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2021 Vol.37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的发展差异:元分析初探
    颜志强, 苏彦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1): 1-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01
    摘要4077)   HTML116)    PDF(pc) (1516KB)(1516)    收藏
    共情的毕生发展模型表明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两维度可能存在发展差异,本研究借助元分析技术考察个体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的毕生发展特点。通过文献检索和筛查,获取了136项研究和178个独立效应量,共计50606名被试。发表偏差检验表明文献选取不存在发表偏差,异质性检验表明应选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个体的共情反应以认知共情为主(Z=5.39,p<0.001)。进一步的调节效应分析表明,不同发展阶段个体的共情反应受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的影响存在差异(Qb=73.99,p<0.001)。具体而言,学前期儿童主要以情绪共情为主,儿童中期至成年早期主要以认知共情为主,成年中期至成年晚期主要以情绪共情为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序列语义的类别一致性关系能否进行无意识整合?
    涂燊, 梁秋霞, 朱思施, 李昌俊, 刘庆英, 周亚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1): 10-1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02
    摘要852)   HTML16)    PDF(pc) (1305KB)(238)    收藏
    阈下语义之间能否进行整合,最近的研究给出了不同的结果。当多个阈下语义词语同时呈现时显示出无意识语义整合效应,但是当序列呈现时没有观察到无意识整合效应。本研究在保留同时呈现方法优点(不同空间呈现位置)的情况下研究了序列呈现的不同汉字词语之间能否产生无意识语义类别关系整合。在实验1中,两个相同或不同类别的词语作为阈下启动刺激先后在两侧呈现,且第一个词语消失后第二词语马上出现,结果显示出无意识语义类别整合效应。实验2延长了两个阈下启动词语之间的时间间隔,结果未发现无意识语义类别整合效应。另外,实验3进一步排除了实验1中第一个启动词语的视觉残留,结果也未观察到显著的无意识语义类别整合效应,说明实验1中观察到的无意识整合效应是视觉残留所致。综合三个实验结果表明,两个阈下词语之间的语义类别一致性关系只有在同时呈现这种特殊条件下才能进行无意识整合加工,说明了短时间维度对于无意识语义关系整合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沃尔夫假说的新证据:范畴内和范畴间颜色辨别难度相同时语言范畴也会影响注意前颜色知觉
    钟伟芳, 郭永兴, 汝涛涛, 侯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1): 19-25.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03
    摘要1580)   HTML25)    PDF(pc) (1300KB)(278)    收藏
    该研究探讨了当范畴内和范畴间颜色的辨别难度相同时,语言范畴是否会影响注意前颜色知觉。实验中,采用渐变且相邻者差别阈限数相当的A、B、C、D四种颜色(前两者为绿色,后两者为蓝色)为刺激材料,并让被试接受视觉Oddball脑电测试。脑电测试分视野给被试呈现标准刺激,以及与标准刺激属同一语言范畴(即颜色词绿色或蓝色)或不同语言范畴的偏差刺激。结果发现:在左视野呈现时,范畴内偏差刺激比范畴间偏差刺激诱发了边缘显著更大的视觉失匹配负波(vMMN),在右视野呈现时,两类偏差刺激诱发的vMMN无显著差异;范畴内偏差刺激在不同视野呈现时诱发的vMMN无显著差异,范畴间偏差刺激则在右视野呈现时诱发了显著更大的vMMN。这一结果表明,当范畴内和范畴间颜色的辨别难度相同时,语言范畴也会影响早期的、注意前颜色知觉,支持了沃尔夫假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
    罗世兰, 张大均, 刘云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1): 26-3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04
    摘要2964)   HTML119)    PDF(pc) (1238KB)(1912)    收藏
    幼儿时期是培养个体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关键期。以814名幼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系,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和幼儿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显著正相关;(2)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心理素质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良好行为习惯间起连续中介作用,且权威型教养方式与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高于专制型教养方式与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因此,要促进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应注重父母教养方式的选择与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青少年体像烦恼的关系: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的中介作用
    赵云燕, 于荔, 连帅磊, 姚良爽, 孙晓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1): 34-45.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05
    摘要1786)   HTML87)    PDF(pc) (1234KB)(786)    收藏
    为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青少年体像烦恼的关系,基于社会比较理论和自我差异理论,采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问卷、社交网站体像比较量表、理想体像问卷和体像烦恼量表,对789名初、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体像烦恼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能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体像烦恼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体像烦恼的关系中,女生的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起并行中介作用,而对男生而言,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不仅能直接影响青少年的体像烦恼,还可通过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的间接作用对青少年体像烦恼产生影响,且中介路径存在性别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初中生羞怯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陈英敏, 高玉洁, 邓秋月, 彭淼, 高峰强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1): 46-5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06
    摘要2073)   HTML95)    PDF(pc) (1010KB)(1175)    收藏
    为探讨初中生羞怯、疏离感、班级心理环境和手机依赖的关系,采用羞怯量表、青少年疏离感量表、班级心理环境量表和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对山东省两所学校的1077名初一至初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羞怯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手机依赖;(2)疏离感在初中生羞怯与手机依赖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班级心理环境对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起调节作用,高班级心理环境会缓解疏离感对手机依赖的影响,但在极高疏离感水平下,高班级心理环境反而会加剧个体的手机依赖水平。研究有助于了解羞怯对手机依赖的复杂影响机制,对预防以及减少初中生手机依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不同性别比和童年经济状况对未婚男性性态度的影响
    王燕, 王素芳, 张伊娜, 王凯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1): 54-5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07
    摘要1199)   HTML40)    PDF(pc) (915KB)(494)    收藏
    基于进化心理学的生命史理论,通过两个实验探讨性别比和童年经济状况同男性性态度间的关系。实验1和实验2分别采用图片和文字材料启动被试的性别比感知,结果发现感知性别比和童年经济状况对未婚男性的"随意性行为"态度表现出显著的交互效应:童年家庭经济状况差的未婚男性在感知到周围女性数量相对充裕的情境下,其性开放态度会较感知到周围男性数量充裕时明显上升;童年家庭富裕的男性的性开放态度在不同感知性别比下保持相对稳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个人取向勇气对中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问题解决和求助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程翠萍, 黄希庭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1): 60-6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08
    摘要1564)   HTML71)    PDF(pc) (1158KB)(765)    收藏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山西、云南、重庆地区的1100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心理量表和学科测验获取其个人取向勇气、应对方式、学业成就的数据,探讨个人取向勇气对中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结构方程建模结果表明:中学生的个人取向勇气与学业成就之间显著正相关,问题解决应对方式、求助应对方式在个人取向勇气影响中学生学业成就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勇气水平较高的中学生更倾向采用问题解决和求助两种应对方式,从而取得较大的学业成就,这对中学教育工作者开展勇气品格培养和学业成就提升的教育实践有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主观声旁家族对汉语儿童汉字命名的影响
    古婵媛, 毕鸿燕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1): 68-75.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09
    摘要1155)   HTML17)    PDF(pc) (772KB)(254)    收藏
    研究选取三年级、五年级和七年级学生,采用两个汉字命名实验,考察主观声旁家族对汉字命名的影响。实验一操纵主观声旁家族大小,发现三年级儿童没有表现出家族效应;五年级儿童表现出边缘显著的家族抑制效应,即对大家族的字命名更慢;七年级儿童表现出显著的家族抑制效应。实验二操纵了目标字是否有高频家族成员字(higher frequency neighbors,HFNs)这个变量,发现儿童普遍都表现出HFNs抑制效应,即对有高频家族成员字的目标字命名更慢。以上结果表明随着年级增长,主观声旁家族对儿童命名的影响逐渐增强,且高年级儿童已表现出家族抑制效应,这一表现与普遍出现的HFNs抑制效应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家庭功能与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依恋回避和社交焦虑的多重中介作用
    王英杰, 李燕, 吴凡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1): 76-8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10
    摘要2113)   HTML101)    PDF(pc) (955KB)(1249)    收藏
    采用纵向的研究设计,对上海市两所公办幼儿园192名学前儿童进行为期一年半的追踪调查,探讨了家庭功能与学前儿童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以及依恋回避和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依恋回避、社交焦虑和儿童行为问题之间存在两两相关;(2)家庭功能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儿童行为问题;(3)依恋回避和社交焦虑分别在家庭功能和行为问题之间起独立中介作用;(4)依恋回避和社交焦虑在家庭功能和行为问题之间起序列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家庭功能对学前儿童行为问题影响的内在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童年期抑郁情绪发展的异质性与可预测性:2年追踪研究
    苏志强, 马郑豫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1): 84-91.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11
    摘要1501)   HTML60)    PDF(pc) (934KB)(601)    收藏
    以儿童抑郁量表为研究工具,对小学3到4年级771名儿童进行了2年的追踪研究。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和终端结局潜发展模型,分别考察了童年期儿童抑郁情绪发展的亚群组类型,以及儿童抑郁情绪的发展特征对观察期结束时抑郁情绪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1)童年期儿童的抑郁情绪发展呈现出三种不同的亚类型,即抑郁高风险组、抑郁低风险组和抑郁自愈组,各类型组人数比例分别为9.6%、53.4%和36.8%;(2)童年期儿童抑郁情绪的初始水平及其发展变化率均可以显著预测观察期结束时的抑郁情绪状况。童年期儿童抑郁情绪的早期监测工作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薛璐璐, 姜媛, 方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1): 92-100.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12
    摘要1644)   HTML90)    PDF(pc) (1118KB)(884)    收藏
    为明确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关系的内在机制,采用中学生人际关系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调查了北京市、石家庄市、佳木斯市三所中学7至11年级共998名学生,根据述情障碍的筛查标准,最终获得218份有效数据。结论如下:(1)述情障碍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与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人际关系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社交焦虑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2)社交焦虑在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起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起调节作用;(3)"述情障碍→社交焦虑→中学生人际关系"这一中介路径的前半段,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与高社会支持个体相比,述情障碍对低社会支持个体的社交焦虑影响更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创伤暴露对青少年暴力行为和自杀意念的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的中介作用
    余青云, 王文超, 伍新春, 田雨馨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1): 101-10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13
    摘要1368)   HTML71)    PDF(pc) (943KB)(629)    收藏
    采用创伤暴露问卷、基于DSM-5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核查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青少年行为问题调查表,在雅安地震3.5年后对地震极重灾区的70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创伤暴露对暴力行为和自杀意念的影响,并检验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创伤暴露可以直接正向预测暴力行为和自杀意念,PTSD在创伤暴露对暴力行为和自杀意念的影响间起中介作用,抑郁仅在创伤暴露对自杀意念的影响间起中介作用,而在创伤暴露对暴力行为影响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父母忽视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希望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
    林悦, 刘勤学, 余思, 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1): 109-11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14
    摘要1953)   HTML122)    PDF(pc) (1341KB)(1295)    收藏
    为探究父母忽视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其中心理机制,本研究以全国七个省的八所中学共805名初二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父母忽视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希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并检验了该过程是否受到性别的调节。在控制了每周上网时间和网龄后,结果发现:(1)父母忽视对网络游戏成瘾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希望在父母忽视和网络游戏成瘾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3)性别调节了中介模型的前半段路径,具体表现为相对于女生,父母忽视对男生希望的负向预测作用更显著。结果表明父母忽视会明显降低初二学生的希望水平,进而增加其网络游戏成瘾风险,并且在男生群体中的作用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D型人格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三个时间点调查数据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王艳红, 叶丽媛, 李府桂, 周明洁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1): 120-12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15
    摘要1277)   HTML51)    PDF(pc) (1120KB)(437)    收藏
    为考察感知到的压力在D型人格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及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在新生入学3个月内的不同时间点,利用D型人格量表(T1)、心理韧性量表(T2)、感知到的压力量表(T2)和心理健康量表(T3)对某大学1428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是否恋爱和心理健康(T1)后,社交抑制对感知到的压力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感知到的压力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即社交抑制通过感知到的压力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在负性情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感知到的压力中介作用不成立;(2)心理韧性在社交抑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心理韧性在感知到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3)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立。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理解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过程中的心理状况,而且为提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大学生主观童年创伤症状对抑郁的影响:抗挫折能力和外向性的多重中介效应
    杨文敏, 鲁嘉晨, 谭欣, 梁静远, 雷怡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1): 128-136.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16
    摘要2096)   HTML81)    PDF(pc) (1315KB)(749)    收藏
    本研究将"童年创伤"定义为"个体14岁以前所经历的,站在主体的角度主观感受到的创伤性事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0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定量加定性的方式探索了童年创伤与抑郁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主观童年创伤症状、外向性、抗挫折能力、抑郁之间两两显著相关;结构方程模型表明:主观童年创伤症状通过外向性、抗挫折能力完全、多重中介作用间接预测抑郁。本研究结果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大学生抑郁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重要的借鉴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父母低头行为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姜倩云, 王兴超, 刘兵, 王鹏程, 雷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1): 137-145.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17
    摘要3302)   HTML141)    PDF(pc) (956KB)(1376)    收藏
    父母低头行为是指父母照顾或与孩子交流时,过分关注与使用手机而忽视孩子的行为。梳理相关研究发现,父母低头行为会对孩子产生多种不良影响,如,降低亲子关系交流质量、增加意外伤害风险、损伤人际交往能力、导致问题行为增多。现有研究采用取代假说、多任务操作理论以及依恋理论对影响过程进行解释。未来研究的关键在于邻近概念的区分、测量方式和研究方法的改进、探讨儿童对父母手机使用行为的看法以及移动设备对亲子互动可能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养育是一种幸福的体验吗?养育倦怠述评
    程华斌, 刘霞, 李艺敏, 李永鑫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1): 146-152.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18
    摘要2168)   HTML55)    PDF(pc) (945KB)(758)    收藏
    养育倦怠指的是由于父母角色和长期的养育压力而导致的一组负性症状,具体包括与父母角色相关的极度耗竭感、与子女的情感疏远和父母角色的低效能感。学者们采用风险-资源平衡模型来对养育倦怠进行解释,并围绕其测量、前因变量和后果变量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未来的研究应当重点关注以下问题:澄清养育倦怠的概念内涵,发展科学的测量与评价工具;重视养育倦怠与后果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充分关注文化因素在养育倦怠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情绪效价与面孔类型对幼儿无意视盲的影响
    王佳乐, 张慧, 杨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2): 153-15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2.01
    摘要1584)   HTML39)    PDF(pc) (949KB)(726)    收藏
    幼儿对不同的情绪面孔图片存在不同的注意偏向,考察情绪效价与面孔类型对幼儿无意视盲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幼儿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本研究采用静态无意视盲的实验范式,通过2(面孔类型:符号化卡通、真人)×2(情绪效价:积极、消极)被试间完全随机设计,考察了111名幼儿(62.5±3.6个月,男生60名)在无意注意条件下对不同情绪效价和不同类型面孔的觉察情况。结果表明:(1)幼儿对积极情绪面孔的觉察率显著高于消极情绪面孔;(2)符号化卡通面孔与真人面孔的整体觉察率不存在显著差异;(3)积极情绪面孔中符号化卡通面孔的觉察率高于真人面孔。综上,情绪效价对无意视盲的影响会基于面孔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幼儿对卡通积极情绪面孔有更显著的注意偏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高中生的亲子沟通质量对情绪性刺激注意偏向的影响
    吴捷, 魏芙蓉, 李佳琪, 吴瑕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2): 159-166.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2.02
    摘要1902)   HTML64)    PDF(pc) (1003KB)(788)    收藏
    为了探讨高中生亲子沟通质量对情绪性刺激注意偏向的影响,实验一采用亲子沟通量表,筛选出亲子沟通高分组和低分组,两组被试参加点探测任务,要求被试迅速判断情绪性图片出现后呈现的圆点的位置。实验为2(组别:高亲子沟通组、低亲子沟通组)×2(情绪类型:负性和正性)×2(探测点位置一致性:一致、不一致)的混合实验设计。结果发现,负性和正性刺激的不一致条件反应时均显著短于一致条件的反应时。实验二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记录了情绪性图片诱发的信号反应。结果发现,亲子沟通高分组对负性刺激所诱发的注意指向和集中(P2成分)及选择和巩固(P3成分)显著高于低分组。以上结果表明,亲子沟通较好,在注意早期定向和选择中会对负性情绪刺激产生注意偏向。亲子沟通较差,则对情绪性的刺激没有明显的偏向性,类似于“漠不关心”的状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西北农村地区母亲抑郁与幼儿社交退缩:母亲回应性的中介作用
    马爽, 孔祥蕾, 王义卿, 屈智勇, 王晓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2): 167-17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2.03
    摘要1430)   HTML44)    PDF(pc) (1009KB)(536)    收藏
    以甘肃省陇南市成县6所幼儿园301名农村幼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母亲教养方式量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分别考察母亲抑郁、母亲回应性和幼儿社交退缩的现状及相互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西北农村地区母亲抑郁发生率较高,父亲外出打工和贫困家庭的母亲抑郁发生率更高;(2)母亲抑郁与幼儿社交退缩行为显著正相关,母亲抑郁水平越高,幼儿社交退缩得分越高;(3)母亲敏感性和反应性与幼儿社交退缩显著负相关,母亲敏感性和反应性得分越高,幼儿社交退缩得分越低;(4)母亲反应性在母亲抑郁和幼儿社交退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师生关系对研究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楚啸原, 理原, 黄志华, 雷雳, 俞明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2): 174-181.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2.04
    摘要2070)   HTML150)    PDF(pc) (1012KB)(1201)    收藏
    为探讨师生关系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并着力考察专业认同和导师负面评价恐惧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研究生师生关系感知问卷、专业认同量表、害怕导师负面评价量表对458名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师生关系可正向预测研究生自我效能感;专业认同在两者间起中介作用;(2)导师负面评价恐惧在师生关系通过专业认同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模型后半段起调节作用,即对于导师负面评价恐惧较高的研究生来说,专业认同对其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更大。研究结果揭示了师生关系对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社会阶层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郑显亮, 谢方威, 丁亮, 王雪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2): 182-18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2.05
    摘要1866)   HTML116)    PDF(pc) (992KB)(728)    收藏
    采用问卷法对81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社会阶层、公正世界信念、网络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客观社会阶层不能显著预测网络利他行为,主观社会阶层能正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2)公正世界信念在主观社会阶层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网络社会支持调节了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对于高网络社会支持个体,公正世界信念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对于低网络社会支持个体,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效应不显著,主观社会阶层对网络利他行为只有直接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心理长度对二年级儿童数字线估计表征的影响
    曹碧华, 曾春雲, 廖虹, 李富洪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2): 190-19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2.06
    摘要1162)   HTML18)    PDF(pc) (1261KB)(374)    收藏
    从心理长度的角度探讨二年级儿童在0~100和0~1000数字范围存在不同表征方式的原因。实验一要求二年级儿童完成长度均为10cm,范围分别为0~100和0~1000的数字线估计任务。实验二要求儿童对长度分别为10cm和18cm,范围均为0~1000的数字线进行估计。结果发现在两个实验中二年级儿童的估计均存在心理长度,但与以往研究的一年级儿童相比,心理长度的范围有所缩小。随着数字范围的增大或长度的减小,儿童的表征方式出现了从线性表征向对数表征的转变趋势。这些结果表明不精确的表征方式可能与心理长度策略的使用有关,心理长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年级儿童的估计表征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家长参与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高中生学习品质之间的中介作用——师生关系的调节作用
    罗海风, 刘坚, 周达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2): 199-210.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2.07
    摘要1545)   HTML82)    PDF(pc) (1852KB)(754)    收藏
    为了考察在中国背景下,家长参与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高中生学习品质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师生关系对上述中介效应的调节。以东部某省13442名高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家长的职业以及家庭拥有物三个指标测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采用家长参与子女学习和家长参与子女日常生活两个指标测试家长参与度。采用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五个分指标测量学生的学习品质。采用师生关系量表测量师生关系。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可以正向显著预测高中生的学习品质;(2)家长参与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高中生学习品质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经由家长参与影响高中生学习品质的中介作用受到师生关系的调节;(4)因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同造成的学生学习品质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师生关系的弥补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父母学业参与、父母学业压力与青少年早期的学业投入: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张云运, 陈嘉仪, 杨妙, 任萍, 刘思辰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2): 211-221.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2.08
    摘要1746)   HTML122)    PDF(pc) (1896KB)(1064)    收藏
    为探讨父母学业参与和学业压力与青少年早期学业投入之间的关系,考察成就目标取向的中介作用,以及学业成就水平在该中介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对2487名初一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父母学业参与正向预测青少年早期个体的学业投入、负向预测学业抽离,父母学业压力正向预测学业抽离;(2)掌握目标取向在父母学业参与和青少年早期的学业投入之间起正向中介作用,在父母学业参与和学业抽离间发挥负向中介作用;表现回避目标取向在父母学业压力和学业抽离间具有正向中介作用;(3)掌握目标取向的中介作用受到学业成就水平的调节。研究结果揭示了父母学业参与和学业压力对青少年早期的学业投入的共同作用,为从家庭层面提高青少年的学业投入水平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基本需要在导师排斥感知与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中的作用
    周莉, 耿靖宇, 王兴超, 雷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2): 222-22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2.09
    摘要1146)   HTML45)    PDF(pc) (1259KB)(385)    收藏
    为探讨导师排斥感知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导师排斥感知问卷、基本需要问卷、生活满意度量表、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及攻击问卷,对北京市六所本科院校的864名在校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导师排斥感知正向预测研究生的抑郁和攻击性,负向预测其生活满意度;(2)基本需要在导师排斥感知与研究生的生活满意度、抑郁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在导师排斥感知与攻击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研究生导师排斥感知越强,基本需要的满足水平越低,进而导致研究生的抑郁水平越高、攻击性越强、生活满意度越低。即研究生感知的导师排斥感越强,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初中生友谊质量与孤独感的变化轨迹:一项多元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
    张豪, 马田雨, 王媛, 李彩娜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2): 230-23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2.10
    摘要1700)   HTML65)    PDF(pc) (1384KB)(763)    收藏
    为考察初中生友谊质量与孤独感的变化轨迹及两者间的关系,采用关系网络问卷、孤独感量表对西安市的875名初中生(M=12.73±0.18;男生494名)进行三年追踪测量,使用多元潜变量增长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初中三年,中学生的友谊质量逐渐提高,孤独感水平逐渐下降;(2)初一时的友谊质量和孤独感水平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初中三年期间二者的发展速度也存在个体差异;(3)初一时的友谊质量可显著预测初一时的孤独感水平(β=-1.77,p<0.001)及随后的发展速度(β=0.20,p<0.05);(4)男生的孤独感水平初始值高于女生,友谊质量的初始值则低于女生;高SES个体孤独感的起始值高于低SES个体。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初中三年期间个体友谊质量与孤独感的动态变化关系及友谊质量对孤独感的预测作用,对改善青少年孤独感的现状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积极情绪适应的影响: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中介与调节作用模型
    彭顺, 牛更枫, 汪夏, 张红坡, 胡祥恩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2): 240-24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2.11
    摘要2815)   HTML152)    PDF(pc) (1500KB)(1216)    收藏
    本研究旨在考察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积极情绪适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生活满意度问卷、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父母自主支持量表、自尊量表以及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对1912名初中生被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自尊和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自尊和积极情绪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显著;(3)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与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和积极情绪适应之间的“双重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同伴侵害与青少年抑郁:社会退缩的中介作用与师生关系的调节作用
    吴晗, 魏昶, 陆惠诗, 赖伟平, 邢锦涛, 喻承甫, 甄霜菊, 张卫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2): 249-256.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2.12
    摘要1620)   HTML107)    PDF(pc) (925KB)(1004)    收藏
    研究表明同伴侵害是青少年抑郁的重要风险因素,然而其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究。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834名青少年进行调查,考察了社会退缩在同伴侵害与青少年抑郁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师生关系在这一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社会退缩显著中介同伴侵害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2)师生关系显著调节中介路径“同伴侵害→社会退缩→青少年抑郁”,具体而言,相较于高水平师生关系的青少年群体而言,同伴侵害通过社会退缩影响抑郁的中介效应在低水平师生关系的青少年群体中更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与抑制控制能力的关系:手机位置和认知负荷的调节作用
    刘勤学, 张聚媛, 林悦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2): 257-265.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2.13
    摘要2042)   HTML89)    PDF(pc) (1275KB)(973)    收藏
    本研究以6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Flanker效应和工作记忆的双任务设计来探讨手机位置、认知负荷在智能手机成瘾与抑制控制能力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在低认知负荷下,无论是否智能手机成瘾,手机存在视线之外比手机在视线之内时抑制控制能力更差;(2)在高认知负荷下,智能手机成瘾与手机位置交互作用显著:当手机在视线之内时,智能手机成瘾者的抑制控制能力显著差于非成瘾者;而当手机在视线之外时,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智能手机成瘾大学生的抑制控制能力不仅会受到手机位置的影响,还会受到任务本身所带来的认知负荷的调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苔花盛开如牡丹?农村留守儿童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韩黎, 袁纪玮, 龙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2): 266-274.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2.14
    摘要1776)   HTML90)    PDF(pc) (1288KB)(868)    收藏
    以1368名农村留守儿童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检验心理韧性、同伴依恋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农村留守儿童负性生活事件与其心理健康呈负相关关系,心理健康在性别、民族、年级和父母外出状况上差异显著;(2)农村留守儿童负性生活事件不仅能直接预测其心理健康,而且还通过同伴依恋、心理韧性发挥链式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反社会行为的遗传基础:基因多态性和DNA甲基化
    姜振丽, 张明浩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2): 275-28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2.15
    摘要1580)   HTML24)    PDF(pc) (1221KB)(257)    收藏
    反社会行为是受遗传与环境共同影响的不良行为。分子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发现,基因以基因多态性和DNA甲基化的方式影响脑结构、功能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产生和释放,进而影响反社会行为的发生发展。本文从基因多态性和DNA甲基化两方面整理了5-HTT、MAOA、OXTR等8个候选基因与反社会行为的关联。并提出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讨基因、脑和神经递质对反社会行为的联合作用。同时,扩展多基因位点、基因多态性与DNA甲基化、积极环境与基因交互作用对反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以全面探索反社会行为发生的遗传基础,进而更加有效的预防反社会行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青少年抑郁:基于社会支持的视角
    邱依雯, 娄熠雪, 雷怡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2): 288-29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2.16
    摘要2190)   HTML133)    PDF(pc) (1249KB)(1270)    收藏
    青少年罹患抑郁的社会因素受到研究者们的密切关注,尤其是社会支持因素。本文首先总结了社会支持与青少年抑郁关系的内在机制,包括主效应机制和缓冲效应机制;其次论述了影响社会支持与青少年抑郁关系的多种因素,主要涉及来自于社会支持提供者、社会支持接受者和测量方法等方面的因素。社会支持提供者因素包括性别、数量和社会地位;社会支持接受者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个体内在特征、人格特征以及遗传;此外方法主要涉及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的测量。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如测量方法的改进、元分析纵向研究的开展、线上支持的研究,为青少年抑郁的社会干预提供更多的研究视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班级环境如何影响受欺负者的适应?健康环境悖论及其发生机制
    刘晓薇, 潘斌, 李腾飞, 张文新, Christina Salmivalli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2): 298-304.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2.17
    摘要1830)   HTML46)    PDF(pc) (747KB)(544)    收藏
    “健康环境悖论”是指在受欺负水平相对较低的环境中,受欺负个体有更多的适应问题。通过梳理相关实证研究,本文从人际与认知两大方面分析健康环境悖论的发生机制。人际机制强调健康环境会影响同伴群体对于受欺负者的态度和受欺负者的友谊,这些不良的人际关系进一步加剧受欺负者的适应困难。认知机制认为健康环境会通过向上的社会比较和消极归因方式,影响受欺负者的适应问题。最后,我们讨论了中国文化背景下“健康环境悖论”的适用性问题、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对于干预实践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小学高年级学生元认知监测对认知操作输出的影响:执行功能的调节作用
    慕德芳, 陈英和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3): 305-312.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3.01
    摘要1504)   HTML193)    PDF(pc) (1188KB)(683)    收藏
    研究采用经典的执行功能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通过自由报告法让被试对每次分类反应进行元认知监测、控制,以探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元认知控制、执行功能在元认知监测对认知操作输出(奖惩分数、正确应答比例提高指标)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1)执行功能指标中完成分类数、错误分类数、非持续性错误数、持续性错误数指标在元认知监测与正确应答比例提高之间的调节作用显著;(2)元认知监测在较低的执行功能水平上具有促进作用,即,当执行功能水平较低时,有效的元认知监测可以提高认知操作的输出成绩。研究结果支持元认知监控是与动机有关的、有意识的调节控制,为从理论上厘清元认知监控与执行功能的关系提供了实证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儿童空间观点采择的自动性及其发展
    左婷婷, 胡清芬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3): 313-322.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3.02
    摘要1148)   HTML94)    PDF(pc) (1571KB)(422)    收藏
    使用空间观点采择任务,探究7~11岁儿童的空间观点采择的自动性和发展趋势。结果发现:(1)在他人任务中,正确率随着角度的增长而减小;(2)在自我任务中,相比于空间关系不一致时,一致时的正确率更高,且反向的一致性效应出现在150°~180°间。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项空间观点采择任务对儿童有效;7~9岁的儿童可以自动进行空间转换;11岁的儿童可以自动进行需要判断左右位置的空间观点采择。本研究首次证明,11岁是儿童自动进行需要判断左右位置的空间观点采择的相对年龄转折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5~6岁幼儿对不同文化背景卡通面孔再认的眼动研究
    施芳婷, 郑晨烨, 颜秀琳, 陆露, 王静梅, 邸波, 卢英俊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3): 323-334.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3.03
    摘要1549)   HTML101)    PDF(pc) (1401KB)(445)    收藏
    采用不同文化背景卡通面孔为刺激材料,探究中国幼儿对中国风、日本风与欧美风女性卡通面孔再认的差异及其眼动机制。结果显示:(1)卡通面孔再认正确率差异显著,日本风面孔具有记忆优势;女童对三种面孔再认正确率均显著高于男童;(2)卡通面孔特质中的夸张性对卡通面孔再认正确率的预测显著;(3)文化背景与性别因素显著影响平均注视时间、注视点个数、眼跳次数和幅度及瞳孔大小等总体眼动指标;(4)兴趣区数据显示:对日本风面孔的总注视时间和注视点个数最高;卡通面孔再认主要依赖于眼部、其次为鼻子;文化背景与兴趣区存在交互作用,在注视时间、注视点个数与首注视点指标上,提示幼儿更关注日本风的眼睛区域与欧美风的鼻子区域。综上,幼儿对不同文化背景卡通面孔的记忆和眼动加工存在差异,日本风卡通面孔的记忆优势可能基于其夸张性高的面孔特质,尤其在眼睛部位;行为学与眼动指标均提示女童对卡通面孔的再认具有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童年期儿童应对方式发展的成因:特质论还是情境论?
    苏志强, 马郑豫, 张大均, 马健云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3): 335-34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3.04
    摘要1275)   HTML83)    PDF(pc) (1439KB)(397)    收藏
    为了探讨童年期儿童应对方式发展的成因,本研究以应对方式问卷和心理素质量表为研究工具,对355名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了2年追踪调查。考察了不同应对方式在学业困难情境和同伴冲突情境下的发展轨迹,以及特质性因素心理素质对于不同应对方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童年期儿童的积极应对方式在学业困难和同伴冲突情境中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而消极应对方式在学业和人际情境中有着相同的发展轨迹。(2)特质因素心理素质在不同的时间均可以显著预测童年期儿童的积极或消极应对方式。这说明童年期儿童应对方式的发展是情境因素和特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错失恐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夏晓彤, 段锦云, 黄辛隐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 (3): 344-352.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3.05
    摘要2151)   HTML245)    PDF(pc) (986KB)(1157)    收藏
    网络信息的纷繁复杂,让人们担忧因错失信息而导致自身的利益受损,本研究探讨这种现象的加剧对个体的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使用问卷法(研究1)和实验法(研究2),探究错失恐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在其过程中人际安全感的中介作用和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个体的错失恐惧程度负向预测了其亲社会行为;(2)人际安全感在错失恐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高的错失恐惧水平会降低个体的人际安全感,从而减少个体的亲社会行为;(3)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错失恐惧对亲社会行为的负向预测作用中起调节作用,当个体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低的时候,错失恐惧对亲社会行为的消极影响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