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6-09-15
    认知与社会性发展
    阈下抑郁个体对负性情绪刺激的注意解脱困难
    李海江, 卢家楣, 张庆林, 邱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5):  513-520.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6.05.01
    摘要 ( )   PDF (65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拟采用点探测范式及不同情绪内容的面孔刺激(高兴、中性、悲伤和愤怒)考察阈下抑郁个体的负性注意偏向及其内在机制。点探测任务中情绪面孔配对呈现(负性-中性、正性-中性),配对面孔中的情绪线索位置与靶刺激的位置构成负性一致/不一致和正性一致/不一致条件,同时实验中加入“中性-中性”面孔线索作为一致和不一致条件的对比基线来考察注意偏向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阈下抑郁个体在负性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负性一致条件,表明阈下抑郁个体具有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进一步比较发现,阈下抑郁个体在负性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的长于“中性-中性”基线条件,而负性一致条件与基线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阈下抑郁个体的负性注意偏向为对负性刺激的注意解脱困难。结果另发现,阈下抑郁个体未能像无抑郁对照组个体表现出对正性刺激的注意偏向。结果表明,处于阈下抑郁状态的个体表现出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具体为对负性刺激的注意解脱困难,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阈下抑郁个体在注意控制和情绪调节功能上的紊乱。
    负性情绪刺激对大学生多目标追踪能力的影响
    苏晶, 段东园, 张学民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5):  521-531.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6.05.02
    摘要 ( )   PDF (136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了负性情绪对大学生多目标追踪能力的影响以及其影响机制。实验要求被试在观看国际情绪图库中的负性或中性图片后,完成多目标追踪和点探测任务,同时设置基线条件作为对照。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和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考察不同情绪图片条件下被试的诱发情绪状态。研究结果发现:(1)被试观看负性情绪图片后状态焦虑程度和抑郁量表评分显著提高,观看情绪图片有效诱发了被试的负性情绪;(2)基线条件下的被试追踪正确率显著低于中性条件,基线条件和负性图片条件下的追踪正确率无差异,说明训练可以提高被试的多目标追踪能力,但负性情绪抑制了被试在基线追踪任务中的训练效果;(3)负性图片条件下的点探测觉察率显著低于中性图片条件,说明负性情绪影响了被试的注意资源分配。研究结果表明:负性情绪可能干扰了被试目标导向的注意系统,使得个体更易受刺激驱动的注意系统影响,并且在追踪过程中影响被试中央执行系统的抑制和转移功能。
    特里尔社会应激测验对儿童皮质醇分泌的影响
    陈光辉, 孔艳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5):  532-538.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6.05.03
    摘要 ( )   PDF (95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以32名小学儿童(平均年龄10.47岁,男生16人)为被试,采用唾液皮质醇为应激测验的客观指标、以被试主观紧张度为主观指标,考察特里尔社会应激测验对中国儿童皮质醇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1)社会应激测验任务引发儿童皮质醇浓度和主观紧张度的显著上升,任务后的恢复期皮质醇浓度和主观紧张度能够恢复到任务前的水平。(2)社会应激测验任务引发的男生皮质醇水平变化显著高于女生,但是引发的主观紧张度水平变化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社会应激测验中文修订版能够有效引发儿童的压力应激变化,可以用其开展儿童社会应激的相关研究。
    浪漫媒介内容接触对大学生浪漫信念的影响:感知真实性和社会比较倾向的作用
    牛更枫, 武俐, 许磊, 周宗奎, 连帅磊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5):  539-546.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6.05.04
    摘要 ( )   PDF (114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浪漫媒介内容接触对大学生浪漫信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浪漫媒介内容接触问卷、感知真实性量表、社会比较倾向量表和浪漫信念量表对614名无恋爱经验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浪漫媒介内容接触与感知真实性和浪漫信念都呈显著正相关,感知真实性和浪漫信念也呈显著正相关;(2)感知真实性在浪漫媒介内容接触对浪漫信念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3)浪漫媒介内容接触对浪漫信念影响的直接效应,以及感知真实性的中介效应均受到社会比较倾向的调节,且在高社会比较倾向群体中,这两种效应都更显著。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生涯适应力的关系:成就动机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
    吴洁清, 董勇燕, 熊俊梅, 曹钰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5):  547-556.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6.05.05
    摘要 ( )   PDF (117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大学生生涯适应力、主动性人格与成就动机三个量表对86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成就动机在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和生涯适应力间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成就动机在主动性人格和生涯适应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成就动机的中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追求成功的动机在主动性人格和生涯适应力间的中介作用在男生样本中为完全中介,在女生样本中为部分中介;避免失败的动机在主动性人格和生涯适应力间的中介作用在男生样本中不显著,在女生样本中为部分中介。研究结果显示,主动性人格可以通过成就动机的中介作用影响生涯适应力。
    研究生科研角色认同对科研创造力的影响:导师包容性领导、师门差错管理氛围的作用
    尹奎, 孙健敏, 邢璐, 杨夕瑾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5):  557-564.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6.05.06
    摘要 ( )   PDF (110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来自62个师门的411名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研究生科研角色认同对科研创造力的影响,并构建多层线性模型,分析导师包容性领导、师门差错管理氛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科研角色认同对科研创造力产生显著正向影响;(2)导师包容性领导、师门差错管理氛围在科研角色认同与科研创造力关系中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3)导师包容性领导对师门差错管理氛围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导师包容性领导的调节作用通过师门差错管理氛围的调节作用对研究生科研创造力产生影响。
    教与学心理学
    多媒体学习的图文整合:空间邻近效应的元分析
    王玉鑫, 谢和平, 王福兴, 安婧, 郝艳斌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5):  565-578.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6.05.07
    摘要 ( )   PDF (139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媒体学习中的空间邻近效应认为,当书页或屏幕上的对应的图像和文本邻近呈现时,要比图文远离呈现更加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本元分析针对Ginns(2006)的不足,增加了近10年最新的研究,以保持测验、迁移测验和主观认知负荷作为结果变量,考察多媒体学习中空间邻近效应的稳定性,以及学习材料特征、学习及测验环境和学习者教育水平等的调节作用。经文献搜索与筛选,有53项研究符合元分析要求,在保持测验、迁移测验、主观认知负荷上分别生成了45个(2000人)、43个(1935人)、11个(645人)独立效应量。主效应检验发现:空间邻近组在保持测验(d保持=0.48)和迁移测验(d迁移=0.39)成绩上均显著高于空间远离组,在主观认知负荷上显著低于空间远离组(d认知负荷=-0.24)。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在高交互性材料(d高交互=0.42)、系统步调(d系统步调=0.52)、短时学习(d短时=0.55)等条件下,空间邻近效应对学习的深层理解(迁移测验)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中小学生学习者(d中小学=0.71),空间邻近效应促进学习识记(保持测验)的效果更好;相对于电子环境,纸质学习环境下(d保持=0.66,d迁移=0.52)的空间邻近效应对保持和迁移测验的促进都更加显著;在主观认知负荷上,学习材料特征、学习及测验环境以及学习者教育水平对空间邻近效应均不存在调节作用。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适应的中介作用
    王伟, 雷雳, 王兴超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5):  579-586.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6.05.08
    摘要 ( )   PDF (108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38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适应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主动性人格、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适应与学业成绩四个变量相互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学习适应并不在主动性人格与学业成绩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对学习适应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心理健康与教育
    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与学校适应:一项追踪研究
    张光珍, 姜宁, 梁宗保, 邓慧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5):  587-594.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6.05.09
    摘要 ( )   PDF (125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追踪研究考察了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双向关系及其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分别在初一和初二上学期,邀请流动儿童(男孩157人,女孩124人;M年龄=13.09岁,SD=1.13)填写歧视知觉问卷,邀请父母及老师评价流动儿童在学校的适应情况。结果表明,男孩知觉到的歧视和学校适应问题显著高于女孩。流动儿童第一年知觉到的歧视正向预测其第二年的学校适应问题,但儿童第一年的学校适应问题不能预测其第二年的歧视知觉,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存在性别差异。本研究表明,歧视体验和知觉对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具有单向的、消极的影响。
    创伤暴露程度、主观害怕程度对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的追踪研究: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伍新春, 周宵, 毋梦薇, 陈杰灵, 赵献梓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5):  595-603.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6.05.10
    摘要 ( )   PDF (96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考察创伤暴露程度、主观害怕程度、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之间的纵向关系,本研究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主观害怕程度问卷、社会支持问卷与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对雅安地震半年后的303名小学生进行测查,并于震后一年半时进行再次测查。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创伤暴露程度对地震半年后的PTSD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震后一年半的PTSD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无论是震后半年还是一年半,主观害怕都可以加剧PTSD、社会支持都可以缓解PTSD;社会支持在创伤暴露程度与PTSD之间不起显著的调节作用,但却可以显著地调节主观害怕程度对震后一年半的PTSD的影响,表现为主观害怕程度对震后一年半的PTSD的正向预测作用随着社会支持水平的增加而降低。
    父母网络监管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为何事与愿违?——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苏斌原, 张卫, 苏勤, 喻承甫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5):  604-613.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6.05.11
    摘要 ( )   PDF (156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父母网络监管对于减少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效果往往不尽相同,本研究对4105名青少年进行调查考察了不良同伴交往在父母网络监管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影响中的中介作用,以及父母网络监管对青少年不良同伴交往的影响路径是否受亲子关系的调节。结果发现:(1)直接效应显示父母网络监管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不良同伴交往在父母网络监管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中起“遮掩效应”;(2)亲子关系显著调节父母网络监管对不良同伴交往的影响;(3)整体模型检验发现,父母网络监管、亲子关系、不良同伴交往和网络游戏成瘾形成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歧视知觉与农村贫困大学生孤独感:核心自我评价、朋友支持的中介作用
    谢其利, 宛蓉, 张睿, 江光荣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5):  614-622.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6.05.12
    摘要 ( )   PDF (116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问卷测量769名贫困大学生和1014名非贫困大学生的歧视知觉、核心自我评价、朋友支持和孤独感,探讨歧视知觉对贫困/非贫困大学生的影响以及核心自我评价和朋友支持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贫困大学生歧视知觉和孤独感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和朋友支持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2)歧视知觉与贫困/非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朋友支持和孤独感相关显著,歧视知觉显著预测贫困/非贫困大学生孤独感。(3)贫困/非贫困大学生结构模型没有显著差异,核心自我评价和朋友支持部分中介歧视知觉对贫困/非贫困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
    中国背景下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
    罗榛, 金灿灿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5):  623-630.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6.05.13
    摘要 ( )   PDF (105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使用元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包括心理健康症状学指标、感知到的压力、应对方式、社会适应及主观幸福感),共纳入104篇文献,151个独立样本和75754名被试。结果发现,个体情绪智力与积极应对、社会适应以及主观幸福感呈现显著正相关,与心理健康症状学指标、感知到的压力以及消极应对呈现显著负相关。此外,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受到出版年代、被试年龄、情绪智力理论模型和测量工具的调节作用。结论表明,情绪智力与积极心理健康变量的联系强于与消极心理健康变量的联系,且存在较长时期的稳定性。
    理论与方法
    共同冗思的概念、测量和理论解释
    范翠英, 褚晓伟, 王明忠, 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5):  631-640.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6.05.14
    摘要 ( )   PDF (122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共同冗思指个体在双向关系中过度讨论个人问题的行为。共同冗思对个体产生适应权衡效应,即它不仅与积极的友谊属性有关,还与抑郁和焦虑等内化问题相关。以往研究主要分析共同冗思的性别差异、发展特点及其在不同亲密关系中的表现。结果发现共同冗思的适应权衡效应在女性群体中比在男性群体中更为突出,在青少年群体中比在儿童群体中更为突出。研究者主要从同伴传染、压力生成、共情痛苦以及生理机制等角度解释共同冗思与内化问题的关系。友谊等亲密关系中的共同冗思对个体适应的负面影响难以察觉,它可以作为个体抑郁和焦虑等内化问题的危险信号。后续研究可以从考察共同冗思的人格以及环境影响因素等角度深化对该主题的理解。