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3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8-07-15
    认知与社会性发展
    空间再定向任务中心理表征的多样性——来自虚拟现实实验的证据
    李维佳, 胡清芬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4):  385-394.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4.01
    摘要 ( )   PDF (140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成人和儿童完成空间再定向的具体过程与内在机制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在空间中是否形成了关于环境的整体表征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研究者们的观点并不一致,研究结果也提供了不同的证据。使用传统的空间再定向任务在此问题上难以得到明确的结论。本研究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让被试在虚拟现实环境中观察所在空间,然后直接向被试呈现空间的俯视视角并要求完成位置再认。通过对正确率和反应时的模式分析,发现被试反应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整体的、独立于视角的心理表征(各方向均为高正确率低反应时);整体的、依赖于方向的心理表征(正确率和反应时在不同方向上差异显著)和视角匹配的心理表征(各方向上均为低正确率)。三种不同的表征形式在人群中同时存在,并且在同一个体身上表现出不稳定性。
    祖辈共同看护背景下母亲和祖辈将心比心、母子依恋与婴幼儿认知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阚佳琦, 刘斯漫, 时嘉惠, 闫琦, 郭俊斌, 王争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4):  395-402.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4.02
    摘要 ( )   PDF (102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探究了祖辈将心比心、母亲将心比心、母子依恋与婴幼儿认知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对37名婴幼儿(平均年龄18.24 ±3.34个月)及其母亲和祖母进行研究,研究工具包括将心比心编码方案、依恋行为Q分类和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第二版)。结果表明:(1)母亲将心比心与母子依恋、婴幼儿认知呈显著正相关,母子依恋与婴幼儿认知呈显著正相关;(2)母子依恋在母亲将心比心与婴幼儿认知发展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且该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受到祖辈将心比心的调节。当祖辈将心比心水平较高时,母亲将心比心对母子依恋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本文是在中国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开展的研究,结果为祖辈共同看护这一普遍现象对婴幼儿发展的影响提供了证据支持。
    助人情境中幼儿知恩图报意识的发展
    陈庆秋, 徐华, 吴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4):  403-409.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4.03
    摘要 ( )   PDF (95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选取北京市某幼儿园3~6岁幼儿共118名作为研究对象。以助人任务为实验情境,设置了慷慨施恩者VS吝啬者(情境一)、施恩者VS好人(情境二)和传承知恩图报意识(情境三)三种情境,研究幼儿在三种不同助人情境下知恩图报意识的发展关键年龄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情境一和情境二中的知恩图报意识的发展关键年龄为5岁;情境三中幼儿知恩图报意识的发展关键年龄推测为6岁以后。各情境下知恩图报意识随年龄增长而提升。
    学习困难青少年认知控制特点研究
    向玲, 范淑娴, 陈家利, 王宝玺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4):  410-416.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4.04
    摘要 ( )   PDF (106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基于双重认知控制理论,通过比较学困组和对照组在持续性操作任务上的表现来探究学习困难青少年的认知控制特点。结果发现:(1)在反应性控制的指标上,学困组和对照组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学困组对探测刺激的辨别力指数更低,显示学困组的反应性控制能力存在一定不足;(2)在主动性控制的指标上,学困组的反应时更长、正确率更低,且对线索刺激的辨别力指数更低,显示学困组在对线索刺激保持的各项指标上都比对照组更差,说明学困组在主动性控制上的缺陷更为明显。
    父母教养投入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
    侯芬, 伍新春, 邹盛奇, 刘畅, 黄彬彬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4):  417-425.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4.05
    摘要 ( )   PDF (142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北京、广东、河南、辽宁等省市的20所中小学中选取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学生共2370名,采用父母教养投入问卷(青少年版)、亲子依恋问卷和亲社会行为问卷,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青少年感知的父母教养投入行为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青少年感知的父母教养投入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母亲的影响显著大于父亲;(2)亲子依恋在父母教养投入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3)父亲和母亲教养投入影响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其中父亲教养投入通过父子依恋的完全中介作用对亲社会行为产生正向影响;母亲教养投入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既会通过母子依恋的部分中介作用发挥积极作用,也会通过父子依恋的遮掩效应产生负向削弱作用。
    贫困大学生元刻板印象威胁对群际关系的影响:群际焦虑的中介和自尊的调节作用
    徐璐璐, 吴佩佩, 贺雯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4):  426-433.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4.06
    摘要 ( )   PDF (111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元刻板印象威胁是指消极元刻板印象所导致的群体成员的一种社会心理困境和认知不平衡状态,会诱发压力和害怕体验,进而损害其行为表现。基于群际焦虑模型,本研究拟考查元刻板印象、群际焦虑、自尊等因素对群际关系的影响,具体为贫困大学生消极元刻板印象对群际关系的影响及群际焦虑的中介作用、自尊的调节作用。研究以江苏省徐州市某高校的158名贫困大学生为被试,通过操控指导语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威胁组(消极元刻板印象激活组)和无威胁组(元刻板印象未激活组)。结果如下:(1)威胁组被试的群际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无威胁组,群际关系水平显著低于无威胁组;(2)群际焦虑在元刻板印象威胁与群际关系间起中介作用,自尊在前半路径(元刻板印象和群际焦虑间)和后半路径(群际焦虑与群际关系间)均起调节作用。结论:激活贫困大学生消极元刻板印象会对群际关系产生威胁效应。
    教与学心理
    父母冲突损害青少年学业成绩:努力控制与课堂参与的中介作用
    王明忠, 王梦然, 王静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4):  434-442.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4.07
    摘要 ( )   PDF (129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取方便取样法从山东省济宁市两所公立初中抽取815名学生作为被试,填写父母冲突特征量表、努力控制分量表和课堂参与量表,并以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业成绩的指标,考察父母冲突对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影响机制,特别是青少年努力控制和课堂参与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父母冲突对青少年的学业成绩存在直接负向预测;(2)父母冲突通过损害青少年的努力控制而间接负向预测其学业成绩;(3)父母冲突通过依次损害青少年的努力控制能力和课堂参与而间接负向预测其学业成绩。本研究不仅启发教育工作者重视青少年学业不良的家庭风险因素,而且启发父母有意识地减少冲突,为孩子自控能力乃至学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4~8年级学生分数数量表征的准确性及形式
    高瑞彦, 牛美心, 杨涛, 周新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4):  443-452.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4.08
    摘要 ( )   PDF (152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分数学习中,分数数量表征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本研究利用数字线估计任务对四到八年级学生分数数量表征的情况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级升高,被试分数数量表征的准确性也随之提高;被试对单位分数和非单位分数表征的准确性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对单位分数表征的准确性显著高于对非单位分数的表征,这种差异在低年级显著,随着年级的增长,差异逐渐消失;四到八年级学生在0~3数字线上,对分数数量的表征表现为线性形式而非对数形式,且这种线性表征形式是在六年级开始出现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展起来的。中西方儿童在分数数量表征的准确性和形式上有相似的发展路径,但是在表征准确性上中国儿童更高、线性形式出现年级上中国儿童可能更早。
    乡镇小学生的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元认知的链式中介作用
    张婕, 黄碧娟, 司继伟, 官冬晓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4):  453-460.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4.09
    摘要 ( )   PDF (121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儿童数学焦虑量表、小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小学生数学元认知问卷,对508名乡镇中、高年级小学生进行测量,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数学焦虑影响数学成绩的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数学焦虑显著负向预测数学自我效能感、数学元认知和数学成绩,数学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数学元认知和数学成绩,数学元认知显著正向预测数学成绩;(2)在数学焦虑对数学成绩的预测中,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元认知均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3)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元认知在数学焦虑和数学成绩之间起链式多重中介的作用。因此,数学焦虑除了直接作用于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可通过数学自我效能感或数学元认知间接影响数学成绩,而且可通过数学自我效能感进而通过数学元认知间接影响数学成绩。文章讨论了上述发现的理论及教育实践含义。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父母体罚、学校参与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亲子关系的调节作用
    田云龙, 喻承甫, 林霜, 叶诗敏, 张晓琳, 刘毅, 路红, 张卫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4):  461-471.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4.10
    摘要 ( )   PDF (148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问卷法对1389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学校参与在父母体罚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Internet Gaming Addiction,IGA)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后,父母体罚可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IGA;(2)学校参与显著部分中介父母体罚与青少年IGA的关系;(3)母子关系显著调节中介路径"父母体罚→学校参与→IGA",即父母体罚通过侵蚀青少年的学校参与进而增加其IGA的中介效应在高母子关系青少年群体中显著,但在低母子关系青少年群体中不显著。
    初中生班级团体依恋、自悯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江永强, 邵云天, 蔺秀云, 何先友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4):  472-480.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4.11
    摘要 ( )   PDF (110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班级团体依恋问卷、自悯量表、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生活满意度量表、和自编学业满意度问题对658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当代初中生对其所在班级的团体依恋和自悯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并检验自悯在班级团体依恋和学习倦怠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父母依恋、同伴依恋、学业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之后,(1)班级团体依恋焦虑和回避均能显著正向预测学习倦怠;(2)自悯显著负向预测学习倦怠;(3)自悯在班级团体依恋焦虑和学习倦怠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而在班级团体依恋回避和学习倦怠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研究结果对于从班级团体依恋和自悯的角度理解中学生学习倦怠具有重要意义。
    父母婚姻冲突对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范航, 朱转, 苗灵童, 刘燊, 张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4):  481-488.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4.12
    摘要 ( )   PDF (128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宁波市四所中学初一至初三共537名学生为被试,以问卷调查法考察父母婚姻冲突与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关系,同时探讨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作用是否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结果发现:(1)心理韧性在父母婚姻冲突与青少年抑郁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社会支持调节了父母婚姻冲突通过心理韧性影响青少年抑郁情绪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和后半路径。研究结果揭示了父母婚姻冲突影响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内部机制,对增强青少年心理韧性的强度以及减少抑郁等情绪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家长教育期望对学业倦怠的影响:家长投入的中介及家庭功能的调节
    李若璇, 朱文龙, 刘红瑞, 姚梅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4):  489-496.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4.13
    摘要 ( )   PDF (105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北京市2921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为调查对象,考察了家长教育期望对其子女学业倦怠的影响,以及家长投入的中介作用和家庭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在控制年级、性别后,家长教育期望依然负向预测子女的学业倦怠;(2)家长投入在家长教育期望与学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教育期望能够通过提升家长投入,进而降低子女的学业倦怠水平;(3)家庭功能在家长投入与学业倦怠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只有家庭功能良好时,家长投入才能显著降低子女的学业倦怠水平。这一结果对于家长如何科学有效地促进子女的学业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压力知觉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叶宝娟, 朱黎君, 方小婷, 刘明矾, 王凯凯, 杨强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4):  497-503.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4.14
    摘要 ( )   PDF (116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压力知觉量表、心理韧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抑郁量表考察压力知觉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机制,调查了中部地区5所大学746名大一到大四学生。研究显示:(1)心理韧性在压力知觉与大学生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领悟社会支持调节了这一中介过程,调节了压力知觉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及压力知觉对心理韧性的影响。可以通过降低大学生的压力知觉水平、提高心理韧性水平和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来减少其抑郁。
    父母情绪表达与青少年问题行为:亲子依恋、孤独感的多重中介效应
    彭源, 朱蕾, 王振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4):  504-512.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4.15
    摘要 ( )   PDF (155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西安市两所中学的211名初一学生和477名高一学生共计688名学生为被试,探讨了父母情绪表达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亲子依恋和孤独感在父母情绪表达与青少年问题行为间的中介作用,采用《父母情绪表达问卷》、《亲密关系体验量表》、《孤独感量表》、《青少年自评量表》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情绪表达、亲子依恋、孤独感和青少年内、外化问题两两间存在显著相关;亲子依恋与孤独感在父母情绪表达与青少年问题行为间起多重中介作用,父母情绪表达既可直接影响青少年问题行为,也可以通过不安全依恋、孤独感各自独立的中介作用和不安全依恋、孤独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问题行为。本研究揭示了父母情绪表达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拓展了父母情绪社会化对个体心理社会适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