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3-15
    认知与社会性发展
    习得的语言范畴对注意前颜色范畴知觉的影响:一项ERP研究
    钟伟芳, 汝涛涛, 莫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2):  129-137.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2.01
    摘要 ( )   HTML ( )   PDF (196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该研究探讨了语言范畴对注意前颜色知觉的影响依赖于语言范畴与颜色长期联结还是其即时分类颜色,同时检验了习得的语言范畴是否能因果性地改变早期颜色知觉机能。采用G1、G2、B1、B2(前两者为绿色,后两者为蓝色)4种连续变化的颜色为材料。学习组和分类组被试分别接受6次和1次色词与颜色重组训练,学习4种颜色不同的新名称,并在之后均接受视觉Oddball脑电测试。训练结果显示:学习组稳定地习得了4种颜色的新名称,分类组能以新名称将颜色分为4类。测试结果显示:学习组的颜色知觉中出现了与习得语言范畴对应的偏侧化注意前颜色范畴知觉,分类组的颜色知觉中未出现与颜色分类对应的偏侧化注意前颜色范畴知觉。研究结果表明:语言范畴对注意前颜色知觉的影响依赖于语言范畴与颜色长期联结而非其即时分类颜色;习得的语言范畴能引起偏侧化注意前颜色范畴知觉,提示习得的语言范畴能因果性地改变早期颜色知觉机能。
    前瞻记忆意向后效应的加工机制:来自眼动的证据
    辛聪, 张曼曼, 郭盈秀, 郭云飞, 陈幼贞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2):  138-145.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2.02
    摘要 ( )   HTML ( )   PDF (99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重复前瞻记忆目标范式和视觉搜索范式,采用多种类型刺激呈现的眼动测量方式考察前瞻记忆意向后效应的加工机制。研究采用2(条件)×5(刺激类型)的混合实验设计,显著条件下前瞻记忆目标为红色,非显著条件下前瞻记忆目标和其他字母的颜色均为白色,背景为黑色。结果显示,显著和非显著条件下前瞻记忆完成阶段中对原前瞻记忆目标的反应时慢于控制条件,而且前瞻记忆目标在进行中任务目标之后的反应时慢于进行中任务目标之前的刺激类型。另外,非显著条件下,前瞻记忆目标在进行中任务目标之前和之后的眼动数据没有差异;显著条件下的注视点数量多于控制条件,前瞻记忆目标在进行中任务目标之后的注视点数量多于进行中任务目标之前的刺激类型。结果说明,前瞻记忆任务完成以后,在随后的阶段中遇到原前瞻记忆目标时被试会投入认知资源对其进行抑制,支持抑制加工。
    青少年早期同伴侵害的亚类别及其稳定性:个体定向的分析
    杨晓霞, 陈亮, 曹衍淼, 毕馨文, 陈光辉, 张文新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2):  146-156.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2.03
    摘要 ( )   HTML ( )   PDF (136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山东省济南市12所初中的2015名初一学生为被试,对其持续追踪至初二年级,采用自我报告法测查青少年的同伴侵害、受欺负和社交退缩,采用同伴提名法测查青少年的攻击行为。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和潜在转变分析,探讨青少年早期同伴侵害的亚类别以及各亚类别中青少年受侵害身份的稳定性与发展变化。结果发现:(1)同伴侵害亚类别可以分为:未受侵害组、低受侵害组、中等受侵害组和高受侵害组四类,各亚类别间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受侵害程度上;(2)中等受侵害组和高受侵害组表现出高水平的攻击行为和社交退缩,且高受侵害组的社交退缩行为更多;(3)青少年早期个体的受侵害身份具有中到高水平的稳定性,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高受侵害组青少年倾向于向中等受侵害组转变,中等受侵害组青少年倾向于向低受侵害组转变。攻击行为是受侵害身份转变的重要预测因素。
    初中生学生投入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同伴欺负的关系:一项三年追踪研究
    郑巧, 耿丽娜, 骆方, 李凌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2):  157-167.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2.04
    摘要 ( )   HTML ( )   PDF (136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问卷法和追踪研究设计,对北京市294名初一学生进行了连续三年的追踪测查,来考察初中生学生投入的发展特点,以及同伴欺负与学生投入发展变化的关系。运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从初一(T1)到初三(T3),学生的行为投入呈下降趋势(主要集中在参与学校活动的投入度上),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呈上升趋势;(2)在控制性别和父母学历后,初中生受言语欺负会负向预测T1时的行为和情感投入;受关系欺负会负向预测T1时的行为、情感及认知投入;受身体欺负会负向预测行为投入的下降速度。
    高中生亲子依恋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同伴依恋和时间洞察力的中介作用
    马茜芝, 张志杰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2):  168-174.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2.05
    摘要 ( )   HTML ( )   PDF (101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283名高中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了亲子依恋对高中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以及同伴依恋和时间洞察力在亲子依恋与生命意义感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亲子依恋、同伴依恋、时间洞察力与生命意义感两两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同伴依恋与时间洞察力在亲子依恋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即亲子依恋既可以直接影响高中生生命意义感,也可以通过时间洞察力和同伴依恋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高中生生命意义感。本研究揭示了亲子依恋与高中生生命意义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拓展了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为高中生生命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大学生网络交往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自尊与公我意识的作用
    丁子恩, 刘勤学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2):  175-183.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2.06
    摘要 ( )   HTML ( )   PDF (133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湖北湖南三所高校大一至大四416名全日制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量表》、《自尊量表》、《公我意识量表》和《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对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自尊、公我意识以及网络利他行为的情况进行调查,探讨自尊是否在网络交往和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以及这个过程是否受到公我意识的调节。结果显示:(1)网络交往对网络利他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自尊在网络交往和网络利他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尊的中介效应受到公我意识的调节,即在高公我意识水平下,自尊能正向影响个体的网络利他行为;在低公我意识水平下,自尊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形成机制,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干预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教与学心理
    大学积极心理学课程的双元互动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研究
    李晓溪, 杨丽珠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2):  184-192.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2.07
    摘要 ( )   HTML ( )   PDF (158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对232名大学生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考查双元互动教学模式下大学积极心理学教学对其学生积极心理学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改善效果。结果发现:(1)双元互动教学模式能显著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学知识;(2)双元互动教学模式下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积极的价值观念显著提高,生活满意度得到保持;(3)在双元互动教学模式下大学生个人价值观以生活满意度为部分中介促进总体幸福感形成,以促成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双元互动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大学积极心理学学科教育和情感培养的双目标。
    语素意识与听写的双向预测关系:来自追踪研究的证据
    张潮, 丁嫄, 李利平, 陈庆平, 伍新春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2):  193-199.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2.08
    摘要 ( )   HTML ( )   PDF (84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听写是个体书面语言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语素意识作为阅读认知技能,与听写关系密切。为探究语素意识和听写的双向预测关系,对小学一、五年级共294名儿童的语素意识(同音语素意识、同形语素意识)和听写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在控制了智力、年龄、语音意识和自回归效应后,结果发现:(1)一年级儿童的同音语素意识和同形语素意识对听写具有跨时间点的正向预测作用(解释率分别为7%、8%),而五年级儿童的语素意识对听写的跨时间点预测作用不显著;(2)五年级儿童的听写对同音语素意识和同形语素意识具有跨时间点的正向预测作用(解释率分别为5%、6%),而一年级儿童的听写对语素意识跨时间点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汉语儿童的语素意识和听写是单向的预测关系,二者关系随年级的变化而变化。
    心理健康与教育
    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过激行为:自我损耗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
    丁倩, 张永欣, 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2):  200-207.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2.09
    摘要 ( )   HTML ( )   PDF (124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自我损耗理论和性别角色观念,以894名具有网络使用经验的大学生为被试,探讨相对剥夺感与大学生网络过激行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相对剥夺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过激行为;(2)相对剥夺感通过自我损耗的中介作用预测网络过激行为;(3)性别调节该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和直接路径。具体来说,相对于女生,男生的相对剥夺感对自我损耗和网络过激行为的预测作用均更大。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大学生网络过激行为的形成机制及个体差异,对大学生网络过激行为的干预具有参考价值。
    社会排斥对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和道德同一性的调节作用
    王辰, 陈刚, 刘跃宁, 牛更枫, 殷华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2):  208-215.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2.10
    摘要 ( )   HTML ( )   PDF (103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拟探讨社会排斥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和道德同一性的调节作用。对769名大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1)社会排斥与网络偏差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控制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控制和道德同一性均与网络偏差行为呈显著负相关;(2)社会排斥对网络偏差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自我控制在这一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3)社会排斥对网络偏差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以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均受到道德同一性的调节,且这两种效应在道德同一性水平较低的群体中都更为显著。本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明晰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发生机制,而且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预防和干预还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网络欺负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汪倩倩, 范翠英, 褚晓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2):  216-227.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2.11
    摘要 ( )   HTML ( )   PDF (135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青少年网络受欺负对网络欺负影响的心理机制,本研究基于一般压力理论与情绪调节模型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并采用网络欺负量表、社交焦虑量表以及情绪调节量表对武汉市某中学724名初中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网络受欺负与社交焦虑、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社交焦虑与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认知重评与社交焦虑显著负相关,表达抑制与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2)网络受欺负不仅直接预测网络欺负,还通过社交焦虑间接预测网络欺负;(3)网络受欺负对网络欺负的中介作用受到情绪调节策略的调节,对低认知重评的个体或高表达抑制的个体而言,中介作用更强。研究结果不仅解释了网络欺负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影响更大,也为减少网络欺负的发生提供了重要依据。
    依恋与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的并行中介作用
    王江洋, 李昂扬, 聂家昕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2):  228-239.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2.12
    摘要 ( )   HTML ( )   PDF (179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问卷测量法对某省立孤儿学校520名在校孤儿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师生依恋、同伴依恋与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并行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师生依恋、同伴依恋均可以正向预测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但师生依恋预测作用更大,因而更重要;(2)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是依恋预测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并行中介变量,自我污名负向中介作用大于心理韧性正向中介作用;(3)师生依恋对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完全以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为中介,同伴依恋对孤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部分以自我污名和心理韧性为中介。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福利性集中供养制孤儿学校开展孤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依据。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父母情感温暖和公正世界信念的链式中介作用
    刘广增, 张大均, 朱政光, 李佳佳, 陈旭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2):  240-248.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2.13
    摘要 ( )   HTML ( )   PDF (111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生物生态学理论,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评估、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公正世界信念量表和长处与困难问卷对全国三大片区13所中学的1337名青少年(7~12年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情感温暖、公正世界信念和问题行为之间两两显著相关,且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显著负向预测问题行为;(2)父母情感温暖和公正世界信念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问题行为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具体为三条中介路径:一是父母情感温暖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公正世界信念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父母情感温暖和公正世界信念的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丰富了问题行为领域的研究成果,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问题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
    亲子支持与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关系:安全感和情绪表达的作用
    周玮, 洪紫静, 胡蓉蓉, 朱婷婷, 刘燊, 张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2):  249-256.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0.02.14
    摘要 ( )   HTML ( )   PDF (125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362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考察亲子支持与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关系,同时探讨安全感的中介作用以及情绪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亲子支持显著负向预测老年人抑郁情绪;(2)安全感在亲子支持与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情绪表达调节亲子支持与老年人安全感的关系,相较于高情绪表达能力老年人,低情绪表达能力老年人的安全感更易受亲子支持的影响。本研究的发现表明,增强老年人的安全感以及情绪表达能力有助于减缓老年期抑郁情绪和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