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1-15
    认知与社会性发展
    抑制控制在类比映射发展中的作用:认知负荷的影响
    于晓, 张和颐, 戚玥, 陈英和, 刘浩宁, 赵煜燨, 乔学文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1):  1-11.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1.01
    摘要 ( )   HTML ( )   PDF (194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负启动范式,设置不同的认知负荷任务,探究抑制控制在儿童和成人类比映射中的作用。实验一中,31名7岁儿童、33名10岁儿童和34名成人完成高认知负荷的相对大小类比映射的负启动任务。结果表明,所有群体均出现负启动效应,且负启动效应随年龄增长而减小。实验二中,30名7岁儿童、30名10岁儿童和32名成人完成低认知负荷的相对大小类比映射的负启动任务。结果表明,所有群体均出现负启动效应,但负启动效应无显著年龄差异。本研究的结果揭示了抑制控制和认知负荷在类比映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失恋经历对爱情相关刺激注意偏向的影响:趋近还是回避?
    张妍, 王峥, 罗娜, 王小莹, 李晓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1):  12-20.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1.02
    摘要 ( )   HTML ( )   PDF (182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失恋经历对爱情相关刺激注意偏向的影响,采用眼动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有、无失恋个体在加工积极和消极爱情信息时眼动和ERP特征。通过2个实验结果发现:在总注视时间和注视点个数眼动指标上,图片类型和失恋经历的交互作用达到统计显著水平;有失恋经历被试比无失恋经历被试对消极爱情图片的注视点更多,注视时间更长。积极爱情图片比消极爱情图片诱发的N1波峰更大,有失恋经历被试对积极图片的N1潜伏期显著快于无失恋经历的被试;有失恋经历被试在积极爱情图片上的P1波峰小于无失恋经历被试。研究表明,有、无失恋经历被试对爱情相关刺激的注意偏向存在眼动特征和神经生理上的显著差异:有失恋经历者在行为上对消极爱情图片存在注意趋近偏向,而在神经生理上对积极爱情图片存在注意回避倾向。
    祖辈协同教养与幼儿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关系:亲子依恋与祖辈同住的作用
    陈传锋, 葛国宏, 卢丹凤, 岳慧兰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1):  21-30.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1.03
    摘要 ( )   HTML ( )   PDF (125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考察祖辈协同教养与幼儿错误信念理解之间的关系以及幼儿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了某城市三所幼儿园345名小班至大班的祖辈协同教养幼儿及其家庭教养人。对幼儿使用操作任务考察错误信念理解能力,对其家庭教养人利用自陈式问卷收集家庭教养方式和亲子依恋等数据。结果显示:(1)祖辈协同教养类型显著影响幼儿的错误信念理解水平和亲子依恋,"有祖辈同住"协同教养幼儿的错误信念理解水平以及依恋的安全性均显著低于"无祖辈同住"协同教养幼儿;(2)亲子依恋在祖辈协同教养的民主信任和教养冲突两个维度与幼儿错误信念理解能力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3)祖辈协同教养类型在教养冲突、亲子依恋、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中介模型中起调节作用,在"有祖辈同住"条件下,协同教养冲突显著负向预测幼儿的亲子依恋安全感。
    童年期友谊质量与孤独感的纵向发展关系:应对方式的共变作用分析
    苏志强, 马郑豫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1):  31-39.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1.04
    摘要 ( )   HTML ( )   PDF (136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揭示童年期友谊质量与孤独感的纵向发展关系,以771名小学3、4年级学生为对象,采用友谊质量问卷、孤独感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进行了为期2年的纵向追踪。结果表明:(1)在纵向发展上,童年期儿童的友谊质量无法持续稳定地预测孤独感的纵向发展,但孤独感可以持续显著预测友谊质量的发展;(2)童年期儿童的应对方式既可以显著预测友谊质量的纵向发展,也可以显著预测孤独感的纵向发展。结论:在纵向发展上,童年期儿童的友谊质量与孤独感呈共同变化关系,两者的发展轨迹均受第三因素——应对方式发展的影响。
    实习初期教师职业认同的发展轨迹及其与主动性人格的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黄杰, 朱丹, 杨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1):  40-47.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1.05
    摘要 ( )   HTML ( )   PDF (103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工作绩效量表、人际关系量表、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对385名实习教师从其实习第一周起连续追踪测量五周,利用多层线性模型探讨实习初期教师职业认同的发展轨迹,以及主动性人格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实习初期教师职业认同呈先高后低再升高的U型非线性发展趋势;(2)工作绩效和人际关系在主动性人格与教师职业认同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工作绩效的中介效应显著大于人际关系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实习初期教师职业认同的动态发展轨迹,同时还揭示了主动性人格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中介机制,对提升教师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科技侵扰与恋爱关系满意度: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项珵, 姜亚丽, 彭凯平, 刘啸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1):  48-57.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1.06
    摘要 ( )   HTML ( )   PDF (111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问卷法对454名处于亲密恋爱关系中的未婚个体进行调查,考察了沟通质量在科技侵扰与亲密关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及信任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科技侵扰对亲密关系满意度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2)沟通质量在科技侵扰与亲密关系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3)科技侵扰通过沟通质量对亲密关系满意度的中介受到信任的调节,具体来说,个体对伴侣信任水平较高时,将减弱沟通质量变差对亲密关系满意度的破坏作用。本研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究智能手机使用在亲密互动中的影响及其中的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结果提示,科技侵扰可以通过破坏沟通质量影响恋爱个体的亲密关系满意度,且在此过程中信任可以缓冲沟通质量变差对亲密关系的影响。
    教与学心理
    高中生物理和化学学科中同伴学业支持与学业情绪的关系:学习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
    李奕萱, 王泽宇, 周铭扬, 杨玉川, 赵敏翔, 董妍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1):  58-67.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1.07
    摘要 ( )   HTML ( )   PDF (108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发现学习效能感会受到同伴支持的影响,同时它又是影响学生学业状况的重要前因变量。根据控制价值理论,本研究通过对3329名高一和高二学生的调查,考察在物理和化学学科中,学习效能感是否会在同伴学业支持和学业情绪中起到中介作用。发现:(1)同伴学业支持和学习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两者与高兴学业情绪显著正相关,与厌倦学业情绪显著负相关;(2)在控制了年龄、年级、性别和地域后,学习效能感在同伴学业支持和高兴学业情绪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同伴学业支持和厌倦学业情绪中起完全中介作用;(3)在物理学科中,性别调节了学习效能感和学业情绪的关系。本研究验证并拓展了控制价值理论,对于如何提高中学生物理和化学学习的积极情绪有借鉴意义。
    成就目标定向在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基于内/外参照模型
    刘志国, 齐冰, 李亚平, 王润洲, 崔佳, 宋耀武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1):  68-76.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1.08
    摘要 ( )   HTML ( )   PDF (145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究成就目标定向在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关系中的调节作用,采用语文学业自我概念量表、数学学业自我概念量表和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对1515名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1)初中生语文-数学学业自我概念建构过程符合内/外参照模型(Internal/External Frame of Reference Model, I/EM);(2)掌握回避对I/EM的维度比较路径存在调节作用,掌握回避得分越高越易受维度比较效应的影响,该现象对于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相对差的学生更明显;(3)成绩回避对I/EM的社会比较路径存在调节作用,成绩回避得分越高越不易受社会比较效应的影响,该现象对于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相对好的学生更明显。本研究揭示了持有不同成就目标定向的初中生在学业自我概念建构过程中的差异,对引导初中生建构积极学业自我概念具有重要启示。
    心理健康与教育
    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焦虑的关系:育儿压力的中介作用与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李星凯, 武峻生, 姚筱彤, 刘映珊, 任杰, 陈穗清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1):  77-84.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1.09
    摘要 ( )   HTML ( )   PDF (90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问题与其父母焦虑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023名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父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问题对父母焦虑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育儿压力在儿童行为问题和父母焦虑间起中介作用;(3)儿童行为问题与育儿压力的关系受到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调节,调节作用只在智力障碍儿童父母群体中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问题对父母焦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改善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父母育儿压力与焦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青少年早期网络欺凌/受欺凌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社交焦虑和抑郁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
    蒋索, 丁金琦, 刘艳, 陆元圆, 李小青, 陈静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1):  85-96.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1.10
    摘要 ( )   HTML ( )   PDF (150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压力认知失眠模型,采用网络欺凌/受欺凌问卷、青少年社交焦虑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对582名中小学生进行三次追踪测查,每次间隔半年,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社交焦虑和抑郁情绪在网络欺凌/受欺凌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社交焦虑和抑郁情绪在网络欺凌/受欺凌影响睡眠质量的路径中均起到链式中介作用;(2)网络欺凌/受欺凌影响睡眠质量的链式中介模型存在性别差异。这启示要改善网络欺凌者与受欺凌者的睡眠质量,应关注网络欺凌给他们带来的情绪困扰,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其情绪问题,才能最终有效促进其睡眠质量。
    中国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元分析
    高峰, 白学军, 章鹏, 曹海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1):  97-108.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1.11
    摘要 ( )   HTML ( )   PDF (197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如何降低自杀意念是研究者共同面临的问题,其中家庭因素近些年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采用元分析的方法考察中国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纳入了符合标准的文献22篇,包括158个效应量,总样本量为16980人。结果发现,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年龄阶段、自杀意念测量工具能够显著调节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独生子女比例能够调节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上述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能够显著影响自杀意念,家长应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等积极教养方式,而非拒绝、过度干涉等消极教养方式。
    累积环境风险与大学生自伤的关系:情绪调节策略的作用
    陈子循, 李金文, 王雨萌, 刘霞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1):  109-120.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1.12
    摘要 ( )   HTML ( )   PDF (185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两个子研究分别考察累积环境风险与大学生自伤行为间的关系模式,并探讨注意分散与认知重评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高风险大学生自伤意图的缓解作用。研究1在1066名大学生中采用问卷调查,探索累积环境风险对大学生自伤行为的作用及模式。基于研究1的结果,研究2选取符合高风险背景的6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实验室实验对两种情绪调节策略的作用予以考察。本研究结果表明:累积环境风险对男女大学生自伤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均符合非线性"正加速模式",但男生群体随累积风险数量增加而引发的自伤行为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女生。对于高环境风险背景下的大学生,注意分散和认知重评两种策略均能降低其自伤倾向性与自伤认同,但不能降低其自伤意念。这提示应重视对经历了高环境风险的大学生进行情绪调节策略等方面的干预,以减少其采取自伤行为的倾向性。
    新冠疫情期间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和抑郁: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邓林园, 高诗晴, 王婧怡, 李蓓蕾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1):  121-131.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1.13
    摘要 ( )   HTML ( )   PDF (150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考察新冠疫情期间,工作-家庭冲突是否通过职业倦怠增加中小学教师抑郁水平,以及心理弹性是否调节该中介作用。1127名中小学教师参与线上调查,完成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问卷、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及中学教师心理弹性量表。结果发现:(1)大多教师疫情前后工作生活情况、工作-家庭冲突与抑郁的状况变化不大,少数教师疫情期间工作生活情况、工作-家庭冲突与抑郁状况变差或好转;(2)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抑郁、职业倦怠呈正相关,三者均与心理弹性负相关;(3)控制额外变量后,职业倦怠是工作-家庭冲突与抑郁间的中介变量,在疫情期间工作生活状态更好、更差以及与疫情前后没有差别的教师中均成立;(4)对于感知疫情后情况更好的教师,心理弹性调节了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对于感知疫情后情况更差的教师,心理弹性调节了职业倦怠与抑郁的关系。因此,缓解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倦怠、提高心理弹性可减少中小学教师抑郁,保持心理健康。
    理论探讨与进展
    贫困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
    徐富明, 黄龙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1):  132-139.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1.14
    摘要 ( )   HTML ( )   PDF (106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儿童贫困问题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发现贫困对儿童的消极心理健康状态和积极心理健康状态均会产生影响。研究者试图从家庭和社会两个层面来解释贫困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以揭示其内在影响机制。未来的研究应加强贫困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的保护因素研究,探索儿童期贫困对个体心理健康的长期影响及其成因,进一步在我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开展本土化研究,为实践上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帮助。
    无手机恐惧:我们为什么不能与手机分离?
    衡书鹏, 赵换方, 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1):  140-152.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3.01.15
    摘要 ( )   HTML ( )   PDF (149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无手机恐惧是一种由手机不在身边或无法使用手机所诱发的情境性焦虑。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了无手机恐惧的普遍存在。相关理论从错失恐惧、手机依恋和自我扩展等视角解释了无手机恐惧发生的原因。综述以往的实证研究发现,无手机恐惧的发生会受到个体特征(人口学变量、人格特质等)和手机使用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无手机恐惧会对个体的认知与学业表现、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压力感、心理健康、生活方式和睡眠等多方面产生消极影响。未来研究应厘清和完善无手机恐惧的结构与测量工具,拓展无手机恐惧的研究方法与手段,进一步探讨无手机恐惧的影响因素、后效及作用机制,并加强对无手机恐惧的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