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7-15
    认知与社会性发展
    分心抑制和关系整合对学前儿童类比推理的影响
    于晓, 王红梅, 陈英和, 刘瑞曙, 韩瑽瑽, 韩敏, 张涵, 刘静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4):  385-393.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4.01
    摘要 ( )   HTML ( )   PDF (122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分心抑制和关系整合对学前儿童类比推理的影响,实验一先初步探究分心抑制和关系整合对25名3~4岁和26名5~6岁儿童完成含有知觉分心的类比情景任务的影响。其次,揭示知觉分心与关系整合在类比推理中的具体作用模式。实验二先初步探究分心抑制和关系整合对30名3~4岁和28名5~6岁儿童完成含有语义分心的类比情景任务的影响。其次,揭示语义分心与关系整合在类比推理中的具体作用模式。结果表明,抑制控制能显著预测儿童完成各种类型类比推理成绩,工作记忆能显著预测儿童完成含有语义分心的类比推理成绩而不能显著预测含有知觉分心的类比推理成绩。儿童完成类比情景中的分心抑制是在关系整合中完成的,当类比情景中的关系整合没有超过儿童的工作记忆容量时,知觉或语义分心才能造成对儿童类比推理的影响。
    儿童青少年时期加工速度和执行功能在流体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韩燕, 徐芬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4):  394-405.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4.02
    摘要 ( )   HTML ( )   PDF (177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7~15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考察加工速度和执行功能对流体智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运动加工速度、知觉加工速度对流体智力从具有直接影响到只通过执行功能中的记忆更新成分产生间接影响,但这种影响存在年龄间的差异。在童年中期(7~9岁),知觉加工速度对流体智力不仅具有直接的预测作用,还通过记忆更新对其产生间接的影响。童年晚期(10~12岁),感觉运动加工速度和知觉加工速度不再对流体智力具有直接预测作用,都是通过记忆更新和抑制/转换合成成分间接对流体智力起作用。青春期(13~15岁),知觉加工速度对流体智力只通过记忆更新产生间接影响。
    关系认知与善意认知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
    王沛, 刘雨婷, 梁雅君, 谈晨皓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4):  406-413.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4.03
    摘要 ( )   HTML ( )   PDF (91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投资博弈,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关系认知(亲疏关系、阶层关系)和特质认知(以善意为例)对中国人人际信任的影响。结果发现,亲疏关系认知、阶层关系认知和善意认知都会影响中国人的人际信任。关系越近、阶层越高、越善意,信任水平越高。随着亲疏关系下降或善意降低,阶层关系对信任水平的作用之间的差异逐步减弱。亲疏关系认知和阶层关系认知存在交互作用,亲疏、阶层和善意也具有交互作用。人们对上位阶层的信任大于平位大于下位,但是当信任对象存在低善意特质或陌生人身份时,人们对上位阶层的信任会下降至和平位没有差异;当低善意特质和陌生人身份同时存在时,人们对上位、平位和下位的信任无差异。
    社会逆境感知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反刍思维与领悟社会支持的作用
    金童林, 乌云特娜, 张璐, 杨雪, 贾彦茹, 杨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4):  414-421.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4.04
    摘要 ( )   HTML ( )   PDF (136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社会逆境感知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机制,选取57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社会逆境感知问卷、大学生攻击行为量表、反刍思维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社会逆境感知对大学生攻击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间接地通过反刍思维对大学生攻击行为产生作用;(2)领悟社会支持在社会逆境感知对大学生反刍思维的影响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在低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下,社会逆境感知对大学生反刍思维的预测作用更强,而在高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下,社会逆境感知对大学生反刍思维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父母教养方式影响青少年感恩:心理特权和观点采择的中介作用
    王亚丹, 孔繁昌, 赵改, 张星杰, 周博, 唐凤, 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4):  422-429.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4.05
    摘要 ( )   HTML ( )   PDF (98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482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究父母情感温暖、父母拒绝以及父母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心理特权以及观点采择对青少年感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父母情感温暖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感恩,父母拒绝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感恩;(2)观点采择在三种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感恩之间起中介作用,心理特权只在父母拒绝和父母过度保护与青少年感恩之间起中介作用。这表明父母教养方式通过观点采择和心理特权的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感恩,但是不同的教养方式作用路径不同。
    无聊倾向与大学生认知失败的关系:意志控制的调节与中介作用
    张亚利, 李森, 俞国良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4):  430-439.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4.06
    摘要 ( )   HTML ( )   PDF (168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510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无聊倾向量表、意志控制问卷和认知失败问卷考察无聊倾向对认知失败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意志控制在无聊倾向与认知失败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在低意志控制水平下无聊倾向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认知失败,而在高意志控制水平下无聊倾向对认知失败的预测作用不显著;(2)无聊倾向能间接地通过意志控制对认知失败产生影响,意志控制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教与学心理
    不同语境下交流学习双方语言相似性的比较
    张恒超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4):  440-448.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4.07
    摘要 ( )   HTML ( )   PDF (87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交流学习任务和个人迁移任务,采用交流范式,探查了不同语境下交流学习双方语言相似性特征。结果显示:(1)语言交流方式下双方语言相似性水平最高,其次是对象可视方式,最后是表情和对象可视方式。(2)交流双方语言相似性随交流进程呈现倒U型分布,仅表情方式下自b6开始语言相似性相对稳定。(3)交流任务b10中双方相似性的交流语境效应显著,个人任务中不显著;表情方式下任务类型主效应不显著。结果发现:随着交流语境中非语言因素的增加,语言对于双方认知协调作用逐渐减弱;表情可视性促进了语言参照惯例的形成效率;仅表情和对象可视语境下双方相似性在交流和个人任务间表现出一致性。
    认知能力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梁兴丽, 何津, 周佶俊, 刘萍萍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4):  449-461.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4.08
    摘要 ( )   HTML ( )   PDF (199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学业成绩是衡量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重要指标,受到认知能力、社会支持和学习动机等多重因素的显著影响,而这多重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共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标准化的认知能力测验、社会支持量表、学习动机量表对4,973名初中生进行测试,并以各科测验成绩总分的平均值作为学业成绩指标。结果表明:(1)认知能力、社会支持、学习动机均与学业成绩正相关;(2)社会支持在认知能力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学业成绩表现越好,且其认知能力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越强;(3)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学习动机这一中介变量实现。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个体因素(认知能力和学习动机)和环境因素(社会支持)共同影响学业成绩的理论模型,有利于人们深入理解认知能力影响学业成绩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为提升学生学业成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职前教师情绪觉察能力对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影响
    汪海彬, 张鹏程, 卢家楣, 瞿琼, 张燕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4):  462-468.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4.09
    摘要 ( )   HTML ( )   PDF (88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修订的情绪觉察水平量表(LEAS)对315名职前教师进行调查,并从中筛选出高、低情绪觉察能力组被试各60人,分别完成情绪面孔Stroop任务(研究1)和情绪词Stroop任务(研究2)。(1)研究1的正确率上,中性面孔最高,愉快面孔次之,悲伤面孔最差;反应时上,悲伤面孔最长,愉快面孔次之,中性面孔最短;高分组仅在愉快和中性面孔上的反应时长于低分组;消极面孔的干扰效应高于积极面孔的干扰效应。(2)研究2的反应时上,消极词的反应时最长,显著长于中性和积极词;高分组仅在积极词和中性词上的反应时长于低分组,且高分组在积极词上的干扰效应高于低分组。研究结果表明与中性刺激相比,高低情绪觉察能力组均对情绪刺激产生了注意偏向,尤其是负性情绪刺激;与低情绪觉察能力组相比,高情绪觉察能力职前教师不仅对消极情绪信息产生注意偏向,还对积极情绪信息产生注意偏向。
    心理健康与教育
    青少年家庭功能、人际适应和网络欺凌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王博晨, 金灿灿, 赵宝宝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4):  469-476.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4.10
    摘要 ( )   HTML ( )   PDF (125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青少年家庭功能、人际适应和网络欺凌的关系以及性别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和昆明共计1921名中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青少年群体中,男生的网络欺凌得分显著高于女生;(2)整体上,人际适应在家庭功能和网络欺凌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性别在人际适应对青少年网络欺凌的影响中起显著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与男生相比,人际适应良好的女生实施网络欺凌的可能性更小。结果提示,良好的家庭功能可以通过影响人际适应进而影响青少年网络欺凌的实施,且在此过程中存在性别差异,对女生而言,着力提高社会人际适应能力更具针对性。
    大学生专业内部动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专业投入与主观专业成就的中介作用
    池文韬, 桑青松, 舒首立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4):  477-485.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4.11
    摘要 ( )   HTML ( )   PDF (113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内部动机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探究大学生专业内部动机与主观幸福感的内部机制,研究者使用专业内部动机问卷、专业投入问卷、主观专业成就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对352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专业内部动机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2)专业投入在专业内部动机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3) 主观专业成就在专业内部动机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4)专业投入和主观专业成就在专业内部动机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效应。据此得出结论:专业投入和主观专业成就在专业内部动机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效应。
    微信朋友圈使用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负面社会比较和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作用
    吴漾, 武俐, 牛更枫, 陈真珍, 刘丽中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4):  486-493.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4.12
    摘要 ( )   HTML ( )   PDF (96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社交网站(微信朋友圈)使用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负面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和自我概念清晰性的调节作用,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负面社会比较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武汉某高校 99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使用与负面社会比较和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而自我概念清晰性与负面社会比较和抑郁均呈显著负相关;(2)负面社会比较在社交网站使用对抑郁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显著;(3)负面社会比较的中介效应受到自我概念清晰性的调节,且该中介效应在低自我概念清晰性群体中更为显著。
    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和手机依赖的调节作用
    何安明, 包灿灿, 惠秋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4):  494-501.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4.13
    摘要 ( )   HTML ( )   PDF (105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62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情绪智力量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青少年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为研究工具,探讨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究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以及手机依赖在这一中介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情绪智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显著,社会支持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情绪智力既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2)手机依赖调节了情绪智力通过社会支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相对于低手机依赖的大学生,高手机依赖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显著。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要重视个体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的单独影响,更要重视这些因素的联合作用。
    理论探讨与进展
    “触电”时代的儿童:触屏媒体与幼儿发展
    高春颍, 王福兴, 童钰, 李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4):  502-512.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4.14
    摘要 ( )   HTML ( )   PDF (112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数字媒体的飞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触屏媒体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综述从触屏媒体的特征、触屏学习、幼儿发展、触屏媒体能否作为测量工具及其在家庭和学校中推广使用的有效性方面进行探讨。综述发现:触屏媒体具有交互性、即时反馈性、渐进性和便携性。41项涉及触屏的研究在STEM学习(d与基线比较=1.06,d与其它方法比较=0.30)、词汇学习(d与基线比较=0.51,d与其它方法比较=0.47)和学习迁移(d=0.78)上发现了触屏的促进作用。触屏媒体对幼儿执行功能与亲子关系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是对精细运动的影响尚不明确。触屏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或干预方式用于其它领域,推广使用时存在挑战。未来研究应该继续关注触屏媒体特征对学习效果及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影响,探讨真实触屏媒体环境中儿童的学习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