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 Vol.34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学前儿童迷走神经活动与情绪反应、情绪调节及冲动性的关系
    张润竹, 赵一萌, 秦荣彩, 王振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1): 1-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1.01
    摘要2815)      PDF(pc) (343KB)(1388)    收藏
    Porges的多迷走神经理论提出迷走神经活动(vagal activity)与儿童的情绪及社会行为密切联系,已有研究探讨了儿童迷走神经活动与儿童的情绪反应及调节的关系,但研究结论不够清晰,需要进一步研究澄清。本研究选取93名4-6岁学前儿童被试,运用生理测量手段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RSA)分析的方法,采用父母报告的学前儿童情绪反应强度、情绪调节能力、冲动性为结果变量,进一步探讨儿童迷走神经活动(以基线RSA、RSA撤出、RSA恢复为指标)与情绪反应、情绪调节及冲动性的关系。研究发现:(1)基线RSA与儿童情绪反应强度显著负相关,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显著正相关,基线RSA是儿童情绪反应强度显著负向预测因子,是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显著正向预测因子;(2)RSA撤出、RSA恢复性与儿童冲动性显著负相关,是儿童冲动性显著负向预测因子。研究结果支持了Porges的多迷走神经理论,表明迷走神经活动与儿童情绪反应、情绪调节及冲动性密切联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2. 父子依恋、母子依恋与儿童应激下皮质醇反应的关系
    王晓蕾, 陈丽华, 卜钰, 林丹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1): 10-20.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1.02
    摘要1991)      PDF(pc) (1132KB)(859)    收藏
    本研究以北京115名五、六年级的学生为被试,采用儿童版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rier Social Stress Test for Children,TSST-C),探究父子依恋、母子依恋与儿童应激下皮质醇反应的关系。研究分别在基线阶段、TSST-C开始前、TSST-C结束后、TSST-C结束后的10分钟、25分钟和50分钟收集儿童的唾液样本,并让儿童完成亲子依恋问卷。采用SPSS 20.0进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1)安全型父子依恋儿童的应激下皮质醇反应显著高于不安全型父子依恋儿童,反映在皮质醇值和皮质醇基于增加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with respect to increase,AUCI)两个指标上;(2)不同母子依恋类型儿童的应激下皮质醇反应(即皮质醇值和AUCI)不存在显著差异;(3)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之后,父子依恋依旧可以显著地正向预测儿童的皮质醇反应(皮质醇AUCI),但母子依恋对儿童皮质醇反应的预测作用不显著,且父子依恋对儿童皮质醇反应的预测作用边缘显著大于母子依恋对儿童皮质醇反应的预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安全型父子依恋与儿童应激下更高的皮质醇反应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3. 父母的经济人信念对自身信任及儿童信任的影响
    刘国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1): 21-2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1.03
    摘要1841)      PDF(pc) (766KB)(880)    收藏
    经济人信念认为人是自私的与理性的,研究者发现,经济人信念会破坏人际信任。然而,以上研究均是以大学生为被试的启动研究,限制了结论的可推广性。本研究编制了经济人信念量表,测量了351名成年被试的经济人信念及他们在投资博弈中的信任水平,以及其子女的信任水平,以考察父母的经济人信念对自身信任和其子女信任的影响。结果发现:(1)研究所编制的经济人信念量表信效度良好;(2)父母和儿童在投资博弈中均表现出了一定水平的信任;(3)父母的经济人信念能够预测其在投资博弈中的信任水平;(4)父母的经济人信念能够预测男孩在投资博弈中的投资额,主要表现为父亲的经济人信念能够负向预测男孩的投资额。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父母心理控制和儿童消极情绪性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共同作用:“素质-压力”还是“差别易感性”
    高鑫, 丁碧蕾, 冯姝慧, 邢淑芬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1): 28-3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1.04
    摘要2292)      PDF(pc) (1169KB)(1065)    收藏
    本研究以226名学前儿童和其父母为研究对象,从儿童气质-家庭环境交互作用的视角,采用父母报告的方法收集数据,考察了父母心理控制及儿童消极情绪性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共同作用。结果发现:在预测外化问题时,父亲和母亲心理控制的主效应均显著,同时父亲心理控制与儿童消极情绪性的交互作用也显著。显著性区域分析发现,高消极情绪性的学前儿童更易受高父亲心理控制的不利影响,也更易受低父亲心理控制的有利影响,该结果支持差别易感性模型;在预测内化问题时,父亲和母亲心理控制的主效应及其与儿童消极情绪性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说明无论是对高消极情绪性还是低消极情绪性儿童,父母心理控制对其内化问题的影响相对较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同伴地位对青少年早期不同类型攻击行为发展的影响:性别与班级规范的调节作用
    张云运, 牛丽丽, 任萍, 秦幸娜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1): 38-4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1.05
    摘要1856)      PDF(pc) (1463KB)(1116)    收藏
    采用同伴提名法,对2470名初二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追踪研究,考察两种同伴地位(社会喜好和社会支配)对三种攻击类型(身体、言语和关系攻击)发展的预测,以及性别与班级规范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多层线性分析发现:(1)社会喜好负向、社会支配正向预测个体半年后的三类攻击行为,且男生的社会喜好对关系攻击的预测作用强于女生;(2)对于男生而言,身体和言语攻击的班级规范强化个体后续的攻击行为,但关系攻击的班级规范则无显著影响;对于女生而言,身体攻击的班级规范强化个体后续的攻击行为,言语和关系攻击的班级规范强化初始攻击水平低的个体相应的攻击行为、而对于初始攻击水平高的个体表现出弱化效应;(3)班级规范还能调节社会支配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在言语攻击规范高的班级中,社会支配对个体言语攻击的正向预测作用更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
    6. 游戏暴力合理性对攻击性的影响: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衡书鹏, 周宗奎, 孙丽君, 李俊一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1): 49-5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1.06
    摘要1590)      PDF(pc) (1041KB)(1050)    收藏
    本研究基于道德推脱和道德自我调节理论,以62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实验探讨了游戏暴力合理性对个体攻击性的影响,并考察了内疚感的中介作用以及游戏经验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游戏经验调节了游戏暴力合理性对内疚感和攻击性的影响。对无经验的被试来说,不合理暴力条件下的内疚感显著高于合理暴力条件,攻击性显著低于合理暴力条件;而对有经验的被试来说,合理与不合理暴力条件下的内疚感和攻击性均无显著差异。同时,研究还发现了有中介的调节作用模型,内疚感在暴力合理性对攻击性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而游戏经验是有中介的调节变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7. 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叶宝娟, 雷希, 方小婷, 符皓皓, 游雅媛, 陈佳雯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1): 58-64.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1.07
    摘要2005)      PDF(pc) (1271KB)(1104)    收藏
    本研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揭示了心理资本"怎样"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及这种影响在不同个体中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心理资本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技能量表和职业决策困难量表对73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研究显示:(1)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部分中介了心理资本与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2)社会技能调节了心理资本通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和后半路径。研究结论对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证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8. 4~6岁汉语儿童正字法意识的萌芽与发展
    刘宇飞, 钱怡, 宋耀武, 毕鸿燕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1): 65-72.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1.08
    摘要1762)      PDF(pc) (978KB)(760)    收藏
    研究旨在考察汉语学龄前儿童正字法意识的发展情况。在某中等城市一所幼儿园随机选择4岁、5岁、6岁三个年龄段的儿童各31、37、34名。实验一使用汉字、韩文和日文(平假名)作为实验材料探查学龄前儿童的汉字特异性意识;实验二使用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的真字、假字和非字考察学龄前儿童的部件位置意识。实验结果显示:(1)三组儿童都能区分日文和汉字,5岁左右儿童这种能力达到成熟。4岁儿童不能区分汉字和韩文,直到6岁,辨别汉字和韩文的能力也没有发展成熟。(2)三组儿童都能意识到假字符合正字法规则,但拒绝非字的能力在学前期尚未发展成熟,儿童在学前期不具备部件位置意识;6岁儿童更容易拒绝上下部件位置颠倒的非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小学低年级汉语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轨迹:认知能力的预测作用
    回懿, 周雪莲, 李宜逊, 德秀齐, 李虹, 刘翔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1): 73-7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1.09
    摘要2465)      PDF(pc) (1020KB)(899)    收藏
    对177名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了长达一年的三次追踪,通过多层线性模型探索了儿童汉字识别、口语词汇和限时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轨迹及复合语素意识、正字法意识和快速命名能力对三者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三种语言能力均随时间呈现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汉字识别的个体差异逐渐缩小,口语词汇的个体差异相对稳定,而限时阅读理解成绩的差异逐渐扩大;(2)三种认知能力对汉字识别和限时阅读理解的初始成绩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复合语素意识不仅能预测口语词汇的初始成绩,还能正向预测限时阅读理解的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汶川地震8.5年后青少年身心状况研究
    伍新春, 王文超, 周宵, 陈秋燕, 林崇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1): 80-8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1.10
    摘要1773)      PDF(pc) (1192KB)(654)    收藏
    汶川地震8.5年后,对地震极重灾区的2291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创伤后成长(PTG)和生活满意度等身心反应的现状及其共存形态。结果发现:(1)地震发生8.5年后4.75%的青少年有明显的PTSD症状,29.98%的青少年有明显的抑郁症状,其中女生、少数民族学生、高年级学生的症状水平更高;46.13%的青少年报告其出现了明显的PTG,其中女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PTG水平更高;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较低,其中初一年级显著高于其他年级,但性别和民族差异不显著;(2)青少年的PTSD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PTG相关不显著,抑郁与PTG和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PTG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3)青少年的PTSD、抑郁、PTG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具有共存的形态,具体表现为成长组(32.6%)、低症状组(39.4%)、症状-成长共存组(5.8%)、中等症状共病组(17.8%)和高度症状共病组(4.4%)等5种类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
    11. 青少年重复创伤暴露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安全感与认知重评的中介作用
    周宵, 伍新春, 王文超, 田雨馨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1): 90-9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1.11
    摘要1637)      PDF(pc) (961KB)(595)    收藏
    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安全感量表、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和修订后的DSM-5的PTSD核查表对汶川地震8.5年后的115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其重复创伤暴露、安全感和认知重评与PTSD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控制初次地震暴露后,重复创伤暴露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TSD,也可以通过确定控制感和人际安全感分别间接地正向预测PTSD,还可以通过人际安全感经认知重评的多重中介作用来正向预测PTSD。不过,重复创伤暴露不能直接经过认知重评对PTSD发挥显著的预测作用,也不能通过确定控制感经认知重评来对PTSD发挥显著的多重间接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社会支持对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安媛媛, 苑广哲, 伍新春, 王文超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1): 98-104.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1.12
    摘要1720)      PDF(pc) (845KB)(758)    收藏
    本研究采用创伤暴露问卷、社会支持问卷、自我效能感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核查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在汶川地震8.5年后对地震极重灾区的118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社会支持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的影响,并检验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在控制创伤暴露程度、性别和年龄等变量后,社会支持不仅可以直接负向预测PTSD、正向预测PTG,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负向预测PTSD、正向预测PTG。这表明,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PTSD、社会支持与PTG的关系中都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
    13. 青少年依恋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的中介作用
    田雨馨, 伍新春, 王文超, 周宵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1): 105-111.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1.13
    摘要1673)      PDF(pc) (865KB)(671)    收藏
    本研究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情绪调节策略问卷、DSM-5的PTSD症状核查表、创伤后成长问卷,以汶川地震8.5年后极重灾区的1153名青少年为被试,考察青少年的依恋、认知重评、表达抑制、PTSD和PTG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青少年的依恋可以直接负向预测PTSD、直接正向预测PTG;青少年的依恋可以通过认知重评负向预测PTSD、正向预测PTG,也可以通过表达抑制负向预测PTSD,却不能通过表达抑制预测PTG。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14. 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生命意义的中介作用
    王文超, 伍新春, 田雨馨, 周宵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1): 112-11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1.14
    摘要2013)      PDF(pc) (985KB)(905)    收藏
    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核查表、创伤后成长问卷、生命意义感量表和亲社会行为问卷,在汶川地震8.5年后对地震极重灾区的118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并检验存在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PTSD可以直接负向预测亲社会行为,也可以通过降低存在意义感进而负向预测亲社会行为,还可以通过提高寻求意义感进而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PTG可以直接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也可以分别通过提高存在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进而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15. 自然联结的概念、功能与促进
    李一茗, 黎坚, 伍芳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1): 120-12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1.15
    摘要3234)      PDF(pc) (912KB)(763)    收藏
    自然联结包含个体对人与自然一体化关系的认同,以及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结,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质量。它与个体的身心健康、认知功能和环保态度及行为显著相关。根据对已有研究结果的分析,自然联结可能通过认知和情感两条路径形成和发展。未来研究需继续探讨自然联结的内涵和结构,深入研究其形成和发展的心理机制,以及在自然影响人过程中的作用。还可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进行系统的干预和追踪研究。此外,建议将这一概念引入心理学其他领域的研究,以获得更多理论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共情的性别差异: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颜志强, 苏彦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2): 129-136.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2.01
    摘要2184)      PDF(pc) (918KB)(776)    收藏
    应用元分析技术考察共情与性别之间的关系及影响该关系的调节变量。通过文献检索与筛查,最终获得了175项研究和186个独立效应量,共包含179546名被试。异质性检验表明应该选取随机效应模型,发表偏差检验表明元分析的结果不受发表偏差的影响。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得到的主效应结果显示,共情总分与性别呈相关关系,女性的共情得分高于男性(r=-0.23,p<0.001)。调节效应分析表明,测量工具会影响共情总分(Qb=87.18,p<0.001)与性别的关系,被试发展阶段会影响共情总分(Qb=36.80,p<0.001)、情绪共情(Qb=21.04,p<0.001)与性别的关系。具体而言,共情概念偏向情绪方面的问卷更容易出现性别差异,例如Bryant以及Baron-Cohen所编制的共情问卷;从发展阶段来看,在学前期无论是共情总分,还是认知共情或情绪共情都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青春期个体的共情总分、情绪共情得分与性别之间的关系最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17. 青少年早期社交回避与同伴关系问题: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丁雪辰, 邓欣媚, 桑标, 李丹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2): 137-145.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2.02
    摘要2431)      PDF(pc) (845KB)(935)    收藏
    为探讨青少年早期社交回避、同伴关系问题、情绪调节能力和学业成绩的关系,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采用自我报告、同伴提名和学校记录的方式对上海地区小学4年级至初中1年级共660名被试进行测查,结果显示:(1)社交回避可以正向预测同伴关系问题;(2)情绪调节能力在社交回避与同伴关系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学业成绩调节了社交回避通过情绪调节能力影响同伴关系问题的中介作用前半路径。相对于学业成绩较高的儿童,社交回避更容易通过学业成绩较低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影响同伴关系问题。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从情绪调节能力和学业成绩的角度为社交回避个体的同伴关系问题提供解释,而且对引导同伴社会化、提升社会适应的过程具有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家庭功能与青少年消极冒险行为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王冰, 田录梅, 董鑫月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2): 146-154.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2.03
    摘要1825)      PDF(pc) (856KB)(616)    收藏
    为探讨家庭功能影响青少年消极冒险行为的作用机制及条件,采用青少年冒险行为问卷、家庭功能问卷、自尊问卷、同伴群体特征问卷对山东省日照市940名初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不良不仅可直接预测青少年更多的消极冒险行为,而且也可通过使青少年交往更多不良同伴进而使其冒险行为进一步增多;(2)不良同伴交往对青少年消极冒险行为的预测受到个体自尊的调节。低自尊个体更容易受到不良同伴交往的影响而发生更多的消极冒险行为,表现出两风险因素的叠加效应。研究结果提示,家庭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家庭功能不良可使青少年适应不良,塑造良好的同伴环境、培养良好的自我素质或可降低这一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情绪、职业数量对不同职业生涯延迟满足大学生职业决策过程的影响
    宗正, 刘伟臻, 董杰, 司继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2): 155-16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2.04
    摘要1914)      PDF(pc) (941KB)(659)    收藏
    为探究情绪与职业数量对不同职业生涯延迟满足个体职业决策过程的可能潜在影响,分别对40名高、低职业生涯延迟满足倾向的大学生被试诱发正、负性情绪并完成信息板技术模拟的职业决策任务。结果显示:1)高延迟满足个体的搜索深度和搜索模式显著大于低延迟满足个体;2)不同延迟满足的个体在正性情绪或低职业数量条件下都表现出更好的搜索深度和搜索模式;3)在不同情绪及职业数量条件下,高延迟满足个体在不同职业属性间的搜索更多。职业生涯延迟满足倾向作为与未来规划密切联系的概念,揭示了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对其职业决策过程可能存在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
    罗蕾, 明桦, 田园, 夏小庆, 黄四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2): 164-170.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2.05
    摘要2415)      PDF(pc) (876KB)(1055)    收藏
    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的核心品质,更是社会和谐与良好风尚的重要保证。本研究以北京、苏州、上海、厦门等地5所高校共85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父母教养方式(包括关爱与控制)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与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父母关爱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显著的积极预测作用,而父母控制无预测效应;(2)自我控制在父母关爱与社会责任感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女生群体中,而男生中不存在该效应。这表明,父母关爱可以明显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并且在女生群体中自我控制是二者关系的中间桥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大学生自尊与网络过激行为的关系:社交焦虑和双自我意识的作用
    丁子恩, 王笑涵, 刘勤学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2): 171-180.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2.06
    摘要2267)      PDF(pc) (933KB)(917)    收藏
    本研究探讨了自尊与网络过激行为的关系,以39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社交焦虑在自尊与网络过激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公我意识、私我意识水平的调节。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后,自尊对网络过激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社交焦虑在自尊和网络过激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公我意识调节自尊对网络过激行为的直接作用。相对于公我意识水平高的大学生,直接效应对公我意识水平低的大学生更显著;(4)自尊对社交焦虑的作用还受到个体私我意识的调节,相对于私我意识水平低的大学生,间接效应对于私我意识水平高的大学生更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22. 建构主义教学与元思维的关系:认知压力的解释
    池丽萍, 宗正, 辛自强, 陈英和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2): 181-190.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2.07
    摘要1865)      PDF(pc) (887KB)(319)    收藏
    本研究采用建构主义教学评估问卷、认知压力问卷、一般元思维量表与情境元思维量表对381名学生进行测量,考察了建构主义教学与元思维之间的关系,以及一级、二级认知压力在其中的中介或解释作用。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仅考虑一级认知压力时,建构主义教学能正向预测两种元思维,一级认知压力在建构主义教学与两种元思维间皆起部分中介作用;(2)仅考虑二级认知压力时,其在建构主义教学与两种元思维间皆起完全中介作用;(3)同时加入两种认知压力时,仅二级认知压力的中介作用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成就目标定向与小学生数学学习投入的关系:学业拖延和数学焦虑的中介作用
    洪伟, 刘儒德, 甄瑞, 蒋舒阳, 金芳凯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2): 191-19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2.08
    摘要2044)      PDF(pc) (870KB)(823)    收藏
    采用问卷法对708名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调查,以考察成就目标定向、学业拖延、数学焦虑与数学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掌握定向和表现-接近定向均能直接正向预测数学学习投入,而表现-回避定向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2)掌握定向、表现-接近定向和表现-回避定向均能通过学业拖延来间接预测数学学习投入;(3)掌握定向和表现-回避定向均能通过数学焦虑来间接预测数学学习投入,但表现-接近定向不能通过数学焦虑来间接预测数学学习投入;(4)三种成就目标定向均能通过学业拖延经数学焦虑的多重中介作用来预测数学学习投入。这表明成就目标定向不仅能直接预测,还能通过学业拖延和数学焦虑的多重中介作用,来间接预测小学生数学学习投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童年中晚期抑郁的发展及其与问题行为的并发:一项两年追踪研究
    苏志强, 王钢, 刘传星, 张大均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2): 200-20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2.09
    摘要1460)      PDF(pc) (883KB)(454)    收藏
    采用儿童抑郁量表和问题行为量表对771名小学3、4年级儿童进行了2年追踪调查,考察了童年中晚期抑郁的发展轨迹及其性别差异,并探讨了童年期中晚期抑郁与问题行为的并发。结果表明:(1)童年中晚期抑郁的发展轨迹为非线性曲线,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下降,但在童年晚期阶段,呈现出逐步上升趋势;(2)童年中晚期抑郁的发展轨迹,在初始水平和发展速度上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童年中晚期抑郁的发展,常伴随着问题行为的并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
    25. 社交网站成瘾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认知负载和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
    陈春宇, 连帅磊, 孙晓军, 柴唤友, 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2): 210-21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2.10
    摘要2007)      PDF(pc) (863KB)(772)    收藏
    为探讨社交网站成瘾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素质-压力模型的视角下,采用社交网站成瘾量表、认知负载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武汉市三所全日制中学88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社交网站成瘾、认知负载、核心自我评价和抑郁两两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且社交网站成瘾对抑郁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认知负载和核心自我评价能在社交网站成瘾与抑郁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具体而言,社交网站成瘾通过三条路径影响抑郁:一是认知负载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核心自我评价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认知负载-核心自我评价的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社交网站成瘾与抑郁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拓展了社交网站成瘾对个体心理社会适应的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26. 父母心理控制与对立违抗障碍儿童抑郁和攻击行为的关系: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的中介效应
    何婷, 宋子婧, 丁菀, 刘伟, 蔺秀云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2): 219-22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2.11
    摘要2477)      PDF(pc) (895KB)(739)    收藏
    采用父母心理控制、亲子依恋、抑郁量表对从北京市、山东省和云南省14所小学筛选出来的246名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儿童进行施测,并由被试的班主任填写儿童攻击行为量表,考察父、母心理控制对ODD儿童抑郁和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 ODD儿童中男生人数更多,且男孩的抑郁和攻击行为更严重;(2)父亲对男孩的心理控制更强,而母亲在对男孩和女孩的心理控制上没有显著差异;(3)父、母心理控制与ODD儿童的父子依恋、母子依恋和抑郁均呈显著相关,但只有父亲心理控制与ODD儿童的攻击行为显著相关;(4)父子依恋在父母心理控制和ODD儿童抑郁之间没有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母子依恋在母亲心理控制和ODD儿童抑郁之间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在父、母心理控制和ODD儿童攻击行为之间均没有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负性生活事件对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顾红磊, 扶丹丹, 路晓英, 夏天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2): 229-23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2.12
    摘要1888)      PDF(pc) (898KB)(536)    收藏
    采用负性生活事件量表、自我批评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和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对333名初中生进行测查,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负性生活事件对初中生的自我批评和自我伤害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自我批评在负性生活事件与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3)负性生活事件和自我批评的关系(中介效应的前半段路径)受到亲子关系的调节,即负性生活事件对自我批评的正向影响随着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的增强而减弱。因此,负性生活事件和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之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青少年抑郁的快感缺失的神经机制研究
    李鹏, 刘霞, 孙炳海, 张文海, 李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2): 239-24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2.13
    摘要1969)      PDF(pc) (840KB)(503)    收藏
    抑郁逐渐低龄化使得青少年抑郁备受关注。快感缺失,作为抑郁的一种核心临床症状,已成为抑郁最具前景的内表型之一。然而,青少年抑郁的快感缺失的神经机制迄今仍不清楚。本研究首先汇总两种神经机制模型即三元模型和社会挫折模型;其次,在多种奖励加工如金钱奖励、努力动机奖励、未来奖励和社会奖励条件下,概述青少年抑郁的快感缺失的神经机制前沿进展。未来可以深入探索努力动机奖励和未来奖励在预测青少年抑郁中的作用,加强研究青春期阶段与性别是如何交互影响早期抑郁快感缺失,将无创伤电磁刺激应用于青少年抑郁干预中,进一步澄清青少年抑郁的快感缺失的神经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成功老化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雪萍, 陈子卓, 黄文, 彭华茂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2): 249-256.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2.14
    摘要1826)      PDF(pc) (844KB)(443)    收藏
    本文在Rowe和Kahn成功老化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文化背景,提出了生理健康、心理功能、社会参与、生活满意度的四维度成功老化模型。人口学特征、早期经历、社会互动环境、社会历史文化等被动因素,生活方式和习惯、认知活动与训练、老化态度等主动因素,都会影响老年人的成功老化。成功老化是老年人为之奋斗的目标,积极老化是通往该目标的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父母情感温暖对青少年感恩的影响:责任心与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
    赵改, 孔繁昌, 刘诏君, 冯雅萌, 黄声普, 王亚丹, 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3): 257-26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3.01
    摘要2000)      PDF(pc) (961KB)(893)    收藏
    以748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父母情感温暖、责任心以及公正世界信念对青少年感恩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高中生的父母情感温暖可显著正向预测其感恩;(2)在控制了性别、年龄以及年级后,父母情感温暖可分别通过责任心和公正世界信念间接地影响青少年的感恩。这表明责任心和公正世界信念是父母情感温暖影响青少年感恩的重要中介变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亲子依恋与初中生人际宽恕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苗灵童, 赵凯莉, 杨梦圆, 雷雪, 刘燊, 张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3): 264-272.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3.02
    摘要1796)      PDF(pc) (1114KB)(628)    收藏
    采用问卷法对浙江省四所初中的502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亲子依恋与人际宽恕的关系,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共情的中介作用和自尊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亲子依恋对初中生人际宽恕既有直接预测作用,又可通过共情间接影响人际宽恕;(2)亲子依恋通过共情的间接效应受到自尊的调节,即相对于低自尊个体,共情对高自尊初中生亲子依恋与人际宽恕关系的影响更显著。本研究表明,安全的依恋关系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共情,进而促进人际宽恕,但是较低的自尊水平会阻碍共情作用的发挥。结果提示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提高自尊水平对于初中生宽恕品质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智能手机成瘾者的注意执行控制功能:心智游移的作用
    林悦, 刘勤学, 邓寒, 李羽萱, 丁凯旋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3): 273-28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3.03
    摘要1713)      PDF(pc) (1579KB)(644)    收藏
    智能手机成瘾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注意执行控制功能,以往研究结果在该影响是否取决于实验刺激与成瘾物的相关性上存在不一致,研究关注心智游移在其中的作用。采取《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筛选被试90人分为成瘾组和非成瘾组。实验一采用反应的持续注意任务考察不同水平智能手机成瘾者的心智游移特点,采用《白日梦量表》辅助研究,结果发现智能手机成瘾被试量表得分显著更高,在实验中更多地评估任务表现,且其心智游移与偶然性的任务疏忽、一般性任务疏忽以及反应分离状态有关。实验二采用AX版本的持续操作任务探究智能手机成瘾者的注意执行控制功能中心智游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高频心智游移的智能手机成瘾者比低频心智游移的智能手机成瘾者维持目标更困难。研究对于理解智能手机成瘾对个体认知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流动儿童的亲子依恋与其城市适应的关系: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王中会, 蔺秀云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3): 284-29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3.04
    摘要1642)      PDF(pc) (1642KB)(687)    收藏
    本研究旨在探讨流动儿童的亲子依恋与城市适应的关系,并探讨心理韧性在其中是否起到了中介作用。采用城市适应问卷、亲子依恋问卷、心理韧性量表,对北京市3所小学三到六年级的665名流动儿童进行了调查。经分析发现:(1)女生、低年级、父母教育水平高、公立学校、未转学的流动儿童能更好地城市适应;(2)亲子依恋、城市适应和心理韧性各维度两两相关;(3)亲子依恋中的自我模型和父母模型对城市适应均有直接预测效应。亲子依恋中的自我模型通过心理韧性进而间接影响城市适应;亲子依恋中的父母模型通过心理韧性进而间接影响城市适应;亲子依恋中的自我模型和父母模型可以共同通过心理韧性进而间接影响城市适应;心理韧性在其中均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总的来说,亲子依恋可以直接影响城市适应,也可以通过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城市适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
    34. 青少年早期学业成就的同伴团体社会化:感知学校氛围的调节作用
    侯珂, 张云运, 向小平, 任萍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3): 294-30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3.05
    摘要1663)      PDF(pc) (1109KB)(531)    收藏
    通过对1275名初一青少年开展为期半年的追踪调查,考察了同伴团体对青少年早期个体学业成就的影响,及感知学校氛围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在控制学校虚拟变量、年龄、性别、同伴团体规模及个体前期学业成就之后,所在班级前期的平均学业成就能显著预测个体后期学业成就;(2)同伴团体的学业成就能正向预测个体后期的学业成就变化,但班级相对于同伴团体的情境效应不显著。(3)在个体和同伴团体水平,感知学校氛围各维度不能显著预测个体后期学业成就,但同伴团体平均学业成就与该团体整体感知到的教师支持的交互项可以正向预测个体学业成就间隔半年后的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老年人对情绪性事件的情景模拟:回忆过去与想象未来
    周文佳, 苏曼, 周楚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3): 304-31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3.06
    摘要1387)      PDF(pc) (1060KB)(357)    收藏
    研究采用自传体访谈技术,首次考察了老年人在对情绪性事件进行回忆和想象中生成的内部细节和外部细节数量,及其对回忆和想象内容的主观评估。结果发现:(1)无论是回忆还是想象任务,老年人都比年轻人提供了更少的内部细节和略多的外部细节;(2)与年轻人相似,老年人在想象未来积极事件时产生了更多的内部细节,表现出对积极信息的加工偏好;(3)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倾向于认为想象的事件与过去发生的事件相似度高,表明该群体在想象过程中更多地依赖了过去的记忆。该结果揭示了老年人对情绪性事件的回忆和想象特点,说明在回忆和想象过程中出现的与年龄有关的缺陷同样会体现在情绪性事件中,这很好地支持了建构性情景模拟假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小学一年级阅读流畅性对二、三年级阅读理解的预测
    程亚华, 伍新春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3): 314-321.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3.07
    摘要2023)      PDF(pc) (821KB)(443)    收藏
    采用追踪研究考察了124名小学一年级儿童的阅读流畅性对其二、三年级阅读理解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推理能力、汉字识别、口语词汇及多种阅读相关认知技能之后,儿童一年级时的字词流畅性可以预期其二、三年级时的阅读理解水平,句子流畅性对二年级时阅读理解的变异有独特解释作用,但对三年级时阅读理解的变异没有显著的解释作用。相对于句子流畅性,字词流畅性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对阅读理解的贡献更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高中生羞怯与学业适应的关系:学业求助的中介作用
    陈英敏, 刘忠花, 李亮, 曲艺, 韩磊, 高峰强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3): 322-32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3.08
    摘要1697)      PDF(pc) (1253KB)(671)    收藏
    本研究采用中学生羞怯量表、学业求助量表及学业适应量表对青岛两所普通中学625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分析高中生羞怯、学业求助与学业适应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学业求助是否在高中生羞怯与学业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羞怯可以显著预测高中生的学业适应;(2)学业求助态度在羞怯与学业适应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羞怯部分通过学业求助态度经学业求助行为的多重中介作用影响学业适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
    38. 公正世界信念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时间管理的解释
    张梅, 黄四林, 孙铃, 窦东徽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3): 330-33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3.09
    摘要1952)      PDF(pc) (1250KB)(452)    收藏
    为探讨公正世界信念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并说明时间管理因素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1以20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了公正世界信念通过时间管理对大学生实际学习成绩起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时间管理倾向在公正世界信念和学习成绩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2随机选取12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启动实验范式考察了公正世界信念对时间规划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启动不公正信念时,个体计划学习投入时间显著减少,同时伴随娱乐等其他时间增加。总之,公正世界信念可部分通过影响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进而影响其学习成绩,而且大学生对不公正信念更敏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39. 教师的教学自主权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教学自主性的中介作用
    朱进杰, 姚计海, 吴曼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3): 338-345.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3.10
    摘要1677)      PDF(pc) (1112KB)(340)    收藏
    以北京、河北、宁夏、广东等地24所中小学923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取教学自主权量表、教学自主性量表、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探讨了教师的教学自主权、教学自主性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教学自主权与教学自主性均可显著预测教师工作满意度;(2)教学自主性在教学自主权与教师工作满意度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即教学自主权通过教师的教学自主性,对教师工作满意度有正向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农村留守儿童焦虑情绪的异质性: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胡义秋, 方晓义, 刘双金, 朱翠英, 孙焕良, 范兴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 (3): 346-352.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8.03.11
    摘要2191)      PDF(pc) (1104KB)(642)    收藏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对湖南省1292名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进行施测,并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究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问题是否存在异质性,以及留守儿童相关的人口学因素对焦虑情绪异质性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可以分为三种潜在类别:“严重焦虑情绪型”、“中等程度焦虑情绪型”和“低焦虑情绪型”;留守男生、小学五年级、高中二年级、留守时间越长、留守初始年龄越小的留守儿童更容易焦虑情绪严重;无论是父亲外出、母亲外出还是双亲外出对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严重性的影响是一致的。由此,应根据留守儿童的性别、年级、留守时长和留守的初始年龄等情况特点,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缓解留守儿童焦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