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办公
作者在线投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在线审稿
编辑远程办公
主编远程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全年目录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下载中心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要求
版权转让协议
如何撰写“修改说明”
《心理发展与教育》投稿和审稿指南
更多...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1-15
上一期
下一期
认知与社会性发展
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的发展差异:元分析初探
颜志强, 苏彦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1): 1-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01
摘要
(
)
HTML
(
)
PDF
(151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共情的毕生发展模型表明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两维度可能存在发展差异,本研究借助元分析技术考察个体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的毕生发展特点。通过文献检索和筛查,获取了136项研究和178个独立效应量,共计50606名被试。发表偏差检验表明文献选取不存在发表偏差,异质性检验表明应选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个体的共情反应以认知共情为主(
Z
=5.39,
p
<0.001)。进一步的调节效应分析表明,不同发展阶段个体的共情反应受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的影响存在差异(
Q
b
=73.99,
p
<0.001)。具体而言,学前期儿童主要以情绪共情为主,儿童中期至成年早期主要以认知共情为主,成年中期至成年晚期主要以情绪共情为主。
序列语义的类别一致性关系能否进行无意识整合?
涂燊, 梁秋霞, 朱思施, 李昌俊, 刘庆英, 周亚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1): 10-1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02
摘要
(
)
HTML
(
)
PDF
(130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阈下语义之间能否进行整合,最近的研究给出了不同的结果。当多个阈下语义词语同时呈现时显示出无意识语义整合效应,但是当序列呈现时没有观察到无意识整合效应。本研究在保留同时呈现方法优点(不同空间呈现位置)的情况下研究了序列呈现的不同汉字词语之间能否产生无意识语义类别关系整合。在实验1中,两个相同或不同类别的词语作为阈下启动刺激先后在两侧呈现,且第一个词语消失后第二词语马上出现,结果显示出无意识语义类别整合效应。实验2延长了两个阈下启动词语之间的时间间隔,结果未发现无意识语义类别整合效应。另外,实验3进一步排除了实验1中第一个启动词语的视觉残留,结果也未观察到显著的无意识语义类别整合效应,说明实验1中观察到的无意识整合效应是视觉残留所致。综合三个实验结果表明,两个阈下词语之间的语义类别一致性关系只有在同时呈现这种特殊条件下才能进行无意识整合加工,说明了短时间维度对于无意识语义关系整合的重要性。
沃尔夫假说的新证据:范畴内和范畴间颜色辨别难度相同时语言范畴也会影响注意前颜色知觉
钟伟芳, 郭永兴, 汝涛涛, 侯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1): 19-25.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03
摘要
(
)
HTML
(
)
PDF
(130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该研究探讨了当范畴内和范畴间颜色的辨别难度相同时,语言范畴是否会影响注意前颜色知觉。实验中,采用渐变且相邻者差别阈限数相当的A、B、C、D四种颜色(前两者为绿色,后两者为蓝色)为刺激材料,并让被试接受视觉Oddball脑电测试。脑电测试分视野给被试呈现标准刺激,以及与标准刺激属同一语言范畴(即颜色词绿色或蓝色)或不同语言范畴的偏差刺激。结果发现:在左视野呈现时,范畴内偏差刺激比范畴间偏差刺激诱发了边缘显著更大的视觉失匹配负波(vMMN),在右视野呈现时,两类偏差刺激诱发的vMMN无显著差异;范畴内偏差刺激在不同视野呈现时诱发的vMMN无显著差异,范畴间偏差刺激则在右视野呈现时诱发了显著更大的vMMN。这一结果表明,当范畴内和范畴间颜色的辨别难度相同时,语言范畴也会影响早期的、注意前颜色知觉,支持了沃尔夫假说。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
罗世兰, 张大均, 刘云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1): 26-3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04
摘要
(
)
HTML
(
)
PDF
(123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幼儿时期是培养个体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关键期。以814名幼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系,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和幼儿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显著正相关;(2)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心理素质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良好行为习惯间起连续中介作用,且权威型教养方式与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高于专制型教养方式与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因此,要促进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应注重父母教养方式的选择与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青少年体像烦恼的关系: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的中介作用
赵云燕, 于荔, 连帅磊, 姚良爽, 孙晓军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1): 34-45.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05
摘要
(
)
HTML
(
)
PDF
(123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青少年体像烦恼的关系,基于社会比较理论和自我差异理论,采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问卷、社交网站体像比较量表、理想体像问卷和体像烦恼量表,对789名初、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体像烦恼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能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和体像烦恼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体像烦恼的关系中,女生的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起并行中介作用,而对男生而言,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不仅能直接影响青少年的体像烦恼,还可通过体像比较和体像自我差异的间接作用对青少年体像烦恼产生影响,且中介路径存在性别差异。
初中生羞怯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陈英敏, 高玉洁, 邓秋月, 彭淼, 高峰强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1): 46-5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06
摘要
(
)
HTML
(
)
PDF
(101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初中生羞怯、疏离感、班级心理环境和手机依赖的关系,采用羞怯量表、青少年疏离感量表、班级心理环境量表和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对山东省两所学校的1077名初一至初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羞怯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手机依赖;(2)疏离感在初中生羞怯与手机依赖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班级心理环境对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起调节作用,高班级心理环境会缓解疏离感对手机依赖的影响,但在极高疏离感水平下,高班级心理环境反而会加剧个体的手机依赖水平。研究有助于了解羞怯对手机依赖的复杂影响机制,对预防以及减少初中生手机依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不同性别比和童年经济状况对未婚男性性态度的影响
王燕, 王素芳, 张伊娜, 王凯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1): 54-5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07
摘要
(
)
HTML
(
)
PDF
(91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进化心理学的生命史理论,通过两个实验探讨性别比和童年经济状况同男性性态度间的关系。实验1和实验2分别采用图片和文字材料启动被试的性别比感知,结果发现感知性别比和童年经济状况对未婚男性的"随意性行为"态度表现出显著的交互效应:童年家庭经济状况差的未婚男性在感知到周围女性数量相对充裕的情境下,其性开放态度会较感知到周围男性数量充裕时明显上升;童年家庭富裕的男性的性开放态度在不同感知性别比下保持相对稳定。
教与学心理
个人取向勇气对中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问题解决和求助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程翠萍, 黄希庭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1): 60-6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08
摘要
(
)
HTML
(
)
PDF
(115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山西、云南、重庆地区的1100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心理量表和学科测验获取其个人取向勇气、应对方式、学业成就的数据,探讨个人取向勇气对中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结构方程建模结果表明:中学生的个人取向勇气与学业成就之间显著正相关,问题解决应对方式、求助应对方式在个人取向勇气影响中学生学业成就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勇气水平较高的中学生更倾向采用问题解决和求助两种应对方式,从而取得较大的学业成就,这对中学教育工作者开展勇气品格培养和学业成就提升的教育实践有重要启示。
主观声旁家族对汉语儿童汉字命名的影响
古婵媛, 毕鸿燕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1): 68-75.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09
摘要
(
)
HTML
(
)
PDF
(77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选取三年级、五年级和七年级学生,采用两个汉字命名实验,考察主观声旁家族对汉字命名的影响。实验一操纵主观声旁家族大小,发现三年级儿童没有表现出家族效应;五年级儿童表现出边缘显著的家族抑制效应,即对大家族的字命名更慢;七年级儿童表现出显著的家族抑制效应。实验二操纵了目标字是否有高频家族成员字(higher frequency neighbors,HFNs)这个变量,发现儿童普遍都表现出HFNs抑制效应,即对有高频家族成员字的目标字命名更慢。以上结果表明随着年级增长,主观声旁家族对儿童命名的影响逐渐增强,且高年级儿童已表现出家族抑制效应,这一表现与普遍出现的HFNs抑制效应有关。
心理健康与教育
家庭功能与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依恋回避和社交焦虑的多重中介作用
王英杰, 李燕, 吴凡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1): 76-83.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10
摘要
(
)
HTML
(
)
PDF
(95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纵向的研究设计,对上海市两所公办幼儿园192名学前儿童进行为期一年半的追踪调查,探讨了家庭功能与学前儿童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以及依恋回避和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依恋回避、社交焦虑和儿童行为问题之间存在两两相关;(2)家庭功能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儿童行为问题;(3)依恋回避和社交焦虑分别在家庭功能和行为问题之间起独立中介作用;(4)依恋回避和社交焦虑在家庭功能和行为问题之间起序列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家庭功能对学前儿童行为问题影响的内在机制。
童年期抑郁情绪发展的异质性与可预测性:2年追踪研究
苏志强, 马郑豫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1): 84-91.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11
摘要
(
)
HTML
(
)
PDF
(93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儿童抑郁量表为研究工具,对小学3到4年级771名儿童进行了2年的追踪研究。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和终端结局潜发展模型,分别考察了童年期儿童抑郁情绪发展的亚群组类型,以及儿童抑郁情绪的发展特征对观察期结束时抑郁情绪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1)童年期儿童的抑郁情绪发展呈现出三种不同的亚类型,即抑郁高风险组、抑郁低风险组和抑郁自愈组,各类型组人数比例分别为9.6%、53.4%和36.8%;(2)童年期儿童抑郁情绪的初始水平及其发展变化率均可以显著预测观察期结束时的抑郁情绪状况。童年期儿童抑郁情绪的早期监测工作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薛璐璐, 姜媛, 方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1): 92-100.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12
摘要
(
)
HTML
(
)
PDF
(111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明确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关系的内在机制,采用中学生人际关系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调查了北京市、石家庄市、佳木斯市三所中学7至11年级共998名学生,根据述情障碍的筛查标准,最终获得218份有效数据。结论如下:(1)述情障碍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与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人际关系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社交焦虑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2)社交焦虑在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起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起调节作用;(3)"述情障碍→社交焦虑→中学生人际关系"这一中介路径的前半段,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与高社会支持个体相比,述情障碍对低社会支持个体的社交焦虑影响更大。
创伤暴露对青少年暴力行为和自杀意念的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的中介作用
余青云, 王文超, 伍新春, 田雨馨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1): 101-108.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13
摘要
(
)
HTML
(
)
PDF
(94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创伤暴露问卷、基于DSM-5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核查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青少年行为问题调查表,在雅安地震3.5年后对地震极重灾区的70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创伤暴露对暴力行为和自杀意念的影响,并检验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创伤暴露可以直接正向预测暴力行为和自杀意念,PTSD在创伤暴露对暴力行为和自杀意念的影响间起中介作用,抑郁仅在创伤暴露对自杀意念的影响间起中介作用,而在创伤暴露对暴力行为影响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父母忽视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希望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
林悦, 刘勤学, 余思, 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1): 109-119.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14
摘要
(
)
HTML
(
)
PDF
(134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父母忽视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其中心理机制,本研究以全国七个省的八所中学共805名初二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父母忽视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希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并检验了该过程是否受到性别的调节。在控制了每周上网时间和网龄后,结果发现:(1)父母忽视对网络游戏成瘾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希望在父母忽视和网络游戏成瘾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3)性别调节了中介模型的前半段路径,具体表现为相对于女生,父母忽视对男生希望的负向预测作用更显著。结果表明父母忽视会明显降低初二学生的希望水平,进而增加其网络游戏成瘾风险,并且在男生群体中的作用更加显著。
D型人格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三个时间点调查数据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王艳红, 叶丽媛, 李府桂, 周明洁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1): 120-127.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15
摘要
(
)
HTML
(
)
PDF
(112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考察感知到的压力在D型人格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及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在新生入学3个月内的不同时间点,利用D型人格量表(T1)、心理韧性量表(T2)、感知到的压力量表(T2)和心理健康量表(T3)对某大学1428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是否恋爱和心理健康(T1)后,社交抑制对感知到的压力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感知到的压力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即社交抑制通过感知到的压力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在负性情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感知到的压力中介作用不成立;(2)心理韧性在社交抑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心理韧性在感知到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3)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立。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理解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过程中的心理状况,而且为提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大学生主观童年创伤症状对抑郁的影响:抗挫折能力和外向性的多重中介效应
杨文敏, 鲁嘉晨, 谭欣, 梁静远, 雷怡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1): 128-136.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16
摘要
(
)
HTML
(
)
PDF
(131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将"童年创伤"定义为"个体14岁以前所经历的,站在主体的角度主观感受到的创伤性事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0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定量加定性的方式探索了童年创伤与抑郁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主观童年创伤症状、外向性、抗挫折能力、抑郁之间两两显著相关;结构方程模型表明:主观童年创伤症状通过外向性、抗挫折能力完全、多重中介作用间接预测抑郁。本研究结果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大学生抑郁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重要的借鉴依据。
理论探讨与进展
父母低头行为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姜倩云, 王兴超, 刘兵, 王鹏程, 雷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1): 137-145.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17
摘要
(
)
HTML
(
)
PDF
(95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父母低头行为是指父母照顾或与孩子交流时,过分关注与使用手机而忽视孩子的行为。梳理相关研究发现,父母低头行为会对孩子产生多种不良影响,如,降低亲子关系交流质量、增加意外伤害风险、损伤人际交往能力、导致问题行为增多。现有研究采用取代假说、多任务操作理论以及依恋理论对影响过程进行解释。未来研究的关键在于邻近概念的区分、测量方式和研究方法的改进、探讨儿童对父母手机使用行为的看法以及移动设备对亲子互动可能的积极影响。
养育是一种幸福的体验吗?养育倦怠述评
程华斌, 刘霞, 李艺敏, 李永鑫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1): 146-152. 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1.01.18
摘要
(
)
HTML
(
)
PDF
(94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养育倦怠指的是由于父母角色和长期的养育压力而导致的一组负性症状,具体包括与父母角色相关的极度耗竭感、与子女的情感疏远和父母角色的低效能感。学者们采用风险-资源平衡模型来对养育倦怠进行解释,并围绕其测量、前因变量和后果变量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未来的研究应当重点关注以下问题:澄清养育倦怠的概念内涵,发展科学的测量与评价工具;重视养育倦怠与后果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充分关注文化因素在养育倦怠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