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2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1-11-15
    论文
    内隐序列学习与注意负荷关系的实验研究
    卢张龙, 吕勇, 沈德立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6):  561-568. 
    摘要 ( )   PDF (79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2(注意负荷:高、低)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以18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运用行为实验及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内隐序列学习是否需要注意负荷的参与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1)在高、低注意负荷条件下都出现了内隐序列学习效应;(2)高注意负荷序列探测刺激诱发的P1、N1波幅显著大于低注意负荷序列探测刺激诱发的,表明高注意负荷条件下需要更多的注意;(3)高、低注意负荷序列内隐序列学习量差异不显著,表明内隐序列学习不受注意负荷影响。
    小学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PASS认知加工特点
    王晓辰, 李其维, 李清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6):  569-576. 
    摘要 ( )   PDF (45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智力的PASS认知模型为基础,考察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PASS认知缺陷模式。研究采用DN:CAS认知评估系统,并结合统计分析对33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PASS认知加工缺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存在不止一种的PASS认知加工缺陷,可能在计划、注意、同时性和继时性加工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出现了困难。继时性加工缺陷是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主要特征,与英语阅读障碍的研究相一致。此外,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表达性注意、言语-空间关系和继时性加工上的成绩差于生理年龄匹配组,仅达到阅读水平匹配组水平,这些的不足可能是由于发展迟滞所致。
    汉字习得的年龄效应:语音完整性假设的检验
    张振军, 丁国盛, 陈宝国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6):  577-583. 
    摘要 ( )   PDF (39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语音匹配任务,考察汉字习得的年龄效应及其语音完整性假设的合理性。实验1首先采用整体语音匹配任务,证明了语音匹配实验范式的有效性。实验2和实验3分别采用声母匹配和韵母匹配任务,即事先呈现汉字的声母或者韵母,之后呈现汉字,要求被试判断呈现汉字的声母或者韵母是否与事先呈现的语音片段相同。结果发现,部分语音提取的任务中存在汉字习得的年龄效应,表现为早习得的汉字,无论声母和韵母的提取都比晚习得汉字声母和韵母的提取容易。研究结果不支持语音完整性假设,任意映射假设能够解释本研究的结果。
    儿童区分自我—他人时的自我参照效应
    周爱保, 夏瑞雪, 史战, 段宝军, 隋洁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6):  584-590. 
    摘要 ( )   PDF (64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基于不同任务的自我参照效应对探讨儿童自我—他人的区分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使用三个实验探讨了4~9岁儿童出现自我参照效应的时间。研究操纵了由自我所有权和自我参照评价引发的两种自我意识:以物体为基础的自我意识和以概念为基础的自我意识。实验1用所属物的类别任务、实验2和实验3使用特质评价任务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5岁儿童记自己的物品比别人更多,表明儿童能以物体为基础区分自我与他人;(2)7岁儿童出现对自己人格特质形容词的记忆优势,表明儿童能以概念为基础区分自我与他人。研究结果证明了在儿童区分自我与他人的过程中,自我所有权为基础和自我参照评价为基础的自我意识存在明显的分离。
    教育水平在认知老化中的作用
    高悦, 彭华茂, 文静, 王大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6):  591-598. 
    摘要 ( )   PDF (55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考察教育水平在认知老化中的作用,分别使用横断数据和干预数据分析教育水平对认知老化的影响模式。对51名58~83岁的城市社区老年人实施加工速度测验和基本心理能力测验。随机选取25名被试作为干预组接受加工速度训练。被试在前测后第8周接受与前测内容相同的后测。横断分析的结果显示,在特定的认知测验中,教育水平对认知能力的年龄差异有调节作用。干预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加工速度干预效果显著,且对词汇流畅性有迁移作用。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则表明,教育水平在促进老年人干预收益和迁移方面的作用不显著。在获取和应用新知识方面,教育水平的作用并不显著,其在认知老化中的作用可能更多地表现为对固有认知功能的保护。
    父亲养育压力的稳定性及对儿童学步期问题行为的预测
    刘亚鹏, 张光珍, 梁宗保, 邓慧华, 陆祖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6):  599-606. 
    摘要 ( )   PDF (45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追踪研究及多重报告法,考察了儿童从6个月至14个月间父亲养育压力的稳定性特点,以及6个月与14个月时的父亲养育压力对儿童24个月时的问题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儿童6个月与14个月时的父亲养育压力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从6个月到14个月,父亲的总体养育压力和育儿愁苦维度的平均压力水平没有显著变化,亲子互动失调维度显著降低,儿童困难特质维度的平均压力水平显著上升;(2)儿童6个月时,父亲的育儿愁苦显著预测儿童24个月时的内隐问题行为;14个月时,父亲的育儿愁苦显著预测儿童24个月时的外显问题行为;6个月和14个月时,儿童困难特质维度的压力都可显著预测儿童24个月时的外显问题行为。
    心理弹性儿童的人际关系认知
    席居哲, 桑标, 左志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6):  607-618. 
    摘要 ( )   PDF (85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查儿童寻求信任性人际关系建立和向他人求助启动阶段的人际关系认知,检验心理弹性儿童是否比缺乏心理弹性儿童拥有更准确、快速的人际关系类型和更积极、快速的中性人际关系性质认知。利用自编人际关系类型认知和中性情境人际关系性质认知实验程序,对经由汇聚操作法筛选出的心理弹性儿童(99人)和缺乏心理弹性儿童(176人)实施实验,记录被试的反应结果和反应时。以年龄和性别为协变量,分别对两组儿童人际关系类型认知得分及反应时、中性情境人际关系性质认知得分及反应时进行组间差异的协方差分析。结果支持部分研究假设:心理弹性儿童人际关系类型认知总分显著高于缺乏心理弹性儿童;心理弹性儿童在中性情境下人际关系性质认知积极与消极维度总分、积极—消极连续体上的振幅均显著小于缺乏心理弹性儿童,但心理弹性儿童对中性情境人际关系性质认知更具积极偏向;两组儿童在所有任务指标上的平均反应时差异皆不显著。提示,儿童对人际关系类型的准确把握及对人际关系性质谨慎却相对积极的认知,可能是有效寻求和建立人际关系、获取社会支持资源以良好应对严重压力/逆境的重要主体性因素。
    中学生孝道信念的特点及其与亲子依恋和人际适应的关系
    金灿灿, 邹泓, 余益兵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6):  619-624. 
    摘要 ( )   PDF (43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问卷法对全国六城市共2327名中学生的孝道信念、亲子依恋、人际适应状况(亲社会倾向和人际疏离)进行调查,探讨了中学生孝道信念的特点以及孝道信念、亲子依恋和人际适应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男生的权威性孝道显著高于女生,初中生的互惠性孝道和权威性孝道均显著高于高中生;(2)互惠性孝道与亲社会倾向呈显著正相关,与人际疏离呈显著负相关,权威性孝道与人际适应两维度的相关不显著;(3)互惠性孝道在亲子依恋对人际适应的预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学校氛围对学生数学成绩影响的跨文化比较:基于多水平分析的结果
    张平平, 李凌艳, 辛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6):  625-632. 
    摘要 ( )   PDF (52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学校氛围是学校中被成员所体验并对其行为产生影响的、相对持久而稳定的学校环境特征。它以成员的共同行为感知为基础,对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PISA2003测试的数据为基础,采用多水平线性模型,考察了中国香港、日本、美国和土耳其的15岁学生及其所在学校的校长知觉的学校氛围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结果显示:(1)学生知觉的师生关系、数学课堂秩序,校长知觉的学生士气、学校消极行为对数学成绩的显著预测作用具有较高的跨文化一致性;(2)数学课堂上的教师支持、教师负面状态、数学教师间的共识能显著预测部分国家/地区的学生数学成绩;(3)学生知觉的对学校的看法、校长知觉的教师士气对四个国家/地区的学生数学成绩均无显著预测作用。
    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与学习动机及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
    张燕, 赵宏玉, 齐婷婷, 张晓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6):  633-640. 
    摘要 ( )   PDF (55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以714名免费师范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测量法,考察了其教师职业认同状况、内部和外部学习动机特点,以及教师职业认同、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教师职业认同上,免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认同显著高于外在价值认同,外在价值认同显著高于意志行为认同,职业认同的总体情况略高于中等水平,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2)内部学习动机比较积极,且显著高于外部学习动机;(3)教师职业认同和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教师职业认同对学业成就有稳定的预测力;(4)外部学习动机在教师职业认同和学业成就之间起了部分中介的作用。
    青少年亲子关系与网络成瘾: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张锦涛, 刘勤学, 邓林园, 方晓义, 刘朝莹, 兰菁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6):  641-647. 
    摘要 ( )   PDF (58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分层整群取样的方法,在北京市九所中学共抽取3766名中学生,要求以匿名方式填写Buchnan等人的亲子亲密度量表、雷雳等人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和Asher等人的儿童孤独量表,考察青少年的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孤独感与网络成瘾的关系。通过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分析方法,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为11.2%,且男生的网络成瘾率显著高于女生的成瘾率;重点中学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率显著低于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2)中学生的亲子关系与自身的孤独感、网络成瘾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中学生的孤独感与自身的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3)父子关系不仅可以直接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程度,而且还可以通过影响青少年的孤独感进而间接地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而母子关系只通过影响青少年的孤独感间接地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总之,孤独感在中学生父子关系影响自身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母子关系影响自身网络成瘾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1993至2009年大学生焦虑的变迁:一项横断历史研究
    辛自强, 辛素飞, 张梅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6):  648-653. 
    摘要 ( )   PDF (48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有研究表明,中学生的焦虑水平在逐年上升,那么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是如何随年代变化的呢?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呢?为此,我们选取1993至2009年间以Spielberger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测量大学生状态焦虑的63篇和特质焦虑的66篇研究报告进行横断历史的元分析,以考察大学生状态和特质焦虑水平历年的变化情况和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1993至2009年大学生状态和特质焦虑均值与年代有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大学生的焦虑水平在逐年上升;(2)大学生状态焦虑增长速度要快于特质焦虑,而且年代对状态焦虑变异的解释率也高于特质焦虑;(3)在状态和特质焦虑上男女大学生得分都与年代有显著正相关,且在两种焦虑得分上均无显著的性别差异。
    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群体幸福感的影响及内部机制
    邢淑芬, 刘霞, 赵景欣, 师保国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6):  654-661. 
    摘要 ( )   PDF (71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整班联系、自愿参与的方式对1350名北京市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学业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的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群体幸福感的影响,以及流动儿童对所在群体的情感认同、认知认同和内群体地位感在这一过程中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学业领域的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的群体幸福感具有非常显著的消极影响;(2)社会生活领域的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的群体幸福感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其影响效应相对较弱;(3)学业领域的歧视知觉主要通过降低流动儿童对其群体的情感认同和内群体地位感,间接降低其群体幸福感,不存在直接的影响效应;(4)社会生活领域的歧视知觉主要通过内群体地位感的中介效应间接地影响流动儿童的群体幸福感,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直接影响效应。
    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效能—价值双维核心模型的构建
    王鑫强, 张大均, 曾丽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6):  662-669. 
    摘要 ( )   PDF (108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研究的"职业能力"和"职业价值"两大取向为基础,根据其单维评估的不足,将职业效能感和职业价值感指标联合,提出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效能—价值双维核心模型,并考察该模型在3所部属师范大学的1237名免费师范生中是否存在及其效用。研究表明:(1)模型能有效将免费师范生分组,其中低效能—低价值占31.69%、低效能—高价值占6.63%、高效能—低价值占40.01%、高效能—高价值仅占21.67%,克服了单维评估存在的高估或低估问题;(2)模型在职业认同结果(职业意志感、职业意愿与期望感)、学业满意度、总体生活满意度及未来担忧上的分组效应显著,同时拥有高职业效能感和高职业价值感的免费师范生具有最佳的职业认同感、学业满意度、总体生活满意度和最少的未来担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评“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成果
    李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6):  670-672. 
    摘要 ( )   PDF (17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言必称西方,是中国心理学百余年历史上长期以来挥之不去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