探讨教师职业人格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机制。结果发现:(1)专家型教师在职业人格得分上显著高于新手、熟手型教师,体现出与教师职业更匹配、更具适应性的人格特点;(2)职业人格与主观幸福感正相关显著,职业人格可通过影响工作投入程度进而影响主观幸福感,工作投入在二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新手、熟手和专家型教师职业人格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新手职业人格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熟手大部分通过工作投入影响主观幸福感,而专家完全通过工作投入影响主观幸福感。研究表明,教师职业人格可通过提高工作投入程度,进而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人际关系与高中生内外化问题的关系:自尊的中介及性别的调节作用
    聂瑞虹, 周楠, 张宇驰, 方晓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 (6):  708-718.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7.06.09
    摘要 ( )   PDF (176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对高中生内外化问题的相对影响大小,并探究自尊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对北京4所中学共计794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师生关系对于高中生内外化问题的影响大于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影响;(2)自尊在亲子、师生、同伴关系与高中生内化问题中起中介作用,而在亲子、师生同伴关系与外化问题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3)性别差异检验发现,自尊在女生同伴关系与内化问题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在男生同伴关系与内化问题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歧视知觉与流动儿童社会疏离感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张岩, 杜岸政, 谭顶良, 雷婷婷, 周炎根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 (6):  719-726.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7.06.10
    摘要 ( )   PDF (117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问卷法对1101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研究,考察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社会疏离感的影响,同时考察认同整合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学校性质、转学次数之后,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社会疏离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认同整合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和社会疏离感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认同整合的中介作用受到社会支持的正向调节,相对于社会支持水平低的流动儿童,中介作用对社会支持水平高的流动儿童更显著。因此,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社会疏离感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这些结果对于综合解释城市适应过程中环境与个体因素对流动儿童社会疏离感的作用路径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青少年友谊关系质量与社交焦虑的相互影响:一项交叉滞后分析
    钟萍, 邓慧华, 张光珍, 梁宗保, 陆祖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 (6):  727-733.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7.06.11
    摘要 ( )   PDF (98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问卷法和追踪设计,通过交叉滞后回归分析,考察初中三年期间698名青少年的友谊关系质量与社交焦虑的相互影响及其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初二到初三期间,青少年友谊关系质量的喜爱-满意维度显著负向预测社交焦虑;初中三年期间,青少年社交焦虑显著负向预测友谊关系质量的喜爱-满意维度;但友谊关系质量的冲突维度与社交焦虑的相互预测作用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青少年友谊关系的喜爱-满意维度与其社交焦虑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而且该相互作用存在一定程度的动态变化。
    父母早期受虐与子女对立违抗症状的关系:亲子虐待和儿童愤怒管理的作用
    侯香凝, 丁菀, 王海平, 王莹, 蔺秀云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 (6):  734-743.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7.06.12
    摘要 ( )   PDF (180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探讨了父母的早期受虐经历与子女的对立违抗症状的关系,通过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了亲子虐待的中介效应和儿童愤怒管理对该效应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对359名来自北京市、山东省和云南省的14所小学一至五年级的儿童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研究工具包括儿童对立违抗症状评估表、童年期创伤问卷、儿童愤怒管理量表。结果发现:(1)男孩的ODD症状得分显著高于女孩;男孩受到的躯体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显著多于女孩(2)在控制了儿童性别后,父母在童年期的受虐经历仍可显著正向预测其成年期的家庭中子女的ODD症状;(3)亲子虐待在父母受虐和子女ODD症状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即父母受虐通过亲子虐待间接影响子女ODD症状;(4)父母受虐通过亲子虐待影响子女ODD症状的中介效应后半路径受到子女个体水平愤怒失调(AD)的调节,具体来说,当AD水平较高时,亲子虐待对ODD症状的影响更大;但愤怒应对(AC)和愤怒抑制(AI)对中介效应无显著调节作用。
    文化智力对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流文化认同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
    叶宝娟, 方小婷, 董圣鸿, 金平, 廖雅琼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 (6):  744-750.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7.06.13
    摘要 ( )   PDF (127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基于文化智力理论与社会认同理论探讨了主流文化认同、自尊在文化智力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采用文化智力量表、主流文化认同量表、自尊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648名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自尊是文化智力与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2)主流文化认同是文化智力与少数民族预科生自尊的中介变量,因此,主流文化认同和自尊在文化智力与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这表明主流文化认同和自尊是影响文化智力与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重要内因,研究结论对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自拍照编辑与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积极反馈与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
    孟男, 王玉慧, 雷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 (6):  751-758.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7.06.14
    摘要 ( )   PDF (96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该研究基于自我差异理论与自我验证理论探究自拍照编辑与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积极反馈与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采用自拍照编辑问卷、线上自拍照积极反馈问卷、一般自我概念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550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自拍照编辑的频率、积极反馈、自我概念、主观幸福感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自拍照编辑的频率通过三条中介路径影响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通过积极反馈的中介作用;通过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通过积极反馈及自我概念的链式中介作用;(3)积极反馈与自我概念在自拍照编辑的频率与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自拍照编辑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作用机制,为女大学生健康使用社交网站及社交网站的功能完善提供依据。
    理论与方法
    青少年自伤行为的机制及影响因素:基于情绪管理的视角
    王泉泉, 魏铭, 刘霞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 (6):  759-768.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7.06.15
    摘要 ( )   PDF (109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青少年是自伤的高危人群,这与自伤的情绪管理功能密切相关。基于情绪管理视角,生物社会模型、回避体验模型和情绪管理模型分别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情绪管理在自伤发生中的核心地位。综合目前关于自伤的心理学及跨学科研究成果发现,青少年自伤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基因与脑等生物学因素、家庭与学校环境中的人际因素,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其中,基因、脑与家庭环境对青少年自伤的影响尤为关键。今后应在纵向研究、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以及脑成像技术融合等方面对自伤进行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