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2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1-07-15
    论文
    联想学习与工作记忆在流体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王腾飞, 李春花, 徐芬, 郭筱琳, 罗献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4):  337-343. 
    摘要 ( )   PDF (40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115名7、10、1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配对联想学习、倒序背数、字母-数字排序、图画概念和矩阵推理等测验,考察联想学习与工作记忆在流体智力发展中的作用。结果发现:联想学习与工作记忆在流体智力发展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不同年龄上,两者对流体智力的作用并不相同。具体来说,在7岁时,联想学习对流体智力的作用显著,而工作记忆的作用不显著;到10岁和13岁时,工作记忆对流体智力的作用显著,而联想学习的作用不再显著。从效应量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联想学习对流体智力的作用逐渐减小,而工作记忆的作用则逐渐增加。
    路标信息在幼儿空间再定向中的作用
    李富洪, 曹碧华, 谢超香, 孙弘进, 李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4):  344-350. 
    摘要 ( )   PDF (51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往研究表明幼儿不能有效地整合利用路标等非几何信息,主要依赖几何信息进行再定向。即使能利用路标信息,也只是建立了靶物体与路标之间的直接联结,而不是用于空间再定向。本研究在矩形房间的四角设置颜色不同的档板作为路标线索,以平均年龄为3.5岁的幼儿为被试,结果发现,在几何信息与路标信息同时存在的情形下,幼儿可以整合利用空间中的几何信息与路标信息;即使只有路标信息,幼儿也能依赖路标信息结合左右方位感准确地再定向,这些结果表明幼儿能够充分利用空间中的路标信息以重新确定自己的方位。
    父亲情绪表达与儿童社会适应:气质的调节作用
    梁宗保, 孙铃, 张光珍, 陈会昌, 张萍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4):  351-358. 
    摘要 ( )   PDF (47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341名学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任务测查,考察了父亲情绪表达、儿童气质与儿童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1)父亲积极情绪表达对儿童社会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父亲消极情绪表达对儿童社会能力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而对外显、内隐行为问题有正向预测作用。(2)儿童的积极情绪性对其外显行为问题与社会能力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消极情绪性对其社会能力有负向预测作用,而对其外显行为问题有正向预测作用;儿童的努力控制对其外显行为问题有较强地负向预测作用,对其社会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3)父亲情绪表达与儿童努力控制、消极情绪性对儿童社会适应有显著交互作用,父亲情绪表达对不同气质特点儿童的社会适应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反馈对注意缺损多动障碍儿童错误监控能力的影响
    金颖, 刘翔平, 兰彦婷, 张功, 李开强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4):  359-364. 
    摘要 ( )   PDF (44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选取了注意缺损多动障碍(ADHD)儿童39名,正常儿童40名,采用两项选择任务,考察在无反馈和有反馈的情况下,ADHD儿童的错误监控能力是否存在缺损。结果发现,(1)无论是否提供反馈,与正常儿童相比,ADHD儿童的错误察觉能力正常,但是错误更正能力落后,这可能是由于ADHD儿童动作调节控制能力落后导致的;(2)反馈提高了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的认知加工速度,但同时降低了他们的警醒水平,导致错误监控能力下降。
    中学生完美主义特点及其与亲社会倾向的关系
    张兰鸽, 张莉, 寇彧, 田启瑞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4):  365-373. 
    摘要 ( )   PDF (46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使用修订后的Hewit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HMPS)和亲社会倾向量表(PTM),对中学生群体进行了测查,并采用简单相关、典型相关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学生完美主义特点及其与亲社会倾向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学生在指向自我完美主义上得分最高,其次是社会期望完美主义,指向他人完美主义得分最低。(2)中学生的亲社会倾向由高到低依次为:利他的、情绪的、紧急的、依从的、匿名的和公开的。(3)指向自我完美主义与六类亲社会倾向都正相关,但指向他人完美主义、社会期望完美主义仅与公开的亲社会倾向正相关。从典型相关分析结果看,典型变量所代表的亲社会倾向主要是利他的、依从的、公开的亲社会倾向,而这些亲社会倾向主要由指向自我完美主义、指向他人完美主义来解释。(4)回归分析发现,除去年级、性别、学校类型的作用外,指向自我完美主义对公开的、匿名的、利他的、依从的、情绪的、紧急的等六类亲社会倾向的解释力分别为2.6%、2.8%、7.2%、7.4%、7.0%、5.0%。
    国防大学生文化取向、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关系
    丁凤琴, 王勇慧, 王振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4):  374-381. 
    摘要 ( )   PDF (48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文化取向、个体自尊、集体自尊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202名国防男大学生和163名普通男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国防生文化取向、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关系。研究发现:(1)和普通生相比,国防生集体主义文化取向突出、具有较强的个体自尊与集体自尊,主观幸福感更强;(2)大三和大四国防生垂直集体主义和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普通生;(3)自尊在国防生和普通生文化取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分别起部分与完全中介作用;(4)垂直集体主义比集体自尊对国防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对贡献大,集体自尊比垂直集体主义对普通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对贡献大。
    人格、社会支持与老年人需要的关系
    吴捷, 张阔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4):  382-387. 
    摘要 ( )   PDF (34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老年人需要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天津市270名社区低龄老年人的需要及其满足度进行了调查,并采用相关、回归和路径分析的方法,考察人格、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心理需要满足度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多数老年人的经济、人际、亲情、保健、尊重、认知、价值等需要得到了较好的满足;来自家人、朋友及他人的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各种需要的满足度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外向性人格对老年人的需要满足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影响以直接作用为主;神经质人格对老年人的需要满足度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其影响以社会支持为中介。
    英语语音意识在汉语儿童英语单词阅读及拼写中的作用
    李蓓蕾, 陶沙, 董奇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4):  388-393. 
    摘要 ( )   PDF (34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考察了英语语音意识在小学汉语儿童英语单词读写学习中的作用。对189名小学儿童的研究表明:(1)一、二、五年级在首音和韵脚意识上差异显著;在音位意识上,一、二年级差异不显著,五年级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年级;(2)各年级儿童的语音意识与其英语单词读写均存在显著相关;(3)控制英语口语词汇量后,一年级的首音意识显著解释其单词读写的变异,二年级的首音意识显著解释其单词拼写的变异,五年级的音位意识显著解释其单词读写的变异;(4)各年级的语音意识对单词拼写较之于阅读都具有更强的变异解释力。可见,小学汉语儿童的英语语音意识与其单词读写存在密切联系,语音意识与拼写的关系相对更为紧密;首音意识对早期读写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音位意识在后期读写学习中的作用更为突出。
    自主阅读和伴读方式下3~4岁幼儿图画书阅读的眼动研究
    韩映虹, 刘妮娜, 闫国利, 刘健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4):  394-400. 
    摘要 ( )   PDF (43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以SMI眼动仪为工具考察了30名3~4岁幼儿在自主阅读和伴读方式下阅读图画书的特点。结果发现:(1)阅读方式对幼儿的眼动模式产生一定影响:伴读方式下儿童的平均注视时间更短,伴读方式有利于3~4岁幼儿对图画书的信息加工。(2)幼儿对图画书中关键信息的注视受到阅读方式的影响,表现为伴读方式下幼儿能更早注视关键信息。(3)幼儿在两种阅读方式下均表现为图画优先、人物主体优先和面部优先的特点而很少关注文字。
    社会支持和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孤独感的影响:一项追踪研究
    侯舒艨, 袁晓娇, 刘杨, 蔺秀云, 方晓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4):  401-411. 
    摘要 ( )   PDF (74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流动儿童孤独感、歧视知觉、社会支持随时间变化的特点,以及社会支持、歧视知觉对孤独感的影响作用及机制,本研究从北京市公立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选取1164名流动儿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流动儿童的孤独感、歧视知觉和社会支持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测查,回收有效追踪数据680份。对前、后测均参加的680名被试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随着进入城市时间的增长,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和歧视知觉显著减少,报告的社会支持显著增加;(2)流动儿童报告的社会支持、歧视知觉与孤独感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前测的歧视知觉和报告的社会支持共同影响前测孤独感;同时,前测孤独感又会影响后测歧视知觉和报告的社会支持,进而影响后测孤独感。并且在这个动态作用过程中,前、后测社会支持既能分别直接影响前、后测孤独感,前测社会支持还能通过后测社会支持和歧视知觉间接影响后测孤独感;而前、后测歧视知觉则只能分别直接影响前、后测孤独感;(3)前测歧视知觉和社会支持都不能直接影响后测的孤独感,而是需要通过影响后测歧视知觉和社会支持才能对后测的孤独感产生作用。
    童年晚期身体侵害、关系侵害与儿童的自我概念
    刘娟, 陈亮, 纪林芹, 王姝琼, 张文新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4):  412-416. 
    摘要 ( )   PDF (30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2147名五年级儿童为被试,考察了童年晚期身体侵害、关系侵害对儿童自我概念(社交自我概念、身体自我概念和一般自我概念)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结果表明,童年晚期身体和关系侵害均能负向预测儿童的社交和一般自我概念,关系侵害的影响比身体侵害更大。只有身体侵害可以负向预测身体自我概念。性别仅在身体侵害对身体自我概念的预测中表现出调节作用。
    青少年感觉寻求与烟酒使用的关系: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叶宝娟, 李董平, 陈启山, 王艳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4):  417-424. 
    摘要 ( )   PDF (51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探讨青少年感觉寻求与烟酒使用的关系,以及压力性生活事件的调节效应和结交不良同伴的中介效应。被试为660名青少年,研究工具包括青少年感觉寻求量表、压力性生活事件量表、不良同伴问卷和烟酒使用问卷。结果显示:(1)青少年感觉寻求是烟酒使用的风险因素。(2)压力性生活事件对感觉寻求与烟酒使用之间的关系具有风险增强的调节效应。(3)这种调节效应以结交不良同伴为中介变量。因此,青少年感觉寻求与烟酒使用之间既存在调节效应又存在中介效应。
    青少年感恩与问题行为的关系:学校联结的中介作用
    喻承甫, 张卫, 曾毅茵, 叶婷, 李月明, 王姝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4):  425-433. 
    摘要 ( )   PDF (78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青少年感恩量表、学校联结量表、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调查表和焦虑抑郁量表对121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青少年感恩与其问题行为的关系,以及学校联结的同学支持、教师支持和学校归属感三大成分在其中的系列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青少年感恩与其外化问题行为和内化问题行为(以焦虑抑郁为指标)均显著负相关;(2)学校联结三大成分在感恩与其外化和内化问题行为之间均起着系列中介作用,即感恩对青少年学校归属感既有直接影响,也通过增强同学支持和教师支持间接促进其发展,进而学校联结的三成分共同作用减少青少年的外化和内化问题行为。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领域权变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王磊, 郑雪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4):  434-440. 
    摘要 ( )   PDF (56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自我价值感领域权变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186名大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分析。结果表明,自我价值感的人际接纳权变性对积极情感产生负向的直接效应,并通过自我价值感对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分别产生负向的和正向的间接效应;自我价值感的道德原则权变性则对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均产生正向的直接效应,并通过自我价值感对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分别产生正向的和负向的间接效应。
    记忆提取促进学习:实验证据与机制解释
    刘兆敏, 罗良, 张玮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4):  441-447. 
    摘要 ( )   PDF (71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类学习的主流观点认为学习主要发生在编码阶段,记忆提取本身并不产生和促进学习。但最近多项研究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发现,在学习过程中,记忆提取更能促进学习内容的长时保持。本文首先对记忆提取促进学习的实验证据做简要梳理;之后重点介绍关于记忆提取促进学习的多种解释机制,主要包括:侧重于从理论机制层面解释的记忆失用新理论,强调内在精细机制的精细提取假设,以及解释保持间隔(长、短)与学习方式(重复学习、学习-测试)交互作用的基于分布的二分模型;文章最后分析了当前研究记忆提取作用实验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强调应从多角度揭示记忆提取练习促进学习的机制。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一部佳作——读《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有感
    游旭群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4):  448-448. 
    摘要 ( )   PDF (11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这突出地表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上。在60年前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而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20年前,又在健康的定义中补充了道德健康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