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0年 第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0-04-15
    论文
    小学离异家庭儿童认知发展与学习状况初探
    吴承红, 傅安球, 武珍, 谢津津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0, (2):  65-69. 
    摘要 ( )   PDF (249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逐年增长,在全国范围内,有越来越多的儿童生活在父母离异后的家庭之中.对离婚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在此不加涉及.我们所研究和关注的只是离异家庭的儿童,在父母离婚后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系列的反应和变化.而对于在校小学生而言,这些反应和变化首当其冲地是表现在认知水平和学习成绩方面.从大量的观察、调查和个案分析中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来自离异家庭的儿童,在认知发展和学习成绩方面明显地落后于完整家庭的儿童,而成为班集体的负担和包袱,遭到师生的厌弃.此种状况目前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如何提供一些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寻找出差异存在的原因,尽快地弥补和消除离异家庭儿童和完整家庭儿童在认知和学习方面的差距,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这是社会对心理学工作者的希望和要求.为此,我们在全国妇联的关怀和支持下,对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近千所小学进行了调查.旨在通过对离异家庭儿童与完整家庭儿童的比较,确认和找出他们在认识和学习方面的差异,以便在今后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研究
    郑健成, 潘洁, 李伯黍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0, (2):  70-74. 
    摘要 ( )   PDF (252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儿童的利他行为是儿童道德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研究,在国内尚未见到.本研究力求设置接近于儿童实际生活的道德情境,即把儿童置于将自己所喜欢的玩具(食物)给自己还是给别人玩(吃)的冲突情境中,去探究他们利他行为的发展,企图查明: 1.幼儿园和小学儿童利他行为发生发展的一般趋势; 2.在分物和选物行为中儿童利他行为的发展; 3.儿童在假设情境中利他行为的一致性.
    “沙袋育儿”对儿童早期发展影响的调查研究报告
    吴凤岗, 梅建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0, (2):  75-79,89. 
    摘要 ( )   PDF (243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众所周知,儿童早期环境和教育条件以及活动状况,对其智力发展和生长发育状况有重要影响.国外有“兽孩”(如“狼孩”)的研究,有儿童早期缺乏环境刺激的研究,均无可辩驳地证明早期环境和活动剥夺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有不利的影响.比如,著名的“狼孩”卡玛拉,由于早期阶段脱离人类社会生活环境,失去了从事正常的人类活动的机会,也失去了接受正常的环境刺激的机会,结果造成的身心发展的落后状况,到成年后也无法弥补.
    8~12岁汉藏儿童类概念发展
    洪建中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0, (2):  80-84. 
    摘要 ( )   PDF (252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迄今为止,中国心理学者对国内不同民族儿童心理发展的比较研究,已涉及二十一个民族.但是,在儿童思惟发展中有无民族差异的问题上,心理学界仍没有一个较统一的看法.尽管很多研究都涉及这一问题,结果却不尽相同.一些研究表明存在民族差异,另一些的结果则完全相反.近期研究指出,一些民族之间存在着差异,另一些之间无差异.民族之间,思惟发展有无差异是一个跨文化心理学界尚在争论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就此问题作进一步探讨.本研究试图通过跨文化比较的研究方法,以多种类型的分类材料为基础,较系统地探讨小学儿童类概念发展中的年龄特征以及民族文化因素在类概念发展中的作用规律.
    关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杨崇明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0, (2):  85-89. 
    摘要 ( )   PDF (197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关键期”最早出现在实验胚胎学中,当时科学家发现某些细胞在特定的生长时期移植,会受到侵入的化学物质的影响,而早于或晚于这段时期都不会.有些细胞在特定的生长时期移植,会呈现寄生部位组织的特点并繁衍下去,但是先于或错过这段特殊时期,就会枯萎.关键期,指的就是这段特殊时期,这个概念提出后,很快被引入到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如身体的发育,大脑功能的发展,动物的存活和社会性行为,人类的认识和社会竞争力等.
    自我发展与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
    张志学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0, (2):  90-94,105. 
    摘要 ( )   PDF (304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我是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中一个比较古老的课题,近一个世纪以来,不少人都致力于从人际交往、人际互动的角度来探讨个体自我的形成与发展,积累了丰硕的研究资料.然而关于文化背景对人的自我的影响方面却缺少系统的研究.本文将介绍美国伊利诺大学崔安迪斯(Harry C·Triandis)教授对西方近年来关于自我的跨文化研究的总结与分析.
    文摘卡
    董奇, 方晓义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0, (2):  95-96. 
    摘要 ( )   PDF (79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时间取样法最初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儿童发展研究所的儿童心理学家沃尔森(W.O(?)Sen)在本世纪20年代研究正常儿童神经性习惯时提出来的,是观察法中的一种.它要求观察者事先确定所要观察的维度,然后据此有选择地在某些时间段内观察儿童的某一特定行为或发生的事情,并把所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到事先拟就的编码记录表上.采用时间取样法可以确定:①儿童某一特定行为是否出现或发生;②该行为出现或发生的频率;③该行为出现或发生的持续时间.这三方面也是编码记录表的主要内容.因为观察的是儿童的某一特定行为,因此时间取样法不能象一般的记叙式观察法那样提供某一儿童全面详尽的资料,但由于能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观察众多的儿童,所以时间取样法所获得的结果可以进行推论.
    独生子女内部差异及其相关因素初探
    黄娟娟, 李洪曾, 宋慧彷, 凌芝荑, 胡洁, 乔静薇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0, (2):  97-100. 
    摘要 ( )   PDF (249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加.关于独生子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外已有的研究得到了许多不同的结果.有的研究者发现独生子女除智能优秀外,其它方面如健康状况、社交能力等均不如非独生子女.在性格上也存在特异性等;而有的研究者根据对成人独生子女的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在智能、性格特点、社会性行为等方面均比非独生子女要好.我国对独生子女的研究是近十年才开始的.现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有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内部存在个别差异,其差异程度甚至超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本研究旨在这一结果基础上,研究独生子女内部的差异与家庭中哪些因素相联系的,以便为寻找独生子女差异性形成的家庭内原因及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家庭教育提供依据.
    独生子女的人际关系及其社会意义
    黄刚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0, (2):  101-105. 
    摘要 ( )   PDF (267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人口政策的实施无疑对人口控制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国内至今尚未发表系统详密的科学报告,提供关于独生子女社会化的资料.人们一直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存在怀疑与分歧.就健康与智力而言,似乎独子女的优势(或者至少无劣势)已经比较明显,突出的问题是独生子女的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及其相关的道德与心理健康状况.因此,本文专门考查独子女与多子女二者之间在人际关系以及相关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在对美国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有关资料的简述之后,考虑到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与社会结构,对独子女人际关系变化同整个社会变化的联系提出假设.希望在今后系统的社会调查中,这些假设能得到检验.
    心理卫生的发展和心理健康儿童的培养
    丁祖荫, 丁惜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0, (2):  106-109,74. 
    摘要 ( )   PDF (249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儿童是国家的希望,是未来世界的开拓者.在我国,全社会都在关心儿童的发育成长.为他们创建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期望他们成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一代新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推行未久,新的医学思想尚未深入人心.也由于心理科学知识未能广泛传播,获得普遍重视,因而社会对于儿童的发展成长,往往只注意躯体的、生理的健康,而极少注意精神的、心理的健康.只重视儿童的生理卫生,关心儿童的营养睡眠、身体锻炼和疾病防治等;但极少注意甚至完全忽视儿童的心理卫生,不了解焦虑、自卑、情绪紧张等不良心理因素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危害;更少想到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胜任感、自信心,或积极增强儿童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保障心理健康.显然,疏忽了儿童的心理卫生,不可能保证儿童心理的、精神的健康;甚至还可能影响儿童生理的、躯体的健康.一个儿童只是体格健壮、肌肉发达,而情绪紧张、性情怪僻或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决不是祖国所要求的新人.
    中学生学习和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
    秦金环, 王建华, 周秀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0, (2):  110-114. 
    摘要 ( )   PDF (299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按其对自身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与决定取舍的观点.它使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和方向,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体系,设计自己的人生蓝图.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时期.这个历史的转折,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中学生学习和职业选择的价值观.为此,我们对学生学习的价值观和职业选择的价值观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中学生在当前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学习和职业选择的价值观的主要特点和规律,为当前中学的教育和教学提供心理学的依据.
    关于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学生个性特点的初步研究
    陆异, 祁有龙, 武建时, 蔡心田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0, (2):  115-118. 
    摘要 ( )   PDF (2306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物理人才成长的主要条件可以有三个方面:一是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这是优秀人材的基础;二是因材施教的学校教育,这是优秀人才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三是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这是优秀人材形成中不可缺少的主观因素.环境和教育要通过本人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高度的积极性、自觉的坚持性等主观因素而起作用.因此,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起着内因的作用.个性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稳定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性格在个性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在中学阶段中出现的物理人才具有哪些明显或突出的个性特征呢?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对物理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能有促进作用,也能为物理人才的预测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以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培养能力为中心的语数综合实验报告
    浙江省临海市哲商小学语数综合实验组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0, (2):  119-124. 
    摘要 ( )   PDF (334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如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有不少研究.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确定了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语数能力为中心的综合实验.
    2.5岁至3.5岁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家长倾向调查
    彭建兰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0, (2):  125-127,96. 
    摘要 ( )   PDF (199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岁至3.5岁为幼儿进入幼儿园的年龄,了解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家庭教育倾向,有利于幼儿园的老师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背景,以便巩固发展家庭中的良好教育,培养、训练家庭教育中忽视的幼儿心理素质.
    电视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与对策
    程曦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0, (2):  128-129,118. 
    摘要 ( )   PDF (1780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电视机的日益普及和幼儿观看电视时间的增多,观看电视中的暴力、打斗镜头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问题,越来越成为家长和社会各方高度关切的重要问题之一.对此,学者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