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被试为754名中学生。对交往目标问卷的因素分析抽取出帮助与支持、受欢迎性、亲密性、领导地位、回避性和支配性6个维度。仅在男生中发现了同伴接纳水平不同的青少年在交往目标上存在差异,有无互选朋友的青少年在交往目标上也存在着差异。有互选朋友的比没有互选朋友的在受欢迎性、亲密性和回避性三个维度上分数较高。青少年的交往目标还存在年龄与性别差异。交往目标中的积极维度和互选朋友数对友谊质量中的积极维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而消极维度则可以预测友谊质量中较多的冲突与背叛。
[1] 邹泓、周晖、周燕:中学生友谊、友谊质量与同伴接纳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第1期. [2] Ladd,G.W.(1985).Documenting the effects of social skill training with children:process and outcome assessment.In B.H.Schneider,K.H.Rubin,& J.E.Lendingham,(Eds.),Children's Peer Relations:Issues in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PP.243-267).New York:Springer Verlag. [3] Dodge,K.A.,& Feldman,E.(1990).Issues in social cognition and sociometric status.In S.R.Asher,&J.D.Coie,(Eds.),Peer Rejection in Childhood.(pp.119-155).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Miller,L.C.,& Read,S.J.(1991).On the coherence of mental models of person and relationships:A knowledge structure approach.In G.Fletcher & F.Fincham (Eds.),Cognition in close relationships,pp.100-129.Hillsdale,NJ:Erlbaum. [5] Jarvinen,D.W.,& Nicholls,J.G.(1996).Adolescents' social goals,beliefs about the causes of social success,and satisfaction in peer relations.Developmental Psychology,32,435-441. |
[1] | 王玉龙, 赵婧斐, 蔺秀云. 家庭风险因素对青少年自伤的累积效应及其性别差异[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240-247. |
[2] | 王艳辉, 沈梓锋, 赖雪芬. 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意志控制和越轨同伴交往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248-256. |
[3] | 肖嘉林, 梁凯欣, 黄柳玥, 王恩娜, 黄巧敏, 何韵涵, 卢宝琳, 迟新丽. 积极发展资源在减少青少年抑郁水平中的累积效应、关系模式及特定资源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257-269. |
[4] | 魏华, 丁慧敏, 陈武, 郝兴风, 熊婕. 父母低头行为与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关系:压力的中介作用与年龄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1): 114-121. |
[5] | 邹盛奇, 伍新春. 父母冲突与青少年同伴依恋的关系: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798-807. |
[6] | 彭海云, 盛靓, 邱凡硕, 周姿言, 辛素飞. 青少年心理减负从“无聊”开始——无聊倾向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895-902. |
[7] | 刘庆, 冯兰. 父母婚姻质量和青少年同胞关系: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654-662. |
[8] | 刘思含, 伍新春, 王歆逸. 父母教养方式的潜在类别及其与青少年学习投入和焦虑症状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673-682. |
[9] | 沙晶莹, 张向葵, 刘千冬. 人以群分?学业动机比较对青少年同伴选择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683-690. |
[10] | 张雯, 王振宏. 负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内化问题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和亲子亲和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718-725. |
[11] | 洪新伟, 苗灵童, 范航, 宋明华, 朱婷婷, 刘燊, 张林. 父母婚姻冲突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关系:情绪安全感和学校联结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726-734. |
[12] | 王玉龙, 苏慧娟, 蔺秀云. 青少年自伤的分类:基于潜在剖面分析[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735-742. |
[13] | 胡义豪, 徐璐妍, 卞小华, 周颖, 刘俊升. 同伴侵害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班级攻击规范凸显性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4): 542-549. |
[14] | 辛国刚, 张李斌, 常睿生, 张云运. 青少年早期受欺凌发展轨迹:抑郁、自尊和学业成就的预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4): 568-579. |
[15] | 郑显亮, 陈慧萍, 王雪, 鲍振宙. 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发展趋势及社会阶层的影响:一项追踪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3): 333-3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